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备战(1)

日本人虽然野心过大,但不得不承认,其做事的精准程度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还是需要国人学习的。山冈道武带来的那份天气预报可以说还是相当准确的。

在佐佐木到一下达命令的第三天,一场规模达到了暴雪级别的降雪伴随着急剧的降温袭击了宁安、敦化地区。这场暴雪不仅仅使得佐佐木到一调整部署的计划推迟,也使得杨震也只能终止了训练。

没有办法,在对面都看不清楚人的情况之下,开展射击以及实战训练,那不是训练,而是嫌自己的部队人太多了。而且在积雪已经达到没腰深,扫雪的速度赶不上降雪的速度情况之下,也无法开展任何的训练。

当夜间查哨的杨震亲身感觉到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之时,才发现自己在后世时驻扎的现在南满,后世的辽宁地区一般最低气温也就零下二十多度的冬季是多么的温暖。即便是在比这里还往北的大兴安岭地区进行冬季野外生存训练时经受的零下三十多度,已经算是酷寒的冬季,也比现在远远的不如。杨震现在才知道,后世生活在温室气体下的人该是多么的幸福。

即便杨震现在全身上下穿着的是日军特别为关东军研制的保暖性极佳的冬装,但杨震却仍然感觉到有些经受不住户外的寒冷。看着身上的冬装,杨震不得不佩服小鬼子做事的细致程度。

这身日军冬装与几十年后的解放军冬装相比,虽局限于时代的技术笨重了不少,但保温性能却没有相差多少,甚至在人性化上还过之。杨震现在才知道,后世解放军在上个世纪,寒区部队装备老式冬装在一定程度上是仿制日本关东军的。

棉帽子上带着护耳可以拆卸下来保护面部不被冻伤,两指的棉手套即保暖又不影响使用武器,大衣袖子的袖口必要时可以拆卸下来做护膝使用。虽说样式难看了点,但保暖性可谓极佳。

不仅大衣设计的极为科学,就连高腰的大头鞋也保证了厚厚的积雪不能灌进鞋壳子里面,保证脚部不被冻伤。虽说冬装的尺寸对于在东北入伍的战士来说普遍短了些,但有总比没有要强的多。

杨震真不敢想象,若是没有在苇河县城缴获这些冬装,在这零下四十度,滴水成冰的山区,自己衣衫单薄的部队会出现什么结果。前几天零下三十多度,很多来自南方的老骨干都感觉有些受不了。而现在的气温至少在零下四十度以下,若是没有这些冬装,恐怕这部队别说训练、作战,就是冻也冻垮了。

查完哨回到作战室看着除了身上穿着厚厚大衣之外,膝盖上还盖着一张日军军毯,坐在篝火前不知道正在写着什么的郭炳勋,杨震往篝火里扔了几块木材让篝火燃的再旺些后,笑道:“怎么还没有好一点?”

听罢杨震的话,郭炳勋放下手中的笔,笑了笑道:“亏得我还是在东北生活了这么长的时间。想不到离开东北不过七八年的功夫,竟然不适合东北这气候了。”

“也许是早些年在法国还有川军中呆的太安逸了,吃不得苦了。这温度一下降,就发起烧来了。好在吃了药好多了,刚刚张婷过来给我测了一下体温,已经降了下来。我这一病,可是耽误不少的事情。”

杨震伸手到篝火前烤了烤几乎已经被冻僵的手指道:“别说了你了,便是我也有些不适应了。出外查了一圈哨,这不也冻得够呛?这没有带手套,不过一会的功夫手就快冻僵了。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可真是滴水成冰。”

“这北满的酷寒和饥饿在很多的时候,是比日军还要难以对付敌人。若不是我们幸运的在攻打苇河县城的时候,在日军军列上缴获的大批冬装和弹药,以及收集了大量的粮食,恐怕别说战斗,就是冻、饿也把我们拖垮了。”

说到这里,杨震站起身,出去看了看外边已经下了自前天夜里已经下了整整一天一夜,现在降雪量虽有所减小,已经从暴雪转为大雪,但还看不出停的趋势的天气,转过身回到木楞子里道:“这雪再这么下下去,这山中的积雪越来越厚,别说我们训练,就是行动都要终止下来了。”

