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棒鸡倭狗

“老头又惦记他的铁路了……”

元宵过后,前寝殿的朱高煦牙疼看着这份从北京传来,由王彦代笔的手书,不免想到了老头那憨厚诡诈的表情。

他将想法收回,目光落在面前的桌上。

除了一桌子美味佳肴,剩下的就是以郭琰为首的几个妃嫔,还有七男六女十三个孩子。

这些孩子中,朱高煦相处最多的还是朱瞻壑和朱瞻圻,因此目光也多停留在二人身上较多。

朱瞻圻已经十岁,正是小学三年级的年纪,当下正在朝阳小学就读,和几个弟弟一起。

尽管学校的人都知道他们的身份,但朱高煦还是给他们安排在了那里学习,并加派了军队。

胡濙强忍着难受写完奏疏,将日本的事情大概写清楚后,便将奏疏递给千户官。

“镇远侯顾成于正月初九薨逝,享年八十五……”

“你选五百人,我会将他们安排进入登莱二州的小学学习的。”

扶持他们开发昆仑洲,确实是一步不错的棋,起码就朝鲜王国来看,大明只需要出物资就能换回黄金,这是很好的买卖。

“其余顾家子嗣,皆赐正四品武散阶……”

“大使,关西那群家伙,我们不继续煽动了吗?”

“朝鲜和日本,还有南洋的那些个国家,是朝廷对昆仑洲开发的最大助力。”

汉城,昌德宫内,听着户曹官员的话,四十九岁的李芳远满意点头,而后攥紧拳头。

回到宅院的他没有来得及脱下官服,而是急匆匆来到了后院的一处院子。

“日本那边的事情,胡大使会去办的,相信足利义嗣也很难抵抗住诱惑。”

他们这里有十九人,上杉拿下五艘,那就是十八人争抢十五艘了。

“娘你们别担心,我觉得那些地方挺好的。”

他一边写奏疏,一边对那千户官开口道:

“我们……”

上杉家一开口便霸占了五艘,这瞬间让关东各国守护脸色难堪。

坐在足利义嗣身旁的椅子上,胡濙对面前的十余位关东守护开口道:

尽管黄河治理耗费了近千万贯钱粮,但就这项工程来说,好好维护的情况下,坚持五十年不成问题。

“我们要两艘!”

“现在的关键,是日后我们能否把握好这个度,避免日后日本强大,危害我天朝沿海……”

由于两班贵族和僧侣寺庙的土地增加,朝鲜的耕地面积虽然大增,但粮食收入反而减少。

“我说过,我是为了促成日本的和平才来到日本的,而关东的诸位并没有从互市贸易中获得好处,这也是我深知的事情。”

由于用了胡濙赠送的水泥,这座高楼高四层,空间极大,坐在最高的楼层,可以俯视大半个三条坊门邸。

要知道,朝鲜贵族体制下的税收败坏,粮食收入最多是二百多万石,在最差的年份按照每结4斗得标准收粮,年收入是四十万石左右。

“没有问题!”毕竟是一国守护,派出五百武士不成问题。

胡季话音落下,思绪也飞向了近千里外的京都城。

京都城,这座曾经的日本繁华之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风格渐渐从仿唐向仿明靠近。

“这……”胡濙脸色难看道:“马船威力虽然不如大福船和宝船巨大,但三十二艘马船却足以灭亡一些小国,就连朝鲜也只有十五艘的名额,贵国想要三十二艘,那着实……”

短短半年时间,洪武年间留下老将先后去世四人,这似乎是在宣告旧时代的落幕。

朱高煦决定的事情,旁人是无法改变的,他未来的所有儿子,都得册封到海外和西南去,以此来巩固大明的疆域。

朱瞻圻以为蒸汽机船能很快研究出来,因此哄着张奉仪他们。

大街小巷里,但凡高门大院,基本都是大明江南一带的建筑风格,而这是日本最新的风向。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李芳远也看出了朝鲜开采金银的流向。

