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血色残阳 (2)

杨震一边听着李明瑞关于战事的介绍,一边举着望远镜仔细的观察战场上的态势。待李明瑞说完,杨震才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转过头询问在他边上同样听举着望远镜观察敌情的李延平道:“政委,你怎么看?”

李延平听到杨震询问自己的意见,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皱着眉道:“老杨,我怎么感觉今儿这些小鬼子的态势有些不寻常。按照常理推断鬼子的通讯手段远远高于我们,他们不应该不知道他们另外两路的兵力已经逼近我们了。”

“而且从此次日军的动作来看,他们必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作战计划。四面合围也许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可我又有些没有太看明白。既然鬼子已经绝对对我们实行合围,可这股鬼子为什么不等其他两路日军到位,便玩命的发起攻击。”

“就算鬼子再高气傲,再看不起我们。但他们不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大概的兵力数量。这是山地战,不是平原地区。难道他不知道以劣势的兵力在无法包围对手的情况之下,一般击溃战的比例要远高于歼灭战?难道这些鬼子只打算将我们击溃在此?”

“可从眼下鬼子进攻的力度上看,也有些不太像。老杨,你看就算咱们的枪法在草包,可这几挺重机枪也不是开玩笑的。这山坡上已经躺下了二十多具日伪军的尸体。就算按照伤亡一比三的比例来看,他们的撤下去的伤员只能比留在山坡上的尸体更多。”

“按照李明瑞刚刚介绍他们的总兵力不过二百多人的情况来看,这个伤亡比例已经已经达到了四分之一。他的指挥官应该明白,按照这个伤亡速度,他们不等攻破我们的防御恐怕便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可他们的攻击频率却并未见因为伤亡而下降。这也正是我疑惑不解的地方。按照鬼子一向针对抗联的战术来说,面对目前的形式,他们最恰当也是最常用的做法是黏住我们,等他们的大部队上来。今天这么反常,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李延平说完,杨震点点头将自己手中的望远镜递到他手中道:“我也感觉出来鬼子今儿的态势有些不对劲。眼前这些日伪军的指挥官怎么做不像要消灭我们,倒像是在赌气或是抢功?”

说到这里,杨震指了指自己递到李延平手中的望远镜道:“政委,你用我的望远镜观察一下他们的炮兵阵地与两翼。这是德国蔡司原厂的,要比你手中的那部小鬼子六倍望远镜倍率高的多,也清晰的多。”

李延平有些不解的接过杨震的望远镜后,按照他说的仔细观察了一下日伪军的炮兵阵地与两翼。放下望远镜,李延平有些皱着眉头道:“小鬼子居然将炮兵阵地设置在怎么明显的地方,而且两翼居然连掩护都没有放,他们这是想做什么?难道他们真的是狂妄到了极点,还是有埋伏想要引我们分兵迂回他的陷阱?”

杨震摇摇头道:“不像陷阱,政委你看,鬼子现在正在我军阵地发起波状连续的攻击。而按照他们目前的这个攻势来判断,他们应该是想一鼓作气击溃我们的防御。”

说到这里,杨震顿了一下继续道:“政委,我有一个想法。你看鬼子的侧翼现在完全没有防护,而我们除了阻击他们的两个连之外,手头还有三个步兵连、一个重机枪连以及炮兵的主力和两个新兵连没有动用。”

“那些还没有经过必要训练的新兵先不算,我们手头还有三个完整的步兵连。你看这样,我带着两个步兵连从他的右翼迂回过去。你指挥其余的部队就在这里阻击。而炮兵则暂时先不动用,待我迂回到位之打响后,再突然开火,以火力覆盖的形势敲掉鬼子的那个几门步兵炮。”

听到杨震的想法,李延平沉默了一下道:“老杨,我这才明白你为什么要让参谋长他们给你争取四个小时了。你是不是早在这边枪响的时候,就有了这个想法?”

“那到不是,我那有那个未卜先知,不见面不听汇报就知道日伪军兵力部署的本事。不过,我在接到我们已经处于日伪军合围状态的报告之后,想的是如果我们要撕开一个口子突围,选择那一个方向是最适合的。”

“而与其他几路日伪军相比,眼前的这些日伪军是明敌,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处。不打垮他们,无论我们从那个方向突围,也很容易被他们给黏住。一旦被他们给黏住,我们将会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

听完杨震的分析,李延平却又有些不解道:“老杨,你为什么不向南边撤?现在我们东、西、北三面都出现了日伪军,而南边还没有动静。如果我们从南面突围不是损失更小吗?”

“政委,我们的行踪如今已经暴露在鬼子的眼皮子下边。正像你说的那样,我们身边三个方向都已经出现日伪军,而南边还显得很平静。政委,你说这正常吗?你想鬼子会独独忘记我们的南边?”

