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站在门槛处的日军

至于被这个益子挺进队俘虏的一百多人,杨震手头有详细的资料,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在日军合围时候,被打散的无武装人员。要知道当时的过于庞大的十八集团军总部,仅仅无武装的非战斗人员就高达几千人。

其中甚至很多人,连最基本的兵都不是,更没有受过任何的军事训练。日军重兵合围的速度相当快,这些没有受过严格军事训练的非战斗人员,很多人因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突不出去、掉队。

这个益子挺进队虽说人数少了一些,但毕竟手中武器齐全。抓住一些掉队的,手中连根棍子都没有的非战斗人员,也不算什么稀奇事情。要是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也就不是一支正规的战斗部队了。

这些人只要没有叛变的,没有在被俘之后牺牲在日军刑场上的。在四二年杨继财突袭太原的行动之中,大部分都已经被营救出来。其中有北方局党校的教师,冀南银行的工作人员,以及边区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以及总部非战斗人员。

战斗人员基本上并不是太多,大多数也是在与日军主力作战时候被俘的。被这个益子挺进队抓住的倒霉鬼不是一个没有,但是也真的寥寥无几。也大多是在突围时候被打散的掉队人员,成建制被俘的是一个都没有。

这个益子挺进队的行动,的确给十八集团军总部突围,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但在危害的程度上,远没有他们吹嘘的那么厉害。最多也就是其提供的情报,使得原本顺利的突围,变成了强行突围。

即便是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一百多人主动去攻击两千人的部队,还打了一天的白刃战。先不说不管战果如何,对于普通步兵作战来说,这个战斗可以说是英勇。但是对于特种作战来说,这就意味着是一个失败的战术运用。

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的作战任务是什么?特种部队不是浪费在与敌军步兵纠缠上,更不是浪费在与敌军步兵拼刺刀上。特种兵是人、不是神,他是采取非常规作战的部队,不是当步兵去用的部队。

拿一百多人去与占据绝对优势的敌军拼刺刀,那就只能说这个指挥官的脑袋,被驴给踢了,还踢的绝对不轻。即便是日军的步兵部队,不过一个不满编建制的中队,在四面无援的情况之下,与绝对优势的敌军打一场消耗战,更何况还是白刃战?

日军小部队之前的确屡屡的击败,超过他们数倍的中国正规军。但那是有一个在他们身后,有着他们的主力部队跟随,或是主力就在身边的前提。要是单单的一个日军步兵中队,孤零零的去面对两个团的对手,再让他们去试试?

如果日军那次所谓的特种作战,如果真的像他们吹嘘的那样成功。为何非但没有发展与扩编,反倒是战后就立即解散?眼下重新组建归重新组建,但当时战后立即解散这一事,本身也说明日军对这个所谓的挺进队,取得的刨除水分后真正的效果,应该并不是很满意。

对于这个被日军自己吹上天的所谓益子挺进队,杨震其实早就有了相当的了解。四一年日军对华北大扫荡之后,得知日军在此次扫荡之中,出动了特殊作战部队专门对十八集团军总部进行追击、破坏。

杨震便通过中央以及当时挺进军司令员,专门从十八集团军总部,以及一二九师留守部队那里,要来了日军此次行动的详细资料。该资料在杨震的要求之下,详细到了每一个曾经与这支日军部队交过手的干部、战士的描述,以及当时郭家峪以及十字岭两场战斗的参与者的叙述。

经过苦心研究,杨震发现这个益子挺进队,其实最多也就算是一个特工部队的模式。而且其行动模式,是与当时的日军在扫荡之中整体战略配合的。他们的行动除了浑水摸鱼之外,更多的是配合周边快速合围的日军重兵集团,并为其提供情报上的支援。

如果没有周边日军快速合围的重兵集团,分散了十八集团军总部的注意力。再加上十八集团军之中,非战斗人员与机关过多,行动异常的迟缓,被这个益子挺进队死盯住不放。这个益子挺进队根本就没有能力,独自完成他们上级交给的任务。其行动与真正的特种部队完全是两码回事。

