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战场之外的博弈

话既然已经说到这里,杨震也没有在犹豫。有些话,还是说的前边为好。虽说自己的意图中央已经知道,但是眼下毕竟两位老帅都在。自己的真实意图和想法,还是当着两位老帅解释清楚比较好,以免让这两位老帅有些不好的想法。而且这些事情,当着这二位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杨震用极其坚定的语气道:“老首长,形势不等人。我们的工业基础,是所有参战国各方之中最薄弱的一环。甚至与重庆方面相比,也相当的薄弱。目前生产的武器装备,还是以轻武器和弹药为主。”

“部队真正需要的重装备,暂时还无法形成量产。除了高射武器之外,其余的武器装备还多停留在仿制阶段,产量也极低。这种情况,很不符合我们未来的战略需要。也就是说在未来作战之中,主要是重装备方面,我们对美国援助的装备依赖性恐怕会更大。”

“但美国人恐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不会将装备援助的重点放在我们身上。在优先苏联和英国,以及国民政府,并还要自身扩充军备的情况下,分给我们的装备数量绝对不会太多。尤其是我们急需的重装备,恐怕会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不会像我们这边倾斜。”

“但危机,不代表着没有机遇。美国人希望我们分散日军的兵力,减轻他们在未来战场上的压力。而又在短时间之内,无法提供大量装备的情况之下,那么好,你给我们设备、原料和技术,我们自己生产。你不给我们所需的装备,我们自己生产总该可以了吧。”

“所以我们要不惜一切的代价,利用这个机会,形成自己的军工生产能力。至少要保证中型以下火炮的生产制造能力,坦克的仿制和生产能力,轻型作战飞机的制造能力。除了满足我们眼下的自身需要之外,还要为未来做打算。”

“老首长,我们可以为小米加步枪的艰苦自豪。但依靠小米加步枪,我们是无法将日本人赶出我们的国土的。我们不仅要有自己生产和制造的大炮、坦克,还要有自己生产的飞机。哪怕它并不是最先进的,但是有总比没有要好的多。”

“苏联人的武器装备,虽说有这样和那样的毛病。但威力大、结构简单,很适合我们部队整体文化程度较低的现状。尤其是我们点名要的这种七十六毫米加农炮,不仅射程远,精度高,结构简单。而且可以作为远射程直瞄火炮,甚至是大口径的反坦克炮使用。”

“其具备一炮多用的性能,可以有效弥补我军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这两种主力反坦克武器,轻便是固然轻便。但是存在着在反坦克时候,穿甲弹的射程不足,远射程的时候穿甲能力弱的缺点。”

“日本有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研制出装甲更厚,火炮口径新式的坦克。我们的确装备了不少的野炮,可以作为反坦克使用。但是我们不可能将有限的野炮,都放到反坦克上,而分散我们原本的支援火力。

“而且我们手中的几款野炮,都缺乏专门的穿甲弹。虽说也可以作为直瞄火力使用,但是威力却是勉强。对付日军老式的八九式坦克,九五式轻型坦克还勉强使用。但随着日军新式的九七式坦克投入战场,现有的远程反坦克火力越来越无法满足需要。”

“急需补充这样一款即能反坦克,也能提供火力支援的火炮。而在没有自行研制能力的情况之下,选择一款可以至少满足未来几年之内,我们在战场上需要的武器,就成了当务之急。”

“苏联人在航空工业上的确落后于西方,但是火炮和坦克的研制上,与西方国家相比并不落后。而且在坦克和火炮的研制方面,还有自己独特的方面。虽说其武器装备的总体科技水平并不高,人机功能也相当的差,但是却很适合我们这支整体知识文化程度也同样不高,甚至可以说偏低的军队。”

“眼下这场几乎已经将全球都卷入进去的战火,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新的一次世界大战。相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来说,这次大战几乎全新的作战模式,打破并超越了原有所有的作战模式。”

“在这场战争之军事技术的更新和战略、战术的发展速度,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快。如果我们不能在本就已经很有限的武器来源渠道之中,选择上有一定的长远眼光,我们将会很快被淘汰。”

“至于我从苏联人索要他们在战场上缴获的德军坦克、一百毫米以上火炮、装甲车辆,以及钢盔,是因为我们即便拿到了这些生产技术和全套图纸,按照我们目前的技术能力,仿制的过程也会相当的缓慢。”

“而且我们的产能有限,如果集中生产七十六毫米野炮,势必在短时间之内,其余的装备数量产量要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数量上。那么我们急需的缺口怎么办?在美国人短时间之内,无法满足我们需要的情况之下,他们在战场上的战利品,就成了解决我们燃眉之急的首选。”

“德军的火炮性能虽说比不上苏军的,但是比美国人的火炮性能并不差。其坦克的性能,还在美国人之上。其三号、四号坦克的性能,虽然比不上T三四坦克,但是在人机功能方面却还在苏制坦克之上。对付日本人的坦克,无论是威力还是防护力,都是足够了。”

