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有望

第541章 有望

“诸葛军师过誉。”妫整再度向诸葛亮长揖一礼,而后道:“古人云:‘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孙氏父子出身低微,不知礼义,悖逆无道,昔日孙坚逼死荆州刺史王(睿)通耀,孙策攻灭扬州牧刘(繇)正礼,孙权残害盛(宪)府君,父子一如是也。”

在视州、郡如邦国,视州、郡之长如君主的汉代,孙氏父子三人,皆有迫害刺、牧、郡守的事例,可谓十分罕见。

妫整继续说道:“孙坚尚有破逐董卓,收复雒都之义举,功足抵过,而孙策、孙权兄弟却于国家无寸尺之功。

孙策甘为袁术爪牙,助纣为虐,侵暴江表,故庐江太守陆(康)季宁,吴郡冠族长者,海内称誉,而孙策附逆相攻,破城害之;故合浦太守王晟,与孙坚有升堂见妻之分,而孙策不念旧情,咸诛其族。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孙策终因悖逆无道,杀戮过多,而死于义士之手。

谁知孙权接掌江东后,未曾吸取其兄的教训,反而变本加厉,不但杀害盛府君,吴、会名士豪杰,亦多遭屠戮。且连年兴兵,败多胜少,民力岁衰而赋役岁兴,江东百姓,苦孙氏久矣!

故吾等冒死西诣豫章,披肝胆,布腹心,恳肯安南将军再兴义兵,诛讨孙权,廓清江东!如此,则吾等虽万死而无怨!”

妫整一番说辞,直令坐者动容,诸葛亮不由叹道:“昔项羽灭秦摧汉,几有天下,然卒败垓下,自刎乌江,为笑后世,皆因不施仁义,陵上虐下之故。孙氏如此不仁,基业又岂能长久?”

接着诸葛亮话锋一转,又道:“不过孙氏尽管罪行昭着,士民怨之,到底已历三世,根基稳固,羽翼已丰,恐难卒除,君等皆江东俊杰,胆智绝人,不知心中可有定计?”

妫整颔首回道:“丹阳太守孙翊,与其父、兄一样,皆勇而果躁,轻而无备,除之不难。孙翊一旦身死,家兄为大都督,自可统摄丹阳诸部,安插亲信,清洗不服,举郡以应义师。”

“善!”盛匡忍不住拍案而起,目光热切的看向诸葛亮,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军师,此计若成,则孙权无能为也,惟困守吴地,束手待毙耳!”

不怪盛匡如此激动,妫览、戴员等人如果真能杀死孙翊,不必举丹阳全郡(事实上他们也没这个能力,毕竟周瑜、程普数万大军,就在丹阳春谷),他们只需举郡城宛陵而反,就足以对孙权造成致命打击。

这绝非夸张之言,宛陵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堪比江陵之于荆州,向西,可从背后威胁春谷周瑜大营;向东,可直逼吴郡城下;向南,可攻略会稽之地,不管从哪个方向出击,皆为孙权所必救。

若成功占据宛陵,等于是直接捏住了孙权的“七寸”,孙权即便不甘就擒,困兽犹斗,亦无力回天,败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诸葛亮心中亦喜,只是他年纪虽轻,却性沉毅有度,喜怒不形于色,外人很难窥探出其内心真实想法。诸葛亮笑着对盛匡点了点头,转谓妫整道:“有君等为助,何愁大事不成?”

之后诸葛亮详问丹阳之事,妫整从妫览、戴员二人为寻求复仇,接受孙翊礼聘出山讲起,再到几人密谋西迎刘景,意外为麻、保贼所阻,至孙翊平定麻、保二屯,大军云散为止。

期间诸葛亮不时提出问题,妫整一一答之,谈话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时辰,诸葛亮心中已有腹案,对妫整道:“将军命我都督扬州,授予便宜行事之权,然此事事关重大,已超出我之权责,还需派人禀明将军,请将军定夺。”

妫整亦知此理,所以面上并无失望之情,善意提醒诸葛亮道:“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吾等所图甚大,每拖延一日,就增加一分泄露的风险,吾等身死是小,使孙权有所防备,导致功亏一篑,则追悔莫及。”

诸葛亮颔首道:“足下所言甚是,我这便派人火速传报将军,同时厉兵柴桑,筹度粮谷,修缮舟车,增作战具,以待将军之令。”

妫整闻言稍感安心,恭维道:“诸葛军师遇大事而有静气,安排军务井井有条,成竹在胸,真世之良将也,难怪能够建功江、赣,戮贲斩当(孙贲韩当),所向无敌,令孙权君臣,谈之色变。”

诸葛亮笑而不语,督扬州数月间,这等吹捧之言,时有耳闻,已经习以为常。随后诸葛亮让盛匡招待妫整入亭舍休息。

盛匡、妫整告退后,诸葛亮问徐庶、杨仪道:“元直,威公,此事你们怎么看?”

杨仪不同于盛匡,他对吴人始终报以警惕之心,疑道:“军师,这会不会是敌人的诡计,为诱使我军深入,故意诈降?”

