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玉不琢不成器

说到这里,杨震看了看杜开山听完自己这番话后的吃惊表情,语气却是多少有些不满道:“老杜,你要有一个心理准备,担负更重的担子。总部将你调到这里,并不是因为王光宇调任嫩江军区的原因,一纵司令员的位置空出来,需要一个得力的军事干部。”

“总部将你调到一纵担任司令员,而又将一纵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更不是因为一纵的战斗力有多强,而是有更深层的意思。现在这点压力就承受不住了,将来怎么担更重的担子?让总部怎么能放心,在下一次会战时将你放在重要方向?”

“而且我今天就和你说清楚,在一纵主力北上富锦基地换装训练去的只是部队,指挥机构就留在哈尔滨不动。至于你这个纵队司令员,还要留在哈尔滨指挥四纵部队,以及地方部队继续坚持一线防御。在一纵北上换装期间,纵队司令员暂时由装甲兵司令员陈翰章代理。”

“一纵这几个师在换装完成后,不在南下接替四纵部队,而是就留在哈尔滨以北部署作为全军的战略机动部队。一纵与四纵的番号对调,原四纵番号改为一纵。至于你这个司令员,还能不能带你原来的老部队,就看你自己的表现了。”

对于杜开山叫苦,杨震可以说是相当的不满意。虽说目前一纵部队主力已经后撤,前面接替的部队主要是四纵。但指挥机关还是由一纵司令部担任,这是总部有计划的在培养部队临时编成协同作战能力。

的确,半年之内一直在一线始终指挥多个不同建制的部队在前线轮战,这个压力是有些大。但对于杜开山来说,这个压力并不是难以承担的,更不是承担不了的。这么一点情况就叫苦连天,将来还怎么承担更重要的任务?

一纵在换装完毕不会南下返回原有防区,这是郭邴勋建议的。一是此次换装要做到尽量的保密,二,郭邴勋的意思是准备将一纵这几个战斗力很强的师,作为总部直属的战略机动力量。也就是说这几个师,将会与装甲部队组成总部直属的拳头部队。

这几个师在完成换装后,不会在返回一线。将会留在富锦综合训练基地,与新组建的几个装甲旅进行战术合成训练,摸索符合自己的装甲战术。去年装甲部队虽然在会战之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相对来说战术运用上的毛病也是不少。

主要出现就是装甲部队打开突破口后,后续部队动作经常跟不上。除了装甲旅本身配属的步兵之外,临时抽调的部队与坦克协同作战时候,相互配合陌生缺乏默契度。甚至在朝鲜作战时候,出现过坦克脱离步兵掩护,单独冲向日军阵地损失不轻的战例。

日军缺乏有效的反坦克装备,但是其肉弹战术,却是给部队带来不小的损失。诺门罕战役之中,日军的肉弹战术,就给苏军装甲部队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失。在朝鲜,虽然陈翰章事先做了准备,装甲旅依旧在日军不计伤亡的肉弹冲击之下损失不轻。

而坦克脱离步兵的掩护,单独去冲击有准备的守军阵地无疑等于自杀。尤其面对日军这种视死亡为无物,疯狂到了极点的军队来说,没有步兵掩护,单靠坦克部队自己很难突破对方防线的。

接任装甲兵司令后,陈翰章曾经特地研究过日苏两军在诺门罕的战斗,以及德国装甲兵在西欧作战时候的表现。在装甲兵各旅完成编组后,陈翰章在第一时间就向总部建议,抽调一批部队与装甲部队进行合成战术训练。

陈翰章的建议,让在杨震未返回之前,主持军事工作的郭邴勋很重视。在反复研究后下了很大的决心,将一纵全部抽调出来。轮番与已经完成编组的四个装甲旅,进行合成装甲战术演练。

