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节 李代桃僵

这天,长安城地动山摇,城内百姓一片恐惧惊慌。

消息传开,才得知晋阳附近地震。长安距离晋阳近,也有强烈震感。

唐高祖李渊起兵夺取皇位的大本营就是晋阳,按地位,晋阳的重要性不次于长安,龙脉所在,国之根本啊。晋阳地震意味着龙脉受损,这可是非同小可的大事!

朝廷立刻派人赈灾恤民,宣布减赋三年,使受灾百姓安稳渡过灾期。

可是,长安街坊内到处流传着李世民杀兄逼父遭上天的报应,才有这次地震的谣言!

这时,李世民从李渊手里刚接过皇位不久,新朝还不稳定,更有北方的突厥虎视眈眈。这次地震使危机加剧,李世民立刻陷入愁云惨淡中。

李世民征求大臣的意见,下令使长安城内的百官上书,陈述治国方略,以集思广益,尽快摆脱不利的窘境。下诏令的本心是为国为民,出发点是好的,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这次上书,专门揭发别人的过错,甚至无中生有,挟击报复,公报私仇。

派人查明情况后,李世民十分震怒,关了一批,流了一批,杀了一批,朝中局势慢慢安稳。可灾情依然,窘境依然,并不因杀掉一批跳梁小丑而有所减轻。

家贫思良妻,国难思良臣。

这时候李世民才深刻感觉到,治理好一个国家,比建立一个国家更加困难。建立一个国家,面对的势力是敌军,策马疆场,长驱直入,把对手杀光杀败便太平无事。

治理一个国家面对的敌人是身边的人,是同一阵营的人,甚至是以前立大功的将军和文臣。这些人打着自已的小算盘,脸上还装着为皇帝好,为国家前途着想。他们真诚而灿烂的笑脸背后,深深掩埋着不可告人的企图,使人真假难辨,贤佞不分!

双眼看得清风云,却看不清心如海深!

李世民迫切需要一个能言善辩,察颜观色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人帮助治理眼前的混乱。他不由得想起,在新丰客栈遇到那位山东来的年轻人便有这份本领。可当时忙着玄武门之事,连他姓字姓谁,在哪里居住都不知道,长安城这么大,人数超百万,找一个人出来比大海捞针还困难。

没办法,瘸子里挑将军,只好让百官继续上书。这次的要求比上次更严格,有了上次的前车之鉴,百官不敢胡来,力陈利弊。

可谏义拿到李世民面前,都是眼光短浅之作,他仍不满意。

常何本是金吾卫小官,轮不到他上书,他也乐得一身轻松。李世民在皇城出来进去,经常见到他,无意间想起,让他也写一封对朝廷有利的谏书,递到中书省。

这难坏常何了,带兵打仗欺负人他在行,大字却不识几个,上什么书?回到家茶饭不香,唉声叹气,天都塌了一半!

马周见了,问常何为什么不断感叹。

常何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讲一遍。

马周微微一笑:“这有何难?找人代笔不就结了?”

常何眼睛一亮!马周就是读书人啊,就让他代笔,写几条谏义,传到中书省把这次难关渡过去就算了。纳不纳谏是皇帝的事。

马周和常何的心思可完全不一样,十分严肃地对待,仔仔细细写了二十一条,条条都有针对性。不肖片刻,刷刷点点书写完毕。拿到太阳底下,使墨迹晒干,封入谏书。

谏书写完,常何非常高兴,迫不及待交到中书省,以为万事大吉,皇帝以后再也不会找他麻烦。

这天早朝,常何在玄武门无所事事闲溜,突然开来一帮千牛卫。千牛卫是金吾卫中的金吾卫,专门保护皇帝及后宫安全,比常何的身份高一个档次。在皇帝跟前经常晃悠的人,谁见了都怕三分。人家轻轻动动嘴皮子,在皇帝面前告你一状就够你喝一壶了!

常何不敢得罪人家,笑脸相迎,想问出了什么事。

那千牛卫牛气哄哄,横鼻子竖眼道:“陛下诏你,我等哪知何事?随我们去就是了!”

碰了一鼻子的灰,常何又不敢发火,只好跟人家到太极宫两仪殿。

两仪殿是文武上朝面见皇帝的地方,护卫重重如林,森严而肃穆。殿堂高大巍峨,雕梁画栋,气势非凡。殿内文武大臣分列左右,文臣在东,武将在西。近百人跪在殿内,鸦雀无声,掉针可闻。

一见这阵势,常何心里有些发怵。这些大官们个个位高权重,在圣上面前说一不二,随便拉出来一位,都有本事罢免他的官职要他的命,更何况还有高高在上威风八面的皇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金吾卫中郎将常何拜见吾皇陛下!”一进两仪殿门,常何赶忙跪倒在铺在地面的红毡上,磕头向皇帝请安。

“上前十步!”里面重重传来命令。

常何起身,向前走十步,又跪倒地上。能让向前十步,离皇位更近,看来不是坏事。这时他心里不那么害怕了。

“这谏书的二十一条,是你亲自所书?”李世民威严问道。

一听这句话,常何的汗刷的一声又出来了。怕啥来啥,大字都不识几个,写什么谏书?那是马周代写的,实话实说吧,千万不能把功劳窃为已有。

“回陛下的话,谏书确由末将呈至中书省,但内容非末将所写。自幼参军行伍,除自已的名字外识字并不多,哪能上谏书?但末将对陛下一片赤诚,只好请好朋友马周代写。他只是一介穷书生,不懂朝政,若有不当,还请陛下海涵!”