诸葛亮不置可否,又看向徐庶。

徐庶略一沉吟,道:“我倒是认为妫览、戴员是真心投靠。二人乃盛宪所举孝廉,身份敏感,尽管被孙翊看重,却为孙权所忌,二人仕吴,除非有一日孙翊执掌江东,否则几无仕进可能。而转投我军,不但能为举主报仇,亦有机会占领大郡。之前妫整声言:“举郡以应。”视丹阳为禁脔,似不欲我军插足。”

“这岂能由得他们。”杨仪薄唇一抿,忍不住冷哼出声,道,“难道他们还妄想割据丹阳不成?简直是痴人说梦!”

诸葛亮认为杨仪话虽有些难听,却深有道理,宛陵地理位置实在太过重要,绝不可假手旁人,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诸葛亮道:“我的看法与元直相同,妫览,戴员必是真心投靠,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此时断不可犹疑,我这便写信给将军,说服其出兵。”说到最后,诸葛亮已是心情激荡,几难自持,当即撇下徐庶、杨仪二人,返回后室奋笔疾书,内心所思所想,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信的最后,诸葛亮对刘景道:“宛陵一下,则东南再无变数,将军霸业,可成矣!社稷,亦有望矣!”

(本章完)

第447章 高义第86章 醉乡居第299章 兵临第77章 赤骥第355章 立春第499章 缢杀第144章 褚方第17章 杜袭第29章 承诺第527章 有君第534章 归心第16章 决定第218章 楼船第348章 南下第9章 躬耕养客第347章 郁林第81章 必须死第45章 弩第85章 囚徒第295章 召见第379章 屈服第4章 赖慈第225章 勇悍第100章 大船第311章 吐血第59章 严肃第57章 示好第306章 遣使第195章 韩广第178章 来接第437章 薨第202章 冲城(感谢盟主浮沉一念间)第297章 除孝第522章 变故第162章 免役第32章 求字第193章 耒阳第14章 市井第292章 救治第369章 出使第493章 猝遇第307章 谈判第460章 赵戬第259章 送礼第12章 质书救邻第86章 醉乡居第160章 抢权第331章 倚仗第99章 王彊第108章 名望第375章 返回第536章 邀请第119章 内忧第206章 逃亡第521章 倾出第16章 决定第127章 襦铠第485章 誓师第43章 荆蛮第87章 请医第179章 到来第388章 突破第453章 拦路第280章 投靠第80章 蹲守(感谢堂主卿尘)第49章 医圣第121章 王粲第170章 斩首第5章 虎头第377章 再孕第410章 中箭第505章 周凤第164章 动手第380章 津乡第134章 流泪第377章 再孕第135章 归来第322章 马鞍第468章 射策(下)第439章 文聘第149章 要求第325章 泉陵第41章 吟诗第54章 邓攸第218章 楼船第390章 责备第179章 到来第407章 烽火第430章 落幕第464章 上书第188章 三年第10章 刘伯嗣第265章 再胜第280章 投靠第65章 后续第516章 夜取第297章 除孝第327章 西鄂第128章 甘宁第168章 募兵
第447章 高义第86章 醉乡居第299章 兵临第77章 赤骥第355章 立春第499章 缢杀第144章 褚方第17章 杜袭第29章 承诺第527章 有君第534章 归心第16章 决定第218章 楼船第348章 南下第9章 躬耕养客第347章 郁林第81章 必须死第45章 弩第85章 囚徒第295章 召见第379章 屈服第4章 赖慈第225章 勇悍第100章 大船第311章 吐血第59章 严肃第57章 示好第306章 遣使第195章 韩广第178章 来接第437章 薨第202章 冲城(感谢盟主浮沉一念间)第297章 除孝第522章 变故第162章 免役第32章 求字第193章 耒阳第14章 市井第292章 救治第369章 出使第493章 猝遇第307章 谈判第460章 赵戬第259章 送礼第12章 质书救邻第86章 醉乡居第160章 抢权第331章 倚仗第99章 王彊第108章 名望第375章 返回第536章 邀请第119章 内忧第206章 逃亡第521章 倾出第16章 决定第127章 襦铠第485章 誓师第43章 荆蛮第87章 请医第179章 到来第388章 突破第453章 拦路第280章 投靠第80章 蹲守(感谢堂主卿尘)第49章 医圣第121章 王粲第170章 斩首第5章 虎头第377章 再孕第410章 中箭第505章 周凤第164章 动手第380章 津乡第134章 流泪第377章 再孕第135章 归来第322章 马鞍第468章 射策(下)第439章 文聘第149章 要求第325章 泉陵第41章 吟诗第54章 邓攸第218章 楼船第390章 责备第179章 到来第407章 烽火第430章 落幕第464章 上书第188章 三年第10章 刘伯嗣第265章 再胜第280章 投靠第65章 后续第516章 夜取第297章 除孝第327章 西鄂第128章 甘宁第168章 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