胡濙将一切说完,最后将目光看向了上杉家的代表。

“对于诸位来说,昆仑洲的金矿无疑是一个机会,是一个能互惠互利的机会。”

家宴的气氛一时间有些压抑,朱高煦也在吃饱后起身交代:

“你们多吃点,爹去处理政务了。”

“现在有了抗疟粉,在那些地方很难生病,你们不用太担心。”

“我得与礼部商量才行,但是打点关系恐怕需要不少钱粮……”

这样的财政,最多只能养活两万兵马,而这也是明朝不愿意攻打朝鲜的原因。

“今日召大家来,主要是讨论淘金的事情,以及出兵的事情。”

昔日,这里多是幕府官员,而今日却以关东诸侯为主。

“嗯……”胡季闻言应了一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后才开口道:

胡濙起身作揖,各国守护也松了一口气,起身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好在这一切终于得到了缓解,经过金焕这群从大明回归的百余名学子推行改革,户曹的许多制度得到了改善。

况且现在的医学技术比起历史上可好了太多,现在大明的医学基本达到了十九世纪中期的水平,各项科技基本都达到了十八世纪后期的水平。

藩属国无疑是大明朝在昆仑洲最大的打手,大明朝不用出人口,不用出钱粮,只需要出资源配合,就能得到源源不断的黄金白银,并且利用商品来渗透各国,让各国的手工业和军工业都依附大明,完成深层绑定。

金焕交代着一切,随后开口道:“胡佥事,我需要更多的新政朝鲜官员来对抗两班。”

就这样安排吧,若是日后顾氏子弟有军事出彩者,还能凭借散阶的身份就读国防大学。

“如果实在担心,那北洲宣慰司和东洲宣慰司也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对于缺乏金银和手段的关东各国守护来说,海外淘金确实是一条出路,而且还能开拓地盘,没有人会想要拒绝。

朱高煦在饭桌上谈起朱瞻壑的事情,因为他知道朱瞻壑对军校感兴趣。

“好啊,就是我在南京读书,你们去了北京,那我一个人怎么办?”

“不过我要提醒你,朝鲜必须紧紧跟随朝廷的脚步,不然我不敢保证六军都督府的那群人,什么时候会对朝鲜动手。”

朱高煦继续说着,闻言的张奉仪小心翼翼看向朱高煦:“殿下,臣妾想问问圻哥儿他们就藩的地方……”

“我们三艘!”

这样的言论,显然伤了张奉仪等人的心,各自低头垂泪起来。

派他们上战场,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也是对军士的不负责。

朱高煦说着,同时又继续道:“南京没人,我始终不放心,你在这里也挺好,到时候我会让郑和留守南京,有了什么事情,他会找你。”

在他走后,胡季身后的主屋走出几名西厂力士,他们坐在胡季四周,目光看着金焕离去的方向。

“交趾南边的顺化,云南的车里、景丁、孟养、江头,或者海外的锡兰、吕宋等等地方都需要藩王镇守,这些地方都是就藩的好去处。”

朱瞻壑五年军校毕业也才二十二岁,算上地方学习三年,最多二十五。

“诸位,相信你们已经从朝鲜获得了朝鲜在昆仑洲淘金的消息,不然也不会来到这里。”

胡濙表示抗拒,足利义嗣闻言立马低头啜泣道:“唯有这样,才能让日本国内太平,希望大使体谅日本。”

“这些地方你们是肯定不用担心的,下面的文武官员会把当地经营好的。”

“这次我向朝廷申请到了二十艘五千料马船的数额,可以供诸位均衡选择,然后我们再定下各国出兵多少,避免平衡被打乱。”

好在随着昆仑洲金矿的发现,关东也隐隐心动起来,而胡濙现在就在为他们前往昆仑洲而准备。

李芳远缓缓睁开眼睛询问面前的户曹大臣金焕,而金焕则是他派往大明学习多年归来的大臣。

“向陛下上疏,请顾成长子顾统承袭镇远侯爵,追赠顾成夏国公,赐谥武毅。”

