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筹划

这份计划书,是针对皇宫和六部,以及京城的改造,重点是绿化、茅厕和下水道,还有消防、环保、安全系统的改造。

其实,皇宫可以说是没有茅厕的。皇宫里的人,用的都是恭桶。这每天负责洗刷恭桶的人,就超过了三百人。就这两百人的工钱和食宿,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特别是皇上的恭桶,多达十个,每次方便了,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都要清洗。而且,要清洗得一点味道都没有,就跟新的一样。耗费的人力和水,可着实不小,而且宫殿里也不能完全排除异味。因为,恭桶在拎出皇上寝殿的过程之中,还是难免会散发出一些臭味的。

还有一点,就是整个皇宫除了御花园之外,其余地方竟然连一点绿化植物都没有。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要防刺客的问题,担心刺客会利用树木藏身,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据说,其实当初修建皇宫的时候,这宫里还是有很多树木的。不过,在三百年之前,皇宫发生了一起重大的刺杀事件。刺客就是躲在树上,逃过了禁卫军和锦衣卫的眼睛,成功刺杀了一个皇子。而这刺客的目标,其实是皇上的,那皇子只不过是挺身出来,为皇上挡了一剑而已。

从此之后,皇宫的树木就被皇上下令,给砍得一干二净。偌大的宫殿群,除了红墙琉璃瓦,竟然看不到一点绿色的东西。呆在里面的人,时间长了,会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

无论是司徒长风,还是萧瑜,其实都跟梁墨菊在闲聊的时候,说起过这个问题。那个时候,梁墨菊也不见感叹,觉得这样未免是因噎废食了。如今,她就任工部尚书了,修缮和改造皇宫,刚好是她的职责范围。于是,她就起了念头,要把皇宫的居住坏境和条件,给改善一下,就当是她对皇上维护她的一份谢礼。

茅厕的改造方案,自然是借鉴了二十一世纪的洗水间的特点,由此一来,皇宫的下水道,也要进行全方面的整改。这样一来,工程就有点大了。

看了她递上来的计划书,皇上十分感兴趣,不过却有点头疼:“梁爱卿啊,你提的方案,自然是极好的。不过,如今内务府也好,户部也好,银钱都不算宽裕啊。那银钱,得留着给边关的将士做粮饷,还要留一部分给水灾、旱灾的地方赈灾用。再来,也得留出一部分,给阵亡的将士的家眷一点补贴。还有修路、架桥什么的,要用银钱的地方可多了,没法腾出改造皇宫的银钱来。”

按照梁墨菊的改造计划,没有个一百来万两银子,那是根本就不行的。她在改造计划之中,除了修建洗手间、种植合适的绿化带、改造下水道等之外,还要修建沼气池。要完成这许多样任务,还得烧制地板砖、瓷片和蹲便器、下水管道等等。

另外,在此之前,她还得把水泥鼓捣出来。

梁墨菊还没有回答,皇上又疑惑的提出了一个问题:“梁爱卿啊,朕看你这计划书里,提到了水泥一词。这水泥到底是什么东西啊?有了水泥,对于修建房屋,真的有那么神奇的作用么?”

还有啊,这水泥他可是闻所未闻,巾帼将军又是怎么知道的呢?莫非,又是她在无意之中,给琢磨出来的?

梁墨菊就笑了:“启禀陛下,这水泥是一种建筑材料,以石灰石和黏土,还有硅石为主要原料,经过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喂卢水泥窑之中煅烧成熟料,加入适量的石膏磨细而成。关于水泥,我是从药王谷书房里留下的书籍之中得知的,也知道硅石、石灰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不过,如何制作,我可是没有尝试过。如果陛下同意微臣的这个计划书的话,微臣就得带人去野外寻找石灰石和硅石了。水泥一旦制作出来,将会对在房屋制造业方面,引起一个大的变革。有了水泥,房屋建筑物,也将会更加的牢固。特别的,在边关地方,可以用来修建城墙和堡垒。”

听她这么一说,皇上立刻就眉开眼笑:“梁爱卿啊,听你提起城墙和堡垒,朕倒是想起来了。当初在西北边关的时候,你鼓捣出来的三合土,早就在西北以及十分的普及了。前两年,就已经流传到了东北边关了,事实证明,用混泥土修建的房屋、城墙和堡垒,都比过去的坚固了许多。如今,你又发现了水泥的制作方法,梁爱卿啊,你可真是咱们荣国的福星啊!”

