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交心

离开林总的住处,杨震的后背都已经被汗水打的湿透了。明显不善言辞的林总找人谈话历来都是直来直去,从不会拐弯抹角。即便是宣布天大的事情,也是干巴巴的照本宣读。而正是这种直接的谈话,却是总让人感觉到更大的压力。因为你不知道他下一步要说什么。

要不是后世便熟知了这位战神的脾气秉性,知道与他谈话,哪怕是晋升也很难让人感觉到愉快和放,有了一些心理准备,杨震恐怕会更难受。

但今儿给杨震带来压力的却不是林总这个谈话人,而是中央所做的这些决定。中央的这些决定他从来都没有想过,更没有去琢磨过。面对东北三个省委相互独立,缺乏统一调度与协调的情况,中央重新设立一个统筹三个省委工作的机关,这个在杨震的预料之中。

但总指挥彻底的退出二路军,以及中央对三路军的调整却是他从来都没有想象过的。尤其是中央撤销二路军,将原隶属二路军建制的吉东军区直接升级为战略单位,更是他没有想到的。

中央对抗联,尤其是二、三路军整改的动作如此之大,原因是什么?杨震却是始终琢磨不透:“难道真的是有如自己所想的那般,中央在对抗联之中亲苏,以及有苏联背景的派别进行清洗。可从林总的话中听着又不像?

瞎想了半天也没有琢磨透中央意图的杨震,却没有想到在离开林总处不远,就遇到了知道他被林总派人请走后,专门在附近等候他的总指挥。

看着一脸疑惑的杨震,总指挥指了指边上的山路道:“事情你都知道了吧?好了,别想太多了,你就安心研究你的军事问题吧。不过现在既然没有事情,咱们一起走走如何?”

对于总指挥的邀请,并未从平静无波的总指挥脸上看出什么失落神色,此时正想和总指挥找机会单独谈谈的杨震点了点头道:“也好,自从从老黑顶子秘营北上到现在,咱们两个已经有大半年没有一起单独散步了。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正好一起走走。”

接受了邀请的杨震与总指挥并肩沿着司令部旁边的一条山路,慢慢的走上了山,只是上山的途中两个人谁也没有先开口,显得很沉默。而在他们身后,小虎子与总指挥的两个贴身警卫员,也不敢打搅他们两个人,只是远远的跟在后边。

直到走到山顶,看着远处几乎是无边无际的群山,自上山后一直沉默的杨震才先开口。杨震的语气很诚恳的道:“我已经请示中央,要求您继续兼任军区第一政委或是党委第一书记。如果中央批准,我希望您不要拒绝。”

“我很年轻,整个部队也显得过于年轻。虽然年轻人不缺乏热情,但是却没有您的沉稳与气度。年轻是好事,可以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更有不受限制,可以说天马行空的思维。最大的优点便是思想不僵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创造性。”

“这放在科学研究上,年轻是一件好事。但作为一支军队若是从上到下都过于年轻,很多的时候也是一个致命的缺点。对于一支军队来说,他需要的不仅仅是年轻人具备的冒险精神与激情,更多的时候他需要长者的沉稳与成熟。”

“一时的热情过度会烧毁一个人,更会烧毁我们百战所换回来的一切。而您的沉稳与气度,正是我们最需要的。很多时候可以帮助退热,使得这把火不会伤及我们自身。总指挥,我离不开你,部队离不开你。”

听罢杨震这些相当诚恳的话,总指挥沉默良久后道:“我可以答应你,如果中央同意,我会暂时兼任军区的第一政委或是党委第一书记。但这只是一个挂名,实际事物还是要依靠你与延平两个人。”

说到这里,总指挥制止了杨震想要说话的举动道:“其实你不要误会中央,这次辞去二路军总指挥是我早在江北就与中央代表提起的。我感觉随着东北地区抗日斗争越来越残酷,我们这些做军事指挥员的很多时候都更应该换一个思维的方式。”

“与其整个形势在自己手里面越来越被动,还不如交给更有能力、更有干劲的人去做。你虽然年轻,但你比我要有能力的多。你的那些作战模式,很多我都没有看到过,甚至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二路军在你的手中不仅在短时间内恢复了元气,甚至更加发展壮大。”

“早我就说过,在联系上中央后,会将总指挥一职交由你担任。我给你担任政委,在必要的时候为你把把关。正像你说的,帮助你再成熟一些。”