看着有些焦急的杨震,郭炳勋笑了笑道:“司令员也别太早着急了。我问过张婷了,这宁安南部的山区本来就号称东北雪乡,是整个东北冬季降雪量最大的地区。这场雪虽说有些罕见,但在这里也并不稀奇。”

“雪大固然限制了我们的行动,但对于日军来说也同样造成很多的不便。最起码在齐腰深的积雪中活动不便的不单单是我们自己。鬼子就算在敦化北部的山区进行拉网清剿,恐怕也会因为这场暴雪耽搁不少的时日。不管怎么说,只要鬼子一天没有行动,便也算是给我们多争取了一天的时间。”

说罢,郭炳勋看着火盆中旺盛的篝火,却是道:“相对于天气,我现在更担心的是李明瑞他们。气温一下子降低这么多,他们身处野外,又是在整天的行军中,便是搭一个御寒的木楞子都不太可能。他们冬季野外训练还没有展开,若是稍有疏忽,恐怕会出现大规模的冻伤。这两天电台信号一直联络不上,我很担忧他们。”

“不会的。他们中还有不少在山中生活多年的猎户出身的战士,还有在山中打过多年游击的董平,明瑞为人又很机警,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老郭,你要相信跟你多年的老部下。”对于郭炳勋的担忧,杨震却是对李明瑞表现出了很高的信心。

对于杨震的劝慰,郭炳勋苦笑的摇了摇:“司令员,这里不是气候温暖的四川平原,是零下四十多度的北满山区。明瑞这是第一次到东北,没有任何的御寒经验。他们若是与大力、董平他们汇合在一起,有经验丰富的董平,我固然不会担心。但他们还在寻找董平之中。现在还不清楚他们与董平汇合没有。”

知道郭炳勋为自己的老部下担忧,杨震一时也不好说什么。杨震知道,郭炳勋与李明瑞的感情很深。若是在四川,无论情况再怎么危险,郭炳勋也不会为李明瑞担忧,因为他相信以李明瑞的能力绝对不会出什么危险。

但这是零下四十多度的北满山区,对于没有任何寒区生活经验,甚至连雪后行军经验都没有的李明瑞来说,这遍地积雪中暗藏着无数的危机。

只是人已经出发了,现在电台又迟迟联络不上,就算再担心也只能耐心的等待。不过电台虽然一直迟迟联系不上,但杨震对于李明瑞还是有信心的,他相信李明瑞绝对能平安的找到正在敦化境内活动的黄大力与董平的。他对李明瑞还是很有信心的。

看了一眼正在为李明瑞安全担忧的郭炳勋,思虑了一下,却不知道如何该劝解的杨震便岔开了话题道:“老郭,你说日军会不会上当?”

“会的。无论小鬼子对我们撒出的诱饵会不会相信,我想他们都会调集兵力对敦化北部展开一次清剿。原因很简单,只要确定了我们没有在敦化北部山区隐蔽,那么他们便可以将目标锁定在我们唯一也是最后可以藏身的滨绥线以南宁安山区。”

“这样一来,他们搜索的范围便要小的很多。无论这条情报是真是假,但对于日军来说总归摸到我军的踪迹了不是?有了大致目标来说,对于日军便不用再盲人摸象,在这上百里的深山老林中寻找了。”

“不过我估计,以日军将领一贯的作风来说,他们在对敦化北部山区进行搜剿的时候,会同时派出小分队或是航空兵对其余地方进行侦察。无论我们隐藏的再隐蔽,但在这雪后的山区活动总归会留下踪迹的。山中的积雪固然限制了日军的行动,但也极为容易暴露我军的行踪。所以,司令员,我建议我们还是要做好战斗的准备。”

“同时,李明瑞他们回来之后,我建议立即将他们放出去,抓紧时间摸清楚日军封锁线薄弱的地方,寻找日军封锁线薄弱的位置,以便万不得已的时候为突围做准备。”

说到这里,郭炳勋犹豫了一下道:“如果他们能平安的回来的话。”