“所以我担心鬼子极有可能在我们南下的路线上埋伏下伏兵等着我们,也有可能有其他目的。鬼子在东北的兵力雄厚之,并不比关内逊色。甚至包括伪军警在内,还要大于关内。他们不会差这点兵力,而疏漏下南边的。所以现在看似最平静的南边,危险也许会最大。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向南边突围。”

“鬼子占据东三省已经生生七年,与抗联打交道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按照我的理解,鬼子对抗联的战法应该极为熟悉。尤其是伪军之中有不少历年来的抗联叛徒。所以我认为鬼子如今的战法除了你想的那些之外,未必没有想将我们赶入他们设置的圈套中的想法。因为他们清楚,在山中,就算他们调动的部队再多,总还是有缝隙可以钻的。”

“而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有缝隙,我们就有脱险的机会。政委,围三缺一的战术不惮单是我们会用。与我们虽是隔海相望,但也称得上近在咫尺的小鬼子不见得不会用。”

“他们熟悉中国历史、文化甚至兵法,号称中国通的人可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当年在各个军阀部队中充当顾问、教官的人。自甲午战争之后,在我们中国一直有不少人将日本视作我们变法自强的老师,军队中也有很多一部分对日军更是很崇拜。殊不知,日本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最凶狠的敌人。那些聘请日本人做顾问的军阀,只看到了小鬼子战斗力强悍,却不是他们这才是真正的引狼入室。”

“政委,你曾经与我说过,你们自西征以来不止一次的中过日伪军的埋伏。除了这其中情报上缺失的因素之外,鬼子对你们活动规律的掌握也不无关系。伏击战不是我们的专利。有很多的时候越是平静的地方就越是危险。而越是危险的地方很多的时候也是越安全。”

杨震的话音落下,李延平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道:“老杨,就按照你说的办。不过,迂回部队还是我去指挥。按照你刚刚所说的计划,炮兵要发挥很大的作用。而对于炮兵指挥,我一没有经验,二也不懂。”

“更何况你的计划我分析了一下,觉得虽然这场战斗的重点在侧翼迂回,但唱主角的还是正面部队。无论是在正面的出击时刻,还是炮火的部署,尤其是对全局的把握,都是我的弱点。所以迂回还是我去,你是司令员,你要留在这里指挥全局。”

对于李延平指挥迂回部队的想法,杨震略微一沉思觉得他说的极有道理,便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

定下了作战计划之后,杨震指了指山下道:“政委,你看这个山头的右边也就是东山脚下有一条很隐蔽的山沟,这条山沟的出口正是整个战场的右翼,而山沟中的植被也极好,足可以掩护你的行动。”

“我刚刚观察了一下,由于这条山沟很隐蔽,也是仓促之间投入战斗的鬼子看似并未发现。你带着两个连从那条山沟中迂回过去后,一定要隐蔽接敌。只要鬼子没有发现,就尽可能的向前靠。到一百米之后,在开枪,不要吝啬弹药。我们的白刃战能力与鬼子相差太大,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肉搏。”

李延平举起杨震的望远镜,顺着杨震手指的方向仔细观察,果然在战场的右翼看见一条极为隐蔽的山沟。而这条直通向战场的山沟,刚刚自己并未看到。

放下望远镜,李延平语带敬佩的道:“还是你观察的仔细,这条山沟我就没有看到。有了这条山沟做掩护,我们迂回出击成功的把握就更大了。好了,不耽误时间了,我这就带队出发。我们在这里多耽搁一点时间,老郭与老王那里就要多流一分血。”

下定决心之后,杨震当着准备出击的两个连的所有战士的面,将自己的配枪摘下来递给李延平道:“政委,此次作战关系到我们的生死存亡。对于不服从命令者,你绝对不能手软。你是政委,是这支部队的政治主官。对于执行战场纪律,不必有什么忌讳。”

李延平看着杨震递过来的那支从石井四郎那里缴获来的勃朗宁手枪,略微犹豫,还是坚定的接了过来。他知道杨震在所有的人面前这么说,是担心有人不服从自己的命令。

而这支手枪,自从哈尔滨突围出来之后,一直跟随着杨震。所有与杨震一同从哈尔滨突出来的,现在担任连排长的老兄弟都认识这支手枪。有了这支手枪在,就等于他在场一样,没有人敢不服从命令。毕竟几乎以一己之力将大家从魔窟中拯救出来的杨震威望不是在苇安山一战后才加入这支部队的李延平可以相比的。

要知道,李延平作为抗联四军军长,虽在抗联之中名气也算很大,但这支部队来说还很陌生。很多人还是在脱险之后,才在彭定杰的口中知道东北还有武装在战斗。而之前,这些人听都没有听说过抗联。