顿了顿,就又爽朗的笑着道:“梁爱卿,你提的整改方案,朕初步同意了!朕拨付给你的银钱有限,或许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不过从明天开始,朕和妃嫔、皇子、公主的用度就减半,节省下来的银钱,就用来给你改造皇宫吧!”

梁墨菊不禁十分的吃惊:“陛下,您说让宫里的主子们都减少用度?这样做,合适么?”这样做,不会引起妃嫔的反弹和抵制么?

皇上不在意的点点头:“合适,怎么不合适?朕说的话,还有哪一个敢不听?若是有谁心怀怨恨,敢背地里使绊子,影响梁爱卿的计划,朕绝对不会轻饶,你尽管放心好了!”

梁墨菊就提议道:“陛下啊,微臣如今也不缺银钱,但是微臣的家里,每天都是四菜一汤。只有过年过节,或者来了客人,才会有六菜一汤,或者八菜一汤。您知道,这是因为什么么?”

皇上一听,不禁愣了一下,继而想起了什么:“嗯,朕好像听长公主提过,大概是担心会食物相克吧?”

早在几年前,长公主就跟他提过,不过他没有放在心上。因为,千百年来,每一任皇上每餐的菜肴都有上百道。如果真的有大问题的话,为何太医不提出来?还有那些御厨,为何又不提出来?而且,他自己是个嘴馋的,吃惯了大餐,那里会乐意苦了自己的嘴巴?

于是,他就没有听进心里去。

梁墨菊见状,就知道他并没有在意,就认真的解释道:“陛下,食物相克是一种很严重的事情,很平常的两种食物,如果单独吃的话,一点事情都没有。不过,若是一起吃的话,就可能含有毒素。有的食物相克立竿见影,会很快导致病重或者死亡,有点食物相克却见效缓慢,只有时间长了,才能感觉出来。

不过,就算见效缓慢的那一种,假以时日,毒素会在身体里累积起来。并且,终有一天会导致病发,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皇上,微臣说一句大不敬的话,还请皇上不要降罪。微臣这也是真心为陛下着想,若是皇上觉得不中听了,还请陛下看在微臣一片忠诚的份上,还请一笑置之。”

皇上不禁好笑的点点头:“梁爱卿啊,瞧你就这一点出息,爱卿对荣国立下过那么多大功劳,朕怎么可能因为一句话,就降罪于你呢?你放心好了,朕虽然算不是什么圣君,但是也绝对不是个糊涂的昏君!”

梁墨菊这才开口:“皇上还请好好想一想,这千百年的帝王,有几个是可以活到七十岁以上的呢?然而,那穷苦的山里的老人,活到百岁的,并不少见!陛下,您觉得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愁吃愁喝的山里人,竟然还可以这么的长寿?”

“是啊,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皇上听了她的话,不禁陷入了深思之中。

梁墨菊:“这是因为做皇上的吃的喝的都太好了,也太精细了,这样对身体不好。而且,每顿饭都那么多菜肴,估计隔三差五,就得来一次食物相克,这样很容易损害根本。还有啊,做皇帝运动量比较少,身体的抵抗能力肯定就不会多好。那山里的老人,每天都要劳作,而且山里的空气很好。又因为贫穷,肯定经常吃山里的野菜野果,喝的水又是山里的泉水。每一顿饭,最多也就两个菜,食物相克的可能性那是微乎其微!”还有啊,微臣其实还想要再说句大不敬的话,皇上的女人太多了,这样不利于身体健康。

皇上听了,无语望天。好一会儿,这才信服的叹道:“你说很好,应该就是这么回事!既然如此,那么从今天开始,朕就从饭菜可以节省。朕和太后、皇后一顿饭就八菜一汤吧,皇子、公主和妃嫔,就六菜一汤。如果有谁嫌少的话,就自己掏钱加菜,反正宫中的份例就这么多!”