对于郭炳勋的分析,杨震点点头道:“我的想法也差不多。不过不管鬼子会不会再一次派出侦察机对宁安南部山区进行空中侦察,这雪一停,部队要立即开展实战训练。正像你所说的那样,鬼子在对敦化境内清剿无果之后,必定会将目标转向宁安西南部山区的。”

说罢,杨震拿过地图道:“不过,我想我们这个实战训练就不要在这里搞了。这个秘营能不暴露尽量还是不要暴露的为好,与鬼子作战,我们需要一个安置伤员和物资的基地。我们只有这一处秘营,一旦暴露我们便再无后方可寻。”

“老郭,你看从老黑顶子山向西南是张广才岭与老爷岭的交汇之处,距离这里直线距离不到二十公里。我前些天去那里看过地形,方圆大约有五百公顷,地形不错,整个海拔大约都在一千米以上,有两座海拔在一千七百多米的高峰。而且山间还有小块的平地。我看完全可以开展实战训练。而且这里在敦化与宁安的交界处,将实战训练场选择在这里,还可以接应李明瑞他们。”

对于杨震的想法,郭炳勋沉思了一下道:“司令员,你将部队拉到那里去进行训练,你有没有想过,一旦与进山清剿的日伪军遭遇该如何处置?而且主力拉走了,一旦秘营这里遇到情况该如何处置?

“要知道,我们的所有物资都储备在这里。一旦秘营有失,那么我们将失去唯一的依托。还有总指挥也在这里,总指挥若是有失,整个二路军该如何看我们?望山跑死马,在地图上二十公里,在山中一走,这路程至少要加上一半。更何况在这积雪没腰深的山区腹地?一旦秘营出现情况,主力即便是赶过来增援都来不及。”

“司令员,我们可以将物资分散。整个老黑顶子地区面积这么大,可以隐蔽物资的地方很多。我这些天与随总指挥同来的二路军的干部聊了很多,学习了不少他们的经验。我看我们可以按照二路军游击经验,将部分物资分散开,多建几处秘营。以司令员的能力,我想可以将这些物资隐蔽的很好。”

“我们做好战斗准备不假,但不能过于谨慎了。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最应该做的一是多建立隐蔽点以及秘营,将所有物资,除了留下必要的之外,可以分散隐蔽一部分。同时也可以作为伤病员安置所处。”

“二就是尽快的让部队形成战斗力。我们在这里已经隐蔽两个月。经过这两个月的苦训,部队的战术素养以及各种战术的运用,除了武器操作之外,已经与之前大有进步。我们未尝没有与日军一战的能力。”

“实战训练并不需要多长时间。我们部队参加过战斗的老兵已经有了实战经验,他们需要加强的不过是各种火力协同训练,保证不再出现几挺重机枪压制不住鬼子的两挺轻机枪的局面。”

“相对于已经打过几仗,更缺乏的各种协同训练的老兵来说,这些训练主要是针对新兵的。采取一些必要的训练,使得没有经历过训练的新兵不会在日伪军炮火之下出现慌乱,提前感受一下战场气氛而已。而这种训练是不需要太长时间的,我想有五六天足够了。”

“积雪虽然会暴露我们部分的行踪,但只要我们做好准备,应该可以隐藏好我们的踪迹。我们可以将秘营视作我们的依靠,但不能吊死在一处秘营。俗话说的好,狡兔还有三窟,更何况我们?”

“司令员,我看这个训练还是就在秘营附近为好。一是可以让战士在训练疲劳之余,可以很快得到休息。零下四十多度的酷寒,人不可能长期生活在野外。二也是方便补给。这部队一千多人,全拉到那里,给养如何解决?你总不能将所有给养都背着吧?”

说到这里,郭炳勋抬起头看了看杨震道:“司令员,我们训练部队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呆在这里,为我们做贴身卫队的。是要打击鬼子的,我们早晚都要打出去。既然部队已经即将成型,那么早打晚打都是要打。”

“实际司令员应该比我清楚,三个月的训练对于一支部队来说,更多的只是让他们养成最基本的军人素质,打下一些战术基础,至于其他的必要训练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在形势不可能给我们这么多时间的情况之下,对部队进行基础训练后以打代练,实际上成了我们唯一的选择。所以司令员,按照目前情况来看,我看最多再有半月时间我们便应该可以出击了。与其被动等鬼子找上门来,不如我们趁着大雪出动出击。”

“司令员,你那天和我说完让我准备应变计划后,我这几天一直在琢磨,我们为什么要坐等鬼子对敦化北部拉网清剿完毕之后,找上门来打我们?”

