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景德镇

中华誉为陶瓷之国,景德镇历称陶瓷之都。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外国人的瓷器称中国之名,又是瓷器之称。

景德镇名称的由来

对景德镇来说,宋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朝代。在宋代之前,景德镇曾有过好几个名称:新平镇、昌南镇、陶阳镇。历史发展到宋代,南北名窒林立,突出的有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而当时的景德镇瓷业生产也进入一个崭新时期,唐末、五代就有相当规模的青白瓷(影青瓷)这时更成为全国的代表产地。由于这里拉制的瓷器土白壤而填,质薄腻,色滋润,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皇帝赵恒派人到景德镇,要这里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由于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从此以后,这里就叫景德镇,名称延用至今,到现在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这件事在蓝浦所著的《景德镇陶系》中说得很清楚。

如果说,唐朝之前的景瓷生产情况还只限于文字记载,那么唐末,五代之后的景德镇瓷器生产就有充足的瓷器实物证明了。本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景德镇市区的黄泥头、白虎湾、胜梅亭、盈田等地发现了很多的五代窑址,挖掘出了大量的瓷器碎片。这些瓷器碎片确切地证明了那个时期这里烧造的瓷器是青瓷和白瓷,而且以青瓷为多。这个时候生产的瓷器器型主要是盘、碗、壶、水盂、碟等。

瓷胎有厚有薄,釉色是被称为蟹壳青的青釉,近似越窑的色彩,有些瓷器略带绿色,与玉器很象,被称为假玉器是很贴切的。唐末,五代时,这里除烧制青瓷外,又是南方烧造白瓷最早规模最大的窑场,仅白虎湾一处就有30多座。从现存的大量出土资料看,白瓷色调纯正,洁白度高达70度,吸水率、透光度都达到现代瓷的标准,瓷质超过越窑,冠于当世。

公元十一世纪末到十二世纪初,由于战事频起,北方诸名窑相继陷落宋室南迁之后,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制瓷技艺更向景德镇集中,在瓷业生产上集南北名窑之大成,工艺水平有突破性进展,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从而使景德镇制瓷业进入大发展时期,成为业陶都会。据蒋祈所著的《陶记》称,当时的景德镇有窑300余座,形成全镇村村陶埏,处处窑火的胜景。祖籍今乐平市的南宋文学家洪迈,在他的《斋隋笔》中就有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的记载。当时景德镇所产的青白瓷洁白细腻,体薄透光,青中有白,白中显光,所以有琼玖、饶玉的美称。在品种方面,有日用瓷、化装用具、弈具、博具和瓷雕等等,而且造型精巧,刻印花纹生动清晰,质量很高。

元代统治中国时间并不长,但从景德镇的制瓷历史看,元代却是一个创新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景瓷生产除在宋代基础上继续大量烧造青白瓷外,其最大成就是创制成功至今仍享有盛誉的青花瓷。

元以前,瓷器装饰比较单调,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主,釉色装饰贫乏,因此青花瓷的烧制成功,开创了白瓷彩绘新时代,成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事件。它一出现,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使景瓷生产出现空前繁荣局面。从各博物馆现存的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看,制瓷工艺相当成熟,质量已达很高水平。

与青花同时,元代的景德镇瓷工还发明了釉里红瓷,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创新项目。釉里红瓷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纹饰在釉下呈现红色,烧制难度较大。此外,元代景瓷生产的另一创新是在工艺方面瓷土配方的改革。过去,瓷土原料配方单一,可塑性低,变形率高。元时,在景德镇东北部高岑村的山上发现了新瓷土,将这种瓷土与过去的瓷土配合,变一元配方为二元配方之后,由于增加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降低了瓷器烧成中的变型率,使瓷器质量有显著提高,并且为制造大型器创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由于土出高岑,世界上就把这种瓷土统称作高土岑。高岑村也就成了高岑土的命名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278年)朝庭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专门为皇家烧造瓷器。由于此事是朝庭官府机构枢密院所管,许多瓷器上标有枢府两字,釉呈卵白色,所以被称为卵白釉枢府器。这种瓷器胎体厚重,色白微青,光泽度好,比以前的青白瓷质量又有很大提高。

在元代的基础上,明代的景德镇瓷业有更快的发展。这时的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所产瓷器不仅数量大,质量好,而且品种多,销路也很广。明时的科学家宋应星在他著名的《天工开物》上就写道: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另一明代的官员王世懋,在他的《二酉委谭》中也说:在另一段记述中则显得更加形象和幽默。他说,景德镇为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余尝分守督运至其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从这些记述中,可以明确认识到明代景德镇瓷业生产之辉煌。