至于其余的三个纵队,则是在一纵完成换装后。陆续抽调后方军区的独立旅和各个军分区所属部队,临时扩编为三个师。与各纵队留下一个在原地坚持的主力师配合,接替三纵和四纵目前的防线。在调回后方,进行换装。

这是总部针对今后作战模式的转变,所必须进行的准备。再则,地方部队是今后主力部队扩编的基础和底子。地方部队能不能取得一定的战斗经验,对今后以这些部队改编的野战部队战斗力影响很大。

而且这些地方部队,组建的原因除了担负后方守备任务之外,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为随时升级为主力部队做准备的。在组建的时候,除了装备与主力相比略差之外,训练大纲与主力部队都是一样的。所以,将地方部队调到前沿进行一些实战积累,还是相当必要的。

的确这么做,眼下要冒一定的风险。毕竟地方部队的装备与主力有一定的差别,而且经过多次打乱重组,有经验的部队除了少数之外,大部分都在去年夏季会战之中升级拉走。之前部队的老兵,在调整的时候,又要优先主力部队。

现在地方部队,新兵的比例要远高于主力部队各师。但从长远看,对整个部队的发展还是有利的。地方部队上前面轮战,也许伤亡会大一些。但是这些部队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战经验,为将来升级为主力打下夯实的基础。

即便前沿阵地被突破,但是二纵队与四纵不会撤离太远。尤其是四纵,即便撤出一线,也会在哈尔滨就地驻防。一是担任纵深防御,以便前沿战事不利情况之下,随时可以增援。二,也是为了策应西线王光宇所部。

而且杨震早就说过,地方部队与主力部队的界限不是一成不变的。主力打的不好,就降级为地方独立旅,甚至分拆开直接降级为分区独立团。地方部队表现出色,一样可以升级为主力部队。

所以军区严格规定,除了社会部下属的十二个营的类似于后世武警部队内卫部队,专门从事剿匪、反特、战俘营以及重点警戒矿山警备,今后承担大型工厂警戒等特殊任务的部队之外,都采取统一的训练大纲,一样的训练标准和强度。

所以杨震与郭邴勋对地方部队的训练,抓的同样相当的紧,并未因为他们战时很可能并不会到前线参战而稍有松懈。在全军统一使用一样训练大纲的前提之下,地方部队的训练强度,并不比主力部队差到那里去。

那些被调到地方部队工作的干部,心中估计都是憋着一口气。自身对部队训练的要求,也要求的特别严格。而且地方部队,都是以老部队为骨干组建的新部队。没有老部队那种惰性,再加上对升级为主力的盼望,使得地方部队的求战情绪更高。

在这种情况之下,尽管在装备与兵力编制上,与主力部队多少还有一些差别。其他的装备倒是相差不多,这些差别主要是集中炮兵上。各个军分区独立团只有一个四门制的主力已经淘汰下来的日式九十毫米迫击炮连,和一个四门制的九二式步兵炮连。

各个军区的独立旅并没有旅属炮兵团,只有一个装备了苏制一百二十毫米或是日式一百五十毫米重迫击炮的炮兵营。各军区直属炮兵,也只有十二门制的山炮和十二门制七十五毫米野炮的两营制炮兵团。

但这些地方部队技战术水平并不差,甚至很多的部队与主力相比,由于训练的针对性更强,在某些方面还更胜一筹。比如合江军区的独立旅,在山地行军方面,甚至把主力之中最擅长山地作战的八师都比了下去。

所以早在当初制定轮战计划的时候,郭邴勋就将所有的地方武装都考虑了进去。除了嫩江军区部队以外松江军区部队,尤其是现在已经成为大后方的合江军区部队,必须要参加轮战,这是总部严格的规定。

这次地方部队上前沿参与轮战,为了保证火力支援强度,郭邴勋除了将一纵、四纵部分炮兵留下参战之外,还将总部炮兵教导团的部分部队调过来,准备与参战的各个地方部队协同作战。

