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中华帝国的体制

双方商定,第一届内阁的任期为五年,五年后则按法定程序产生新的内阁,不再由皇帝和皇后指定。

由于岳云在首都和首相问题上的让步,同时他又力陈实行君主立宪及议会内阁制的好处,并以汉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强大为明证,说服了大多数辽国大臣同意,以汉国的政治体制为新帝国的政治体制。

但作为交换,岳云同意将原辽国皇帝耶律大石的名字写进中华帝国的宗庙,作为新帝国的太祖皇帝。

这对于辽国的大臣、士兵、百姓,以及耶律普速完来说,这是件关系自身尊严的无比重要之事。但在岳云看来,对于耶律大石的谥号及进宗庙的事件,却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只是一个虚名。但这样做,却让他迅速收拢了辽国大臣们的忠心,亦让耶律普速完对他死心塌地了。

在确定了中央的官制及内阁成员之后,便轮到地方上的建制了。由于新帝国的领土十分广阔,在两国的官员们商量了很久之后,决定将帝国划分为江南、幽燕、荆襄、岭南、四川、陕西、山东、江淮、中原、山西、云南、台湾、琉球、朝鲜、日本、安南、澳州等四十八省。各省以下再分市和县。每一届各省市县地方政府的长官由朝廷任命,以后便将由议员选举产生。

而议会则分为国会和地方议会两级,享有立法权和对政府的监督权。议员皆由民众普选产生,同时允许私人组成政党参加选举。从第二届内阁开始,首相将由在国会议席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首领担任。

中华帝国的司法权则由法院行使,法院分为最高法院、省法院、市法院和县法院四级。民众内部的纠纷,对政府的行为有异议,以及官员的渎职犯罪,皆有法院进行审判。

当然岳云也并没有将体制完全照搬后世西方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在中华帝国的政治体制中,皇帝的权力仍然是相当大的。首相虽然是由议会选举产生,但又规定。首相的任命必须征得皇帝同意,如果皇帝反对,可以驳回议会的建议,要求重新推举一位首相。而如果议会要想否决皇帝的反对意见,则必须取得四分之三的赞成票数。才能否决皇帝的反对意见。强行让新首相上位。但在一般情况下,这种事是很难发生的,毕竟皇帝对于国民和议员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而国会议员的名额一共为四百三十五名,由各省按人口比例确定名额。但每省至少保证有一名议员。

此外,皇帝的权力还体现在军权上。比如说新帝国的内阁中,虽然有国防部,但国防部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军队后勤保障中心的角色,军部并不属于内阁。而是只对皇帝负责,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道理岳云还是明白的。

但是,为了避免在他以后的皇帝,会有推翻现行民主体制,实行独裁的情况发生。岳云亦宣布,如果当皇帝下达的命令和宪法相违背时,军部从部长到士兵的各级将官均不得执行。同时议会亦可以发起弹劾皇帝的议案,当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时,就将罢免现任皇帝。改选另一位合适的皇室成员担任皇帝。

而岳云在征得耶律普速完的同意后,还通过了一项新的决议,那就是在皇位继承上,实行男女平等待遇,即皇室女成员也可以担任皇帝。成为帝国女皇。

在岳云看来,古今中外的女皇帝,如武则天、叶卡捷琳娜二世、维多利亚女皇等,都是一些杰出的皇帝。丝毫不比男皇帝差,而现代的女国家元首。如泰国的总理英拉、英国的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德国的女总理,阿根廷的女总统,无论从个人魅力到国家决策,都毫不比男元首们逊色。

而在确定皇位继承人方面,岳云提出了一个顺位继承的方案。即规定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第二顺位继承人、第三顺位继承人等等。当皇帝身故、退位或者不能履行皇帝职能时,就由第一顺位继承人登基成为新的皇帝。

如果第一顺位继承人在此之前就已身亡或者被剥夺了继承人资格,就由第二顺位继承人登基成为新帝,至于第三顺位继承人之后的,则以此类推。

而对于如此确定各位皇子皇女之间的顺位,岳云反对以往王朝惯例的长子继承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直白,少有争议,但却对国家不负责任。如果长子是一位明君还好说,如果是昏君或者暴君,就对国家和民众是一场灾难了。

况且,太子的那些弟弟们,如果有比太子精明能干之人,也会对自己哥哥十分不服气,从而埋下了皇位之争的隐患,比较明显的例子便是唐太宗李世民,对自己哥哥李建成当太子不满,发动了玄武门事变,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自己老爹李渊退位,然后当了皇帝。

