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钱之光的特殊使命

凝聚各方力量

“冬天来了,难道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举起双臂,欢呼新中国的春天的来临吧!”这段富有激情的话语来自郭沫若在香港南方学院的演讲词。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欢呼雀跃。是的,他受到新中国的感召,急切地想奔赴北平,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自己的一分光、一分热。不过,远在香港的他受到多方面力量的牵制,离开又谈何容易。还有许多与郭沫若有同样心情的民主人士,其内心的渴望又何尝不是如此?

各民主人士是如何到北平的,中间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一场有惊无险的征程即将展开……

钱之光的特殊使命

1948年8月3日,在朝鲜平壤的罗津港内停泊着一艘即将起航的货轮。这是一艘名为“波尔塔瓦”的苏联货轮,上面装满了大豆、皮毛、猪鬃等货物。

“呜……”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波尔塔瓦”号入海了,缓慢地向西南方向行进。这艘船的目的地是香港,船主似乎准备到香港换一些西药、电讯器材、高级纸张等物资。不过,船上的一位神秘商人身上还肩负着另一个特殊的使命。

此刻,这位神秘的商人正站在甲板上,眼睛凝视着远方,表情严肃。他大约40来岁,中等个子,身穿西服。他的公开身份是“解放区救济总署特派员”,实际上是一名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他叫钱之光,其特殊使命是到香港安全接运各民主党派人士。

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阳光毫不顾忌地倾斜在海面上。一阵海风吹来,夹杂着又腥又咸的气息扑面而来。不知道是因为海风的关系,还是因为身上肩负重任的原因,钱之光不禁叹了口气,表情更加凝重了。很显然,他知道自己的任务并不轻松。

为了安全起见,钱之光和随行人员祝华、徐德明和俄文翻译陈兴华事先商量好身份,改了称呼和姓名,以便遇到危险时灵活应对。

“波尔塔瓦”号驶入深海后,速度明显加快起来。钱之光站在甲板上,眼睛看向远方,思绪一下子飘远了……

钱之光,作为一名地下党员,长期蛰伏在国统区开展工作。抗战期间,他担任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处长。在毛泽东带领中共代表团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时,他为毛泽东在重庆期间的安全警卫、住宿饮食等做了大量工作。全面内战爆发后,钱之光回到解放区,被派到大连,组织中华贸易总公司并负责与苏联方面的联络工作。

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后不久,很快得到了在港的各民主党派人士的积极响应。为了尽快召开新政协会议,中共中央决定将国统区尤其是在港的民主党派人士接到解放区,筹备新政协会议的各项事宜。

8月2日,钱之光接到周恩来发来的电报,让他以“解放区救济总署特派员”的名义前往香港,并与方方、章汉夫、潘汉年、连贯、夏衍等同志取得联系,接送在港的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而他在大连的工作,将由从西柏坡来的刘昂同志接手。

钱之光接到电报后,立即着手准备去香港的各项事务。当时,大连港是苏军在华的租用港口。钱之光他们不能直接从大连出发到香港,只能先到朝鲜平壤的苏联办事机构办理租船手续后,才能出发。

待刘昂赶到大连后,钱之光与她交接完工作,便带领随行人员渡过鸭绿江,来到平壤办理租船的手续。待租到船后,他立即带着随行三人登上了“波尔塔瓦”号,开始了香港之行。

在漫长的海上航行中,最让人担心的是会不会遇上台风,会不会遇上国民党空军的飞机和海军舰艇的骚扰盘查等问题。除此之外,漫长的海上航行,不仅会带来身体的疲惫,还会让人觉得生活索然无趣。好在钱之光他们是几个人同行,烦闷的时候可以一块聊天、打牌,早晚还能到甲板上欣赏日出日落的瑰丽美景。