当时在看完资料之后,虽说也引起了杨震的一定警觉,但是对于这个益子挺进队的表现,他却并未太过于在意。尤其是在日军战后便解散了这个所谓特别挺进队之后,杨震也就有些放松了警惕。

但是眼下日军的行动,却引起了他的注意力。此次日军的行动特点,以及整个战场的态势,与当年的太行山区两码回事。当年的日军在扫荡之前,便已经通过无线电监听,大致锁定了十八集团军总部所在的位置。

这个益子挺进队提供的大量情报,也让日军主力一直在死死的咬住十八集团军总部。无论是郭家峪还是十字岭之战,这个益子挺进队行动的时候,太行山区周围部署的重兵集团,正在快速向核心区合围。

尤其是十字岭突围之战,掩护部队都在与两翼包抄过来的日军主力交手。根本就没有搭理这支咬在自己身后的日军小部队,这才让其杀伤和俘虏了为数不少的掉队人员,以及被打散人员,这其中主要是非战斗人员和轻重伤员。

即便这样在日军合围圈收拢之后,大量没有突出去的人员,最终在留在根据地内坚持斗争部队掩护之下,几经周转最终还是突围成功。那次大扫荡虽说损失不轻,但是骨干和元气都保留了下来。可见这个益子挺进队的使用,并不是很成功。

而现在就整个冀中战场的战局来看,这支日军特种部队根本就没有当年那样的机会。也就是说其在任丘,或是任何一个地方的行动,根本就得不到日军主力部队的策应。也就是说这股日军纯属是孤军作战,与四一年的那次完全两码回事。

能在敌占区远离后方,长时间单独行动,并完成上级部署的作战命令,这才真正是特种部队所需能力最重要一点。眼下任丘周边的日军能做到这一点,说明他们就已经摸到了这一作战手段的门槛了。

眼下在任丘战场的这坨敌军,说明了日军的传统侦察思路,也在不断的在进行着改变。如果说当年的益子挺进队的作用,最多也只能称之为超大型的特工队。那么今天的这股日军,才真正有了特种部队的雏形。

尽管这股日军在一路顺风顺水摸到这里,但在战术企图暴露之后,这支日军特种部队的表现证明了他们,远还没有真正熟悉和掌握了特种作战战术,还没有跳出传统的侦察步兵的思维方式。暂时还站在门口之处,距离登堂入室还有很远的距离。

之所以能摸到这里,之前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波澜。除了其中有一部分幸运成分,以及计划周密和行动果断在内之外,恐怕他们之中肯定有熟悉敌后根据地的人配合,才让他们能摸到这么远的距离。

而日军想要找到这种人,无论是冀中还是晋察冀,或是原来的冀鲁边军区都不是困难的事情。四一年、四二年上半年,日军对华北根据地发动的连续异常残酷的大扫荡,以及随后一段岁月之中,人祸加上天灾导致的华北各个根据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面临的极端困境。导致了为数不少的人,或是因为被俘投敌叛变,或是吃不了苦主动投敌当了叛徒。

而这些叛徒之中也不乏具有一定级别,对根据地相当熟悉的人不在少数。有这些熟悉华北各大根据地的叛徒带路,日军的行动自然可以事半功倍。这些人的存在,才恐怕是这股子日军能够顺利摸到这里的主要原因。

想到这里,杨震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也许这些日军能够顺利的摸到这里,极有可能与他有关系。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今年七月份叛变的那位前冀鲁边军区司令员。虽然他叛变了,但是一是叛变的时间并不长才四个多月,也就是说眼下已经撤销的冀鲁边军区的基本部署,还在他的脑海里面。

二是他在整个冀鲁边区生活和战斗的时间太长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他的脑袋里面。身为冀鲁边军区的前司令员,对整个徒骇河至津南的整个地形,敌我态势以及原冀鲁边军区辖区的情况异常的熟悉。