总部这种以锻炼部队实战能力,加速部队完成整编的轮战计划。要是换了师以下指挥员不理解,杨震还不至于生气。但是杜开山的不理解,让杨震很是生气。对于杜开山这个老部下,杨震可就不客气了,他的不满甚至直接就表现在脸上。

的确在三个作战方向,当面日军兵力最为雄厚方向上的他压力最大。但这种压力,对于他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挑战和历练。玉不琢,不成器就是这个道理。这个家伙是一块好玉,但正是因为他是一块好玉,才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雕琢。

正是抱着这个心态,所以对于杜开山的抱怨,让杨震很是生气也就不意外了。看着听到自己的老部队被调走后,不会在返回前沿而更加沮丧的杜开山,杨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你老杜平时不是很牛吗?连军区杨副司令都敢顶撞。怎么这么一点压力,就承受不住了。”

“还有,我真没有想到你杜开山的眼皮子会这么的短。我一直以为响鼓不用重锤敲,现在看我是看错了人了。还是你杜开山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去迎接挑战。你如果不行,趁早提出来,总部可以换人。别因为你个人的原因,影响到总部整体意图的展开。”

第六十六章 过于轻敌第三百四十章 心理战第二百九十六章 始料不及第三百二十二章 事后余波之冲突第四章 副总指挥的坚持第八十八章 山东日军的困境第八十章 我们要给与足够的信任第五百七十二章 要是个男的多好第三百一十八章 狗急跳墙的梅津美治郎第三百四十章 新东北大学第一百五十六章 狗咬狗第三百七十八章 政委做的很好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咬牙阶段第二百三十四章 晚了一步的内山英太郎第三百七十四章 江北之行第四百七十二章 意外顺利的敲竹杠第二百五十一章 水到渠成第四十三章 补给第二百五十章 首战第四十八章 残酷的冀中第二百五十四章 必须要打第五百二十六章 遣将不如激将第四百三十五章 胆寒与恐惧第二百一十八章 失联第二百八十七章安全第一第一百七十章 王光宇的不同意见第二百一十一章 消耗品第一百八十八章 航空兵提出的建议第六十五章 随时可以出战第一百七十二章 有得有失的开局第二百七十六章 时间紧迫第二百六十五章 杨震感兴趣的东西第五十三章 遇险(2)第三百四十三章 砸锅卖铁第二十三章 行动(3)第一百四十五章 接防第六十六章 重庆的压力第一百六十七章 英军贡献的威胁第九十三章 不了了之第三百零三章 意外第一百六十三章 退让不能无底线第二百二十章 老铁山水道第一百三十章 苦怕了的关内部队第十九章 做好伤亡十几万的准备第一百二十六章东进(5)第一百六十一章 黎明的心思第三百四十九章 对关东军的最终要求第一百一十六章 必须要考虑的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鏖战汤原(1)第四十章 时间不多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辉煌的开端(14)第二百九十八章 鏖战皖南第一百六十一章 鏖战汤原(8)第一百二十章 必须丢掉第七十六章 清风店(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他就是来搅局的第二百五十六章 不能不打的原因第四十二章 冀中之战(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是人才,但可惜了第七十五章 更符合美国的利益第二百零一章 风云骤起第二百九十二章 收获第八十八章 扑敌背后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舍才有得第二百一十五章 祁口之战(三)第十九章 计划 (4)第二百七十八章给我一点时间第一百四十六章 有些话只能我说第三百零九章 一个都不能少第二百三十五章 谈话与厚望第二百九十五章 鞍山大空降第三十六章 诸葛亮会第四十二章 冀中之战(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硬碰硬的硬仗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在一起打第五十九章 打死都不出去第三十二章绝望的和知鹰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反击时机的选择第三百四十五章 肉疼的社会部长第一百五十四章 围魏救赵的日军第二百三十四章 孽缘第四百四十六章 顾不得了第四百五十二章开弓没有回头箭第三百三十七章 辽西之战之肥肉第三百一十九章 王光宇的黑虎掏心第一百二十章 承诺第三百五十一章 不要将对手看的太简单第二百一十六章 弹雨的洗礼第260章 现实的美国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杨震心中的压力第二百零一章 饭村穰的忠告第五十七章 脱困第四百零一章 苦心谋划第一百四十七章 关东军情报之殇第二百八十八章 斯大林铁锤第五十一章 超重磅级人物第三百七十六章 这是糖衣炮弹第二百七十六章 苏联人的意图第三百五十五章 代号一零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易建平的看法
