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心态的问题

王光宇的为人,杨震很了解。他是对自己要求相当严格,甚至是那种苛刻的人。他不允许自己有失败,更不能允许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影响到全军下一步作战。这件事如果不和他谈一下,会成为他心理的一个负担,也会影响他在下一步作战的发挥。

之所以杨震与王光宇谈的很透彻,他就是担心王光宇心态上出现什么问题。这也是杨震为何在十二吐一线,越庖代俎部署给王子阳和祁志标任务的原因。他知道在自己赶回王光宇司令部之前,因为一时的分析出现失误,差点没有给部队带来严重损失的王光宇,在调整部署的时候很难在放开手脚。

倒不是他因为一时的失误,而无法承受心理上的压力。王光宇不是那种跌倒了,就很难爬起来的人。他是一个相当有韧性的人,绝对不是那种承受不起失败的人。但是对于这种对自己要求近似苛刻的人来说,如果不想办法调整好他的心态,很容易让他在后面的指挥上出现束手束脚的情况。

杨震之所以说这番话,就是担心他在心态调整好之前,在指挥上转为过于保守。看着面带愧色的王光宇,杨震能说什么,只能尽可能的调整他的心态的同时心中微微的叹息:“整个部队的高级指挥员,还是太年轻了。年轻人固然有年轻人的优势,但是心理上却不见得真正的成熟起来。”

王光宇虽说比自己大了几岁,但是今年也不过才三十岁。这个年龄段,在一般国家的正规军队之中,能当上一个团长就已经很了不得了。大部分人这个年龄,正常的都应该在营长一级的位置上,甚至很多人只是一个连长。

能出现这么年轻高级指挥员的军队,除了那些军阀世家的第二代之外,恐怕也就只有经历了大肃反,将那些经验丰富指挥员杀的几乎一干二净的苏军。以及抗联这种重新组建,几乎是白手起家的队伍了。

固然无论是今年不过才三十岁的王光宇,还是二十八岁的陈翰章,在之前抗联担任师长的时候更加年轻。只有二十四五,甚至是二十三四。但师长与师长,也是不一样的。那时的抗联一个师也不过几百人,还没有眼下抗联的一个营多。

现在抗联一个师,不算炮兵与其他配属的部队足足上万兵力,更何况一个纵队司令员?而眼下全军高级指挥员之中,年纪最长的军区政委李延平,也不过才三十八岁。全军师以上干部,没有一个过四十岁的。

虽说当年的红军,二十多岁的军师长也不少见。林总担任红一军团长的时候,也不过才二十多岁。但那时的红军,同样的一个师那里能和现在的抗联相比。无论是对手,还是装备、部队的规模都远远的无法相比。

没有经过多年正规职务上的晋升和沉淀,年纪很轻就担任高职,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不该有的毛病。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虽然有冲劲,不墨守成规。但是心理却不一定真正的成熟起来,心态还需要一定的磨练。

此次负担指挥最关键的,也是此次会战主要战场的整个西满的战事,这本身就是对王光宇的一项巨大的考验。可以想象这个年轻的指挥员,身上背负的压力之大。再加上这次并不会影响全局的失误,很容易让王光宇出现患得患失的感觉。

希望王光宇能迅速的调整好心态,以最佳的状态,迎接下一步最严酷的挑战这才是杨震开导他的原因。他不希望王光宇因为这一件“小事”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而影响他在指挥上的发挥。

杨震清楚的预料到,此次会战最艰难的时刻即将来临。在这个时候,作为西满战场上的总指挥,王光宇如果不能迅速的调整好心态,很容易出现问题的。这个时候没有心理咨询那么一说,更没有心理医生。除了自己快速调整心态之外,没有人能够帮助你。

听到杨震的这番话,王光宇虽然没有表态,但却是微微的点了点头。虽然没有回答杨震的话,但是杨震从王光宇眼中坚毅的目光看出来,自己的话他听进去了。只要调整好心态,他会做好的,这一点杨震毋庸置疑。

