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天意(二)

赵桓愁眉不展,众宰执也在苦思良策!

张邦昌道:“带兵的人,恃功而骄,做出点出格的事儿也在情理之中。如事情属实,即使吴阶功劳再大,朝廷也不得不对其稍加惩处,以儆效尤!”

李纲道:“朝廷正赖之以安边境,吴阶似乎也是可用之人,现我军兵锋正胜,不可折损大军锐气,请陛下留意!”

吴敏却道:“吴阶原为微末小吏,陛下以高官显爵授之,不思报君恩,而骄横跋扈,其为人,臣颇为不取。如李纲之言,置朝廷法度于何地?”

唐恪趁机道:“臣以为吴敏所言实乃老成谋国之论,臣附议!”

耿南仲也道:“这样的人,再能打仗,操守太差也是不能重用的,臣附议!”

张叔夜道:“即使要惩办吴阶之罪,也不能单凭曲端一面之词而擅下定论!最好是派合适的人选去核实一下情况,再作区处!”

何栗赞同张叔夜的说法。

一轮下来,形势极为明朗:张邦昌高高在上,两不相帮;李纲对吴敏等三人,势同水火;而张叔夜与何栗想帮李纲又不太尽力。

如今,经略安抚使大多已经到任,经略安抚使与大总管互相参劾的事情也出来了,就连张孝纯也在说王禀的不是!政事稍加改变就这样,如果赵桓把自己所有的想法都倒出来,还不翻了天?

“唉,朕能亲自去看看就好了!”

赵桓心中暗叹,忽然有了一点心得,大概想了想也还可行,遂道:“这事暂时放一放。朕想派亲王巡视边境,看看实际情况,最好能调和经略安抚使和大总管之间的矛盾,稳定局势。实在不行,把真实情况带回来,朝廷再想别的办法!”

张邦昌思索一番,道:“亲王巡边,有何执掌?”

“既不管军,也不管民,主要的目的就是调和矛盾,就是看一看。如何?”

张邦昌由衷赞道:“这个法子好,陛下圣明!具体人选,陛下是否……”

赵桓道:“肃王赵枢巡视河北两路,种无伤为副;景王赵杞巡视河东路,鄜延路、永兴军路,张浚为副;康王赵构巡视泾原、环庆路,熙河、秦凤路,朱孝庄为副。另外,原鄜延路和永兴军路,合并为永延路;泾原路、环庆路,合并为泾环路;熙河路、秦凤路合并为熙凤路。如果没有不同意见,就下旨吧!”

官家的口气,哪里还有商量的余地?而且,这番措置也没有大问题,众人纷纷表示赞同,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几天来,正如秦桧所说,京官们连上本章,弹劾李纲,算下来竟有五十几人之多!赵桓暂时把奏折扣下,还没作处理,看来这个事情再也拖不得了。不把人事理顺,什么事都做不了。

“近几日,弹劾李纲的奏折很多,都在这里,卿等拿下去看一看。”赵桓轻描淡写地说道。

李纲还算镇静,行礼想要告退,赵桓说道:“卿不必退下,听着就是!”

五十几道奏折,少的一两千言,多的上万言,短时间内又哪里看得过来?

李纲整衣端坐,一双三角眼似睁非睁,似闭非闭,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浑如入定了一般。六名宰执都在看,都在想,没有人说话,延和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就在这关口,裴谊慌慌张张地进来禀报:“官家,几百太学生伏阙上书,称李纲误国,请官家罢李纲以谢天下。”

吴敏看看唐恪,嘴角上挑仿佛要笑,旋即又收了回去。瞬间,整个人显得轻松多了。这些轻微的变化,都被赵桓捕捉到了,他感到从没有象今天这样厌恶一个人。

裴谊退下不久,又跑上殿来,气喘吁吁地奏道:“宣德楼外,百姓越聚越多,只怕有上万人了!”

太学生吃饱了没事干,总是生事,真是头疼啊!

赵桓看宰执们也没有什么心思再看下去了,不咸不淡地问道:“都说说吧!”

张邦昌起身跪倒:“李纲有罪,臣也难辞其咎,请陛下治罪!”

哎?张邦昌竟是这样的态度?

不但赵桓没想到,李纲也吃惊不小,怔怔地望着张邦昌说不出话来!

吴敏坚持李纲有过,朝廷应该有所惩处,以慰士子之心。唐恪、耿南仲附议!

而张叔夜、何栗力保李纲,六名宰执,三对三斗了个平分秋色!

赵桓笑道:“你们各执一词,朕很难办啊!这样吧,不是在说民望吗?宣德楼外,万民请愿,就让他们来决定李相公的去留,可好?”

于是,赵桓带领众宰执,升宣德楼,见百姓!

看到了官家,上万的百姓居然静了下来。

赵桓高声道:“朕出来与尔等相见,想问尔等:李纲是否有罪?”

“有罪!”站在前面的几百太学生齐声高呼,声威很盛。

李纲面白如纸,伤心地闭上了眼睛,稀疏的白须被风吹得贴到了脸上,嘴唇轻微地哆嗦着,他的心在流血吗?

万余百姓,沉默着!

突然,一名精壮的汉子喊道:“没罪,李相公没罪!”

“没有李相公,金兵早杀进来了,哪还有京城?”

“若不是相公,我等无遗类也,请官家明察!”

“这些学生胡说八道,该打!”

无数的东西从四面八方,砸向太学生!鸡蛋、菜叶、破鞋甚至还有碎砖烂瓦。太学生想逃,四周全是愤怒的人群,又怎么逃?眼瞅着,如果不干涉,这些人就没命了。

赵桓示意军兵出门救人,“吱呀呀”城门打开,几千军兵冲上去,把太学生和群众隔开。局势暂时稳定下来。

赵桓高声再问:“有人进言,朕应该罢免李纲的宰相之位,你们说,朕该怎么办啊?”