梁墨菊不禁赞许的道:“皇上圣明,实乃一代明君!”

皇上满脸的喜悦,接着又道:“另外,其余的各种用度,这宫里的各位主子全都减半。”顿了顿,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再来,但凡十八岁以上的宫女,全都放出宫去,准许她们回家成亲生子去。没有侍寝过的后宫妃嫔,也都放出宫去,准许她们自行婚配。”

那些低位份的答应、常在等,没有侍寝过的,估计绝对不会少于两百个。这些女人如今都还没有侍寝过,日后他也不会宣召那些女人侍寝了,与其白白的养在宫里浪费银钱,又把她们困在宫里等死,还不如给她们一条生路。

唉,他都五十来岁了,是时候修身养性了。几年前,他就听长公主提起过,说巾帼将军说过,男人如果有太多女人的话,也是会短命的。那个时候,长公主也不过是吞吞吐吐的说完那句话,他也没有很在意。不过,今天听了巾帼将军的话,他忽然就明白过来,看来历代皇上都没有一个长寿的,估计跟女人太多也有很大的关系啊!只不过,这种话巾帼将军不好说出口而已。

梁墨菊听了他的话,不禁呆愣住了。

不是吧,这话是从皇上嘴里说出来的?那些后宫妃嫔,即便位份再低,即便没有侍寝过,可是在名分上,还是皇上的女人啊。如此,皇上竟然还有这样的胸襟气度,要放那些可怜的女人一条生路,确实令人敬佩啊!

她不禁十分恭敬的道:“陛下圣明!”接下来,她还说了不少溢美之词,说的那叫一个滔滔不绝,却又十分的自然。虽然很恭敬,却没有半点献媚的嫌疑。

皇上从她的态度之中,看出了她对他那是由衷的敬重和钦佩,心里不禁有点得意。从来就没有被自己的臣子这样由衷而直白的说出来,听得他那叫一个心花怒放,既骄傲又自豪。

只是,他还是有点担心:“梁爱卿啊,不过改造皇宫和京城的下水道、茅厕等等,那可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啊。就算朕带着宫里的人节省,这一时之间,也凑不够一百万两银子啊!”

其实,一百万两银子,都是未必够的。因为,根据她的计划书,每一样都要做到最好。不说质量要保证一百年,至少也得五十年吧?既然动工了,肯定是要往好里做,免得三天两头出问题。

梁墨菊:“陛下,微臣有一个主意,若是筹划好了,银子的事情,一点都不用发愁。皇宫里省下的银钱,皇上还可以留着,以备不时之需!”

听她这么一说,皇上的眼睛顿时光芒闪耀,连忙追问道:“梁爱卿快说,你到底有什么好主意啊?”

梁墨菊笑了:“启禀陛下,就是设立捐款箱,号召社会各界人士捐款。不过,得给那些捐款的人一点甜头,不然的话,效果不佳啊!”

“捐款啊?”皇上想了想,点点头:“嗯,这是一个好办法。给那些人什么甜头好呢?”

梁墨菊:“要想收到一百万以上的捐款,就得使点大招,而最富有的人莫过于是商人了。所以,微臣建议,凡事捐款超过一万两银子的商户,这家人的孩子若是考上了进士,出仕为官了,可以担任四品以下的官员。若是捐款超过五万的,可以担任三品以下的官员,此之外,还可以获得一个写着忠君爱国的牌匾。若是捐款超过十万,可以担任正一品的官员,可以获得一个写着忠君爱国的牌匾,并且还可以获得一个员外郎的虚职。陛下,您看这样可好?”