“如果苏联人答应,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较小的代价,换取可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装备。而我们自己的兵工厂,则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有效的吸收苏美德三国的技术,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

“两位老首长,并不是我杨震过于托大,而是形势逼的我不能不这么做。我们的技术底子太薄弱了,即便拿到目前还先进的武器装备图纸,吸收的也很缓慢。等到吸收了,完成仿制了,按照目前武器装备的发展速度,这些装备恐怕转眼又变得落后了。”

“苏联人去年转让过来的T二六坦克图纸,到现在我们也没有能做到完全的吸收。除了四十七毫米坦克炮的技术,吸收的比较快之外。其余的技术,吸收的异常缓慢。一个发动机的生产技术,到现在还没有吃透。而这种坦克,在欧洲战场实际上已经被淘汰。”

“还有苏联人前年提供的嘎斯三卡车技术,这种卡车在欧美已经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对于我们来说整整两年过去了,仅仅摸透了这种卡车发动机的技术。至于车辆的底盘,到现在也没有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所以我的态度,并不是很着急,如果苏联人,包括未来的美英同意以缴获德军的火炮、坦克、钢盔,冲抵援助装备数目。那么我们现在完全可以放缓一下仿制的速度,主要就是吸收他们的技术,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为今后真正的大发展,打牢并夯实基础。”

“同时利用这次战争的机会,引进一批西方尤其是美英两国的先进技术,以及工艺标准,最关键的是先进的生产设备。组建一批我们自己的现代化的国防工业企业,而不单单是将所有的希望都只放在武器装备援助上,那样我们才是真正的目光短浅。”

“我更不想我们这代人捧着金饭碗去要饭,人家还带搭不理的遭遇,在我们的下一代人身上重复。现代化的国防力量,不是单靠买就能买来的。国民政府抗战爆发以来的遭遇,已经是我们的前车之鉴。我们不能在这个坑里面,再摔倒一次了。”

“这次战火已经燃遍全球的世界大战,即带给我们中华民族一场空前的灾难,但也给我们一个难得的机遇。战场上对我们有所求的美国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对我们不会太过于吝啬。只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机遇,我相信皇天不会辜负苦心人的。”

“这是一场战场之外的博弈,也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极其艰难的选择。在这场博弈之中,我们能不能取得我们想要的,取得我们能取得的最理想结果,就看我们从现在开始,到未来几年之内的怎么去走了。”

两位老帅听到杨震的这番话,在对视一眼之后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杨震的这番苦心,他们到此时才真正的明白和理解。两位老帅都不是目光短浅之辈,杨震说到这里,他们就已经全部明白了。

至于杨震口中的机遇是什么,两个人心里都明白,说穿了不过是利益交换四个字而已。抗联在东北拖住关东军这个日军最大,也是装备最好,兵力最雄厚的战略集团,减轻未来美国人可能在太平洋上的压力。而美国人,则必然要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付出一定的代价。

解释起来虽然很麻烦,要想实现他的目标,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真实的过程和结果,实际上说穿了也就是这么简单而已。利益交换这个四个字,足以清楚的表达了这场博弈的真实意义。

不过虽说现在还不知道杨震心中的计划究竟有多大,但是这两天的经历也告诉他们,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即便是像他说的那样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其中的艰难恐怕也非简单的勾心斗角这四个字可以形容的。

中国是这场各方利益博弈之中,实力最弱的一方。而眼下处在整个博弈战场之中核心的抗联,更是弱中之弱。眼下几乎同时要承受美英苏三方压力的抗联,要想在这场博弈之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付出的代价和艰辛,注定了就要更大。

今天对付有着相同信仰的苏联人已经如此难啃了,在不远的未来对付现实利益至上的美英两国,恐怕这过程只能更加的波折,承受的压力也会更大。尤其是美国人,他们的东西可不是那么容易搞到手的。如果说这次对苏谈判是老虎嘴里拔牙,那么在面对美国人的时候,就是狼嘴里面抢食了。