“既然部队基础战术训练已经完成,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主动出击,趁着鬼子分兵清剿之际,弄他一把?保护秘营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就是打掉鬼子可能对我们围攻的兵力。单纯的转移他们的视线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咱们虽不能做到御敌于家门之外,但总不能让他们顺顺当当的摸到我们家门口吧?”

“鬼子对敦化北部拉网清剿,我们可以趁这个机会打他一个时间差。在对部队进行简单的实战训练之后,将这里的物资分散隐蔽后,快速隐蔽南下。争取在敦化北部打上几仗,吸引部分鬼子封锁兵力,然后东进。或是跳出外线作战,或是寻机再次进入隐蔽。”

对于郭炳勋主动出击的建议,杨震沉思了良久道:“老郭,是我有些过于钻牛角尖了。你说的对,要想保住秘营,单纯转移视线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应该抽冷子给他们一家伙了。”

“这样,你最近身体不好,就不要带队训练了。你拿出一个作战计划,我们研究一下。等雪停了,我们抓紧时间进行五天到一周的实战训练之后,等明瑞他们回来,便寻机南下,找鬼子的晦气去。不过,这一战打完之后,我们的去向你要好好的琢磨一下。”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两部日军内部的纷争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第三百一十一章 旧事重演第三百一十四章 明敌与暗敌第一百五十八章 准备第一章 史上最霉的穿越者(1)第234章 赌注第三百三十七章 辽西之战之肥肉第三百三十章 差距太大第一百五十五章 鏖战汤原(2)第四十二章 可怕的对手第三百一十三章 那就再做足一点第九十三章 对策第四十九章 日军援军的抵达第五百八十二章 就地转入防御第三百八十六章 这终归还算是好消息第二百一十五章 恐惧第二百四十章 催命符第七十五章 血色残阳(3)第五百六十四章 绝不会赖账第五十一章 震 撼第三百五十章 都有傲气第一百二十六章 林志强的思路第三百三十五章 胜利者是不受惩罚的第八十二章 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想法第三百五十三章 归心似箭第二百八十一章 平静的不正常第三十三章 毁灭(4 )第二百七十章 伤逝第四百三十章 木村兵太郎的看法第十九章 绝对不能恋战第四十九章 试探一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入城纪律第四十六章 极有创造力的袭击第五百五十九章 突破城墙第四百零六章 这一仗我打定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兆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难打也要打第八十三章 形势变化第二百零七章 稳妥一些为好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幸中的万幸第三百二十六章 艰难的迁移第八十五章 先打好预防针第四百四十五章 变生肘腋第三百八十九章 什么叫蹬鼻子上脸第四章 攻击发起时间第八十七章 英国人的鸡肋第一百二十三章 杜开山的心思第五十六章 敌踪初现第三百二十九章 谈话之两难第一百三十三章 夯实的基础第三百一十七章 要全力一搏的日军第二百九十四章 突袭机场第三百零五章 图穷匕见第二百零八章 那只是表面原因第一百八十九章 马凤岐的意图第一百一十九章 并不被杨震看好第四百四十九章 将计就计第三百八十三章 不过是相互利用而已第一百六十章 第二阶段的开端第四百五十六章 空中绞杀战第二百零五章 未必是真的平静第三百一十六章 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对手第五百零二章 德国战俘的贡献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张旗鼓第四百三十四章 细菌战部队的覆灭第一百一十一章 日落冀中(四)第二百九十章 只能内线作战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这是本末倒置第五章 戏要做足第二百零二章 关键的节点第一百九十六章 杨震的思路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贺搞不懂的日军伞兵第二百五十四章 敲掉小鬼子的门牙第一百九十章 七十二师团的覆灭(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他是一只雄鹰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贺搞不懂的日军伞兵第二百一十二章 六月挫折第一十四章 