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定策(4)

听到李明瑞的汇报,杨震心中不由的一惊。自己脑袋顶上出现了鬼子的飞机在盘旋,难道鬼子已经怀疑到这里了?杨震没有丝毫犹豫的抓起望远镜跑了出来。

杨震并没有跑出去,木楞子外边是一小片面积大约十平米的开阔地。自己这一跑去,无异于自己暴露目标。对于自己亲手设计的这个隐蔽良好的木楞子的隐蔽性,杨震还是有信心的。只要自己不主动暴露目标,鬼子的飞机在天上轻易是看不出来的。毕竟这个年代的飞机,没有后世那些先进的雷达、热成像仪、红外探测仪之类先进的装备。

杨震伏在门口小心的举起望远镜看向李明瑞指着的方向。果然在自己的正北方,有几架飞机以擦着树梢的高度,在不同的区域上空不住的盘旋。飞机带起的气浪,将树梢吹的来回直晃。是侦察机,杨震一打眼就发现了。

也许是知道地面上没有防空火力可以威胁到自己,这几架飞机飞的嚣张的很。由于这几架侦察机飞的太低,杨震甚至可以清楚的看到飞机上的编号。

看着这几架不住盘旋的侦察机,杨震回过头问李明瑞道:“这几架飞机盘旋有多长时间了?我们的部队都隐蔽好没有?”

李明瑞听到杨震的询问,马上爬了过来道:“这几架飞机盘旋了有一阵子了。不过,司令员放心,我们在山头上的防控哨很早就发现了这几架飞机。”

“这东西对咱们的威胁虽大,但山林里面静,它飞的又低,动静老远就听到了。山头上的防空哨一发警报,各连就按照您事先要求的,躲进了各自的营房。就是那些驮马也都牵了进去。”

“我们营房修建的时候,您就特地强调过防空,这隐蔽性极佳。就算小鬼子飞机飞的再低,只要它不下来,也发现不了我们。而且就目前形势看,我也估计鬼子的侦察机并未发现我们的部队。否则鬼子的飞机早就回去报信了。”

听到李明瑞的汇报,杨震略微沉思一下道:“小鬼子这是在找我们。你去通知各连连长,敌机不走,谁也不许露头。另外,告诉部队准备干粮,这两天绝对不许生火、冒烟。尤其是夜间也不允许,夜间现在冷了,就给哨兵多加衣服,实在不行就去郭主任那里领几件大衣,给哨兵穿。另外,这几天明、暗哨全部加成双岗。值班火力也要加强。小鬼子这次来没有发现什么,但是他们没有找到我们是不会死心的。”

杨震交待完李明瑞后,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塞到李明瑞手中道:“都是侦察机,小心一点便是了,你继续观察。我和政委他们继续开会,你盯着点,有什么情况再汇报。”

杨震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看着几个人,笑了笑道:“是小鬼子的侦察机,没有什么威胁,咱们不用搭理它。继续说咱们的。”

说罢,杨震对这李延平道:“政委,我还是那句话,不管总指挥来不来,这电台一定要想法子送到他那里去。我们不能单单的依靠交通员,这样既不安全,消息传递的也慢。有些事情,等交通员千里迢迢的赶到,黄花菜都凉了。不过,还是尽量劝说总指挥过来为好。“”

听到杨震语气坚决,李延平犹豫了一下道:“既然司令员坚持,那么还是我去吧。别人去,可能说不清楚。今天我们讨论的这些,我回去也可以向总指挥汇报一下。”

说到这里,李延平迟疑了一下又道:“我回去,也许还有机会能说服总指挥将总部迁移过来休整。毕竟我在总指挥那里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我的话,总指挥能听得进去。”

听到李延平毛遂自荐,杨震有些犹豫,良久才道:“政委,你还是考虑、考虑。部队本身政工干部就少,整训期间,单就政工干部培训这一块就离不开你。去总指挥那里,难道真的就没有人能替代你了吗?”

李延平听罢杨震的话,沉默了一会,没有表态,却是摇摇头。李延平的坚持,杨震却多少有些明白原因在那里。实际上并不是没有人可以替代他回二路军总指挥部。此刻就坐在他身边的作为总指挥创建五军时候,便跟着他的老部下,原四军副军长,现任部队副参谋长的王光宇要比他适合的多。

李延平坚持回去见总指挥,其中固然有事关重大,别人去他不放心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他想回去,向此时作为吉东党政军最高领导人的总指挥解释,甚至是请罪。

李延平自加入杨震所部以来,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从西征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但心细如发的杨震却从点点滴滴的迹象看出来,他只是将失败压制在心中而已。否则,他也不会一夜一夜的吸烟,失眠。

