第821章 国号中华

PS:(感谢knowknowknow朋友的打赏!今天第一更送到!)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耶律普速完和岳云都向对方通报了己方的决定。

汉辽双方都同意了合并为一个新国家,并确立了四条基本原则:

第一、新国家既不能叫辽国,也不能叫汉国,而是要取一个新的国号。而国号名称等汉国参于谈判的大臣们到来之后再与辽国大臣商定;

第二、新国家的皇帝由岳云担任,而皇后由耶律普速完,两人具有同等权利;圣旨和国书须要两人都盖章才能生效;

第三、新国家的下一任皇帝只能由岳云及耶律普速完所生的子女担任。但从再下一任皇帝开始,则以诸皇子中最为贤明者担任皇位继承人。

第四、新国家的首相应由契丹人担任,副首相则由汉人担任,但仅第一届内阁才是如此,从第二届开始,则按正常程序产生。

二十五天后,从临安坐船到塘沽登陆的虞允文、巩月漓、李雨柔、朱熹等一干大臣抵达了燕京城外的汉军大营。并于第二天和辽方开始了正式合并谈判。

谈判的第一个焦点便是国号的问题。两国的大臣们提出了许多国号,辽国的大臣们便提出了用“幽”、“燕”等带有辽国地域特色的国号。

当然,汉国的大臣们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用“荆”、“吴”、等带有岳家军起家之地和汉国的首都临安所在的江南之地特色的国号。

当然,也有人居中提出了用“青”、“晋”等位于幽燕和荆襄、江南等地中间的地域名称作为国号。但岳云和耶律普速完都觉不妥。

虞允文又提出,可以叫“唐”。因为在前唐时期,现辽国和汉国的土地皆包括在内,且唐朝是一个强大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原王朝最盛之时,民众大多怀念前唐。以“唐”为国号能够最大程度地得到人民的认同。

不过陆游、朱熹等却极力反对,认为既然是建立新朝,就应该推陈出新,怎么还能叫一个已经灭亡的朝代国号呢?

眼见两国众臣争执不休。岳云便有些不耐烦了,心想第一个议题就讨论了几天还没结果,那这场谈判不知何时才能结束。他想起后世的国家名称,于是便脱口而出道:“国号一定要用一个字的吗?朕看两个字的也行啊!不如就用‘中华’二字吧。我们的新国家就叫中华帝国如何?”

“中华帝国?”两边的大臣皆为之一惊,因为两个字的国号倒也不是没有过。就象辽国的国号。以前就是以民族为国号,称为契丹,后来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多之后,契丹人逐渐汉化。通用汉语,才仿中原习惯,改称辽。

“不错!朕的意思就是取”中华”二字。之前,众位爱卿提出了‘幽’、‘燕’‘荆’、‘吴’、‘青’、‘晋’等国号,都带有严重的地域色彩。兼有偏安一地之意。而我新朝的面积超过之前面积最大的唐朝两倍以上,应该取一个符合新朝特色的名称。而我新朝领土的核心中原别称也为中华,海军的旗舰也为中华号。因此,朕觉得取名‘中华’,应该是最符合目前我新朝特色的国号!”

岳云的提议立刻得到了汉国一方大臣的纷纷赞同。

朱熹当即便引经据典道:“不错,在上古时期,我中原大地诸部混居,其血缘宗族各不相同。因诸部共用‘夏礼’故称华夏族。如今新朝也与那时一样疆域之内多族共存。但现在我国境内,不管汉族、契丹、女真、高丽、南洋、日本等诸多民族都奉行中华之礼。那我等诸族亦能称为中华民族。”

辽国一方的大臣都觉言之有礼,如此一来,大家都是一个民族的了,就不存在什么华夷之分了,将来的矛盾隔阂也会少许多。

耶律普速完听闻之后。亦是俏眸闪烁,点头同意道:“岳大哥的国号建议不错,我也赞同!”

显然她对岳云的国号提议很满意。

辽国的大臣们见自己女皇也同意了,便也纷纷表示赞同。于是国号就这么很快定了下来。

国号定下来了之后便是定年号。而这年号却是很快就商量出了结果。

耶律普速完索性就提议。既然国号叫中华,那年号不如也跟着叫中华。今年就叫中华元年,以后就一直这样传下去,不用每一个皇帝登基都换一个年号,免得后世之人查询麻烦。

这个提议岳云深以为是,当即表示赞同。两国群臣见自己的皇帝都同意了,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于是年号采用中华纪元的制度也就确定了。

国号和年号确定之后,便是谈判首都的所在地了。

辽国一方坚持要求首都定在燕京,他们的理由便是,汉国的百姓为汉人,而燕京的百姓也多是汉人,且燕京在如今汉辽两国的边境线上,东面是辽东,北面是大漠,西面是河套、西域、南面是中原,离海岸线亦只有一百多里。是最佳的首都选择。

