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选择

对郭炳勋的建议,杨震犹豫了一下。原本按照他的计划是在自己驻地二十里范围内对有可能渗透的特务进行清理。这样,各个小分队在通讯手段落后的情况之下,可以尽量不离开主力过远,能做到收放自如。不仅随时可以通报敌情,还可以随时撤回休整、补充物资。

不过这样一来,反倒是显得有些欲盖弥彰,甚至很容易帮助日伪军确定部队的具体位置。在清理范围距离主力驻地过近的情况之下,很容易泄露部队的驻地。

正像是郭炳勋说的那样,日本人不是傻子。派出去的大批特务犹如断了线的风筝一般消失,要是再感觉不出这其中的异常,那就真的奇怪了。

对于郭炳勋的想法,杨震实际在内心还是很赞同的。用小分队将日伪特务的视线吸引到南线,不仅可以大大的减轻主力驻地暴露的危险,如果进行顺利的话,甚至还能缓解日伪军对自己所处山区的封锁。

不过,赞同归赞同,但对于这些小分队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杨震却是有些很不放心。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将十几支六人小分队撒到这莽莽群山之中,根本就无法做到收发自如不说,甚至在远离驻地,在寒冬将至的情况之下,在丛林中便是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问题。

在杨震看来,郭炳勋的想法的确不错。但他得这个计划成功的关键是建立在派出去的各个分队都训练有素,可以做到收放自如这个前提之下。

可在眼下部队的实际情况,郭炳勋的这个计划成功的希望并不是很大。弄不好,反倒是适得其反。没有能将日伪军的视线引走,自己反倒是损失几十名战斗骨干。

对于自己计划中的漏洞,杨震心中很清楚。郭炳勋计划中的优点,杨震心中也很明白。但要是在眼下这个时候让杨震一下子拿出去几十名战斗骨干,尤其是实战经验丰富老兵去冒险,杨震还真的有些舍不得。只有经历过战争的真正军人,才知道老兵的珍贵。

看到杨震脸上略带犹豫的神色,郭炳勋那里不知道在之前战斗中一向杀伐果断的他犹豫在什么地方。说实在的,在眼下部队战斗骨干并不充足的情况之下,让郭炳勋一下子拿出几十名去冒险,他也舍不得。

而且作为法国圣西尔军校的高材生,郭炳勋也知道,让这些甚至没有受过丛林战最基本的训练,甚至那一带详细地图都没有的战士在这荒芜人迹的大山去完成这种相当于大海捞针的任务,实在有些勉强,甚至可以说是危险之极。这些人出去,很多人,甚至全部的人都有可能再也回不来。

但郭炳勋认为,只要能保证主力的安全,尤其是保证主力在这即将要面对的滴水成冰,气温经常降到零下三四十度的北满山区的冬季中唯一生存下来基础的秘营的安全,做出一些牺牲还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只要主力在即将面对的酷寒之中能存活下来,再大的牺牲也是值得的。

郭炳勋想到的这些,杨震也很清楚。尽管杨震舍不得,但杨震却知道,郭炳勋的建议虽然有些残忍,但是却对眼下的情况最好的一个解决办法。

自己困守在这里,早晚会被日伪军发觉。小鬼子不会老老实实的给足自己几个月休整的时间的。与其被动的去迎战,还不如主动出击。抢在秘营还未暴露之前,利用小股部队,趁着日伪军派遣大批特务进山寻找自己的机会,不动声色的将日伪军的视线引向其他方向。

思虑良久,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杨震终于还是点了点头道:“老郭,就按照你的想法办。用小分队多路出击的办法将日伪军派出的特务吸引到敦化北部。”

“至于你所担心的鬼子南边的封锁线,我认为不会设置的距离太近。张广岭宽度虽然并不算太大,无法与关内那些名山大川相比。但是长度却是足够。”

“尤其是南边不像东、西、北三个方向,有河流与铁路线可以作为天然的封锁线。南边与这里一样,都是广袤的原始森林。与这里是山连山,林并林。鬼子在不确定我们肯定在他们合围圈中的情况之下,他们南边封锁线不会放的太近。”

“而且正像你说的那样,敦化北部的山地回旋余地要比我们现在处于两条海浪河之间的位置大的多。那里与我们现在所处宁安西南山区一样,都是山高林密,而且河流阻断较少。”

“张广才岭对于我们以及一切抗日队伍来说,最大的方便不是在于它有多宽。张广才岭与南方关内的那些大山相比,长度足够,但它的宽度却是远不及。但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地理位置。”

