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变阵选将

如果真的按照杨震所说,遇到蒙古军队阻击,不管不顾的打过去。那么也就等于彻底的和他们翻脸。外蒙古的那点军队不足为惧,如果没有苏联人的掣肘就算顺手将他们灭了,抗联现在的力量也足够了。

但是毕竟打狗还得看主人。上次是外蒙古人未经莫斯科允许,擅自进入中国境内。但这次恐怕就没有上次那么好说话了。苏联人现在的确是无暇东顾,但是在对外生命线还掌握在他们手中的前提之下,很多的事情还是一句话顾虑太多。

王光宇如果真的借道外蒙古,恐怕真的要一路打过去。而出现这种情况,对于抗联来说在眼下并不是一个好的结果。不仅要白白的浪费必要的兵力,还要消耗宝贵的物资。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外蒙军队出现死缠烂打的情况,在时间上对于抗联来说也是相当不利的。

听到郭邴勋的担忧,杨震摆了摆手道:“和他们商议什么?等他们请示莫斯科,绕一圈在回来黄花菜都凉了,而且莫斯科也绝对不会同意我们借道外蒙的。蒙古军队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驻蒙苏军已经全部撤出外蒙调往西线。”

“就算他乔巴山不想让我们入境,他也没有任何实力来阻挡我们。就凭他手头那点残兵败将,他拿什么阻挡我军的骑兵装甲集群?而且苏联方面,现在还有闲心管我们借道蒙古的事情吗?只要我们不在外蒙境内停留,我想苏联方面现在也不会太介意的。”

“老郭,我也不愿意在眼下与苏联人有任何的冲突。但是南兴安的地形,你也清楚。那里正位于大兴安岭以及蒙古高原的交界处。虽然山势不算高,但是却地处丘陵、浅山、草原多种地形交替的地区。”

“其乌拉盖儿河两岸还有大片的沼泽和湿地,西老头山海拔高度超过一千米,地形太过于复杂。无论这个五十一师团战斗力如果,但让王光宇这么一个一个山头的去攻击、去硬啃,先不说兵力和装备上的损失,单单时间上我们就耽搁不起。”

“而从阿尔山一线,渡过哈拉哈河以西的外蒙古则是地形平坦的大草原。有利于我军装甲、摩托化部队的快速推进。而巴林左旗与外蒙交接地区的东乌珠穆沁一带,为草原、低山地形地势平坦,并可以有效的避开乌拉盖河两岸的沼泽湿地,以及沿途的几座海拔超过一千米的高山。可以让我军以最快的速度,进抵二十三师团侧翼。”

“而且这一线虽然是外蒙军重点警备地区,但是在海拉尔一战后,外蒙军眼下还在调整补充。王光宇指挥的部队,又是以机械化和摩托化为主。只要行动迅速,完全可以抢在外蒙军队反应过来之前通过外蒙。”

“不过告诉王光宇,如果外蒙军不开第一枪,他们也不要开第一枪。如果出现蒙古军队拦截,就使用坦克开路直接冲过去。告诉他们我就要一个字,那就是快。他们在外蒙的动作越快越好,行动越快我们就不会被动。”

“至于前郭、乾安一线的战局,我看可以抽调松江军区司令员易良品指挥。易良品性格坚毅、战法多变,在五师师长任上表现的极为突出。在让他指挥目前在第二松花江东岸的二师,以及抽调的六师,组成前郭集群。负责乾安、前郭、扶余一线的战斗。”

说到这里,杨震看了看地图后,微微皱了皱眉头道:“不过除了前郭一线的部队之外,由于王光宇要迂回外蒙。由太平岭一线南下的四师和十七师也需要一个人去指挥,那里选派谁去为好?”