由于明末的战乱,清朝初期景德镇瓷业生产曾一度受到影响,处于停滞状态。可是到了康熙19年(公元1680年)以后,不仅恢复过来,而且在明代的基础上飞快发展。经过当时广大瓷工和艺人们的不懈努力,景瓷生产突飞猛进,以其取得的光辉成就,形成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业生产的鼎盛时期,跃上了历史的巅峰。瓷器品质之精,造型之多,彩釉之丰富,无不登峰造极。产品畅销国内外。清初的沈怀清说:昌南镇陶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事陶之人动以数万计。当时有一个叫殷弘诸的法国传教士,他在康熙51年(公元1712年)9月1日在饶洲发出的一封信中说:昔日景德镇只有三百座窑,而现在窑数已达到三千座。……到了夜晚,它好象是被火焰包着的一座巨城,也象一座有许多烟囱的大火炉。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不仅明代的工艺和品种应有尽有,而且还有许多发明创造。青花瓷的色彩呈宝石蓝,比明代的更鲜艳纯净,别具风格;釉上五彩因发明釉上蓝彩和墨彩,比明代的更丰富多彩,纹样清新,着色鲜明;斗彩的品种也比明代的多。雍正时期的青釉烧制达到历史最成熟阶段。更为可贵的是创制成功了很多名贵的新品种。如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创制了以玻璃白为填料,使画面色彩柔和、富有立体感的粉彩;引进国外彩料,专作宫廷御器的彩;直接用黄金装饰瓷器的金彩;在单色釉中添加其他不同成份,使之在高温烧炼中流淌变幻,形成流光溢彩,色彩奇幻,斑烂绚丽的窑变花釉等等。其他如釉下三彩、墨彩、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胭脂红等等也都应运而生。此外,康熙期间,还恢复生产了明代中期以来几乎失传的铜红釉,其中尤以郎窑红、缸豆红最为著名。

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唐英,在景德镇镇陶时所烧制的瓷器世称唐窑。唐窑瓷器非常精美,其制作水平和质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的瓷器》一书中就说:中国瓷器,到了唐窑,确实集过去所有制作之大成。这表现在瓷器装饰方法,造型设计以及制瓷技术方面。瓷器装饰仅高、低温颜色釉就有57种;彩绘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写意之笔,青绿渲染之制,四时远近之景无所不有,而且规抚名家,各有原本;造型设计上,则从古札器尊鼎卤爵之款制,到瓜瓠花果象生之作,应有尽有。