“张广才岭北接兴安岭,南抵长白山,与长白山北脉的老爷岭相邻。若不是有滨绥、新图两道铁路线以及牡丹江等较大河流的分割,我们在这里北可进入兴安岭。南可沿着山势进入吉林。如果在补给充足的情况之下,我们甚至可以进入辽东。”

“这里山连山、林并林,到处都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可谓算得上山高林密。就算日伪军调集再多的兵力,若是想要构筑一条封锁线,也只能与他们在东、西、北三个方向一样,依靠河流与铁路线这种天然或是半天然的地形来设置。”

“而从地图上看,最适合作为封锁线的除了新京至图们的铁路线之外,便是牡丹江上游至威虎河这一线。海浪河虽然发源于敦化以北的山地,但其上游的地形复杂。即便是我们手中这张一向以精确著称的日军地图上,很多地方标示也不是很清晰。甚至很多山峰连标高都没有。”

“这里不仅地形复杂,难以构成一条完成的封锁线。而且因为地处交通极为不便的深山老林之中,在这里补给难度极大。这些情况我们知道,小鬼子与我们使用一样的地图不会不知道。”

“而牡丹江上游这一带就不同了,得益于新京至图们的铁路线,小鬼子对这里的地形很清楚。你看这里所有的山峰标示清清楚楚。而且依靠牡丹江的河道作为封锁线,很有利于补给。”

“最关键的是牡丹江的流量远大于上游的海浪河。其深度与宽度是上游的海浪河无法相比的。在那里,在牡丹江完全冰封之前,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涉渡。”

“日伪军若是把封锁线设置在牡丹江沿岸,我想其可以借助地利之便,节省下大量的兵力。所以我认为日伪军南部的封锁线应该设置在牡丹江至威虎河一线。”

“如果我得猜测是正确的话,那么按照你的计划,小分队的最终目标,并不需要越过日伪军在南部的封锁线。所以,老郭,你的计划成功的希望还是有的。”

“只是这些小分队远离主力单独作战,一定要选择一个能力强,有带队单独活动经验,性格坚韧、果断,而又不能呆板的执行任务,脑子比较灵活,知道应变的指挥员和一名政治过硬,可以让战士们信赖的政工干部统一指挥行动。只是这个指挥员让谁去比较合适?”

杨震虽然已经下了决心按照郭炳勋的建议执行,但他内心还是希望这些小分队不要损失太大。所以他在下定决心的时候,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为这些远离主力作战的小分队选定一个统一的指挥员。

“司令员,我想还是我去吧。这个计划是我提出来的,我去比较合适。”杨震的话音落下,郭炳勋没有丝毫犹豫的提出由自己亲自指挥这次行动。

听到郭炳勋的毛遂自荐,杨震想都没有想到的便摇头拒绝道:“老郭,你不能去。现在部队的训练正处在关键时刻,根本就离不开你。而我更离不开你这个参谋长。”

拒绝了郭炳勋,杨震却为了这个指挥员的人选不由显得有些头疼。手中的几个连长扒拉来、扒拉去,琢磨了半天,杨震也还没有一个人能够达到自己的标准。

本来杨震在下决心接受郭炳勋的建议之后,第一个想到的人选便是王光宇。作为抗联的副军长,无论是服从命令的坚决性,还是游击战的经验,有过多年指挥分散部队活动经验的王光宇都是第一人选。只是现在王光宇还远在他处,正在寻找隐蔽中的二路军总部,根本就无法赶回。

而其他人,却又不是没有游击战的经验,便是能力上存在一些问题。几乎所有的干部,都缺乏独立作战的经验。在这种深山老林中,根本就无法指挥这些很有可能分散的很开的部队。

琢磨良久,也没有琢磨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想起牺牲在阿什河西岸的马明,杨震不由的微微叹了一口气道:“若是马明还活着,咱们也就不会这么头疼了。他若是活着,这次任务让他去正好。”

听到杨震提起马明,郭炳勋心中突然一动,不由得想起一个人,。犹豫了一下,郭炳勋道:“司令员,你看李明瑞怎么样?李明瑞一直跟在我们身边,这些日子中提高的很快。”

“而且他的身手、枪法都不错,脑袋也很灵活。早年在行走江湖的时候,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这双眼睛更是毒的很。”

“至于单独带队作战经验。五常那一战,他带着一个连兜日伪军屁股的任务完成的不是很好吗。而且当初在五道岭子铁矿与您断后的时候,在您昏迷时,他指挥的也是不错的。让他和黄大力配合,应该比较合适。”