而如果是确定立贤不立长的皇位继承人制度,说不定便能避免这一场兄弟相残的危机了。

当然,这个“贤”如何理解,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同一位皇子,也许有的人说他贤明,有的人说他蠢笨。而如果这个选择权交给皇帝来确定,则会很难决择。因为都是自己的子女,手心手背都是肉。

同时,皇子亦会千方百计讨好自己的父皇,拉帮结派,为自己成为太子造势,而不把精力用在学习本事和如何治理国家上,皇帝也容易受到蒙蔽。

所以,岳云便提出,这个顺位继承人的选择交由民众来决定。每五年一次议会选举之时,同时也是皇位继承人确定顺序之时,由民众在投票站领两种选票,一种是选议员的,另一种则是选皇位继承人的,由各位有继承权的皇子得票多少,以确定顺序位置,得票最多的皇子则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得票第二的皇子则为第二顺序继承人,以此类推。

当然,这个顺序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第一顺序的继承人有可能因为表现不佳,在下一次议会选举时,票数下降,成了第二顺序甚至第三顺序继承人也很有可能。所以,这便让各位皇子把心思用在加强自身修养,塑造公众面前的形象上。亦能让皇帝不必把心思花在如何确定自己的继承者上面,而安心思考国家的治理。

两国的大臣对于岳云的提议亦是非常赞同,只不过,这样一来,又产生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原本众臣商量的是由岳云和耶律普速完的子女成为太子,但如果他不成气候,那岂不是会造成皇位旁落?

对于这个顾虑,岳云便表示,将会和耶律普速完一起,重点培养两人未来的子女,同时,他还意味深长地说道:“虽然朕和普速完不能决定皇子的继承顺位,但我们两人在民众中的威信还是不小的,如果在适当的场合向公众透露一下自己的意愿,将会影响民众的投票结果。”

众臣顿时恍然大悟,这样一来,倒的确是两全其美之事。既保证了法律的严谨性,又不违背当初的决定。当然,岳云和耶律普速完也表示,如果到了自己两人身故或者退位的时候,两人的子女还是那种烂泥扶不上墙的人,那也没有办法了。对于这一点,众臣也表示理解,他们也不希望辅佐一位暴君或者昏君。

这些重大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之后,象那些军队整编、设立学校、官员的薪俸、新国家的税收政策等等倒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事了。在这些方面,双边的大臣都较为容易达成共识。

这场国家合并的谈判持续了近三个月,一直到了九月底,才总算达成了最终协议。并确定十月一日为中华帝国成立和岳云登基的日子。

永兴四年十月一日,燕京城内迎来了不平凡的一天。

从南城门口到皇宫的数十里长街被清扫得干干净净。围满了前来看热闹的各族百姓。一旁维持秩序的汉军和辽军士兵更是如临大敌,将看热闹的百姓全部挡在安全线以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这时,岳云和耶律普速完则并排骑着高头大马,手牵着手,在两排手持金瓜、钺斧、朝天蹬等仪仗的骑兵护送下,声势浩荡地从南城门处,缓缓行至了皇宫。

此刻,首相萧斡里刺、副首相虞允文及一干文武大臣早就等候多时了。眼见岳云和耶律普速完走了进来,辽汉两军的士兵们再一次暴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而远处跪着的老百姓也忍不住偷偷张望起新天子和皇后的圣容来。