李延平对这支部队来说,威望别说与杨震相比,就连与他们共过患难,在老黑顶子山整训的时候,树立了一定威望的彭定杰相比,也远不如。恐怕便是李明瑞都不如。关键的时候,他不见得能够指挥的动。

杨震当着众人的面将这支就像古代那道如朕亲临的金牌般的配枪交给李延平,也有警告随同出击的所有人要坚决服从李延平的命令。

李延平接过杨震递过来的手枪,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略带感激之情的看了杨震一眼,敬了一个标准的苏式军礼之后,便带队出发了。

李延平带着迂回部队出发之后,杨震抓紧日伪军攻击的间隙,迅速的按照作战预想调整了山上防御的部署。并亲自为几门迫击炮划定了射界。

现在山上的兵力加在一起不过一个重机枪连与一个步兵连,虽说在日伪军的波状攻势之下,出现了一定的伤亡。但有一点却是很值得庆幸,就是一番激战下来,至少到目前为止伤亡并不大。

虽说有两挺重机枪损失在日军那几门的步兵炮近似玩命的猛轰之下,但重机枪连的元气还尚存,尤其是弹药还是比较充足的。看到几挺重机枪依旧火力充足,杨震从步兵连的三个排的兵力中抽调出了一个加强了一个步兵班的步兵排与手头仅剩的一个步兵连作为预备队,准备到李延平打响的时候在使用。

这个山头并不大,既然阵地已经稳住,放上一个重机枪连加上一个半排已经足够了。放太多的兵力,无异于给日伪军的炮弹当靶子,是嫌日军炮弹的杀伤力不够大。而按照在面对优势敌人,火力配置前重后轻,兵力配置前轻后重这一部署方式,这样的部署已经足够了。

说实在的,在日伪军眼皮子地下调整部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日伪军尤其是那些日军士兵的枪法的准确率很高,别说以精度见长的步枪,就是轻重机枪的点度也不是纯粹是依靠火力猛的杨震所部可以相比的。

但就算知道困难,杨震也只能硬着头皮不顾伤亡的在火线上调整部署。没有办法,他不能将手头上有限的力量全部放在只是草草的修建了少量的工事,大多数人只能依靠树木、石块为掩护的山头上,任鬼子一点点的消耗光。

调整完部署,杨震又一次的举起了手中的望远镜。只不过这次他观察的重点放在李延平出击的山沟所处。随着时间的一点点过去,杨震的心一直在悬着。四个小时,他知道这是郭邴勋与王光宇在绝对优势的日伪军面前能给自己争取的最大的时间限度。

如果四个小时之内解决不了这边的战斗,就算明知道鬼子可能在南边唯一没有传来枪声的地方设置下了埋伏,自己也只能硬着头皮往里面钻了。

而能不能在四个小时之内解决战斗,击溃眼前的这些日伪军,关键就是李延平能不能以最短的时间穿插到位。只要他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迂回到指定的地点,全歼不太可能,但杨震却至少有六成的把握击溃眼前的日伪军。