曾经与五军一同作为二路军主力,一度兵强马壮,在高峰的时候拥有过两千多人枪的四军,在此次总指挥希望很大的西征中,可以说全军覆灭,成为抗联各军中第一个完全失败的军。作为一军之长,李延平不痛苦那是不可能的。甚至在他心中很有可能将失败的完全原因归罪给自己。

在杨震看来,李延平坚持要回去,不单单是要劝说总指挥撤到老黑顶子秘营休整,更多的是回去请罪。只是这个原因李延平不说,杨震也无法替他说出来,只能选择了沉默。

李延平的沉默一下子让会场沉寂了下来。良久,一边一直没有出声的王光宇道:“司令员、政委,总指挥那里还是我去吧。”

“我参军就一直在五军工作,当过多年的政治部主任和师长。调到四军工作之前,还担任过五军的党委委员。五军是总指挥一手创建的部队,我在那里工作多年,也算总指挥的老部下。我去,还是比较合适的。”

“而且我跟随总指挥多年,对总指挥的为人和性格很了解,总指挥部的几处秘营我也都很清楚。小鬼子此次调集重兵对下江地区围剿,总指挥部肯定处于不断的转移之中。我虽已经调到四军工作,但也能大致猜的出来总指挥部的转移路线。我去,找总指挥也会快的多。”

说到这里,王光宇突然声音大了许多道:“政委,四军失败的原因,我作为副军长很清楚,责任不在你。要说有责任,也是我们大家的共同的责任,不能由你各人承担。您放心,我以我的党性担保,此次西征失败的原因,回去我会向总指挥详细汇报的。”

听到王光宇毛遂自荐,杨震看了一眼不说话,就在那里吸烟的李延平后迅速的拍板道:“好,就你去。护送部队你自己选,挑中那个就给你那个。”

王光宇摇摇头道:“不用多,一个班足够了。鬼子虽一时还没有进山搜捕我们,只是还没有摸清楚我们的动向而已。宁安境内肯定会集结大批部队。部队带的多了,很容易被鬼子发现。而且我随总指挥在宁安境内打过多年的游击,对这里的环境很熟悉。人少可以从鬼子的缝隙中钻出去。”

说罢,王光宇半是认真,半是玩笑的道:“况且,我们部队现在人员充实。一个班的兵力顶上我们过去在四军一个连了。我说挑选一个班,实际上是带着一个连。”

玩笑开过之后,王光宇又严肃的道:“不过,这一个班的战士必须要挑选最可靠的。按照我的感觉,总指挥部现在应该活动在刁翎、依东一带。”

“我们虽然通过连续作战取得了一些胜利,将日伪军在下江地区的兵力牵制,调回一部分。但没有消灭抗联二路军,小鬼子是不会善罢甘休的,那里恐怕日伪军依旧还是重兵云集,封锁严密,我这一路很可能与日伪军遭遇。”

“所以这护送的战士不用多,但必须是坚定、可靠的人员。因为我们吃叛徒的亏太多了。一旦任何一个人叛变,这老黑顶子秘营就完全可能暴露。失去了老黑顶子秘营,我们也就是失去了在即将到来的冬季的最后一块栖身之地。”

听罢王光宇的话,杨震点点头道:“你说的很有道理。这样,护送我给你挑,给你配备最好的装备。还有这一路走的都是山地,我给你带上足够的给养。只要不与生人接触,暴露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不过从这里到刁翎几乎要穿越整个老爷岭与张广才岭,你一定要多加小心。只要不出什么意外,每天晚上十时,我们要进行一次电台联络。”

说到这里,杨震制止了王光宇想要说话的举动道:“最起码,我们得知道你是不是安全。老王,你这一路上我刚刚看了一下,基本上都是在深山老林中行军。”

“鬼子无论找到还是找不到我们,肯定会对这一带的山地进行严密的封锁。普通百姓在日伪军的封锁之下,很难进山。而且鬼子基本上已经完成对这一代的归屯并户,山中的村庄基本上已经被迁移余烬。在日伪军严密的封锁之下,一般百姓也很难长时间的呆在山里。”

“你如果在山林之中遇到什么所谓采参人或是猎户,很有可能是鬼子派出的探子。你一定要对陌生人多加提防,只要此人身份不明,可以违反群众纪律就地处决。将来有人追究,一切有我负责。”

“一切以你的安全为重。因为你身上不单单关系到我们与二路军总部沟通一事,更加关系到二路军总部的生死存亡。所以你必须谨慎、小心。必要的时候,不要有忌讳。”

“另外,我还有一句话你要替我带给总指挥。你告诉他,若是想找党,不必非得派部队西征打通进关路线,更不要将希望寄托在苏联人身上。希望还是要把握在自己手中,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总归会是一场空的。无论是老大哥也好,还是什么其他的人也好,自己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