金焕眼神闪烁,李芳远闻言沉着了脾气:“你看着办吧。”

因为自己的缘故,顾成没有参与到靖难之役中,因此他的子嗣并没有遭遇朱允炆的屠戮。

这些藩属国的人口加起来也有两三千万,地形还十分复杂。

他归来后,立马为李芳远整顿了户曹的许多制度,并且积极派遣淘金队前往昆仑洲占地。

刘勉做出判断,胡季也颔首道:“殿下说过,只要他不做损害朝廷利益的事情,我们依旧可以合作。”

“王上确实对天朝不满,但朝鲜物资贫瘠,加上军力不足,即便不满也没有用。”

交代一切,朱高煦便回到了春和殿内坐下了。

千户官询问胡濙,胡濙喝了一口醒酒茶,感觉有些舒服后,这才爬起来,摇晃着走到书桌前,定了定心神后开始研墨提笔。

这些东西,都是朱高煦留给朱瞻壑的未来遗产。

改土归流由此被耽搁几个月,直到同年冬月,十余万大军才开始对云南展开彻底的改土归流。

“除此之外,关西方向不用担心,如果关西发生叛乱,天朝的天军会出兵镇压,以此维护日本和平。”

朱高煦对藩王的布置十分明显,主要偏向西南,这对于从未涉足西南的妃嫔们来说,那无疑是十分恐怖的地方。

“明年毕业之后,我想安排你去国防大学,你自己觉得怎么样?”

李芳远很清楚,可他无能为力,因为现在的大明只需要一个辽东都司,就足够把朝鲜灭国。

派出的武士越多,抓捕的奴隶就越多,淘到的黄金也就越多。

“以我国对天朝的贸易逆差,以及我国人均粮食量,每年需要向天朝进口最少百万石粮食,以及上百万斤油。”“这六十四万贯,即便以以工代赈的方式发下去,也顶多能用一年半左右,最后的结果还是会被百姓买粮食买油,最后流向天朝。”

由于何福与顾成去世,朱高煦只能调徐晟、刘真、张纯、张辅、陈懋、孟瑛等人南下,前往云南备军改土归流。

现在的大明朝不缺粮食,甚至可以说粮价贱卖,江南一带粮食已经降到了每石三百二十文的程度,农民十亩地产出也不过三贯二,买几件好看的成衣就得花光一年所获。

顾成的几个子嗣没有什么带兵打仗的能力,早年顾成想把子嗣塞入国防大学,结果几个子嗣都吃不了苦退学了。

朱瞻壑越长大,越佩服自家父亲,尤其是面对皇位时的冷静,因此每周放学回家与朱高煦相见,基本就是他最快乐的事情。

至少就永乐元年开始,地方性的水患越来越小,更别提大面积的水患了。

朱高煦这话倒没问题,就他的观察来看,朱棣绝对比历史上活得久,自己虽然劳累,但身体没什么隐疾,熬到朱瞻壑毕业学习没有问题。

三言两语间,各国守护派出的使者争锋相对,二十艘马船名额瞬间被抢光,而他们报出的数量相加,合计三十二艘。

“不过你也不用担心,你爷爷和伱爹我正当年,你安心读书就是。”

只可惜,他刚刚来到这里,便接到了不太好的消息。

见足利义嗣与各国守护如此,胡濙只能委婉提醒众人,众人见状纷纷表示愿意出钱出力。

就朝鲜的财政,顶多能维持三个卫的兵力,而且国内粮食也不足,还需要从大明进口,大明打朝鲜等于扶贫,每年最少倒贴几十万贯钱,以及数百万石粮食。

朝鲜从海外开采的黄金,总是以各种情况流入大明,三年下来除了自己的昌德宫有几千两的黄金外,其余十余万两黄金都流向了与大明的官方贸易中。

“你也十五岁了,该独立了。”