对自己辖区或是作战地域熟悉掌握,这是一个军事指挥员最基本的要求。更何况这个家伙虽说人品不咋地,但是军事上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否则当初也不会任命他为冀鲁边军区的司令员了。

如果这股日军是自渤海湾登陆,那一带正好是原冀鲁边军区的辖区。如果他带队,这股日军一路上避开,现在部署徒骇河以北的渤海军区部队,外加绕过自己的战线,摸到了冀中战场的纵深任丘也就好解释了。

不过日军的这些特种部队,虽说还显得稚嫩,在战略上还远没有脱离陈旧的观念。与抗联自己的特种部队相比,远远还未成熟,暂时还不足为惧。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注意,那就是日军很明显已经发现这种部队的威力所在,也在抓紧的模拟甚至是模仿。

这一点与自己的前指受到袭击相比,才是杨震更加看重的。而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特种部队,都是从无到有一点点的积累下来的。更何况日军多次与抗联的特种部队交手,就算亏吃多了也总应该摸出一点门道来。

尽管这个门道,也许只是他们靠着经验,摸索出来的一鳞半爪。可这一鳞半爪也许就是一个基础,如果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和心里,完全可以成为他们领悟真正特种作战精髓的天梯。万事开头难,但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剩下的东西还很困难吗?

通过一次次的作战逐渐成熟起来,在加上其本身绝对是世界一流的战术侦察能力和战术,很容易搞出一套符合自己实际的特种作战模式。这个才是杨震最为担心,也是最为警觉的方面。