“你转告总指挥,请他派出得力的人手,不经过沿线党组织,去大连坐船到山东。我们十八集团军在山东有部队,中央为了打开山东局面,自去年便派遣不少干部到山东工作。”

“你们派出的人可以直接找他们联系,通过他们转道延安。这个派出去的人最好是与已经调回中央工作的原四军军长熟悉的人,以免发生误会。毕竟我们与中央已经失去联系很长时间,而且敌情又是这么的复杂。当然走的时候最好是带上一本密码,以备今后我们能直接与中央联系上。”

“记住,千万不要通过地方党组织。因为我们现在消息太闭塞,地方党组织的情况很不清楚。而且,日伪对地方党组织的破坏力度越来越大,我们不知道地方党组织的情况,贸然与其联系,很有可能会暴露。”

“还有,请转告总指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无论什么时候,身边都要留下一支得力的部队。还有,在事情实在不可为的情况之下,除了留下小部队坚持游击之外,全军退到苏联。至少要能获得一个短暂的休整、喘息的时机,避免全军覆灭。”

“苏联人不会帮助我们与中央联系,但在眼下与日伪军摩擦日益增多,尤其前一段日苏两军在张鼓峰一带爆发严重冲突之时,我想他们不会介意通过我们获得一个稳定的情报来源。毕竟苏联人不是瞎子,对于关东军陆续增兵的举动不会视而不见。”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帮他们摸清楚关东军在东北,尤其与苏交界之地兵力部署情况,苏联人是不会介意给我们提供一个休养生息的地方的。”

对于杨震的这番话,王光宇郑重的点点头道:“司令员请放心,您的话我一定一字不差的转告给总指挥。”

说罢,王光宇站起身来,给杨震、李延平、郭炳勋、彭定杰几个人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道:“司令员、政委,既然已经决定我去总指挥部汇报,那么事情就宜早不宜迟。今晚我们就出发,我先下去做准备了。”

杨震闻言点点头,拍了拍王光宇的肩膀后转过头对着彭定杰道:“老彭,你一会挑选一匹最好的驮马,实在不行就从炮兵那里挑选。再把在苇河县城缴获的日本罐头带上两箱,还有奶粉、炼乳除了给伤员留下一部分之外,都给老王带上。哦,对了还有盐和药品。鬼子反复拉锯、扫荡,总指挥那里恐怕会很艰苦。这些物资给总指挥部的同志补一补。”

说罢,又对郭炳勋道:“老郭,你去挑一部最好的电台,再选一个最好的报务员。另外在给护送的部队调剂一下,要挑选一些军事过硬的老兵,实在不行就从班长中选拔。要保证给这个班装备两支冲锋枪,每人一支手枪。还有,这个班长就让刘长顺去当。”

“你告诉他,不管如何一定要将王副参谋长和电台安全护送到制定的地点。就算这个班都打光了,我也不怪他。只要能将王副参谋长安全护送到指定地点,我就给他记一大功。”

