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远征军不溃

bookmark

亚历山大在计划败露之后,并没有弥补什么,而是公开直接了当的告诉史迪威和中国远征军,他们已经不打算守卫缅甸了,而是要撤回印度去。

亚历山大也不等中美两国的答复,而是公开细致的全面后撤,将中国远征军的右翼暴露给日军,不用再隐隐藏藏的英国人撤退的速度快了不少。

在200师抵达腊戌的前一天,英国侨民、记者、传教士、英军,所有人都准备好了全面撤退,而新三十八师则被史迪威严令要掩护英国人撤退。

4月23日,亚历山大、被新三十八师就出来的斯利姆,就是那个被包围的7000英军的最高指挥官、史迪威、罗卓英在乔克西举行联席会议。亚历山大在会上强调:英缅军必须撤过伊洛瓦底江,然后前往印度,不然的话,他们就会陷入正在想曼德勒推进的一支日军突击队的包围。当天夜里英军第一军团的先头部队即渡过伊洛瓦底江。

4月24日新三十八师全部憋屈的渡过伊洛瓦底江,占领温德,一掩护英军后卫的撤退。到了4月26日,英军基本上渡过伊洛瓦底江,同时英军还炸毁了位于曼德勒以南的伊洛瓦底江最大的一座桥梁--阿瓦桥。

渡江以后,英缅军狼狈的沿着弯弯曲曲的铁敦江想西北方向撤退。到处可见衣衫褴褛的难民,耗尽了油料的军车和负伤的士兵。一路上日本空袭不断,还不断的组织突击队突击,纵深穿插,疯狂的袭击英缅军,企图切断英缅军的退路,而英缅军一心想着逃回印度,根本无心作战,因此处处挨打,死伤惨重。

半个月后英缅军第一支撤退部队抵达印度阿萨姆邦达武镇,前后有12000官兵抵达,13000多人在撤退的时候被打死,75万难民在撤退中死去。

而英国遗弃的军事物资更是不计其数,连英国人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

4月24日重庆蒋公馆,老蒋看着戴安澜发来的数千字的电报,第一句就是希望蒋委员长派兵支援腊戌,蒋介石接着往下看,里面分析的丝丝入扣,正式王汉章写的那篇文章。

蒋介石考虑了一下就派司令长官部直辖36师从云南大理紧急赶往腊戌,对于蒋介石来说那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戴安澜在电报中已经说了,派兵支援的好处,一来可以增强腊戌的兵力,就算不坚守缅甸,也可以保证远征军的退路,二来坚守缅甸的话,也可以增强本地的兵力。

蒋介石看着带俺来发来的电报,让副官召集他的幕僚们,这种在英国人已经放弃缅甸,中国军队要独自面对日军强大的攻势,他是在下不了决心。

对于蒋介石来讲他是不想拿他的战略预备军在缅甸跟鬼子耗的,因为原来的战略目标已经失败了,已经没有达到的目标了,但是戴安澜发来的电报明确的指出要是放弃缅甸的后果,让蒋介石犹豫不决,所以他需要召集幕僚和他的得力学生们商议。

晚上6:30,一干军部的大员们到齐了,蒋介石让他们一一看了戴安澜发来的电报,足足一个小时过去了,所有人都仔细的看了一边,然后私底下还讨论了一下。

蒋介石道:“大家都看过了,这封电报是戴安澜发来的,收缅甸和不守缅甸的后果都说了,也预测了未来的战局,大家说说吧,我们守不守缅甸?”

大概两分钟之后顾祝同道:“如果战局真的按照戴将军说的那样,我们确实应该守缅甸,另外我也想过了,我们得战略物资要是没有外援,顶多三个月就要消耗干净,也就是说我们到时候将没有武器弹药补充,前线的弟兄就祝你能拿烧火棍跟装备精良的鬼子打了。”

蒋介石点点头道:“文白,你说说看!”

张治中想了一下道:“看戴将军的分析报告确实应该守缅甸,如果缅甸真的被日军占据,那么他们下一步的动作自然是北上进攻云南,然后向西还可以进攻印度。同时缅甸被占据,我们得外援就真的断了,只能像戴将军说的那样,空运了,而西藏一线是高原,还有喜马拉雅山脉,因此空军只能按照戴将军说的那样走中缅印边境,而这样的话就回遭受日本空军的袭击,损失定然不小,另外要是日本进攻印度,要是英人还是想现在这样一败再败,那那我们连空运的基地都没有了。不过要是守的话,我们得兵力又少,万一守不住缅甸,又把兵力拼光了,到时候日本人占据了缅甸,然后进攻云南,我们就无兵可守了。”

蒋介石的第六大金刚钱大钧道:“我觉得现在还是应该暂避日寇锋芒,扯着主力损失不大,撤回国内,否则局势危急,到时候托在那里,很可能错过回国的良机。”