“四师和十七师负责正面对五十一师团的作战行动,姚儿河以南地形又相对复杂,他们除了要完成自身的攻击任务之外,还要掩护王光宇的侧翼迂回行动。没有一个得力的人指挥,恐怕很难完成这个任务。”

听罢杨震的担心,郭邴勋琢磨了一下后道:“一号,这样。我们总部现在已经迁移到了哈尔滨,我看双城一线的杜开山所部行动,完全可以由总部直接指挥。不如将杜开山调到阿尔山,指挥四师和十七师的攻势。”

“或是抽调东线的刘长顺、王效明两个人中的一个。将王效明在五常的作战任务,交由杜开山统一指挥。或是将刘长顺在宁安一线发起的攻势,交由在珲春、图们一线的陶净菲统一指挥。”

“刘长顺在宁安的作战任务,主要是切断日军部署在蛟河、汪清、图们一线的十二师团与舒兰、吉林的日军联系,并配合陶净菲在图们、汪清的作战。他这里完全可以交给王效明或是陶净菲两个人中的一个指挥。我看可以在杜开山、刘长顺两个人中选择一个比较恰当。”

对于郭邴勋提出的这几个人选,杨震仔细思索了一下后道:“刘长顺不行。那边的战斗在关系到我们此次会战最大作战目标能否实现的最关键地域。打好了不仅可以牵制五十一师团不能东调,还可以减轻王光宇在进入东乌珠穆沁地区后的压力。”

“那里又处于大兴安岭南坡地带地形复杂,战斗又是主要以攻坚为主。作为指挥员,随机应变能力必须要强。刘长顺本身攻坚能力差了一些,应变能力与杜开山相比更是差的很多。在南兴安那种地形之下,面对日军一个师团,他的能力还是有些欠缺的。”

杨震的这个评价,还是很中肯的。而实际上郭邴勋也不认为刘长顺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刘长顺在指挥上相对于其他纵队一级的干部来说,作风相对保守。不仅与他同期的王光宇、杜开山相比,战斗作风不够硬朗。就是与由政工改行的陶净菲相比也差一些。

不过相对于攻守兼备的王光宇,战术多变、猛打猛冲的杜开山,战场适应能力极强、的王效明,还有风格硬朗,局势越复杂越能打出精彩的陈翰章。局面越是恶劣,越是坚忍不拔的陶净菲,刘长顺更擅长于防守。现在的南兴安一线的情况,并不适合刘长顺本人的战斗风格。在郭邴勋看来,最适合的人选应该是杜开山或是陶净菲两人选择其一。

但在综合考虑各个战线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人选最适合的却正是任务相对较轻的刘长顺。而且在目前战役已经全线展开,原来在宁安正面与日军对峙的牡丹江军分区司令员马春生,已经完成配合情报部迷惑日军的任务。

调走刘长顺之后,对战场极为熟悉的马春生完全可以接替刘长顺指挥,而不会引起部队的波动。但刘长顺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稍弱,在作战风格上过于保守,这一点又多少让他有些担心。

这个缺点在只牵制宁安、蛟河、敦化一线的日军时候,倒还是不那么明显。但是要是放在需要进攻能力比较过硬,应变能力突出的南兴安一线,却是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如果不是马春生驾驭全局的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甚至马春生在这一方面,都要强于他。

想了想,郭邴勋道:“一号,南兴安那里还是让杜开山去?王效明那里战略位置同样重要,调他去恐怕不行。陶净菲那边担负着切断关东军与朝鲜军之间联系的任务,同样也离不开。而且在王光宇要指挥迂回部队的情况之下,那里也需要杜开山这种风格。”

“而且杜开山在去年夏季会战的时候,其主要的作战方向是东部的山区。杜开山去哪里,正好可以发挥他较为丰富的山地攻坚经验。只是眼下双城战线上,正处于胶着状态。这个时候,将杜开山调走会不会对下一步的作战有什么影响?”