“是!我明白……”金焕将头低得极低,随后见胡季不开口,他这才起身退出了这所院子。

张奉仪的话一经说出,所有人纷纷看向了朱高煦。

对此,朱高煦接过奏疏看完了全部,看到他的子嗣名单时,心里算是松了一口气。

“是……”

当朱高煦来到春和殿门口,便接到了亦失哈的这则消息,这让他有些恍惚。

与其把粮食放着,不如高价卖给日本和朝鲜,让他们在粮食上依赖大明朝。

“去年合计淘金六万四千二百三十七两七分,另在海外购得铜锭十九万斤,可铸钱近四万贯,但民间多流通天朝钱币,因此……”

不仅如此,海外的白银和铜钱输入,让永乐年间钱荒问题得到解决,十几年间修建的各类水利设施保障了百姓难以遭遇水患。

金焕八年前被派往山东,进入小学学习五年,由于不愿意留在大明为官,所以不能继续研读中学。

这次的黄金能换到六十四万贯,但用不了多久就会又流向大明。

“你让人送往南京,我不行了,得躺下休息休息,明日别叫我。”

宁远侯何福去世家中,享年七十四岁,其子何絾袭爵,追赠蔡国公,谥号“忠烈”。

金焕执掌朝鲜户曹以前,朝鲜最惨的一年,全国收入也不过是黄金三百五十四两,钱二十三万三千六百两,米三十三万九千一百二十九石,田米一万五千五百十一石罢了。

虽然是文官,但文官视他为两班中的武官派,只因他支持远征昆仑。

定下所有,胡濙便与众人在酒宴间推杯换盏,最后醉醺醺的返回了自己在京都的家。

历史上朱棣都活到了永乐二十二年,没理由有自己分担还扛不到那个时候。

与他猜测的不错,这些年的胡季确实在忙碌缓和幕府和关西、关东的关系。

“那我努力吧,希望不会辜负诸位。”

“只可惜日本的足利义嗣胆子太小,不然朝鲜对昆仑洲的开发还能更进一步。”

经过几年的奔走,依靠大明贸易赚取差价的关西率先被稳住,其次就是无利可图的关东。

孩子们点了点头,朱高煦也颔首离开了前寝宫,不多时回到了春和殿处理奏疏。

“这有些难办,三十二艘的数量,这……”

“这厮,心里主要还是朝鲜,其次才是朝廷,或者说压根没有朝廷,无非是想借助朝廷的力量搬倒两班,对朝鲜改革制度,然后富强朝鲜罢了。”

在院子里,一名男子正在安静的泡茶。

关东的上杉、武田、大石等家族派遣的使者如今坐在其中,而这里也不再是传统的跪坐,而是大明式的坐式。

“我们要五艘!”

类似上杉、幕府等大势力,派出两千五百武士也不算什么。

“是!”金焕低头叩首,随后退出了昌德宫,返回了自己的宅院中。

经过一阵扯皮,众人给胡濙献上了四千余贯,虽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并不算多,但对于个人来说绝对算是很多了。

在那里学习的,多以官员子弟为主,加上朱瞻圻几人不是朱高煦重点培养对象,所以官员子弟们倒也没有太大负担。

见到金焕到来,他倒了一杯茶,伸出手示意金焕饮下,随后才继续道:“有什么消息?”

面对这群家伙,身高五尺的足利义嗣有着天生的骄傲,只是当他看向身旁高出他大半个头的胡濙时,他才隐隐流露自卑。

“你们也不用觉得远,等日后蒸汽机船出来,从北京前往北洲宣慰司,也不过就是一个月的时间罢了。”

不同的是,人均资源上,他们依旧是十五世纪初,因此许多国内矛盾并没有爆发。

曾经足利义满最喜欢居住的金阁也被拆除重建,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明代的高楼。

“圻哥儿他们年纪小,日后也要就读中学和军校,不然就藩到了地方上,恐怕容易遭受歹人蒙骗。”

见状,胡濙也开口说道:“每艘马船基本可以载五百人,诸位看看……”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对了,过去几年时间里,昆仑洲的忠武卫为朝鲜赚取了至少十六万两黄金,也就是说三年最少赚取价值一百六十万贯的财富。

当下的疆域,已经足够大明耗费时间消化了,继续吃下去,只会消化不良吐出来。

“这些黄金,能换回六十四万贯铜钱,可这又能缓解多久的钱荒?”