“波尔塔瓦”号驶入东海海域时,钱之光他们遇到了两件有惊无险的事情。

一天上午,钱之光几人正在甲板上欣赏波澜壮阔的海景,突然听到空中响起了轰隆隆的声音。大家抬头一看,原来是两架飞机正经过货轮上空。一开始,他们以为是途径东海海域的货机,就没太在意,接着聊天、欣赏海景。然而

,那两架飞机不但没有飞走的意思,反而在货轮上空盘旋起来,并且越飞越低。这时候,大家才察觉到异样,并看清了飞机的颜色和标志。

“坏了,这可能是国民党的飞机正监视我们呢?”有人提醒道。

钱之光心里一惊,转瞬就恢复了冷静,说:“大家不要慌,沉住气。我们这艘船挂的是苏联的国旗,恐怕国民党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扔炸弹。”于是,大家依旧泰然自若地在甲板上聊天散步。过了一会儿,两架飞机大概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便悻悻地飞走了。

国民党的飞机走后不久,“波尔塔瓦”号又遇上了国民党的海军舰队。此刻,海军舰队的舰长正在用望远镜观察“波尔塔瓦”号。钱之光他们得知后,一直躲在船舱里未曾露面。这样,海军舰队跟在“波尔塔瓦”号后面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现任何不寻常之处。舰长见船上挂着苏联国旗,甲板上全是俄国人,便放弃了对“波尔塔瓦”号的监视。

“波尔塔瓦”号驶入台湾海峡后,海上的风浪逐渐增大起来。汹涌的海潮一浪高过一浪,货轮在风浪中猛烈地颠簸起来。突然,前方刮起了龙卷风。海水随着龙卷风形成一根擎天柱,直至天空。大家被眼前的这番景象吓呆了,害怕货轮会被风浪侵吞。好在船长及时发现了这一险况,及时调整方向,避开了龙卷风。大家悬着的心,才慢慢放松下来。

经过了台湾海峡,此次航行的目的地——香港近在眼前。站在甲板上,能看见海港停泊着各式各样的轮船,船上挂着各国的国旗。此外,还有香港当局缉私队的快艇,来回穿梭在各国货轮之间,寻找着走私目标。

为了避免引人注意和猜疑,钱之光脱下西装,换上“波尔塔瓦”号锅炉工的衣服,脸上、手上也抹上锅底灰。他的这幅打扮,哪怕是熟人见了也认不出来。

陈兴华打趣地说:“我们这位救济总署特派员现在这副模样,真像个锅炉工啊,连我都认不出来了!”他的话音刚落,其他几位同行人也大笑了起来。

货轮靠近码头,经过香港海关人员的仔细检查后,钱之光等人顺利抵达香港。

(本章完)