陈泊的推断第一百零二章 总指挥(3)第一百四十九章 临阵磨枪第三百七十一章 来龙去脉第五十九章 政治任务第八十六章 定策(4)第261章 思念第三百六十七章 日军唯一的好消息第三百五十八章 要明白战友两个字的含义第三百六十八章 你是我们全军的恩人第四百六十一章此一时、彼一时第一百四十七章 打掉最致命的威胁第三十二章 毁灭 (4)第一百六十二章 鏖战汤原(8)第四十五章 来自关东军的命令第七十三章 血色残阳(1)第二百七十章 野地支队的覆灭第三百二十五章 都在撑着最后一股气第一十五章 腐败带来的危害第三百七十六章 杨震的苦心第六十七章 瞬息万变的战局第一百八十章 血肉双城(一)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两部日军内部的纷争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第三百一十一章 旧事重演第三百一十四章 明敌与暗敌第一百五十八章 准备第一章 史上最霉的穿越者(1)第234章 赌注第三百三十七章 辽西之战之肥肉第三百三十章 差距太大第一百五十五章 鏖战汤原(2)第四十二章 可怕的对手第三百一十三章 那就再做足一点第九十三章 对策第四十九章 日军援军的抵达第五百八十二章 就地转入防御第三百八十六章 这终归还算是好消息第二百一十五章 恐惧第二百四十章 催命符第七十五章 血色残阳(3)第五百六十四章 绝不会赖账第五十一章 震 撼第三百五十章 都有傲气第一百二十六章 林志强的思路第三百三十五章 胜利者是不受惩罚的第八十二章 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想法第三百五十三章 归心似箭第二百八十一章 平静的不正常第三十三章 毁灭(4 )第二百七十章 伤逝第四百三十章 木村兵太郎的看法第十九章 绝对不能恋战第四十九章 试探一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入城纪律第四十六章 极有创造力的袭击第五百五十九章 突破城墙第四百零六章 这一仗我打定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兆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难打也要打第八十三章 形势变化第二百零七章 稳妥一些为好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幸中的万幸第三百二十六章 艰难的迁移第八十五章 先打好预防针第四百四十五章 变生肘腋第三百八十九章 什么叫蹬鼻子上脸第四章 攻击发起时间第八十七章 英国人的鸡肋第一百二十三章 杜开山的心思第五十六章 敌踪初现第三百二十九章 谈话之两难第一百三十三章 夯实的基础第三百一十七章 要全力一搏的日军第二百九十四章 突袭机场第三百零五章 图穷匕见第二百零八章 那只是表面原因第一百八十九章 马凤岐的意图第一百一十九章 并不被杨震看好第四百四十九章 将计就计第三百八十三章 不过是相互利用而已第一百六十章 第二阶段的开端第四百五十六章 空中绞杀战第二百零五章 未必是真的平静第三百一十六章 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对手第五百零二章 德国战俘的贡献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张旗鼓第四百三十四章 细菌战部队的覆灭第一百一十一章 日落冀中(四)第二百九十章 只能内线作战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这是本末倒置第五章 戏要做足第二百零二章 关键的节点第一百九十六章 杨震的思路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贺搞不懂的日军伞兵第二百五十四章 敲掉小鬼子的门牙第一百九十章 七十二师团的覆灭(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他是一只雄鹰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贺搞不懂的日军伞兵第二百一十二章 六月挫折第一十四章 陈泊的推断第一百零二章 总指挥(3)第一百四十九章 临阵磨枪第三百七十一章 来龙去脉第五十九章 政治任务第八十六章 定策(4)第261章 思念第三百六十七章 日军唯一的好消息第三百五十八章 要明白战友两个字的含义第三百六十八章 你是我们全军的恩人第四百六十一章此一时、彼一时第一百四十七章 打掉最致命的威胁第三十二章 毁灭 (4)第一百六十二章 鏖战汤原(8)第四十五章 来自关东军的命令第七十三章 血色残阳(1)第二百七十章 野地支队的覆灭第三百二十五章 都在撑着最后一股气第一十五章 腐败带来的危害第三百七十六章 杨震的苦心第六十七章 瞬息万变的战局第一百八十章 血肉双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