他吐得满地都是,身上十分狼狈,好在被婢女更换了衣服,亲手服侍洗漱后,这才清醒了几分。

“我知道诸位无法信任足利国主,但请相信我,相信天朝。”

护卫他的一名千户官看着婢女离开,便坐在胡濙身边直到他悠悠转醒。

“请大使体谅!”各国守护派出使臣纷纷起身跪下,叩首哀求。

尽管李芳远没有朱棣父子的魄力,不敢全面推翻曾经的制度,但现在的朝鲜,每年各类税收折色也达到了四十万贯,算上海外的黄金,起码走出了贫困的范围。

“把他们的力量放到昆仑洲消耗,总比他们自己打来打去,最后还需要朝廷自己调解好吧。”

相比较之下,朱瞻壑就比较艰难了,去哪里都需要好好隐藏身份,如今能在江宁中学隐藏那么久,也是因为朱高煦下过严令。

同月,淇国公丘福去世,享年七十二岁,其子丘松袭爵,追赠舒城王,谥号“忠襄”。

胡濙面露难色,足利义嗣见状立马赔笑:“请大使向朝廷美言,日本确实需要这三十二艘船来维持和平。”

“关西虽然有银矿,但并不是傻子,只要关东在昆仑洲实力大涨,他们自然会跟随前往昆仑洲。”

只可惜噩运没有从春和殿离开,从顾成去世算起,不过三个月,西南再度传来噩耗。

现在他们不日就要前往北京,这么一来南京就只剩自己了。

次月,保定侯孟善去世,享年七十一,嫡长子孟瑛袭保定侯爵,追赠滕国公,谥“忠勇”。

顾成对大明而言,是一个毫无疑问的地方柱石,如果没有他,贵州不一定能汉化如此顺利。

“不过请王上放心,只要昆仑洲的投入足够大,臣相信这样的局面很快就会摆脱。”

朱瞻圻还是一如既往的懂事,虽然只有十岁,可他却安慰道:

“我在书本上看过,那些地方都不错,到时候我会回来看您。”

朱高煦安排了顾成的身后之事,由于早前已经赐过铜山给顾家,因此他没有再给太多物质上的帮助。

相较于西南的改土归流,海外倒是显得十分热闹。

“况且,贵国手中还有此前前任国主留下的五艘,合计就是三十七艘,这未免太多了。”

“好!”