“由于从双城一线发起攻击,需要强渡松花江与拉林河两条大河,所以这一线我们只部署了两个坦克营和一个两个装甲车连。现在双城一线的战况是七师配属一个坦克营在火箭炮兵使用一号炮弹的掩护之下,完成强渡拉林河突破日军沿江防线后。”

“在向扶余县城一线日军纵深发展的时候,被日军二十八师团之三十联队,以及第七师团一部死死的阻击姚家沟至杏树沟一线。目前七师的部队,正在于二十八师团三十联队、工兵联队、辎重联队,以及配属给其指挥的第七师团步兵第二十六联队的六个中队正在激战之中。”

“而从向榆树方向攻击的九师,进展还不如七师。他们目前还在拉林河南岸,大荒沟以西地区与第七师团之二十六联队,以及第二十五师团之七十联队两个步兵大队进行着反复的拉锯战。第七师团反击的力度很大,几个桥头堡都是经过多次争夺才最终拿了下来。”

“榆树境内的日军第七师团不仅集中了大量步兵反击不惜一切代价的反击,而且还集中了大量的重炮和坦克,支援步兵进行反突击。配属给九师的一个坦克营,已经多次与日军坦克发生坦克战。”

“眼下双方的伤亡都很大,九师仅仅从中午十时到现在,已经伤亡近两千余人。其先头团,已经可以说是打残了。现在双方正在东二道沟子至高家屯一线激战之中。从目前九师的进展来看,今晚之前是很难完成切断扶余至榆树公路的作战任务。”“

“我很担心,在眼下扶余东与榆树战场正处于胶着状态之下将杜开山调走,会不会影响整个战局的发展?能不能击溃这个第七师团,现在是关系到我们整个中线战场的重中之重。而且临阵变将,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大忌。”