对于郭炳勋提出由李明瑞担任这次行动的指挥员,杨震却感到有些意外。不过在仔细考虑了一下之后,杨震还真是觉得郭炳勋说的没有错。李明瑞虽然在某些方面还有些欠缺,但相对于其他人还算有一定优势的。最关键的是这个家伙的脑子够活,就算占不到大便宜,也不至于吃太大的亏。让他与黄大力搭档,到是眼下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

犹豫了一下,杨震最终还是点了头道:“好,就让他去。这小子虽然在某些方面还有些不足,但胜在脑子够活。”

与军事指挥员难产相比较,政工人员的选拔却是省事的多了。对于杨震的要求,李延平想都没有想的便提出了一个人选:“我看三连指导员董平就可以。”

“董平十六岁便参军,可以说是一个老抗联了。董平自参军以来一直都在担任政工干部,在政治工作中上很是有一套。在任三连指导员之前,曾经担任过团政委。人虽然年轻,但有文化,性格上也很稳重,甚至可以说有些老成持重。是各连指导员中,与连长配合最默契的一个。”

“而且,董平打过多年的游击。在五军撤离宁安之前,他曾随部队在敦化北部山区与二军联合作战过,对那里的情况并不陌生。他多年的游击经验,正好可以弥补李明瑞对游击战不熟悉的缺点。”

“这个董平可以称得上是能文能武的人才。当初我从五军将他要来的时候,总指挥还不舍得。我看这个政工人员的人选,就让董平去吧。”

说到这里,李延平却是有些吞吐道:“司令员、参谋长,对于你们派出部分小分队出击,利用日伪特务将日伪军的视线转移的办法我恨支持。但是,将日伪军的视线转移到敦化北部山区,这?”

见到一向爽快的李延平说话居然有些犹豫,杨震有些疑惑的道:“政委,你有什么话你就直说。我们都是生死与共的战友,有什么不能直说的?”

李延平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道:“司令员,敦化、蛟河、安图北部的山区,像威虎岭一带山区,以及与我们隔海浪河、牡丹江相望的宁安东南山区都是抗联二军的游击区。也曾经是我们五军部分部队的游击区。”

“二军活动在这一范围内是承担保障二路军与南满的一路军之间联系的重要任务。敦化、汪清、安图以及蛟河是其主要的游击区。我们将鬼子的视线转移到哪里,会不会给二军带来危险?”

“你知道,抗联各军缺乏电台,相互之间的联络并不是很通畅。我虽然知道二军的大致活动范围,但现在敦化北部究竟有没有二军活动,我也不清楚。但若是二军此时正在敦化北部山区的话,我们这样一来,倒是很可能将二军推向灭顶之灾。”