第二百六十一章 总撤退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一样的中途岛第二百八十六章违令调兵第五百六十一章 玉碎准备第二百九十七章 杨震重视的原因第五十六章 被困(2)第三百四十章 彻底的消失第三百五十四章 杀一儆百第八十章 我们要给与足够的信任第二百五十六章 他们只是半瓶水第二百四十二章 粮食之困第一百五十三章 植田谦吉的最后疯狂第一百一十五章 石头落地第四十章 时间不多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敢不敢接下这个任务第十八章 计划(3)第一百九十六章 王效明的决断第二百二十三章 嗅觉灵敏的苏联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第259章 历史的车辙第三百一十三章 必须严肃处理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有各自的理由第三百五十五章 细节第三十二章 毁灭 (4)第二百七十章 成功的标准第二百九十七章 难以为继第八十七章 内山英太郎的密令第一百七十三章 铁妇人的威力第五百三十八章 通辽外围争夺战(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越快越好第一百九十七章 反击第二十五章恐怕是一枚苦果第三百五十六章 底线第五十三章 酒井康的野望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脸第四百零九章 太不地道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部署第二百九十章 只能内线作战第七十九章 敢这么做的底气第四百七十五章 因果关系第四百章 在中国被惯坏的日军第四百一十五章 拜访第二百八十六章 职责与使命第一百一四章 英国人的垃圾第二百五十六章 杨震的好胃口第三百零四章 太急躁了第八十七章 内山英太郎的密令第一百二十八章 血战天津(一)第一百八十章 血肉双城(一)第九十六章 第二个试验场第五百二十一章 杨震的自问第二百八十八章终于上钩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东进(4)第二百七十四章处置第三百八十一章 这是原则问题第二百零五章 日本陆海军的奇葩第三百六十四章 习惯从对方角度去琢磨第五百二十六章 遣将不如激将第十一章 恶魔城堡七三一(6)第一百六十七章 只是表面第三百一十八章 修罗外道第三百六十三章 还是术有专攻为好第一百六十九章 铁路输送第三百九十三章 苦撑第三章 整训第一章 郭邴勋的判断第六十三章 搅他一个九天寒澈第四百七十三章 拿的要心安理得第一十五章 腐败带来的危害第三百二十一章 余波之扫荡第一百章 打破惯例第四百二十八章 发了疯的梅津大将第二百七十五章 你任司令员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脸第一百四十三章陶净非的感慨第二百章 杨震的送客行动第八十五章 半截河要塞第二百九十三章 调整目标第四百四十八章 危害第四百二十三章 老而弥坚第二百零五章 日本陆海军的奇葩第三百三十九章 终究还是一场空第一百八十一章 杨震心中的压力第三百二十章恐怕是来者不善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待第三百一十四章 焦头烂额的泽田茂第二百八十七章 唱一出假戏给日军看第二百五十五章 猫是不会轻易教会老虎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牛肉的价值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必须要习惯第二十八章 借道第一百四十六章 辉煌的开端(14)第三百九十六章 夜间精确轰炸第三十一章 用好第二梯队第二百八十九章 机会到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固执的刘长顺第一百三十章 血战天津(三)第一百二十四章也算歪打正着第四十一章 从下面着手
第二百六十一章 总撤退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一样的中途岛第二百八十六章违令调兵第五百六十一章 玉碎准备第二百九十七章 杨震重视的原因第五十六章 被困(2)第三百四十章 彻底的消失第三百五十四章 杀一儆百第八十章 我们要给与足够的信任第二百五十六章 他们只是半瓶水第二百四十二章 粮食之困第一百五十三章 植田谦吉的最后疯狂第一百一十五章 石头落地第四十章 时间不多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敢不敢接下这个任务第十八章 计划(3)第一百九十六章 王效明的决断第二百二十三章 嗅觉灵敏的苏联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第259章 历史的车辙第三百一十三章 必须严肃处理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有各自的理由第三百五十五章 细节第三十二章 毁灭 (4)第二百七十章 成功的标准第二百九十七章 难以为继第八十七章 内山英太郎的密令第一百七十三章 铁妇人的威力第五百三十八章 通辽外围争夺战(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越快越好第一百九十七章 反击第二十五章恐怕是一枚苦果第三百五十六章 底线第五十三章 酒井康的野望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脸第四百零九章 太不地道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部署第二百九十章 只能内线作战第七十九章 敢这么做的底气第四百七十五章 因果关系第四百章 在中国被惯坏的日军第四百一十五章 拜访第二百八十六章 职责与使命第一百一四章 英国人的垃圾第二百五十六章 杨震的好胃口第三百零四章 太急躁了第八十七章 内山英太郎的密令第一百二十八章 血战天津(一)第一百八十章 血肉双城(一)第九十六章 第二个试验场第五百二十一章 杨震的自问第二百八十八章终于上钩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东进(4)第二百七十四章处置第三百八十一章 这是原则问题第二百零五章 日本陆海军的奇葩第三百六十四章 习惯从对方角度去琢磨第五百二十六章 遣将不如激将第十一章 恶魔城堡七三一(6)第一百六十七章 只是表面第三百一十八章 修罗外道第三百六十三章 还是术有专攻为好第一百六十九章 铁路输送第三百九十三章 苦撑第三章 整训第一章 郭邴勋的判断第六十三章 搅他一个九天寒澈第四百七十三章 拿的要心安理得第一十五章 腐败带来的危害第三百二十一章 余波之扫荡第一百章 打破惯例第四百二十八章 发了疯的梅津大将第二百七十五章 你任司令员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脸第一百四十三章陶净非的感慨第二百章 杨震的送客行动第八十五章 半截河要塞第二百九十三章 调整目标第四百四十八章 危害第四百二十三章 老而弥坚第二百零五章 日本陆海军的奇葩第三百三十九章 终究还是一场空第一百八十一章 杨震心中的压力第三百二十章恐怕是来者不善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待第三百一十四章 焦头烂额的泽田茂第二百八十七章 唱一出假戏给日军看第二百五十五章 猫是不会轻易教会老虎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牛肉的价值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必须要习惯第二十八章 借道第一百四十六章 辉煌的开端(14)第三百九十六章 夜间精确轰炸第三十一章 用好第二梯队第二百八十九章 机会到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固执的刘长顺第一百三十章 血战天津(三)第一百二十四章也算歪打正着第四十一章 从下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