面对两军将士狂热的欢呼声,以及燕京城内百姓惊喜的目光,岳云和耶律普速完微笑着朝众人挥手示意,然后进入到皇宫前的广场上。

第543章 吴璘的投降第1章 十二道金牌的危机第12章 粮食危机第26章 守城部署第324章 大赛结束第491章 老臣出马第26章 守城部署第475章 台湾军事学院第225章 朝廷的商议第402章 见到韦太后第648章 布置救灾第826章 遇上抢亲第125章 运筹帷幄第446章 出兵决议第422章 完颜禀之死第770章 处心积虑的秦桧第166章 决战小商河(七)第190章 将计就计第735章 众臣的心声第619章 世上第一份报纸第311章 以利动人第655章 辽国公主来了第19章 搜索运河第529章 彭泽之战(六)第797章 金国投降第692章 决堤淹城第110章 扫尾事宜第242章 葫芦谷之战(十一)第156章 公主柔情第587章 两拔宋使第640章 占城降伏第610章 春韵楼的难处第777章 岳震之死第47章 参加寿宴第645章 贤内助第649章 前往四川第760章 二妃争后?第246章 藩镇协议第52章 不速之客第354章 与李师师一起赏雪第216章 如何反制?第735章 众臣的心声第555章 九岭镇之战(六)第519章 抵达彭泽第443章 台海大战(上)第412章 潼关之战(三)第78章 莫耶谷第486章 临战准备第483章 势如破竹第698章 张宪的重大进展第665章 水落石出第766章 德州之战(中)第690章 宿州之战第542章 风雨飘摇的巴东城第167章 决战小商河(八)第633章 第一道关隘第702章 岳云到了第252章 不是冤家不碰头第104章 犒赏大军第147章 掉入溶洞第744章 出兵南洋的决定第509章 与赵琢摊牌第150章 暧昧的“棍子”第330章 激战萨摩藩舰队第350章 台湾军节度使第519章 抵达彭泽第649章 前往四川第824章 剿灭蒙古的方法(上)第743章 解决南洋问题的机会第492章 誓师北伐第375章 侯赛因来了第442章 朝廷水师的动向第628章 岳云的剿蛮计划第490章 传国玉玺第200章 万俟卨的毒计第193章 真实的陆文龙第237章 葫芦谷之战(六)第309章 陈伯康的暗访第780章 高丽出兵第330章 激战萨摩藩舰队第280章 欲哭无泪第154章 赴辽廷议(上)第495章 初战横山(下)第766章 德州之战(中)第720章 赵琢的篡权大计(下)第20章 瘟疫的源头第17章 楚州的危机第820章 汉辽合并第321章 精彩的花魁大赛第297章 攻岛大战第639章 魏胜献计第678章 誓师北伐第107章 宴会惊变(下)第466章 向占城进发!第498章 完颜雍起事了第235章 葫芦谷之战(四)第490章 传国玉玺第116章 断后重任第242章 葫芦谷之战(十一)第43章 行军日志
第543章 吴璘的投降第1章 十二道金牌的危机第12章 粮食危机第26章 守城部署第324章 大赛结束第491章 老臣出马第26章 守城部署第475章 台湾军事学院第225章 朝廷的商议第402章 见到韦太后第648章 布置救灾第826章 遇上抢亲第125章 运筹帷幄第446章 出兵决议第422章 完颜禀之死第770章 处心积虑的秦桧第166章 决战小商河(七)第190章 将计就计第735章 众臣的心声第619章 世上第一份报纸第311章 以利动人第655章 辽国公主来了第19章 搜索运河第529章 彭泽之战(六)第797章 金国投降第692章 决堤淹城第110章 扫尾事宜第242章 葫芦谷之战(十一)第156章 公主柔情第587章 两拔宋使第640章 占城降伏第610章 春韵楼的难处第777章 岳震之死第47章 参加寿宴第645章 贤内助第649章 前往四川第760章 二妃争后?第246章 藩镇协议第52章 不速之客第354章 与李师师一起赏雪第216章 如何反制?第735章 众臣的心声第555章 九岭镇之战(六)第519章 抵达彭泽第443章 台海大战(上)第412章 潼关之战(三)第78章 莫耶谷第486章 临战准备第483章 势如破竹第698章 张宪的重大进展第665章 水落石出第766章 德州之战(中)第690章 宿州之战第542章 风雨飘摇的巴东城第167章 决战小商河(八)第633章 第一道关隘第702章 岳云到了第252章 不是冤家不碰头第104章 犒赏大军第147章 掉入溶洞第744章 出兵南洋的决定第509章 与赵琢摊牌第150章 暧昧的“棍子”第330章 激战萨摩藩舰队第350章 台湾军节度使第519章 抵达彭泽第649章 前往四川第824章 剿灭蒙古的方法(上)第743章 解决南洋问题的机会第492章 誓师北伐第375章 侯赛因来了第442章 朝廷水师的动向第628章 岳云的剿蛮计划第490章 传国玉玺第200章 万俟卨的毒计第193章 真实的陆文龙第237章 葫芦谷之战(六)第309章 陈伯康的暗访第780章 高丽出兵第330章 激战萨摩藩舰队第280章 欲哭无泪第154章 赴辽廷议(上)第495章 初战横山(下)第766章 德州之战(中)第720章 赵琢的篡权大计(下)第20章 瘟疫的源头第17章 楚州的危机第820章 汉辽合并第321章 精彩的花魁大赛第297章 攻岛大战第639章 魏胜献计第678章 誓师北伐第107章 宴会惊变(下)第466章 向占城进发!第498章 完颜雍起事了第235章 葫芦谷之战(四)第490章 传国玉玺第116章 断后重任第242章 葫芦谷之战(十一)第43章 行军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