杨震站起身来,拍了拍王光宇的肩膀道:“老王,我们都很年轻。你才三十岁,我却还不到三十岁。年纪轻轻的便身居高位,手上掌握着成千上万人的生死。甚至我们每一场战斗的得失,每一个细节的成败,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今后的走向。”

“这种压力不仅仅是你,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如履寒冰的感觉,可不仅仅是你一个人。我们每一次战斗,都是没有退路的战斗。因为我们都清楚,一旦输了,失去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还有整个部队,整个根据地和眼下来之不易的局面。”

“但是压力不能成为包袱,更要成为动力。我们年轻固然有些方面,比如在某些方面的经验不如老将。但是年轻有年轻的优势,我们要将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致。打出我们自己的一片辉煌天地来。”

“一次的失误,并不代表今后就要束手束脚,更不代表今后要小心过头。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要太过于纠结。我期待着再一次看到在战场上挥洒自如的那个王光宇,而不是纠结在一个不大错误上的王光宇。在心里面一定要记住,你是行的,你至少在我心里,一直都是抗联最棒的一个纵队司令。”

安抚了王光宇有些不安的情绪,杨震伸了伸有些酸痛的腰道:“我来的时间太多了,也该回去了。估计这几天总部的文件,又该堆山成岭了。这里就交给你了,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至于挺进军那头,你多照应一些。有什么需要,就先从你这里调拨。”

听到杨震提起挺进军,王光宇突然道:“一号,您看是不是让挺进军暂时放弃热河战役,全军向北收缩,与我们汇合?眼下翁牛特旗已经出现大股日军,距离我军与挺进军之间在克什克腾旗境内的交通线,可以说已经近在咫尺。”

“以日军一贯的战术思维来说,他们绝对不会对我们之间的交通线坐视不管的。就算挺进军那里弹药充足,暂时不用我们补充。但是粮食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依旧是一个迟迟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今日军反击在即,热河战役继续进行下去,实际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与其被日军分割成为互不相连的三段,还不如暂时放弃热河,全军收缩到林西或是克什克腾旗境内。一是方便补给,二也是我军有一个可靠的预备队。另外两军靠在一起,也是一个相互支撑。”

“还有,我感觉日军此次真的是全面反击的话,热河境内的战斗他们绝对不会撒手不管。地处四战之地,四面受敌的他们形势比我们更加恶劣。如果热河战场上日军哪怕是多投入一个师团,那么对目前的挺进军来说?”

“您说的对,日军在向我军包抄的时候,不会不向连接我军与挺进军的克什克腾旗境内动手。如果日军全力向我军反击,我军无暇南顾。我们与挺进军之间的交通线再被切断,到时候四面受敌的挺进军很有可能会被困死在热河西部的山区内。”

中间的那一段话,王光宇虽然没有说的太明白,但是杨震听懂了。听着不远处孙家营子一线密集的枪炮声,杨震沉思了一会道:“还是先不要了,热河战役是挺进军换装后打的第一场规模型的战役。此战的结果,虽说并不会左右整个战局,但是对于确立挺进军战斗的信心还是相当大的。”

“一支军队从游击战转为正规战,整个部队的心态和战术,都需要相当大的一个调整。两位老帅的指挥,固然不用担心。但是下面部队的心态调整,尤其是各级干部的心态,却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转换过来的。”

“这次热河战役,是让他们建立信心的一个很好时机。否则装备上去了,心态调整不过来,再好的装备也是枉然。日军下一步反击的重点应该在我们身上,只要我们的攻势还在持续,日军在热河就不会投入太多的兵力。他们接下来的压力,不会太大。”

“不过你要多注意那边的情况,出现什么新的情况,要及时的上报总部。我的那两位老首长,都是相当有原则,性子也极为兼任的人,不到最关键的时候他们是不会开口的。所以需要你这里,多注意一下。有什么事情,直接和杨继财联系。”