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田申:《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少数民族代表团抵达北京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侯波:我为共和国拍照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少数民族代表团抵达北京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田申:《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国民党爱国将领的遗志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群英汇聚勤政殿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大典前的9小时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华侨领袖受邀回国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八盏大红宫灯的秘密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都的确立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渡过长江追穷寇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民主人士秘密北上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是留还是走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旗的设计与确立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黄克诚:参加开国大典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红色大阅兵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少数民族代表团抵达北京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宋庆龄应邀北上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杨成武:开国大典阅兵式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天安门广场的新生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搬进中南海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开国大典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徽的制定与遗憾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杨成武:开国大典阅兵式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民主人士秘密北上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名之争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八盏大红宫灯的秘密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丁一岚:终生难忘的开国大典转播工作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28响礼炮的秘密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是留还是走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新政协会议的召开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田申:《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城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杨成武:开国大典阅兵式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两套开国阅兵方案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名之争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华侨领袖受邀回国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两套开国阅兵方案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渡过长江追穷寇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毛泽东胸前的红绸条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雷洁琼:我参加一届政协会议的回忆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旗的设计与确立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名之争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雷洁琼:我参加一届政协会议的回忆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歌的诞生与选定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华侨领袖受邀回国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李银桥:有关开国大典的回忆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五一”口号:拉开中共建国的序幕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雷洁琼:我参加一届政协会议的回忆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钱之光的特殊使命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徽的制定与遗憾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杨成武:开国大典阅兵式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毛泽东胸前的红绸条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群英汇聚勤政殿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五一”口号:拉开中共建国的序幕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徽的制定与遗憾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毛泽东胸前的红绸条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八盏大红宫灯的秘密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旗的设计与确立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两套开国阅兵方案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杨兆麟:回忆“开国大典”实况广播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天安门广场的新生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是留还是走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28响礼炮的秘密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天安门广场的新生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30万群众大游行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雷洁琼:我参加一届政协会议的回忆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天安门广场的新生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宋庆龄应邀北上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雷洁琼:我参加一届政协会议的回忆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红色大阅兵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名之争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是留还是走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侯波:我为共和国拍照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群英汇聚勤政殿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28响礼炮的秘密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城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徽的制定与遗憾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两套开国阅兵方案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红色大阅兵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怀仁堂里的“九头鸟”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开国大典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两套开国阅兵方案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田申:《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怀仁堂里的“九头鸟”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渡过长江追穷寇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两套开国阅兵方案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宋庆龄应邀北上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雷洁琼:我参加一届政协会议的回忆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28响礼炮的秘密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侯波:我为共和国拍照
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田申:《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少数民族代表团抵达北京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侯波:我为共和国拍照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少数民族代表团抵达北京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田申:《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国民党爱国将领的遗志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群英汇聚勤政殿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大典前的9小时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华侨领袖受邀回国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八盏大红宫灯的秘密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都的确立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渡过长江追穷寇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民主人士秘密北上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是留还是走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旗的设计与确立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黄克诚:参加开国大典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红色大阅兵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少数民族代表团抵达北京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宋庆龄应邀北上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杨成武:开国大典阅兵式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天安门广场的新生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搬进中南海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开国大典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徽的制定与遗憾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杨成武:开国大典阅兵式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民主人士秘密北上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名之争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八盏大红宫灯的秘密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丁一岚:终生难忘的开国大典转播工作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28响礼炮的秘密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是留还是走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新政协会议的召开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田申:《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城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杨成武:开国大典阅兵式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两套开国阅兵方案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名之争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华侨领袖受邀回国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两套开国阅兵方案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渡过长江追穷寇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毛泽东胸前的红绸条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雷洁琼:我参加一届政协会议的回忆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旗的设计与确立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名之争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雷洁琼:我参加一届政协会议的回忆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歌的诞生与选定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华侨领袖受邀回国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李银桥:有关开国大典的回忆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五一”口号:拉开中共建国的序幕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雷洁琼:我参加一届政协会议的回忆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钱之光的特殊使命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徽的制定与遗憾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杨成武:开国大典阅兵式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毛泽东胸前的红绸条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群英汇聚勤政殿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五一”口号:拉开中共建国的序幕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徽的制定与遗憾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毛泽东胸前的红绸条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八盏大红宫灯的秘密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旗的设计与确立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两套开国阅兵方案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杨兆麟:回忆“开国大典”实况广播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天安门广场的新生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是留还是走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28响礼炮的秘密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天安门广场的新生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30万群众大游行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雷洁琼:我参加一届政协会议的回忆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天安门广场的新生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宋庆龄应邀北上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雷洁琼:我参加一届政协会议的回忆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红色大阅兵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名之争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是留还是走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侯波:我为共和国拍照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群英汇聚勤政殿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28响礼炮的秘密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城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国徽的制定与遗憾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两套开国阅兵方案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红色大阅兵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怀仁堂里的“九头鸟”第四章 喜迎开国盛典_开国大典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两套开国阅兵方案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田申:《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第三章 新政协的召开_怀仁堂里的“九头鸟”第一章 埋葬蒋家王朝_渡过长江追穷寇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两套开国阅兵方案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宋庆龄应邀北上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雷洁琼:我参加一届政协会议的回忆第六章 背后的故事_28响礼炮的秘密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侯波:我为共和国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