“但我没有想到,此次中央的决心会下的这么大,将我调任新成立的东北局任第一书记,负责全东北的全面工作。说实在的,我现在感觉压力倍增。东北党组织被日寇破坏严重,地方政权几乎是一片空白。我这个连家底都没有的第一书记可谓是白手起家。”

“不说三路军现在所在的松嫩地区、一路军所在的东南满地区,就单单说我们现在所在的下江地区,我们甚至连一个最基本的村级政权都没有。所有的工作几乎全部都要从头开始。尤其在听到中央代表讲解关内是怎么创建稳固抗日根据地后,我的压力就更大了。”

“今后我的工作要逐渐转向地方,对于军队的事情实在没有精力去兼顾。所以我在中央提出撤销二路军建制后,决定不在新升级的吉东军区任职。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地方党组织的恢复与建设上。”

“经过大半年的融合与并肩战斗,部队中的一批人才现在已经可以说快速的成长起来。李延平虽然在政工方面还稍微有些稚嫩,但性子沉稳有余,在给他一段时间,足可以接替我的工作。郭邴勋虽然不是党员,但一向兢兢业业,又熟悉参谋业务,一直就是你的好帮手。”

“而从三路军被你强挖过来的高禹民,地道的党政干部出身。十九岁就开始担任党支部书记,二十岁任县委书记,二十一岁便担任下江特委书记,又在北满省委负责过宣传工作。虽然年轻,但政治经验丰富,作为政治部主任,可谓是得心应手。”

“而三个团长,王光宇性子沉稳,是经历过多年游击战争考验的老干部。刘长顺作战勇敢,是一员猛将。杜开山作战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是大将之才。三个人各有各的特点,都是能担大任的干部。”

“除了他们这三个团长,还有王效明、崔石泉、柴世荣、马春生等一大批久经考验的干部都是难得的人才。有他们帮助你我真的可以放心了。可以安心的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地方工作上去。这也是我向中央请求不在担任吉东军区政委的原因。”

说罢,总指挥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有些感慨的道:“新东北局成立是一件好事,他改变了原满洲省委被解散后,三个省委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缺乏统一指挥的局面。可以统一指挥、部署整个东北地区的抗日工作。只是我没有想到中央会任命我为这个第一书记。”

“前天在陪同中央代表团参观兵工厂的时候,中央代表与我单独谈话的时候,我也被吓了一跳。得知中央决定后,我曾再三向中央代表请求,我无德无能,无力担当如此重任。希望中央能够派遣一名德才兼备的人来东北。我愿意作为副手全力协助他做好工作。”

“只是中央代表态度坚决,明确表示中央已经下了决心,是绝对不会更改的。他再三强调,中央所做的一切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希望我能够坚决服从命令。而且他也和谈到中央对东北党组织的调整以及各项工作的安排。”

“他之所以提前找我谈话,是希望我有一个心理准备,好好考虑怎么样尽快的展开工作。以便提早的尽快进入状态,完成中央的交待的各项工作。”

听到总指挥两天前就知道了这一切,杨震微微一愣后,苦笑道:“总指挥您的嘴巴可真够严实的。您怎么不早和我说一下,哪怕是稍微透露一点风声也行,至少让我有一个心理准备。”

对于杨震有些埋怨的语气,总指挥笑了笑不在意的道:“你这两天忙着给侦察营改装,训练狙击手熟悉苏制狙击步枪。就连陪同中央代表团参观兵工厂与群策山、兴山两大基地的事情都丢给了我和延平,那里有空让我和你说这些啊。”

“况且中央代表也和我说过,他们会选择适当的时候与你谈话的,让我先不要将这些消息透露出去,以免引起部队情绪的波动。再加上这两天忙的没黑天,没白天的。训练回来累的倒头就睡,我那里还忍心在打搅你?”

闻言,杨震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之前没有专业狙击步枪,只能是使用精度高一些的三八式代替。现在有了,就急着尽快形成战斗力。总想着时间不等人,也没有想的太多。”

提到正在改装的侦察营,杨震突然想起一件事,连忙道:“总指挥,兵工厂是您一手组建的。咱们可得说好了,您要是真的决定今后在吉东军区务虚的话,别的您可以不管,但兵工厂那一块您可不能撒手不管。彭定杰和张镇华有工作能力,但军工这一块还差一些。”

对于杨震的请求,总指挥微微一笑道:“我不是早就说过吗,给你们当好大管家。你放心,兵工厂的事情我不会撒手不管。不过我现在是东北局第一书记,管辖权可不单单是吉东了,可是面向全东北了。”