交待完毕王光宇之后,杨震突然想了一件事情道:“你不是在拿下林西县城,缴获了日军储备在县城的几千斤食盐吗?这些食盐除了保证林西本地居民需要的一部分之外,其余的都先调拨给挺进军。”

“他们那里因为日军的坚壁清野政策,已经是断盐了。我这次去,两位老帅什么都没有要,只是开口和我要一些食盐。先将这些盐调拨过去救急,剩下的再想办法。另外你看看他们还有什么需要,你这里有的就先调拨一些。”

对于杨震的要求,王光宇想也没有想的马上点头道:“一号,我马上就去安排,先从我们这里给他们调拨。至于他们后续所需您也不用空运给他们补充了,我这边盐现在有的是。在东乌珠穆沁旗境内,就有一个叫做达布苏诺尔的面积很大的盐湖。”

“那里的盐都是现成的,不用经过任何的加工,直接从湖里面捞出来就可以使用。考虑到我们无后方作战,日军又一向对盐控制的很紧。在路过那里的时候,我留下了一个骑兵连,将那个盐湖控制了起来。挺进军需要多少,我们就能够提供多少。”

“还有他们需要的其他物资,我会直接与杨继财联系,保证优先补给。我这里还有一批缴获的日军制式野战食品,都给他们送过去。不过一号粮食的问题,我这边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咱们的部队,也需要大批的粮食补充。”