第一百一十章 历尽磨难的瓷器第九十八章 收购还是捐赠第八章 古玩市场的菜鸟第二百三十五章 景德镇的形象工程第一百二十章 出自鄱阳湖底的水捞瓷第三十六章 袖珍版笔记本电脑第六十五章 疯狂的赌石第一百九十九章 防不胜防的阴招历史悠久的瓷器发展史第四十二章 真真假假的名人字画第一百三十八章 抓着我心就是好窑第八十六章 紫檀木灯柱第二百零六章 无声的原料争夺战第一百五十六章 共商发展大计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狼入侵景德镇第一百七十三章 初具规模的瓷厂第一百一十一章 备受推崇的清三代精瓷第二百一十二章 陷入停产的困境第二百二十七章 银錾花宝盒签约感言第一百零三章 西北向北的求购第一百四十二章 西方人眼中的瓷器第二百零四章 难以取舍的军舰店店址第二十七章 四道沟淘宝第二十一章 鸡血石印章第二百三十九章 锈迹斑斑的彩绘花卉镜第一百三十一章 毁于刀斧之下的神龛第九十六章 颇具争议的碎瓷第十章诡异的球形闪电第一百五十七章 书院门寻宝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颖别致的荷叶青瓷第二百章 公平交易还是挖墙角第一百五十五章 终于和谐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分五色的分水法第四章 黑白博奕之道第八章 古玩市场的菜鸟第一百三十七章 潘家园寻梦第一百六十九章 贵人出手相助第一百四十六章 蒙骗小日本的的仿制品第一百四十五章 拍卖前的准备工作第二百零九章 模特公司的内幕第一百二十八章 精于瓷道的酒色之徒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购模特公司第二百七十三章 龙兴杯世界围棋大赛II第六十二章 无法确认年代的水牛雕第六十三章 神仙难断寸玉第十四章 苏州面馆的宣德盘第二百二十六章 祝寿前的准备工作第三十七章 再访四道沟第一百二十六章 封都引来的争论第一百八十四章 引人注目的开业典礼第六十一章 皇家专用的金砖宋代在中国瓷器发展的重要地位第一百零六章 治病救人要紧第二百二十七章 银錾花宝盒第一百二十八章 精于瓷道的酒色之徒第二百四十二章 翡冷翠青料第五十章 千金猴王砚的由来第二十四章 寻访修瓷高手第一百二十九章 小日本的如意算盘第二百四十八章 风光的背后第二章 点石成金的试金石第七十二章 奇怪的合背古钱币第九章 清粉彩鹿头尊第二百三十九章 锈迹斑斑的彩绘花卉镜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京棋院之行第四十章 白领丽人的烦恼第一百一十一章 备受推崇的清三代精瓷第二十六章 三月不知肉味的素包第一百章 魅力无穷的单色釉瓷器第一百九十九章 防不胜防的阴招第九十二章 定窑孩儿枕第一百六十八章 突出其来的风波第八十五章 柴窑青瓷带来的烦恼第十六章 死当和空当第九章 清粉彩鹿头尊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失败而告终的初窑第一百二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典当年会签约感言第一百八十章 躇蹰满志流动的艺术——碑帖书法前言 失落的传国玉玺前言 失落的传国玉玺第二十三章 带冲的明斗彩卷叶纹瓶第五十三章 八旗子弟的金漆木雕柜第一百九十九章 防不胜防的阴招第六章 美丽争艳的双姝第二百三十五章 景德镇的形象工程第一百一十四章 画蛇添足的书款第八十七章 三进四道沟第二百二十七章 银錾花宝盒第一百七十四章 极品宝石蓝色调第六章 美丽争艳的双姝第一百二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典当年会第二百二十四章 会同阿联酋大使第一百四十二章 西方人眼中的瓷器第一百五十四章 来自异邦的危机第四十一章 被看好的成长股油画第一百五十一章 神奇的弹指听音
第一百一十章 历尽磨难的瓷器第九十八章 收购还是捐赠第八章 古玩市场的菜鸟第二百三十五章 景德镇的形象工程第一百二十章 出自鄱阳湖底的水捞瓷第三十六章 袖珍版笔记本电脑第六十五章 疯狂的赌石第一百九十九章 防不胜防的阴招历史悠久的瓷器发展史第四十二章 真真假假的名人字画第一百三十八章 抓着我心就是好窑第八十六章 紫檀木灯柱第二百零六章 无声的原料争夺战第一百五十六章 共商发展大计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狼入侵景德镇第一百七十三章 初具规模的瓷厂第一百一十一章 备受推崇的清三代精瓷第二百一十二章 陷入停产的困境第二百二十七章 银錾花宝盒签约感言第一百零三章 西北向北的求购第一百四十二章 西方人眼中的瓷器第二百零四章 难以取舍的军舰店店址第二十七章 四道沟淘宝第二十一章 鸡血石印章第二百三十九章 锈迹斑斑的彩绘花卉镜第一百三十一章 毁于刀斧之下的神龛第九十六章 颇具争议的碎瓷第十章诡异的球形闪电第一百五十七章 书院门寻宝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颖别致的荷叶青瓷第二百章 公平交易还是挖墙角第一百五十五章 终于和谐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分五色的分水法第四章 黑白博奕之道第八章 古玩市场的菜鸟第一百三十七章 潘家园寻梦第一百六十九章 贵人出手相助第一百四十六章 蒙骗小日本的的仿制品第一百四十五章 拍卖前的准备工作第二百零九章 模特公司的内幕第一百二十八章 精于瓷道的酒色之徒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购模特公司第二百七十三章 龙兴杯世界围棋大赛II第六十二章 无法确认年代的水牛雕第六十三章 神仙难断寸玉第十四章 苏州面馆的宣德盘第二百二十六章 祝寿前的准备工作第三十七章 再访四道沟第一百二十六章 封都引来的争论第一百八十四章 引人注目的开业典礼第六十一章 皇家专用的金砖宋代在中国瓷器发展的重要地位第一百零六章 治病救人要紧第二百二十七章 银錾花宝盒第一百二十八章 精于瓷道的酒色之徒第二百四十二章 翡冷翠青料第五十章 千金猴王砚的由来第二十四章 寻访修瓷高手第一百二十九章 小日本的如意算盘第二百四十八章 风光的背后第二章 点石成金的试金石第七十二章 奇怪的合背古钱币第九章 清粉彩鹿头尊第二百三十九章 锈迹斑斑的彩绘花卉镜第二百七十四章 北京棋院之行第四十章 白领丽人的烦恼第一百一十一章 备受推崇的清三代精瓷第二十六章 三月不知肉味的素包第一百章 魅力无穷的单色釉瓷器第一百九十九章 防不胜防的阴招第九十二章 定窑孩儿枕第一百六十八章 突出其来的风波第八十五章 柴窑青瓷带来的烦恼第十六章 死当和空当第九章 清粉彩鹿头尊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失败而告终的初窑第一百二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典当年会签约感言第一百八十章 躇蹰满志流动的艺术——碑帖书法前言 失落的传国玉玺前言 失落的传国玉玺第二十三章 带冲的明斗彩卷叶纹瓶第五十三章 八旗子弟的金漆木雕柜第一百九十九章 防不胜防的阴招第六章 美丽争艳的双姝第二百三十五章 景德镇的形象工程第一百一十四章 画蛇添足的书款第八十七章 三进四道沟第二百二十七章 银錾花宝盒第一百七十四章 极品宝石蓝色调第六章 美丽争艳的双姝第一百二十一章 意想不到的典当年会第二百二十四章 会同阿联酋大使第一百四十二章 西方人眼中的瓷器第一百五十四章 来自异邦的危机第四十一章 被看好的成长股油画第一百五十一章 神奇的弹指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