在玄武门出来进去,李世民经常见到常何,知他五大三粗,确实一个粗人。但由他呈上来的谏书的二十一条,条条切中要害,可谓是字字珠玑,力透纸背,振聋发馈。还以为还以为他常何上马能安天下,下马能治天下。原来是一个穷书生所写!

这个穷书生才气匪然,气概非凡,力夺满朝大臣的风采!满朝文武拿不出好建议,却被一个外人抢了风头!如今正是国难当头之际,要不拘一格提拔人才!

李世民下诏,让常何带着千牛卫立刻回府,把马周招到两仪殿来。

常何擦一把汗,千恩万谢起身,带着一帮千牛卫,飞奔回府,去叫马周。

...??

第33节 杀人不见血第137节 不争之争第48节 一波三折第89节 过山车第62节 告秘第3节 真相第82节 地包天第15节 约法三章第9节 敌我不分第22节 刺探第171节 道德经第3节 真相第183节 系铃人第97节 火爆混战第99节 恶战第57节 重口味第18节 两只活宝第90节 绝妙之计第125节 城门作乱第189节 归位第50节 学霸第186节 事了拂衣去第189节 归位第74节 暗中调动第110节 好粗的腿第94节 风满楼第2节 虎跳崖第88节 石化第132节 反打一耙第42节 灵魂飞升第130节 移花借木第181节 阴谋第11节 竹林约会第109节 宇文士及第144节 考较第90节 绝妙之计第28节 开门见红第54节 仓猝之事第183节 系铃人第135节 与人分享第25节 一种手段第26节 下崽儿的钱第141节 审查魏征第175节 虚伪的儒家第8节 奇怪小娘子第111节 血雨腥风第78节 倒贴第30节 活泼的玫瑰第11节 竹林约会第108节 一鸣惊人第167开药第77节 马跳锅第169节 木牛流马的启示第119节 皇宫闹鬼第3节 真相第13节 原来是她第139节 奉旨完婚第86节 佛祖叫你回家吃饭第72节 掌柜听房第27节 夜半怪异声第135节 与人分享第84节 淮安王第179节 争执第130节 移花借木第73节 化敌为友第107节 四请圣贤第80节 意外的战斗第122节 喝酒撒泼第109节 宇文士及第91节 暗室密谋第153节 祛疾第32节 投送怀抱第140节 洞房花烛第155节 金童玉女第181节 阴谋第83节 风云变幻大王旗第146节 新龙椅第125节 城门作乱第16节 第一桶金第133节 险斗凶僧第46节 送子观音第106节 李代桃僵第57节 重口味第115节 百鸟朝凤第189节 归位第31节 横刀夺爱第14节 灵异事件第180节 庞然大物第48节 一波三折第151节 避暑第112节 缩头乌龟第116节 马踏飞燕第115节 百鸟朝凤第82节 地包天第17节 出气筒第65节 荣归故里第80节 意外的战斗第132节 反打一耙第9节 敌我不分第169节 木牛流马的启示
第33节 杀人不见血第137节 不争之争第48节 一波三折第89节 过山车第62节 告秘第3节 真相第82节 地包天第15节 约法三章第9节 敌我不分第22节 刺探第171节 道德经第3节 真相第183节 系铃人第97节 火爆混战第99节 恶战第57节 重口味第18节 两只活宝第90节 绝妙之计第125节 城门作乱第189节 归位第50节 学霸第186节 事了拂衣去第189节 归位第74节 暗中调动第110节 好粗的腿第94节 风满楼第2节 虎跳崖第88节 石化第132节 反打一耙第42节 灵魂飞升第130节 移花借木第181节 阴谋第11节 竹林约会第109节 宇文士及第144节 考较第90节 绝妙之计第28节 开门见红第54节 仓猝之事第183节 系铃人第135节 与人分享第25节 一种手段第26节 下崽儿的钱第141节 审查魏征第175节 虚伪的儒家第8节 奇怪小娘子第111节 血雨腥风第78节 倒贴第30节 活泼的玫瑰第11节 竹林约会第108节 一鸣惊人第167开药第77节 马跳锅第169节 木牛流马的启示第119节 皇宫闹鬼第3节 真相第13节 原来是她第139节 奉旨完婚第86节 佛祖叫你回家吃饭第72节 掌柜听房第27节 夜半怪异声第135节 与人分享第84节 淮安王第179节 争执第130节 移花借木第73节 化敌为友第107节 四请圣贤第80节 意外的战斗第122节 喝酒撒泼第109节 宇文士及第91节 暗室密谋第153节 祛疾第32节 投送怀抱第140节 洞房花烛第155节 金童玉女第181节 阴谋第83节 风云变幻大王旗第146节 新龙椅第125节 城门作乱第16节 第一桶金第133节 险斗凶僧第46节 送子观音第106节 李代桃僵第57节 重口味第115节 百鸟朝凤第189节 归位第31节 横刀夺爱第14节 灵异事件第180节 庞然大物第48节 一波三折第151节 避暑第112节 缩头乌龟第116节 马踏飞燕第115节 百鸟朝凤第82节 地包天第17节 出气筒第65节 荣归故里第80节 意外的战斗第132节 反打一耙第9节 敌我不分第169节 木牛流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