员外郎,在荣国是正五品的官职。若是虚职的话,也就是有名无实。不过,对外来说,也算是官员了。此人的儿女,也算是管家少爷和小姐了。有了这个名头,日后跟官宦人家结亲,也不会被人看得很低了。

在荣国,官宦人家和商户人家,那是泾渭分明的。一般来说,官宦人家是不会跟商户人家结亲的,就是做朋友,也很是不屑,仿佛有一个商户人家出身的朋友,是一件多么拉低自己身份的事情。

而事实上,就在几年以前,商户人家的孩子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出仕为官,就更加没有指望了。也就是司徒长风在认识了梁墨菊,也认识了梁掌柜之后,受了梁墨菊的影响,也对梁掌柜的印象很不错。于是,他回到京城之后,就跟皇上提议,允许商户人家的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并出仕为官。

当时,这件事情一提出来,就引起了百官的议论纷纷。反对的人,不在少数。最终,在皇上的坚持下,在司徒长风的“淫威”下,带头剧烈反对的官员只好妥协了。不过,最终通过的方案,还是让梁墨菊有点失望。

当初,只允许商户人家的孩子担任五品以下的官职,而且还不包括五品官。也就是说,只要是商户人家出身的官员,这辈子最大的指望,也只能是正六品的官职。

梁墨菊认为,有点没有人性,又实在太愚蠢。这样,不是白白的把人才往外推么?这商户人家出身的孩子,其实也有许多,是才华横溢的。至少,去户部担任职务,肯定是很有优势的。

可惜是,那个时候的她人微言轻,实在没有说话的资格。如今好了,既然机会来了,她自然要为广大的商户子弟争取一点福利,也算是做一件善事吧!

皇上听了她的话,当即眉开眼笑,毫不犹豫的道:“嗯,这个提议极好!给一块牌匾,一个虚职,又不会对朝廷和百姓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再说了,朕也觉得其实商户人家的孩子,还是有许多人才的。这几年下来,朕也看到了,限制商户人家的孩子升职,实在很是不妥当。你说的,朕准了,就这么办吧!”

嘿嘿,这样一来,银子肯定是滚滚而来!

对于真正富裕的人家来说,十万银子,实在不算什么。拿出十万来来,就可以让自己的子弟有奔头,让家族可以有更大的发展机会,只要那家主不是个傻的,应该都会争着去捐款。

梁墨菊又提议:“捐款前三名的,可以得到皇上的一次宴请,并颁发奖状;捐款前十名的,将会在工部的门口立一块功德碑,刻上那十人的名字,让他们名垂千古!”

皇上笑呵呵的道:“爱卿的提议极好,朕准了!相关的所有事情,就全权交给梁爱卿去办,朕对你很有信心!”

关于奖状,皇上也并不陌生,因为军事学院的规章制度,就是梁墨菊亲自写的。其中,有关于“三好学生”、“奖状”、“奖学金”等等新奇的事物和词语。几年过去了,荣国的大部分书院和学堂都跟风,大多数的人早就已经耳熟能详,一点也不陌生了。

梁墨菊就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启禀陛下,微臣打算在皇宫门口、六部门口、迎客来门口、田园蔬果店门口、一品轩门口、济世堂门口,都各设立一个捐款箱。并且,派侍卫亲自看守,把那些想要留下姓名的人的名字登记起来。”

皇上听了,想了想,就道:“另外,在长公主府的门口、顺天府门口,以及所有的城门口,都各设一个捐款箱吧!这样的话,看到的人就更多了。对了,还可以在四处张贴布告,将捐款事宜广而告之。这方圆五百里的官府衙门,也可以张贴布告,让那些地方的人得知这件事情。并且,派人去各大城市设立捐款箱,朕给你派三十个锦衣卫的人,由你调遣指挥!”

梁墨菊顿时乐了,这皇上还真是有点意思啊。她连忙恭敬应下:“是,陛下,微臣遵旨,一定不会辜负皇上的期望!”

出了御书房,梁墨菊就不禁心花怒放,只觉得天更蓝,花更香了。新官上任,从上到下,竟然都这么支持她。这让她对往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来到这古代的社会,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智,对于她来说,还是感到很开心的。皇上是个不错的君王,虽然五十来岁了,可是身体好得好。日后,她再过皇上一些回春丸,皇上活到九十岁,一点问题都没有。

她坚信,只要她不造反,不弄出火药和枪炮来,不站队,对皇上忠心耿耿,这辈子皇上是不会对她怎么样的。毕竟,她只是一个女人,在某方面,那是有优势的。再过两年,若是她成亲了,将会卸任工部尚书的职务。

如果她嫁的人是萧瑜的话,她也会劝说他,辞去禁卫军统领的职务,夫妻俩齐齐退出政治权利的漩涡。这样的话,就不会被夺嫡的皇子给连累了。

两年的时间,她也可以做出一番成绩来,这辈子也就无憾了。做人低调一点,还是好的。

皇上目送着梁墨菊远去的背影,心头涌起一阵阵喜悦的激流,他用力的一挥手,对贴身太监道:“赶紧的,在宫里设立十个捐款箱,号召妃嫔和皇子是、公主踊跃捐款捐珠宝首饰!”