第六十六章 过于轻敌第三百四十章 心理战第二百九十六章 始料不及第三百二十二章 事后余波之冲突第四章 副总指挥的坚持第八十八章 山东日军的困境第八十章 我们要给与足够的信任第五百七十二章 要是个男的多好第三百一十八章 狗急跳墙的梅津美治郎第三百四十章 新东北大学第一百五十六章 狗咬狗第三百七十八章 政委做的很好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咬牙阶段第二百三十四章 晚了一步的内山英太郎第三百七十四章 江北之行第四百七十二章 意外顺利的敲竹杠第二百五十一章 水到渠成第四十三章 补给第二百五十章 首战第四十八章 残酷的冀中第二百五十四章 必须要打第五百二十六章 遣将不如激将第四百三十五章 胆寒与恐惧第二百一十八章 失联第二百八十七章安全第一第一百七十章 王光宇的不同意见第二百一十一章 消耗品第一百八十八章 航空兵提出的建议第六十五章 随时可以出战第一百七十二章 有得有失的开局第二百七十六章 时间紧迫第二百六十五章 杨震感兴趣的东西第五十三章 遇险(2)第三百四十三章 砸锅卖铁第二十三章 行动(3)第一百四十五章 接防第六十六章 重庆的压力第一百六十七章 英军贡献的威胁第九十三章 不了了之第三百零三章 意外第一百六十三章 退让不能无底线第二百二十章 老铁山水道第一百三十章 苦怕了的关内部队第十九章 做好伤亡十几万的准备第一百二十六章东进(5)第一百六十一章 黎明的心思第三百四十九章 对关东军的最终要求第一百一十六章 必须要考虑的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鏖战汤原(1)第四十章 时间不多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辉煌的开端(14)第二百九十八章 鏖战皖南第一百六十一章 鏖战汤原(8)第一百二十章 必须丢掉第七十六章 清风店(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他就是来搅局的第二百五十六章 不能不打的原因第四十二章 冀中之战(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是人才,但可惜了第七十五章 更符合美国的利益第二百零一章 风云骤起第二百九十二章 收获第八十八章 扑敌背后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舍才有得第二百一十五章 祁口之战(三)第十九章 计划 (4)第二百七十八章给我一点时间第一百四十六章 有些话只能我说第三百零九章 一个都不能少第二百三十五章 谈话与厚望第二百九十五章 鞍山大空降第三十六章 诸葛亮会第四十二章 冀中之战(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硬碰硬的硬仗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在一起打第五十九章 打死都不出去第三十二章绝望的和知鹰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反击时机的选择第三百四十五章 肉疼的社会部长第一百五十四章 围魏救赵的日军第二百三十四章 孽缘第四百四十六章 顾不得了第四百五十二章开弓没有回头箭第三百三十七章 辽西之战之肥肉第三百一十九章 王光宇的黑虎掏心第一百二十章 承诺第三百五十一章 不要将对手看的太简单第二百一十六章 弹雨的洗礼第260章 现实的美国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杨震心中的压力第二百零一章 饭村穰的忠告第五十七章 脱困第四百零一章 苦心谋划第一百四十七章 关东军情报之殇第二百八十八章 斯大林铁锤第五十一章 超重磅级人物第三百七十六章 这是糖衣炮弹第二百七十六章 苏联人的意图第三百五十五章 代号一零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易建平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