顾祝同再道:“委座,我看这样,其实戴将军的电报中提到美国人的物资,我看能不能守住缅甸,还是得看美国人给什么样的支持,要是美国人全力支持,那么我们应该守住缅甸,适当的时候,将日本人赶出缅甸,要是美国人不能全力支持我们,那么按照我们得现状,我们根本就没有足有的物资在支持缅甸几十万大军作战了,只能采取守势了。”

张治中道:“我赞同墨三意见,不过我们要尽快,前线局势瞬息万变,要是美国人托在那里,我们就把兵撤回来,保存实力,以图再战,同时现在我们应该积极动员兵力出兵中缅边境,要是守缅甸,到时候直接入缅,要是不守到时候就可以再云南抗击日寇。”

蒋介石想了想确实对,其实只要美国人的外援充足,那么他就下得了决心在缅甸跟鬼子敢,可是美国人要是没有足够的重视,就算明知道后果,那也不得不撤回远征军了,否则把战略预备军的第五军和第六军拼光了,日本人再进攻的话,他就没有什么精锐的士兵来抵挡了,中国或许真的要投降了,而这自然不是美国人想看到的。

会议结束后,蒋介石立即找自己的老婆宋美龄商议,宋美龄在美国有不少熟人,另外现在跟美国总统打交道也是熟门熟路了。

宋美龄在第二天约见了陈纳德,把情况跟他分析了一下,希望他们跟美国总统也沟通一下,陈纳德不像史迪威权力欲望那么大,而且他是真心想帮助中国抵御入侵,而不是带着利用的目的,因此他立马答应了。

而宋美龄同时也与美国驻华全权大使高斯会面商谈美国进一步支持的事宜,宋美龄把所有的放弃缅甸的后果可能造成的后果一一跟高斯分析,不过高斯做不了主,他只能上报美国政府。

4月25日,200师搜索分队和日本前哨部队接触的这一天,美国白宫,罗斯福收到了包括陈纳德,美国驻华大使高斯以及中国政府的电报,中国驻美大使还直接找上门来,说的内容都差不多,就是希望美国能加大对华援助。

罗斯福一如既往,有事找美国的“托管者”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他知道中国这次真的是急了,也真的是想跟日本人好好打一仗。

罗斯福道:“亲爱的马歇尔,看看这个,”说着拿出中国驻美大使送来的中国战局分析书,因为这份是最详细的。

马歇尔接过来仔细看了一遍,中国的大概局势他是清楚的,想了想道:“如果中国政府真的打算跟日本人在缅甸继续作战,我们可以支持物资给他们。”

罗斯福道:“马歇尔,你觉得如果中国真的退出缅甸,局势会恶化到那种程度吗?”

马歇尔道:“应该会的,这份报告分析的很详细,如果缅甸被日本占据,那么日本就可以进攻云南,迫使中国投降,另外随时可以进攻印度,据说现在印度十分的不稳定,要是日本人真的打过去,那么英国人未必能守得住,所以还是多花点物资,让中国人吧日军至少牵制在缅甸,使得日本人没有精力进攻印度,要不然丧失印度的英国需要我们支持的东西会更多,另外没有印度的英国说不定很快就会垮掉,到时候我们只能独自在大西洋上面对德国人了。而丧失物资供应的中国政府也支撑不了多久就会投降,到时候就只有苏俄和我国在对抗,恐怕局势会更加的恶化,尤其是苏俄,没有了英国得牵制,,德国可以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进攻苏俄,日本也可能会在这个时候趁火打劫,苏俄覆灭也就不远了。我想没有到万不得已我们还是不要让局势发展道那种不可收拾的地步,这样我们到时候恐怕不能独善其身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固然是天险,不过已经不足以保护我们了,要知道南美那些国家可是亲德的,战事对美国稍有不顺,他们很可能倒向轴心国。”

罗斯福考虑了一下道:“那就答应吧,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无比让中国人尽量拖住日本人,该死的英国人从来就没有大局观,要不是他们那么自私,局势会更加的好的。”

马歇尔道:“总统阁下息怒,英国人不管他们了,现在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我们得士兵训练才半年,所以还需要中、英、苏国人在未来的半年内拖住日本和德国人,等今年一过,我们得士兵训练完毕,那么就有轴心国受的了。”