“这东北又不是吉东军区一家,还有一、三两路军。现在除了你们这吉东军区之外,那家都是武器弹药奇缺。我既然是东北局第一书记,这一碗水得端平不是?等今后兵工厂的产量上去了,我可先说好了,你小子不能吃独食。”

对于总指挥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话,杨震笑道:“总指挥您可不带这样的。这刚一高升,这胳膊肘就向外拐。这兵工厂可是我们一手组建的,那些机器设备可是花了我们大价钱才弄回来的。您可不能当成唐僧肉啊。”

不过玩笑归玩笑,但对于总指挥话里的意思,杨震却是认真的回答道:“总指挥您放心,我不是那种小家子气的人。我这个人眼皮子虽然窄了一些,但自信大局观还是有一些的。孤木难撑的道理也是懂得的。没有了一、三路军的配合与协助,只凭借我们自己,再能打也是也是难以成气候。”

“这一点总指挥请您放心。我已经通知彭定杰与张镇华,已经调集部分库存武器弹药。等一路军抵达就给他们换装。还有三路军的我也已经预备出来,等他们回去的时候,也会给他们带走。不用等兵工厂的产量上去,现在我们就可以负担他们部分的弹药需求。”

对于杨震的答复,总指挥点头道:“我曾与中央代表说过说你大局观强,现在看来我果然没有看错人。三路军现在人数虽然不能与鼎盛的时候相比,但也有四百多人。一路军还有千余人。除了留守部队之外,北上的至少还会有六七百人。”

“这加在一起足有上千人的装备,说实在的一下拿出来,我都有些心疼。你却早就已经预备好了,这个可是相当的难得啊。我还听彭定杰和我汇报,你曾在董平南下的时候,叮嘱他将老黑顶子秘营的位置移交给一路军。以便在他们主力北上之后,留守部队能有一个休整的地方。”

“先不说别的,单就这一点就说明你考虑的比我全面。日伪军现在虽然因为被我们前一段时间打的痛了,而暂时停止了对我们的清剿,转而采取封锁的政策。但却加大了对南满的围剿,一路军的处境很艰难。”

“在他们主力北上后,留守部队因为失去了支援与策应,所处的环境会更加艰难。你将老黑顶子秘营转交给一路军,可算解了他们留守部队的燃眉之急。但从这点,我就没有看错人。”

对于总指挥的称赞,杨震摇摇头道:“我倒是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看到兄弟部队陷入困境,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拉上一把。虽不能从根本上从根本上帮他们摆脱困境,但至少可以缓解一下他们的难处。”

说到这里,杨震略微犹豫了一下后对总指挥道:“我看昨天林总与三路军的同志谈完话后,他们的那位总司令的情绪一直有些低落。您是不是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劝一劝。您与他们并肩战斗多年,之间很熟悉。现在又是他们的直属上级,有些话比我说更合适一些。”