第五十二章 遇险(1)第二百四十四章致命的错误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脸第四十二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七十六章 决断第六十六章 首战(2)第四百四十九章 你横我更横第一百四十六章 铁幕第一百一十三章 日落冀中(六)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的攻势第三百一十三章 必须严肃处理第九十章 下一步战局发展的可能第二十八章 决断第三十六章 重点放在北平第八十五章 先打好预防针第三百零五章让事实证明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力伏击战第三百八十三章 解惑第一百一十章 贴近实战的新兵训练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如主动出击第三百五十五章 争吵与分歧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置第三百二十三章 让他们多流一些血第一百六十六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三百一十章 心态的问题第二百八十五章 敌踪突现第六十二章 秘营(1)第三章 整训第八十四章 万钧重担第三百八十三章 解惑第一百五十章 风云突变(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马春生的庆幸第五百七十九章 距离太近了第七十章 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第六十七章 全力一搏第一百二十八章 去大闹天宫第八十二章 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想法第八十八章 扑敌背后第264章 进关第五百七十六章 激励士气的奖与罚第二百八十六章 生驹林的野望第五百三十七章 通辽外围争夺战(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捅他一家伙第二百四十六章 伏击战(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轻第一百三十七章 夜深、狼多第六十六章 重庆的压力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的分工第一百五十八章 倒计时第十七章 黏住他们打第二百七十四章 调整第六十三章 日军参谋的习惯第二百九十一章 陈翰章的错误第二百八十七章 都忽视了一点第二百六十三章 最好的选择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个父亲的拜托第五十二章 英国人的想法第三百七十八章 但是这是有前提的第四百零九章 只能给你们一个小时第四百六十六章 破釜沉舟又何妨?第三百五十一章 无法摆脱的宿命第三百三十七章 到此为止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这可不是笑话第三百四十七章 示威第二十九章 攻势发起第二百九十一章 穿插(三)第四章 迷魂阵还要摆下去第一百九十九章 沉不住气的第九师团第二百九十七章 难以为继第三百六十四章 影响之算计第七十一章 炸桥还是不炸?第七十一章 这绝不是在危言耸听第三百五十五章 细节第四十二章 可怕的对手第六章 架势一定要拉足第四百六十五章 机不可失第九十六章 自己解决掉他们第五百七十二章 要是个男的多好第三百二十章 暂停攻击的原因第二百一十五章 祁口之战(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他该杀,你该死第一十四章 陈泊的推断第四百三十八章 这是关东军的命令第五十二章 配角兼主角第二百三十五章 准备砸锅卖铁第一百二十章 唇枪舌战第三百二十九章 改变路线第227章一个烟雾弹而已第二百四十四章致命的错误第三百四十一章 真的很累第七十五章 总攻击第三百三十章 扩编与机械化之争第263章准备迎接最困难的时候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木清直的雄心第二百零一章不惜代价的日军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六十五章 首战(1)第二百二十一章 杨靖宇的疑惑第二百八十章 判断失误?第一百二十八章 去大闹天宫
第五十二章 遇险(1)第二百四十四章致命的错误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脸第四十二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七十六章 决断第六十六章 首战(2)第四百四十九章 你横我更横第一百四十六章 铁幕第一百一十三章 日落冀中(六)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的攻势第三百一十三章 必须严肃处理第九十章 下一步战局发展的可能第二十八章 决断第三十六章 重点放在北平第八十五章 先打好预防针第三百零五章让事实证明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力伏击战第三百八十三章 解惑第一百一十章 贴近实战的新兵训练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如主动出击第三百五十五章 争吵与分歧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置第三百二十三章 让他们多流一些血第一百六十六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三百一十章 心态的问题第二百八十五章 敌踪突现第六十二章 秘营(1)第三章 整训第八十四章 万钧重担第三百八十三章 解惑第一百五十章 风云突变(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马春生的庆幸第五百七十九章 距离太近了第七十章 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第六十七章 全力一搏第一百二十八章 去大闹天宫第八十二章 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想法第八十八章 扑敌背后第264章 进关第五百七十六章 激励士气的奖与罚第二百八十六章 生驹林的野望第五百三十七章 通辽外围争夺战(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捅他一家伙第二百四十六章 伏击战(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轻第一百三十七章 夜深、狼多第六十六章 重庆的压力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的分工第一百五十八章 倒计时第十七章 黏住他们打第二百七十四章 调整第六十三章 日军参谋的习惯第二百九十一章 陈翰章的错误第二百八十七章 都忽视了一点第二百六十三章 最好的选择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个父亲的拜托第五十二章 英国人的想法第三百七十八章 但是这是有前提的第四百零九章 只能给你们一个小时第四百六十六章 破釜沉舟又何妨?第三百五十一章 无法摆脱的宿命第三百三十七章 到此为止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这可不是笑话第三百四十七章 示威第二十九章 攻势发起第二百九十一章 穿插(三)第四章 迷魂阵还要摆下去第一百九十九章 沉不住气的第九师团第二百九十七章 难以为继第三百六十四章 影响之算计第七十一章 炸桥还是不炸?第七十一章 这绝不是在危言耸听第三百五十五章 细节第四十二章 可怕的对手第六章 架势一定要拉足第四百六十五章 机不可失第九十六章 自己解决掉他们第五百七十二章 要是个男的多好第三百二十章 暂停攻击的原因第二百一十五章 祁口之战(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他该杀,你该死第一十四章 陈泊的推断第四百三十八章 这是关东军的命令第五十二章 配角兼主角第二百三十五章 准备砸锅卖铁第一百二十章 唇枪舌战第三百二十九章 改变路线第227章一个烟雾弹而已第二百四十四章致命的错误第三百四十一章 真的很累第七十五章 总攻击第三百三十章 扩编与机械化之争第263章准备迎接最困难的时候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木清直的雄心第二百零一章不惜代价的日军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六十五章 首战(1)第二百二十一章 杨靖宇的疑惑第二百八十章 判断失误?第一百二十八章 去大闹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