而汉国一方的大臣则认为,燕京的居民虽然是汉人,却心向辽国,如果以燕京为首都,不免有胡化的嫌疑。而且此地还是一个苦赛之地,居住在这里不免要受苦。

当然,这些话他们亦只敢在心中腹诽,表面上还是摆出了许多光冕堂皇的理由。说燕京位置偏北,离新国家南面的领土,如澳州等地,在一万多里路程以上,且当地气候寒冷,雨水稀少,且经常闹沙尘暴,气候不适应当首都云云。

但他们未料到,辽国一方态度却是极其强硬,表示如果不让燕京当首都,他们就拒绝继续谈下去。这让汉国一方的大臣有些猝不及防。

对于岳云来说,倒是无所谓。因为燕京也就是后世的北京,自金以后,历经元、明、清、及至后世的共和国,都一直是中国首都。所以,对于燕京成为首都,他是没有多少抵触的。

而且,在他看来,以燕京为首都,也未必没有好处。

一来,可以加强对北方内陆的影响,毕竟首都对于全国百姓的吸引力是很大的,人才、资源、金钱都会向燕京流动,加速北方的经济发展,有利于自己开发辽东和塞北。

二来,有利于自己将来针对蒙古的军事行动。毕竟燕京向北几百里便是进入大漠了,以燕京为首都,出兵伐蒙古,可比从临安出发要方便多了。而且兵士如果长期居于燕京,对于适合大漠的沙尘暴气候也大有好处。

况且,岳云认为,后世的明朝之所以要把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便是信奉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割地、不赔款的信念,算是最有骨气的一个朝代了。自己总不能比明朝皇帝还不如吧。

当然,自己这方大臣们心中的担忧他也可以理解。毕竟要放弃已经习惯的,在临安的产业,去在他们心目中的苦寒之地燕京生活,肯定是不愿意的。

就在岳云为此有些忧虑,觉得难以说服本方大臣时,辛弃疾却偷偷向他建议,认为这正是解决辽汉两国合并后,官员重叠,难以安置的好机会。

“陛下完全可以宣布:愿意继续作官的,就可以到燕京来当官,觉得燕京是苦寒之地,难以适应,岁数较大的官员,可以就在临安生活,但朝廷依旧按先前的标准发给俸禄,允其退休。这样一来,官员过多的问题就将减轻不少。”辛弃疾说道。

“弃疾,你这提议倒也是个解决办法。不过,这样一来,帝国新政府中官员岂不就大部分成了原辽国的官员了吗?”岳云有些疑惑道。

“陛下,这也没什么?如果新政府中原辽国的官员居多,反而有助于消除他们的不安心理,因为不管怎么说,帝国皇帝还是您啊!他们不是您的嫡系人员,哪怕有普速完陛下在,也担心遭到排挤呢。而如果朝中原辽国大臣为多数,他们就会安心不少……其实,只要刑部、国防部、财政部、内政部等几个关键的部,一把手在我们手中就行了。”辛弃疾建议道。

岳云听闻之后,亦是微微点头,他更进一步想到,由于江南一带,士大夫的势力很大,自己的许多改革措施也不敢施行下去,如今到了燕京,有大批辽国大臣的加入。由于他们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浅,反而可能没有江南文人那样保守,民主的进程说不定反而能推进得更快一些。

“好!那就这么定了!正好我们也可以用在首都这个问题上的让步,来换取辽方在其他问题上的退让!”岳云一拍桌子,兴奋道。

由于岳云的让步,中华帝国的首都便确定在了燕京。

同时,岳云还同意,新帝国的第一任首相由辽国的丞相萧斡里刺担任,但作为平衡,新政府内阁的刑部、情报部、内政部、科技部、财政部、文化教育部等六部的部长皆由汉国一方的大臣担任,而国防部、外交部、监察部三部的大臣则由原辽国一方的大臣担任。