第275章 成功!第39章 光芒第242章 开解第117章 找茬第43章 眼红第99章 拒绝第31章 反对第160章 关心第116章 姐弟第223章 亲情第27章 发现苜蓿第246章 余婉第185章 不舍第276章 欣慰第231章 出发第32章 无奈第47章 木头第254章 迎娶第92章 眼红第68章 嘲讽第74章 一见如故第205章 到来第43章 眼红第145章 争执第12章 成交第54章 欣慰第231章 出发第200章 出山第24章 盖房第16章 说开第188章 天涯海角第174章 冰释第94章 一见钟情?第106章 司徒长风的真实身份第105章 震惊第15章 哭笑不得第138章 出手第82章 你怕了么?第269章 选择第249章 维护第163章 信任第248章 喜事第60章 辞退第31章 反对第208章 欢迎第235章 惊闻第139章 提议第88章 大靠山第57章 喜讯第16章 说开第84章 欢天喜地第230章 主动请缨第83章 娘啊,俺错了!第140章 和好第204章 表白第262章 释怀第15章 哭笑不得第222章 升职第86章 信任第272章 安排第258章 恭贺第33章 羞惭第60章 辞退第72章 不惧第33章 羞惭第221章 相聚第7章 陷阱第214章 提议第132章 将军府第18章 惊呆了!第179章 消息第21章 帮忙第215章 喜事第283章 走出大山第81章 真相第197章 悔悟第98章 提亲第8章 发抖第50章 过招第15章 哭笑不得第284章 决定第90章 红火第138章 出手第202章 将军回来了!第154章 心疼第232章 决定第285章 走出第一步第171章 指引第247章 相看第155章 醒悟第212章 决定第89章 进京第164章 置产第182章 坚决第157章 好友第23章 商议第30章 赶集第245章 召见第118章 仰慕第55章 落荒而逃
第275章 成功!第39章 光芒第242章 开解第117章 找茬第43章 眼红第99章 拒绝第31章 反对第160章 关心第116章 姐弟第223章 亲情第27章 发现苜蓿第246章 余婉第185章 不舍第276章 欣慰第231章 出发第32章 无奈第47章 木头第254章 迎娶第92章 眼红第68章 嘲讽第74章 一见如故第205章 到来第43章 眼红第145章 争执第12章 成交第54章 欣慰第231章 出发第200章 出山第24章 盖房第16章 说开第188章 天涯海角第174章 冰释第94章 一见钟情?第106章 司徒长风的真实身份第105章 震惊第15章 哭笑不得第138章 出手第82章 你怕了么?第269章 选择第249章 维护第163章 信任第248章 喜事第60章 辞退第31章 反对第208章 欢迎第235章 惊闻第139章 提议第88章 大靠山第57章 喜讯第16章 说开第84章 欢天喜地第230章 主动请缨第83章 娘啊,俺错了!第140章 和好第204章 表白第262章 释怀第15章 哭笑不得第222章 升职第86章 信任第272章 安排第258章 恭贺第33章 羞惭第60章 辞退第72章 不惧第33章 羞惭第221章 相聚第7章 陷阱第214章 提议第132章 将军府第18章 惊呆了!第179章 消息第21章 帮忙第215章 喜事第283章 走出大山第81章 真相第197章 悔悟第98章 提亲第8章 发抖第50章 过招第15章 哭笑不得第284章 决定第90章 红火第138章 出手第202章 将军回来了!第154章 心疼第232章 决定第285章 走出第一步第171章 指引第247章 相看第155章 醒悟第212章 决定第89章 进京第164章 置产第182章 坚决第157章 好友第23章 商议第30章 赶集第245章 召见第118章 仰慕第55章 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