杨震给彭定杰与郭炳勋布置完任务,正要对王光宇再交待一些路上需要注意的事项的时候,外边却传来了一声声的爆炸声。听到爆炸声,杨震打住了话头,几步赶到了木楞子外。

第一百六十一章 鏖战汤原(8)第一百七十八章 战局突变第四百零二章 也许这就是命运第七十五章 乱拳打死老师傅战术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终决定权第二十九章 变阵选将第一百六十七章 英军贡献的威胁第六十四章 濑户启二的心思第一百五十二章 风云突变(三)第七十九章 敢这么做的底气第九十三章 对策第二百四十六章 伏击战(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更深的层次第一百八十四章 归绥之战(四)第一十三章 大战前的谍影第二百六十六章 主攻、助攻之争第三百八十二章 未雨绸缪第二百八十四章 战火再起第一章 形势发展的要求第241章 真正的基础第一百六十二章 林志强的评价第九十九章 新式炸弹的威力第三百九十五章 疯狂第二百七十五章 成帅而不是将第八十三章 形势变化第三百四十四章 意料之外第三百八十四章 心事向谁述第九十六章 杨震不满意的原因第三十三章 就地待命第二百九十四章 突袭机场第一百六十一章 杜开山的不理解第九十五章 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第二百零九章 手榴弹是个宝第五百五十四章心理崩溃的日军第五十五章 用足突出部第四十四章 敌情第五百零二章 德国战俘的贡献第六十三章 不欢而散第三百九十二章 无奈的航空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谈判第四百一十八章 杜开山的压力第二百三十九章 宣布任命第二百五十一章 练为战、不为看第249章 袁芷若的身世第八十七章 杨震的新对手第一百一十二章 日落冀中(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授勋的原因第二百零二章 军分区第二百五十八章 该到了收获时刻第二百五十六章 杨震的不满意第五十四章 从天而降的死神第三百一十八章 狗急跳墙的梅津美治郎第一百九十六章 王效明的决断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中用的飓风第一百七十七章 无法放手去打第二百一十章崔四虎的感觉第九十六章 前有狼、后有虎第一百二十一章 要做就做好第三百零六章 沉住气,再稳一稳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咬牙阶段第一百四十四章 辉煌的开端 (12)第三百三十章 不约而同的对手第一百五十五章 鏖战汤原(2)第六十四章 政委第六章 杨震的障眼法第二百七十一章 杨震的抱怨第三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准备第三百一十章 改变路线第一百一十五 才女第三百二十二章一定要严格保密第三百三十九章辽西之战之调整第三百零七章一切必要手段第二百九十章 只能内线作战第一百零一章 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第一百二十二章 美国利益第四百四十八章 危害第六十一章 两个人之间的战争第二百七十一章 最新敌情第三十五章 到了调整计划的时候第三百七十章 坚持与反对第四十一章 冀中之战(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新的进剿计划第三十九章 政委的不满第四百六十二章 囚徒的困境第五百三十三章 战场上的两个意外第六十章 无后坐力炮的威力第三十六章 东施效颦的日军第三百五十九章 全线转入防御第一百三十二章 杨震的无奈第二百三十六章 分歧第四百七十七章 真正到了关键时刻第二百零一章 关心则乱第二百六十章 没有过够瘾的杜开山第三百六十一章 选对了时机第253章 梦想与现实的差距第一百九十八章 地雷的使用是有学问的第三百四十七章 他会挺过去的第四百二十四章 开门见山第二百二十章 按时起爆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局已定
第一百六十一章 鏖战汤原(8)第一百七十八章 战局突变第四百零二章 也许这就是命运第七十五章 乱拳打死老师傅战术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终决定权第二十九章 变阵选将第一百六十七章 英军贡献的威胁第六十四章 濑户启二的心思第一百五十二章 风云突变(三)第七十九章 敢这么做的底气第九十三章 对策第二百四十六章 伏击战(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更深的层次第一百八十四章 归绥之战(四)第一十三章 大战前的谍影第二百六十六章 主攻、助攻之争第三百八十二章 未雨绸缪第二百八十四章 战火再起第一章 形势发展的要求第241章 真正的基础第一百六十二章 林志强的评价第九十九章 新式炸弹的威力第三百九十五章 疯狂第二百七十五章 成帅而不是将第八十三章 形势变化第三百四十四章 意料之外第三百八十四章 心事向谁述第九十六章 杨震不满意的原因第三十三章 就地待命第二百九十四章 突袭机场第一百六十一章 杜开山的不理解第九十五章 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第二百零九章 手榴弹是个宝第五百五十四章心理崩溃的日军第五十五章 用足突出部第四十四章 敌情第五百零二章 德国战俘的贡献第六十三章 不欢而散第三百九十二章 无奈的航空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谈判第四百一十八章 杜开山的压力第二百三十九章 宣布任命第二百五十一章 练为战、不为看第249章 袁芷若的身世第八十七章 杨震的新对手第一百一十二章 日落冀中(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授勋的原因第二百零二章 军分区第二百五十八章 该到了收获时刻第二百五十六章 杨震的不满意第五十四章 从天而降的死神第三百一十八章 狗急跳墙的梅津美治郎第一百九十六章 王效明的决断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中用的飓风第一百七十七章 无法放手去打第二百一十章崔四虎的感觉第九十六章 前有狼、后有虎第一百二十一章 要做就做好第三百零六章 沉住气,再稳一稳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咬牙阶段第一百四十四章 辉煌的开端 (12)第三百三十章 不约而同的对手第一百五十五章 鏖战汤原(2)第六十四章 政委第六章 杨震的障眼法第二百七十一章 杨震的抱怨第三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准备第三百一十章 改变路线第一百一十五 才女第三百二十二章一定要严格保密第三百三十九章辽西之战之调整第三百零七章一切必要手段第二百九十章 只能内线作战第一百零一章 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第一百二十二章 美国利益第四百四十八章 危害第六十一章 两个人之间的战争第二百七十一章 最新敌情第三十五章 到了调整计划的时候第三百七十章 坚持与反对第四十一章 冀中之战(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新的进剿计划第三十九章 政委的不满第四百六十二章 囚徒的困境第五百三十三章 战场上的两个意外第六十章 无后坐力炮的威力第三十六章 东施效颦的日军第三百五十九章 全线转入防御第一百三十二章 杨震的无奈第二百三十六章 分歧第四百七十七章 真正到了关键时刻第二百零一章 关心则乱第二百六十章 没有过够瘾的杜开山第三百六十一章 选对了时机第253章 梦想与现实的差距第一百九十八章 地雷的使用是有学问的第三百四十七章 他会挺过去的第四百二十四章 开门见山第二百二十章 按时起爆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