扶着胡濙上床躺下后,千户官拿着奏疏离开了他的卧房,而这份奏疏也在海船的护送下,向着大明朝的南京送去……

297.第297章 海贸之争第384章 九百将士归玉门第486章 为人三思178.第178章 得寸进尺321.第321章 南北夹击第479章 传统手艺261.第261章 军民鱼水303.第303章 替父教子第384章 九百将士归玉门第349章 枭雄终焉264.第264章 长江天险第89章 孤家寡人第65章 上架感言第18章 小子野望144.第144章 凯旋南归第498章 万国来朝162.第162章 死伤甚重第532章 诸君慢行第492章 衣冠禽兽第587章 后记景泰324.第324章 桑稼疾苦第540章 衣锦还乡第133章 让利移民280.第280章 安抚诸将第551章 父析子荷第129章 百废待兴173.第173章 翻手之间第530章 世界局势254.第254章 登州海战第512章 物是人非第397章 哀毁骨立第112章 威震西南239.第239章 负债累累第61章 校台比试331.第331章 高丽者鱼鳖也第442章 环球航行第70章 何不烧煤297.第297章 海贸之争196.第196章 穷兵黩武151.第151章 风雨前缀145.第145章 关外之王183.第183章 收复忽喇温第433章 北征告终261.第261章 军民鱼水第519章 长治久安第130章 秦王樉薨第475章 父债子还第434章 皇明宗规第468章 漠北事变151.第151章 风雨前缀第480章 携老扶幼第520章 与时俱进329.第329章 感情甚笃184.第184章 火绳枪第87章 老谋深算275.第275章 猫哭耗子第63章 书房论兵294.第294章 相川金矿第30章 父子相似第610章 地府肉体坚韧朱允炆第444章 天家无情第32章 采生折割第56章 陈年往事第106章 倭夷入寇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第565章第352章 永乐大阅兵第352章 永乐大阅兵第373章 庙堂局势第574章 可汗舞乐第486章 为人三思第121章 除夕守岁第86章 施以恩惠第101章 钱钞事起第422章 新年气象253.第253章 渤海争战第16章 闲暇日子248.第248章 渤海入关第597章 后记隆永而终第431章 硬顶上245.第245章 真定之战第378章 着手北方第52章 街头斗嘴169.第169章 西虏猖獗第394章 药石难医第439章 祖传画饼第595章 后记隆万天革新第568章 四面胡歌第99章 闭门思过第114章 东宫三杰第76章 造船平倭第498章 万国来朝327.第327章 太子监国第489章 仓攒吏第345章 吕宋宣慰司227.第227章 炮轰铁岭第605章 地府翘首以盼朱高煦230.第230章 否极泰来第420章 亦步亦趋第428章 其势可谓
297.第297章 海贸之争第384章 九百将士归玉门第486章 为人三思178.第178章 得寸进尺321.第321章 南北夹击第479章 传统手艺261.第261章 军民鱼水303.第303章 替父教子第384章 九百将士归玉门第349章 枭雄终焉264.第264章 长江天险第89章 孤家寡人第65章 上架感言第18章 小子野望144.第144章 凯旋南归第498章 万国来朝162.第162章 死伤甚重第532章 诸君慢行第492章 衣冠禽兽第587章 后记景泰324.第324章 桑稼疾苦第540章 衣锦还乡第133章 让利移民280.第280章 安抚诸将第551章 父析子荷第129章 百废待兴173.第173章 翻手之间第530章 世界局势254.第254章 登州海战第512章 物是人非第397章 哀毁骨立第112章 威震西南239.第239章 负债累累第61章 校台比试331.第331章 高丽者鱼鳖也第442章 环球航行第70章 何不烧煤297.第297章 海贸之争196.第196章 穷兵黩武151.第151章 风雨前缀145.第145章 关外之王183.第183章 收复忽喇温第433章 北征告终261.第261章 军民鱼水第519章 长治久安第130章 秦王樉薨第475章 父债子还第434章 皇明宗规第468章 漠北事变151.第151章 风雨前缀第480章 携老扶幼第520章 与时俱进329.第329章 感情甚笃184.第184章 火绳枪第87章 老谋深算275.第275章 猫哭耗子第63章 书房论兵294.第294章 相川金矿第30章 父子相似第610章 地府肉体坚韧朱允炆第444章 天家无情第32章 采生折割第56章 陈年往事第106章 倭夷入寇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第565章第352章 永乐大阅兵第352章 永乐大阅兵第373章 庙堂局势第574章 可汗舞乐第486章 为人三思第121章 除夕守岁第86章 施以恩惠第101章 钱钞事起第422章 新年气象253.第253章 渤海争战第16章 闲暇日子248.第248章 渤海入关第597章 后记隆永而终第431章 硬顶上245.第245章 真定之战第378章 着手北方第52章 街头斗嘴169.第169章 西虏猖獗第394章 药石难医第439章 祖传画饼第595章 后记隆万天革新第568章 四面胡歌第99章 闭门思过第114章 东宫三杰第76章 造船平倭第498章 万国来朝327.第327章 太子监国第489章 仓攒吏第345章 吕宋宣慰司227.第227章 炮轰铁岭第605章 地府翘首以盼朱高煦230.第230章 否极泰来第420章 亦步亦趋第428章 其势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