第二百二十八章 麻烦解决、任务失败第三百七十八章 但是这是有前提的第二百零一章 关心则乱第一百五十七章 拳头部队第252章 鏖战朝鲜第254章 一百分的努力不够第三百七十四章 杨震的拒绝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定要稳住第四十六章 极有创造力的袭击第四百四十七章 缺乏灵性第四百三十八章 易建平的看法第五十三章 一拳打在腰眼上第九十二章 还是搞错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老而弥坚第三百八十四章 咱们也可以发笔战争财第二百零四章 起到最大的作用第三百三十一章 军长最担心的事第五百五十九章 突破城墙第五十五章 用足突出部第三百六十四章 影响之算计第三百二十章 我们在战略上输了第八十三章 定策(1)第一百八十五章 血肉双城(六)第三百八十八章补充协议第一百三十九章 守不住我要他的脑袋第十一章 该死的情报部门第二百四十五章 强劲的对手第一百七十六章 新型野战食品第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战果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轻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战的前兆第三百三十四章 谈话之保证第五百三十七章 通辽外围争夺战(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名古屋大空袭第三百五十三章 梅津美治郎的怒火第二百八十二章 秦彦三郎的准备第一百零五章 按照你的思路来第四百六十章 希望破灭第一百四十八章 战斗小结第十五章 反坦克战第一百零四章 消灭在萌芽之中第一百八十七章 苦心白费了第四百零五章 军衔风波第五百五十九章 突破城墙第三百六十三章 急于雪耻的日军第三百一十二章 记住你是最棒的第一百三十七章 夜深、狼多第二百一十五章 魏拯民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能在这么死守下去第二百七十九章 这不是意外是阴谋第十七章 计划(2)第三百五十一章 浴血十家子第三百三十三章 先做小人、后做君子第五十六章 醋性子乔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百姓信心的体现第四百二十八章 发了疯的梅津大将第三百二十七章 战役结束第二百五十四章 必须要打第三百一十五章 自作孽的大阪师团第三百九十三章 各怀心思的三个联队长第224章 总部的回复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百姓信心的体现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坚持第七十九章一场经典的夜间伏击战(2)第二百一十七章 冈村宁次的想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三百六十一章 家人与亲情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木清直的雄心第二百一十六章 还是判断失误第三百七十三章 是我们与日本人拼命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思与调整第243章 今昔类似第五百六十八章硬骨头第四百七十五章 因果关系第二百三十二章 暴躁的上月良夫第二百二十五章 风水轮流转第三百五十四章 离去第三百四十章 解了燃眉之急第三百四十一章 李延平眼中的杨震第三百六十一章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第二百一十二章 想要打脸的日本海军第五十八章 个性与争吵第一百四十三章 辉煌的开端 (11)第二百三十一章 救援(五)第三百零二章 杨震很不满意第一百四十三章 咬牙阶段第四百七十七章 真正到了关键时刻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腐拒变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第五章 戏要做足第二百六十章 别有用心的杨震第二百六十四章 做的如此彻底第六十八章 最了解杨震的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更深的层次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三百八十五章 煮酒论飞机第三百八十二章 李延平的担忧第二百九十七章 压力第六十七章 全力一搏第四百六十七章不一样的味道
第二百二十八章 麻烦解决、任务失败第三百七十八章 但是这是有前提的第二百零一章 关心则乱第一百五十七章 拳头部队第252章 鏖战朝鲜第254章 一百分的努力不够第三百七十四章 杨震的拒绝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定要稳住第四十六章 极有创造力的袭击第四百四十七章 缺乏灵性第四百三十八章 易建平的看法第五十三章 一拳打在腰眼上第九十二章 还是搞错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老而弥坚第三百八十四章 咱们也可以发笔战争财第二百零四章 起到最大的作用第三百三十一章 军长最担心的事第五百五十九章 突破城墙第五十五章 用足突出部第三百六十四章 影响之算计第三百二十章 我们在战略上输了第八十三章 定策(1)第一百八十五章 血肉双城(六)第三百八十八章补充协议第一百三十九章 守不住我要他的脑袋第十一章 该死的情报部门第二百四十五章 强劲的对手第一百七十六章 新型野战食品第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战果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轻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战的前兆第三百三十四章 谈话之保证第五百三十七章 通辽外围争夺战(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名古屋大空袭第三百五十三章 梅津美治郎的怒火第二百八十二章 秦彦三郎的准备第一百零五章 按照你的思路来第四百六十章 希望破灭第一百四十八章 战斗小结第十五章 反坦克战第一百零四章 消灭在萌芽之中第一百八十七章 苦心白费了第四百零五章 军衔风波第五百五十九章 突破城墙第三百六十三章 急于雪耻的日军第三百一十二章 记住你是最棒的第一百三十七章 夜深、狼多第二百一十五章 魏拯民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能在这么死守下去第二百七十九章 这不是意外是阴谋第十七章 计划(2)第三百五十一章 浴血十家子第三百三十三章 先做小人、后做君子第五十六章 醋性子乔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百姓信心的体现第四百二十八章 发了疯的梅津大将第三百二十七章 战役结束第二百五十四章 必须要打第三百一十五章 自作孽的大阪师团第三百九十三章 各怀心思的三个联队长第224章 总部的回复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百姓信心的体现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坚持第七十九章一场经典的夜间伏击战(2)第二百一十七章 冈村宁次的想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三百六十一章 家人与亲情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木清直的雄心第二百一十六章 还是判断失误第三百七十三章 是我们与日本人拼命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思与调整第243章 今昔类似第五百六十八章硬骨头第四百七十五章 因果关系第二百三十二章 暴躁的上月良夫第二百二十五章 风水轮流转第三百五十四章 离去第三百四十章 解了燃眉之急第三百四十一章 李延平眼中的杨震第三百六十一章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第二百一十二章 想要打脸的日本海军第五十八章 个性与争吵第一百四十三章 辉煌的开端 (11)第二百三十一章 救援(五)第三百零二章 杨震很不满意第一百四十三章 咬牙阶段第四百七十七章 真正到了关键时刻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腐拒变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第五章 戏要做足第二百六十章 别有用心的杨震第二百六十四章 做的如此彻底第六十八章 最了解杨震的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更深的层次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三百八十五章 煮酒论飞机第三百八十二章 李延平的担忧第二百九十七章 压力第六十七章 全力一搏第四百六十七章不一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