第八十一章 一条肥鱼?第三百八十六章 参谋们的野心第五百六十四章 绝不会赖账第二百六十九章 最危险的局面第一百零八章 难得的机遇第三百六十六章 建川二三的直觉第四百四十章 没有办法的办法第二百章 教训还不够第七十六章 清风店(一)第三百章 杀一儆百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定要稳住第四百七十四章 无意中的默契第一百八十章 总指挥的批评第二百一十七章 雷厉风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辉煌的开端(13)第一百一十二章 时不我待第八十五章 定策(3)第二百九十三章 雷厉风行第三百九十二章 无奈的航空兵第二百五十章 但求问心无愧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咬牙阶段第二百六十七章 这可都是老骨头第二百九十五章 是时候发起总攻了第二百零二章新式手枪引起的感叹第四百二十一章 继续你没做完的事第三百章 旅顺危机第四百三十六章 机动优势第二百七十六章 全面反击的前兆?第一百五十六章 判断失误第四百四十五章 受阻第一百一十三章 日落冀中(六)第八十一章 一条肥鱼?第三十四章 燃料空气炮弹第一百零六章 禁口令第一百六十七章 两害相权取其轻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还是任参谋长第二百零七章 轻敌的日本海军第三百五十章 坐山观虎斗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的分工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幸中的万幸第二百六十五章我只给他们三天时间第五百六十八章硬骨头第二百零一章 关心则乱第一百一十九章 美国人的算计第二十三章 新的作战模式第三百三十章 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不行第二百五十六章 杨震的不满意第一百七十五章 杨震南下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军的新战法第六十二章 最难缠的对手第三百六十二章 需要的是耐心与坚韧第二百一十九章 我们已经尽力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落幕第七十三章 血色残阳(1)第一百一十章 余波之最后余波第三章 打着看第三百八十九章 千里眼第一百五十八章 不许跑掉一个人第五百七十八章 清剿与反击第二十九章 苏联人更着急第三百三十七章 辽西之战之肥肉第一百八十三章 无奈的交换物第一百三十二章 山寨一切可以杀鬼子的武器第五百六十二章 就这么散着打第四十六章 极有创造力的袭击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舍才有得第六十八章 不服气的牛岛满第三百九十四章 将你放在这里的原因第三百五十八章 意外发现第二百一十七章 这是什么武器?第三百六十六章 影响之滑头第四百五十二章 已经来不及了第四百二十一章 继续你没做完的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陈龙的秘密任务第八十六章 定策(4)第二百九十五章 鞍山大空降第三百三十四章 揭开面纱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第一百一十三章 特批强买强卖一次第三百五十二章 人生的转折第二百七十二章 战争就是风险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是感觉不正常第二百三十六章 交心第七十二章 犹豫的不仅仅是他们第二百七十四章 郭炳勋的建议第二百三十一章 第九师团的困局第一百四十六章 辉煌的开端(14)第四百三十六章 机动优势第五百四十章 海敬清的底气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下(3)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响第五十一章 狡猾的上村利道第五百四十二章 还要在放放血第二百零八章 中央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们的敌人不仅仅是倭寇第二百零五章 送别第八十二章 够用为主第二百八十七章 唱一出假戏给日军看第四百三十八章 这是关东军的命令第三百四十二章 以万变应万变
第八十一章 一条肥鱼?第三百八十六章 参谋们的野心第五百六十四章 绝不会赖账第二百六十九章 最危险的局面第一百零八章 难得的机遇第三百六十六章 建川二三的直觉第四百四十章 没有办法的办法第二百章 教训还不够第七十六章 清风店(一)第三百章 杀一儆百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定要稳住第四百七十四章 无意中的默契第一百八十章 总指挥的批评第二百一十七章 雷厉风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辉煌的开端(13)第一百一十二章 时不我待第八十五章 定策(3)第二百九十三章 雷厉风行第三百九十二章 无奈的航空兵第二百五十章 但求问心无愧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咬牙阶段第二百六十七章 这可都是老骨头第二百九十五章 是时候发起总攻了第二百零二章新式手枪引起的感叹第四百二十一章 继续你没做完的事第三百章 旅顺危机第四百三十六章 机动优势第二百七十六章 全面反击的前兆?第一百五十六章 判断失误第四百四十五章 受阻第一百一十三章 日落冀中(六)第八十一章 一条肥鱼?第三十四章 燃料空气炮弹第一百零六章 禁口令第一百六十七章 两害相权取其轻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还是任参谋长第二百零七章 轻敌的日本海军第三百五十章 坐山观虎斗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的分工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幸中的万幸第二百六十五章我只给他们三天时间第五百六十八章硬骨头第二百零一章 关心则乱第一百一十九章 美国人的算计第二十三章 新的作战模式第三百三十章 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不行第二百五十六章 杨震的不满意第一百七十五章 杨震南下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军的新战法第六十二章 最难缠的对手第三百六十二章 需要的是耐心与坚韧第二百一十九章 我们已经尽力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落幕第七十三章 血色残阳(1)第一百一十章 余波之最后余波第三章 打着看第三百八十九章 千里眼第一百五十八章 不许跑掉一个人第五百七十八章 清剿与反击第二十九章 苏联人更着急第三百三十七章 辽西之战之肥肉第一百八十三章 无奈的交换物第一百三十二章 山寨一切可以杀鬼子的武器第五百六十二章 就这么散着打第四十六章 极有创造力的袭击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舍才有得第六十八章 不服气的牛岛满第三百九十四章 将你放在这里的原因第三百五十八章 意外发现第二百一十七章 这是什么武器?第三百六十六章 影响之滑头第四百五十二章 已经来不及了第四百二十一章 继续你没做完的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陈龙的秘密任务第八十六章 定策(4)第二百九十五章 鞍山大空降第三百三十四章 揭开面纱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第一百一十三章 特批强买强卖一次第三百五十二章 人生的转折第二百七十二章 战争就是风险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是感觉不正常第二百三十六章 交心第七十二章 犹豫的不仅仅是他们第二百七十四章 郭炳勋的建议第二百三十一章 第九师团的困局第一百四十六章 辉煌的开端(14)第四百三十六章 机动优势第五百四十章 海敬清的底气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下(3)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响第五十一章 狡猾的上村利道第五百四十二章 还要在放放血第二百零八章 中央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们的敌人不仅仅是倭寇第二百零五章 送别第八十二章 够用为主第二百八十七章 唱一出假戏给日军看第四百三十八章 这是关东军的命令第三百四十二章 以万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