第二百零七章 稳妥一些为好第二百零五章 杜开山的思路第三百七十九章 熊大缜的双簧第二百零五章 丢卒保车第九十八章 站在门槛处的日军第一百三十五章 日军之应对策略第三百一十三章 必须严肃处理第二百六十一章 日军等待的就是这个机会第二百一十章 祁口之战(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什么是正确的战术第四百二十八章 发了疯的梅津大将第五百七十八章 清剿与反击第一百七十一章 可能存在的变数第三百五十九章 全线转入防御第一百九十九章 杀气第一百五十二章 魄力有余、出奇不足第五百零九章 态度要强硬一些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进和北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什么时候能够到位第二百八十九章 砸锅卖铁第五百三十五章 只不过是一个开头第一百九十九章 杀气第三百三十五章 辽西之战(三)第三十八章 龙入大海(5)第一百零五章 斩草除根第二百五十四章 必须要打第四百一十章 我只听延安的第一百七十二章 烽火群策山(4)第八十五章 定策(3)第二百六十八章 何尝不是一种幸运?第一百三十二章 杨震的无奈第三百七十一章 来龙去脉第三百五十六章 决心第四百四十五章 受阻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民币之困第五百六十六章 没有后退过第二十四章 新武器的威力第五章史上最霉的穿越(5)第一百三十章 正式宣告第九十章 别样的动员会第一百零二章 自己把自己搞乱的日军第二百四十五章 先机以失第二百四十一章 丰收者计划第二百一十五章 魏拯民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木清直的雄心第三百四十四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三十八章 险境第二百零八章 中央第230章 发了疯的日军第一百零九章 开溜的二十九师团第四百四十四章 向西疾进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满意第一百一十五章 石头落地第四十八章 残酷的冀中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能搞血统论那一套第二十五章 砸锅卖铁的穆长秋第二百八十一章 有些代价注定是要付的第二百五十九章 攻心计第三十一章 全线出击第244章 赶鸭子上架第五百七十六章 激励士气的奖与罚第243章 今昔类似第一百四十七章 只能靠你自己第三百七十二章 南太平洋上的涟漪第四百一十九章 玉石俱焚第八十六章 新形势、新问题第四百零二章 王德耀的机会第二百九十五章 做好牺牲准备第三百七十九章 力量倍增器第一百八十八章 马春生的庆幸第一百三十四章 日军之认识第三百三十五章 谈话的重中之重第二百九十八章 力不从心的日军第一百九十五章 杨震的感觉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们也会有的第十九章 做好伤亡十几万的准备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下(8)第二百零六章 对手太顽强了第一百零八章 备战(2)第三百五十六章 决心第六十六章 重庆的压力第二百四十九章 无法说出的原因第三百零六章 马家寨之战(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真正驾驭这群铁马第二百八十七章 祁志标的压力第四十六章 同归于尽第二百七十五章 你任司令员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求第一百七十六章 战术调整第八十六章 吃不了那就兜着走第二十三章 新的作战模式第一百六十四章 罗斯眼中的救命稻草第二十章 攻击发起时间提前第二百七十四章处置第二百五十九章 态度坚决第二百七十七章 越平静的地方越危险第二百五十二章 收尾与落幕第一百三十四章 毁灭性打击第五百四十三章 时机到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落幕
第二百零七章 稳妥一些为好第二百零五章 杜开山的思路第三百七十九章 熊大缜的双簧第二百零五章 丢卒保车第九十八章 站在门槛处的日军第一百三十五章 日军之应对策略第三百一十三章 必须严肃处理第二百六十一章 日军等待的就是这个机会第二百一十章 祁口之战(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什么是正确的战术第四百二十八章 发了疯的梅津大将第五百七十八章 清剿与反击第一百七十一章 可能存在的变数第三百五十九章 全线转入防御第一百九十九章 杀气第一百五十二章 魄力有余、出奇不足第五百零九章 态度要强硬一些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进和北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什么时候能够到位第二百八十九章 砸锅卖铁第五百三十五章 只不过是一个开头第一百九十九章 杀气第三百三十五章 辽西之战(三)第三十八章 龙入大海(5)第一百零五章 斩草除根第二百五十四章 必须要打第四百一十章 我只听延安的第一百七十二章 烽火群策山(4)第八十五章 定策(3)第二百六十八章 何尝不是一种幸运?第一百三十二章 杨震的无奈第三百七十一章 来龙去脉第三百五十六章 决心第四百四十五章 受阻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民币之困第五百六十六章 没有后退过第二十四章 新武器的威力第五章史上最霉的穿越(5)第一百三十章 正式宣告第九十章 别样的动员会第一百零二章 自己把自己搞乱的日军第二百四十五章 先机以失第二百四十一章 丰收者计划第二百一十五章 魏拯民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木清直的雄心第三百四十四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三十八章 险境第二百零八章 中央第230章 发了疯的日军第一百零九章 开溜的二十九师团第四百四十四章 向西疾进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满意第一百一十五章 石头落地第四十八章 残酷的冀中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能搞血统论那一套第二十五章 砸锅卖铁的穆长秋第二百八十一章 有些代价注定是要付的第二百五十九章 攻心计第三十一章 全线出击第244章 赶鸭子上架第五百七十六章 激励士气的奖与罚第243章 今昔类似第一百四十七章 只能靠你自己第三百七十二章 南太平洋上的涟漪第四百一十九章 玉石俱焚第八十六章 新形势、新问题第四百零二章 王德耀的机会第二百九十五章 做好牺牲准备第三百七十九章 力量倍增器第一百八十八章 马春生的庆幸第一百三十四章 日军之认识第三百三十五章 谈话的重中之重第二百九十八章 力不从心的日军第一百九十五章 杨震的感觉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们也会有的第十九章 做好伤亡十几万的准备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下(8)第二百零六章 对手太顽强了第一百零八章 备战(2)第三百五十六章 决心第六十六章 重庆的压力第二百四十九章 无法说出的原因第三百零六章 马家寨之战(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真正驾驭这群铁马第二百八十七章 祁志标的压力第四十六章 同归于尽第二百七十五章 你任司令员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求第一百七十六章 战术调整第八十六章 吃不了那就兜着走第二十三章 新的作战模式第一百六十四章 罗斯眼中的救命稻草第二十章 攻击发起时间提前第二百七十四章处置第二百五十九章 态度坚决第二百七十七章 越平静的地方越危险第二百五十二章 收尾与落幕第一百三十四章 毁灭性打击第五百四十三章 时机到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