第二百八十九章 机会到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致命的问题第二百七十五章 服从命令是第一位的第三百八十章 一个硬币的两面第五百三十五章 只不过是一个开头第二十章聪明反被聪明误第六十七章 全力一搏第三百零四章 太急躁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心事向谁述第三百五十三章 统统给他们退回去第一百四十六章 战术与打法的不同第一百七十四章 尽量想到前边第一百九十六章 杨震的思路第八十四章 定策(2)第一百一十九章 选择东京的原因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战的前兆第一百五十章 风云突变(一)第十七章 计划(2)第二百八十章 不择手段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下(8)第一百八十章 总指挥的批评第一百一十六章 必须要考虑的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杨震的算计失误第三百三十一章 军长最担心的事第三十二章绝望的和知鹰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你们是希望第三百九十七章 匪患第二百九十四章 突袭机场第五百二十二章要从两面来看第六十一章 瓷器店内打老鼠第二百七十七章 四十联队的最后疯狂第一百二十章 你这么做是要上史书的第二百三十八章 最坏的打算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将之才的杜开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正处于关键位置第三百九十八章 要学会用人第248章 劝解第一百七十六章无处使力的感觉第五十八章 谈判第七十八章 履行承诺是有前提的第一百零六章动作一定要快第二十七章 行动(7)第二百一十九章 毒计?第一百四十八章 冈村宁次的直觉第三百一十三章 防着这个家伙第三百章 旅顺危机第一百零五章 斩草除根第一百三十章 苦怕了的关内部队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还是任参谋长第一百三十六章 任重而道远第三百三十九章 终究还是一场空第二百九十四章 突袭机场第三百八十章 人才第二百八十六章 顺势而为第一百二十六章 东北战场的态势第三十八章 军中无戏言第二百五十四章 无力回天的日军第一百五十三章 第一张牌第二百四十一章 三九年版的八一杠与PK第六十章 我比你心里有数第一百二十二章 稳 准 狠第一百一十九章 选择东京的原因第二百七十六章 谈兴正浓第三百九十章 书到用时方恨少第二百九十一章 穿插(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辽西之战之影响第十一章 泾渭分明的两派第一百二十五章 东进(4)第八十九章 就坡下驴的杨震第三百九十五章 老子当年也造过飞机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场难啃的战斗第五百二十四章 没有也无所谓第232章 狠毒第二十六章 日军内部的分歧第一百九十六章 杨震的思路第三百三十一章 谈话之超常待遇第三百零七章 三个如果第四百六十三章 造化弄人的结局第一百三十七章 该有一个了断了第八十一章 失去联络第四百五十四章 打的他们终生难忘第二百五十八章 该到了收获时刻第三百零五章让事实证明第二百九十五章 做好牺牲准备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终决定权第三百八十九章 借窝下蛋第二百九十八章 差距决定命运第十六章 计划(1)第二百八十章 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信任第265章 那一片失去的国土第二百八十九章 意外的开场白第八十四章 第六感做出的决策第三百五十三章 统统给他们退回去第一百零五章 情报第一百零八章 余波中的中美海战第二百零八章 无兵可调第一百三十九章 辉煌的开端(7)第七十章 最应该做的不是检讨第八十四章 万钧重担第五十四章 被困(1)
第二百八十九章 机会到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致命的问题第二百七十五章 服从命令是第一位的第三百八十章 一个硬币的两面第五百三十五章 只不过是一个开头第二十章聪明反被聪明误第六十七章 全力一搏第三百零四章 太急躁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心事向谁述第三百五十三章 统统给他们退回去第一百四十六章 战术与打法的不同第一百七十四章 尽量想到前边第一百九十六章 杨震的思路第八十四章 定策(2)第一百一十九章 选择东京的原因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战的前兆第一百五十章 风云突变(一)第十七章 计划(2)第二百八十章 不择手段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下(8)第一百八十章 总指挥的批评第一百一十六章 必须要考虑的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杨震的算计失误第三百三十一章 军长最担心的事第三十二章绝望的和知鹰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你们是希望第三百九十七章 匪患第二百九十四章 突袭机场第五百二十二章要从两面来看第六十一章 瓷器店内打老鼠第二百七十七章 四十联队的最后疯狂第一百二十章 你这么做是要上史书的第二百三十八章 最坏的打算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将之才的杜开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正处于关键位置第三百九十八章 要学会用人第248章 劝解第一百七十六章无处使力的感觉第五十八章 谈判第七十八章 履行承诺是有前提的第一百零六章动作一定要快第二十七章 行动(7)第二百一十九章 毒计?第一百四十八章 冈村宁次的直觉第三百一十三章 防着这个家伙第三百章 旅顺危机第一百零五章 斩草除根第一百三十章 苦怕了的关内部队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还是任参谋长第一百三十六章 任重而道远第三百三十九章 终究还是一场空第二百九十四章 突袭机场第三百八十章 人才第二百八十六章 顺势而为第一百二十六章 东北战场的态势第三十八章 军中无戏言第二百五十四章 无力回天的日军第一百五十三章 第一张牌第二百四十一章 三九年版的八一杠与PK第六十章 我比你心里有数第一百二十二章 稳 准 狠第一百一十九章 选择东京的原因第二百七十六章 谈兴正浓第三百九十章 书到用时方恨少第二百九十一章 穿插(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辽西之战之影响第十一章 泾渭分明的两派第一百二十五章 东进(4)第八十九章 就坡下驴的杨震第三百九十五章 老子当年也造过飞机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场难啃的战斗第五百二十四章 没有也无所谓第232章 狠毒第二十六章 日军内部的分歧第一百九十六章 杨震的思路第三百三十一章 谈话之超常待遇第三百零七章 三个如果第四百六十三章 造化弄人的结局第一百三十七章 该有一个了断了第八十一章 失去联络第四百五十四章 打的他们终生难忘第二百五十八章 该到了收获时刻第三百零五章让事实证明第二百九十五章 做好牺牲准备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终决定权第三百八十九章 借窝下蛋第二百九十八章 差距决定命运第十六章 计划(1)第二百八十章 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信任第265章 那一片失去的国土第二百八十九章 意外的开场白第八十四章 第六感做出的决策第三百五十三章 统统给他们退回去第一百零五章 情报第一百零八章 余波中的中美海战第二百零八章 无兵可调第一百三十九章 辉煌的开端(7)第七十章 最应该做的不是检讨第八十四章 万钧重担第五十四章 被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