万众一词:“李相公不能走!”

赵桓对吴敏等人说道:“听到了没有,这就是**!来人,去福宁殿把昨晚朕看过的奏折拿给三位大人看看!”

说罢,拂袖而去!

赵桓所提到的奏折,正是秦桧等人所上!

广场上的百姓散尽的时候,天也黑了下来。

第二天早上,赵桓下旨:“吴敏、耿南仲、唐恪三人同罢,张叔夜知枢密院事,御史中丞赵鼎为尚书左丞,秦桧为尚书右丞,吕好问签书枢密院事。”

同时,命令裁撤厢军,裁撤厢军总数的一半,取其中身体精壮、武艺高强者入京城,补入禁军。驸马都尉岳飞督办其事!

第七章 灌溉(二)外篇 紫电兽(二)第九章 骄傲(五)第五章 定州第十四章 盛宴(二)第十章 决断(一)第二章 春雨(七)第二章 魂伤(二)外篇 照夜白(一)第七章 灌溉(一)外篇 高丽公(三)第四章 协力(一)第一章 萧墙(一)第八章 变革(一)第一章 疾苦第六章 曙光(三)第二章 魂伤(二)第十二章 行猎第四章 升龙(一)第七章 战火(四)第二章 春雨(七)第六章 震动(二)第六章 曙光(一)第十一章 祥瑞(一)第一章 厚积(二)第七章 云顶(一)第一章 盟好(一)第十四章 落日(二)第十章 神仙(四)第八章 儿山城(一)关于和亲第十一章 救驾(一)第二章 视疾(一)第五章 纵横(二)第二章 春雨(六)第七章 光复(三)第十二章 海战(二)第三章 心意第二章 春雨(三)请假外篇 破阵钺(三)第五章 冷夏外篇 高丽公(一)第五章 鸟羽院(三)第六章 屠龙(一)第二章 护花(四)第七章 血光(五)第八章 台湾第八章 对垒(一)第八章 遇刺(一)外篇 望燕云(四)第十章 发芽第三章 太聪明(二)第十章 承极(一)第二章 春雨(一)第四章 升龙(五)第三章 太聪明(二)外篇 紫电兽(一)第九章 生根第六章 屠龙(二)第六章 家国(二)第十章 神仙(二)第九章 天照神(二)第八章 遇刺(二)第四章 莫须有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变(二)第十三章 天火(二)第五章 天意(二)第三章 捧日(一)第五章 纵横(一)外篇 破阵钺(四)第三章 远航(四)第六章 会战(二)第一章 心路(四)第九章 银行(一)第十五章 如梦(二)第二章 天威(一)第十章 神仙(三)第八章 对垒(四)第十三章 天火(二)第四章 大喜第九章 日出(一)第八章 宋州(六)第十章 决断(一)第七章 勇气(二)第五章 打援(二)第五章 冷夏外篇 破阵钺(二)第五章 蹊径第五章 蹊径第五章 蹊径第六章 曙光(一)第十章 神仙(三)第三章 太聪明(一)外篇 阳关曲(五)第一章 萧墙(一)外篇 高丽公(四)第九章 圣使外篇 望燕云(四)第一章 夜花(一)
第七章 灌溉(二)外篇 紫电兽(二)第九章 骄傲(五)第五章 定州第十四章 盛宴(二)第十章 决断(一)第二章 春雨(七)第二章 魂伤(二)外篇 照夜白(一)第七章 灌溉(一)外篇 高丽公(三)第四章 协力(一)第一章 萧墙(一)第八章 变革(一)第一章 疾苦第六章 曙光(三)第二章 魂伤(二)第十二章 行猎第四章 升龙(一)第七章 战火(四)第二章 春雨(七)第六章 震动(二)第六章 曙光(一)第十一章 祥瑞(一)第一章 厚积(二)第七章 云顶(一)第一章 盟好(一)第十四章 落日(二)第十章 神仙(四)第八章 儿山城(一)关于和亲第十一章 救驾(一)第二章 视疾(一)第五章 纵横(二)第二章 春雨(六)第七章 光复(三)第十二章 海战(二)第三章 心意第二章 春雨(三)请假外篇 破阵钺(三)第五章 冷夏外篇 高丽公(一)第五章 鸟羽院(三)第六章 屠龙(一)第二章 护花(四)第七章 血光(五)第八章 台湾第八章 对垒(一)第八章 遇刺(一)外篇 望燕云(四)第十章 发芽第三章 太聪明(二)第十章 承极(一)第二章 春雨(一)第四章 升龙(五)第三章 太聪明(二)外篇 紫电兽(一)第九章 生根第六章 屠龙(二)第六章 家国(二)第十章 神仙(二)第九章 天照神(二)第八章 遇刺(二)第四章 莫须有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变(二)第十三章 天火(二)第五章 天意(二)第三章 捧日(一)第五章 纵横(一)外篇 破阵钺(四)第三章 远航(四)第六章 会战(二)第一章 心路(四)第九章 银行(一)第十五章 如梦(二)第二章 天威(一)第十章 神仙(三)第八章 对垒(四)第十三章 天火(二)第四章 大喜第九章 日出(一)第八章 宋州(六)第十章 决断(一)第七章 勇气(二)第五章 打援(二)第五章 冷夏外篇 破阵钺(二)第五章 蹊径第五章 蹊径第五章 蹊径第六章 曙光(一)第十章 神仙(三)第三章 太聪明(一)外篇 阳关曲(五)第一章 萧墙(一)外篇 高丽公(四)第九章 圣使外篇 望燕云(四)第一章 夜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