第136章 汴京之战(三)第331章 大获全胜第821章 国号中华第688章 骚扰战第340章 得偿所愿第684章 宋金大海战(二)第470章 卢容之战(下)第800章 大爆炸第715章 开刀取子弹第365章 萨摩藩的覆灭(下)第426章 逃出金国第604章 南洋事变第280章 欲哭无泪第258章 雨柔被抓第15章 巧遇虞允文第187章 惊悉阴谋第37章 完颜宗敏的担忧第521章 吴璘的决断第563章 宋辽谈判第128章 攻入汴京第803章 辽国女帝第753章 曼德勒攻防战(四)第731章 不平凡的一夜第810章 准备对辽开战第626章 阇耶跋摩的决断第546章 耶律松山的应对第120章 兀术的布置第359章 山越人来攻第387章 难以善了第288章 生离死别第587章 两拔宋使第404章 新的计划第504章 宋金之间的首场海战(五)第768章 德州光复第330章 激战萨摩藩舰队第462章 海外都护府第615章 对簿公堂(中)第422章 完颜禀之死第711章 西姜口之战第344章 火枪雏形第287章 帐薄的问题第724章 元荣的伏击第100章 襄阳惊变第256章 青龙逞威第229章 行营左护军的覆没第825章 剿灭蒙古的方法(下)第283章 水战名将李宝第90章 三个政敌的密议(上)第790章 银铃公主当使者第49章 秦家公子第39章 突袭(中)第145章 伏击(上)第509章 与赵琢摊牌第117章 初战告捷第464章 海外都护府的体制第633章 第一道关隘第539章 再战巴东第339章 欲擒故纵第80章 险象环生第83章 三返楚州第702章 岳云到了第538章 辽军攻四川第140章 汴京之战(七)第522章 彭泽大战的序幕第188章 连续民变第546章 耶律松山的应对第427章 汉城危机第689章 艰难的决择第705章 金军来袭第798章 完颜亮的最后疯狂第304章 见到“春哥”第559章 辽军奇袭的惨败第370章 吕宋的消息第440章 巨型帆船第528章 彭泽之战(五)第772章 汉奸红猫第554章 九岭镇之战(五)第680章 纥石烈志宁的布置第753章 曼德勒攻防战(四)第179章 抵达信阳第490章 传国玉玺第85章 袭杀萧毅(上)第704章 西姜口第105章 宴会惊变(上)第376章 合作协议第785章 惨烈的胜利第121章 明确思想第238章 葫芦谷之战(七)第583章 万俟卨的突袭第582章 朱熹的见解第678章 誓师北伐第743章 解决南洋问题的机会第305章 商场如战场第793章 银铃出战第458章 危险时刻第323章 诗词较量(下)第734章 是否称帝第220章 改变历史的决策第735章 众臣的心声第320章 李师师的魅力
第136章 汴京之战(三)第331章 大获全胜第821章 国号中华第688章 骚扰战第340章 得偿所愿第684章 宋金大海战(二)第470章 卢容之战(下)第800章 大爆炸第715章 开刀取子弹第365章 萨摩藩的覆灭(下)第426章 逃出金国第604章 南洋事变第280章 欲哭无泪第258章 雨柔被抓第15章 巧遇虞允文第187章 惊悉阴谋第37章 完颜宗敏的担忧第521章 吴璘的决断第563章 宋辽谈判第128章 攻入汴京第803章 辽国女帝第753章 曼德勒攻防战(四)第731章 不平凡的一夜第810章 准备对辽开战第626章 阇耶跋摩的决断第546章 耶律松山的应对第120章 兀术的布置第359章 山越人来攻第387章 难以善了第288章 生离死别第587章 两拔宋使第404章 新的计划第504章 宋金之间的首场海战(五)第768章 德州光复第330章 激战萨摩藩舰队第462章 海外都护府第615章 对簿公堂(中)第422章 完颜禀之死第711章 西姜口之战第344章 火枪雏形第287章 帐薄的问题第724章 元荣的伏击第100章 襄阳惊变第256章 青龙逞威第229章 行营左护军的覆没第825章 剿灭蒙古的方法(下)第283章 水战名将李宝第90章 三个政敌的密议(上)第790章 银铃公主当使者第49章 秦家公子第39章 突袭(中)第145章 伏击(上)第509章 与赵琢摊牌第117章 初战告捷第464章 海外都护府的体制第633章 第一道关隘第539章 再战巴东第339章 欲擒故纵第80章 险象环生第83章 三返楚州第702章 岳云到了第538章 辽军攻四川第140章 汴京之战(七)第522章 彭泽大战的序幕第188章 连续民变第546章 耶律松山的应对第427章 汉城危机第689章 艰难的决择第705章 金军来袭第798章 完颜亮的最后疯狂第304章 见到“春哥”第559章 辽军奇袭的惨败第370章 吕宋的消息第440章 巨型帆船第528章 彭泽之战(五)第772章 汉奸红猫第554章 九岭镇之战(五)第680章 纥石烈志宁的布置第753章 曼德勒攻防战(四)第179章 抵达信阳第490章 传国玉玺第85章 袭杀萧毅(上)第704章 西姜口第105章 宴会惊变(上)第376章 合作协议第785章 惨烈的胜利第121章 明确思想第238章 葫芦谷之战(七)第583章 万俟卨的突袭第582章 朱熹的见解第678章 誓师北伐第743章 解决南洋问题的机会第305章 商场如战场第793章 银铃出战第458章 危险时刻第323章 诗词较量(下)第734章 是否称帝第220章 改变历史的决策第735章 众臣的心声第320章 李师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