第17章 伪蒙古高官的盘算第17章 伪蒙古高官的盘算第70章 轰炸美军舰队(下)第10章 美国霸权主义的雏形第50章 空战第18章 美国人的决定第54章 时间最短的百万人战争第22章 美国人的心思第64章 罗斯福之死第25章 第13舰队覆灭第11章 海上大战(上)第2章 轰炸勘察加第4章 德国人第54章 高尔察克投降(下)第58章 逃出生天第15章 进军唐努乌梁海第7章 武力解决外蒙问题第44章 山本五十六的阴谋第65章 撕破脸皮第29章 裕仁死后第55章 人工降雨第21章 上流社会的宴会第7章 冷枪冷炮战第6章 大战前夕第56章 他们不淡定了第6章 橡树岭上空的蘑菇云第17章 伪蒙古高官的盘算第47章 见龙云(二)第62章 惊诧小日本第27章 英美苏密约第3章 空中绞杀(上)第48章 准备第35章 蒋介石哪里跑第8章 苏联太平洋舰队第24章 ,希特勒死了第10章 美国霸权主义的雏形第20章 英雄归来第10章 全歼56师团第21章 进攻克孜勒第19章 苏军跑了第32章 欧洲烂局第1章 穿越了,何去何从第8章 苏联太平洋舰队第38章 阳谋成第62章 笼络人心第64章 莫名其妙的东窗事发第13章 夺取尼豪岛第18章 夺岛第33章 美援第17章 日本人的烦恼第51章 进攻第17章 日本人的烦恼第43章 进攻巴尔干第35章 赚钱第11章 海上大战(上)第23章 质问第34章 对你好的不一定是朋友第10章 小舰队覆灭第8章 苏联太平洋舰队第40章 万颗导弹大轰炸第27章 愤怒、抉择第12章 孙立人战温都尔汗第63章 冬季攻势(三)第28章 追击阿拉斯加舰队第44章 阿拉山口大轰炸第10章 小舰队覆灭第45章 终极策略第11章 再拉德国援助第16章 变故第31章 德国人的背叛第32章 美国断外援第36章 迎头追击第67章 如何处理第13章 外交第5章 小镇枪声第43章 后果第49章 日本换人第9章 秘密会议第2章 局势恶化第26章 德黑兰会议第20章 犹太人的的盘算(一)第13章 夺取温都尔汗第16章 美苏关系第10章 小舰队覆灭第8章 围歼113联队第29章 工业计划第59章 山下奉文遁逃第25章 御前计划第20章 库伦大会战,胜!第6章 深入会谈第16章 我要让世界记住我一千年第48章 对日谈判第49章 导弹攻击第64章 罗斯福之死第55章 中国改革计划书第27章 英美苏密约第67章 如何处理第30章 英、日的灭印计划第45章 文人第67章 斯普鲁恩斯的发现
第17章 伪蒙古高官的盘算第17章 伪蒙古高官的盘算第70章 轰炸美军舰队(下)第10章 美国霸权主义的雏形第50章 空战第18章 美国人的决定第54章 时间最短的百万人战争第22章 美国人的心思第64章 罗斯福之死第25章 第13舰队覆灭第11章 海上大战(上)第2章 轰炸勘察加第4章 德国人第54章 高尔察克投降(下)第58章 逃出生天第15章 进军唐努乌梁海第7章 武力解决外蒙问题第44章 山本五十六的阴谋第65章 撕破脸皮第29章 裕仁死后第55章 人工降雨第21章 上流社会的宴会第7章 冷枪冷炮战第6章 大战前夕第56章 他们不淡定了第6章 橡树岭上空的蘑菇云第17章 伪蒙古高官的盘算第47章 见龙云(二)第62章 惊诧小日本第27章 英美苏密约第3章 空中绞杀(上)第48章 准备第35章 蒋介石哪里跑第8章 苏联太平洋舰队第24章 ,希特勒死了第10章 美国霸权主义的雏形第20章 英雄归来第10章 全歼56师团第21章 进攻克孜勒第19章 苏军跑了第32章 欧洲烂局第1章 穿越了,何去何从第8章 苏联太平洋舰队第38章 阳谋成第62章 笼络人心第64章 莫名其妙的东窗事发第13章 夺取尼豪岛第18章 夺岛第33章 美援第17章 日本人的烦恼第51章 进攻第17章 日本人的烦恼第43章 进攻巴尔干第35章 赚钱第11章 海上大战(上)第23章 质问第34章 对你好的不一定是朋友第10章 小舰队覆灭第8章 苏联太平洋舰队第40章 万颗导弹大轰炸第27章 愤怒、抉择第12章 孙立人战温都尔汗第63章 冬季攻势(三)第28章 追击阿拉斯加舰队第44章 阿拉山口大轰炸第10章 小舰队覆灭第45章 终极策略第11章 再拉德国援助第16章 变故第31章 德国人的背叛第32章 美国断外援第36章 迎头追击第67章 如何处理第13章 外交第5章 小镇枪声第43章 后果第49章 日本换人第9章 秘密会议第2章 局势恶化第26章 德黑兰会议第20章 犹太人的的盘算(一)第13章 夺取温都尔汗第16章 美苏关系第10章 小舰队覆灭第8章 围歼113联队第29章 工业计划第59章 山下奉文遁逃第25章 御前计划第20章 库伦大会战,胜!第6章 深入会谈第16章 我要让世界记住我一千年第48章 对日谈判第49章 导弹攻击第64章 罗斯福之死第55章 中国改革计划书第27章 英美苏密约第67章 如何处理第30章 英、日的灭印计划第45章 文人第67章 斯普鲁恩斯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