第三百三十七章 到此为止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第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战果第二百七十章饱带干粮、晴备伞第一百六十章 东京的火海第三百一十三章 必须严肃处理第二百三十七章 形势突变第二百九十九章 秦彦三郎的决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编筐窝篓全在收口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不信第三百六十二章 时局如棋第五百二十二章要从两面来看第四百三十二章 壮大声势的打第一百一十七章 统一思想和认识第三百二十九章 为战后做准备第二百九十章 太平我不来第一百零二章 出乎意料第六十七章 心怀各异第三百九十章 要做到信任无底线第一百二十五章 从细节上分析第一百四十六章 铁幕第二十六章 苏联人的态度第二百一十二章 这个任务我接了第九章 以己度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解决困境的方法第二百章 教训还不够第二百六十二章 打草惊蛇第四百八十二章 漏洞百出的夜间拦截空战第二百二十二章 采取一切手段第四百三十八章 易建平的看法第五百六十四章 绝不会赖账第一百八十章 我相信我的部队第一百七十章 事在人为第254章 一百分的努力不够第四百二十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四百三十二章 二十三师团的困境第二百八十四章 老总的拍板第八十八章 毒计(1)第二百一十章 莫斯科一九三九第八十章 急转直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线撤退的第三军第一百八十四章 杨震对部下的评价第二百五十二章 王光宇的盛宴第一百七十章 事在人为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战的前兆第245章 当务之急第三百八十章 不是什么好消息第三百四十章 心理战第三百六十八章 郁闷的日本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详的前兆第四百二十章 是群殴还是单挑第三百八十六章 这终归还算是好消息第二百五十四章 无力回天的日军第一百一十四章南下(4)第二百八十四章 严格保密第二百三十二章 表白第二百三十四章 重任第四百零七章 一次全部解决第一百六十九章 妥协第一百八十九章 抗命第一百三十五章 辉煌的开端(3)第二百一十八章 用好、用足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战(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过于稳重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江淮战役(一)第二十七章 大战的阴云第九十章 这次发大发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朝鲜独立师第三百七十一章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第九十二章 还是搞错了第三百四十九章 层层扒皮第七十九章 糜烂的战局第九章 日军无弱旅第二百七十九章 牛肉的价值第一百三十章 血战天津(三)第一百零五章 按照你的思路来第252章 鏖战朝鲜第三十一章 全线出击第三百零四章 狡猾的本乡义夫第一百六十六章 敌情的新变化第三百六十七章捡洋落第三十九章 总攻击令第三百二十五章差距第二百三十一章 夜谈第三十九章 就按照你的思路打第二百七十四章 调整第五百四十一章 机枪还是火炮?第二百三十二章 表白第十六章大本营的最低要求第四百一十八章 岌岌可危第二百零三章 最大一次考验第三十章 毁灭 (2)第六十三章 霸气的答复第二章 终止攻势第一章 一切尽可能的手段第一百四十九章 临阵磨枪第二百八十章 最好的反坦克武器第一百五十六章 判断失误第二百二十七章 代司令的叮嘱第四十章 时间不多了
第三百三十七章 到此为止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第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战果第二百七十章饱带干粮、晴备伞第一百六十章 东京的火海第三百一十三章 必须严肃处理第二百三十七章 形势突变第二百九十九章 秦彦三郎的决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编筐窝篓全在收口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不信第三百六十二章 时局如棋第五百二十二章要从两面来看第四百三十二章 壮大声势的打第一百一十七章 统一思想和认识第三百二十九章 为战后做准备第二百九十章 太平我不来第一百零二章 出乎意料第六十七章 心怀各异第三百九十章 要做到信任无底线第一百二十五章 从细节上分析第一百四十六章 铁幕第二十六章 苏联人的态度第二百一十二章 这个任务我接了第九章 以己度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解决困境的方法第二百章 教训还不够第二百六十二章 打草惊蛇第四百八十二章 漏洞百出的夜间拦截空战第二百二十二章 采取一切手段第四百三十八章 易建平的看法第五百六十四章 绝不会赖账第一百八十章 我相信我的部队第一百七十章 事在人为第254章 一百分的努力不够第四百二十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四百三十二章 二十三师团的困境第二百八十四章 老总的拍板第八十八章 毒计(1)第二百一十章 莫斯科一九三九第八十章 急转直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线撤退的第三军第一百八十四章 杨震对部下的评价第二百五十二章 王光宇的盛宴第一百七十章 事在人为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战的前兆第245章 当务之急第三百八十章 不是什么好消息第三百四十章 心理战第三百六十八章 郁闷的日本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详的前兆第四百二十章 是群殴还是单挑第三百八十六章 这终归还算是好消息第二百五十四章 无力回天的日军第一百一十四章南下(4)第二百八十四章 严格保密第二百三十二章 表白第二百三十四章 重任第四百零七章 一次全部解决第一百六十九章 妥协第一百八十九章 抗命第一百三十五章 辉煌的开端(3)第二百一十八章 用好、用足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战(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过于稳重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江淮战役(一)第二十七章 大战的阴云第九十章 这次发大发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朝鲜独立师第三百七十一章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第九十二章 还是搞错了第三百四十九章 层层扒皮第七十九章 糜烂的战局第九章 日军无弱旅第二百七十九章 牛肉的价值第一百三十章 血战天津(三)第一百零五章 按照你的思路来第252章 鏖战朝鲜第三十一章 全线出击第三百零四章 狡猾的本乡义夫第一百六十六章 敌情的新变化第三百六十七章捡洋落第三十九章 总攻击令第三百二十五章差距第二百三十一章 夜谈第三十九章 就按照你的思路打第二百七十四章 调整第五百四十一章 机枪还是火炮?第二百三十二章 表白第十六章大本营的最低要求第四百一十八章 岌岌可危第二百零三章 最大一次考验第三十章 毁灭 (2)第六十三章 霸气的答复第二章 终止攻势第一章 一切尽可能的手段第一百四十九章 临阵磨枪第二百八十章 最好的反坦克武器第一百五十六章 判断失误第二百二十七章 代司令的叮嘱第四十章 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