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 双胞胎

最近莫家村着实不算平静,起因是李家村众人深更半夜来偷麦苗,三四十人做出那等下作事,被官差和莫家村的族人抓个正着,顿时传得沸沸扬扬,那群李家村的村民被官差扔进了衙门,众人坚决不承认,根本不记得做了什么事。

官差不会撒谎,加上那天跟着去抓人的,也有外村几个在莫家村盖房子的泥瓦匠,几个人到处散播,几天之内,已经传到了凤阳城里,连代理知府处理衙门事务的师爷都知晓了。

偷麦苗偷窃到了莫家村,这还了得!师爷最近正等着京都的任命诏书,就怕其中有什么岔子,在北地,紧抱莫家的大腿总不会有错,这些不省心的无耻小人,在关键时刻给他找麻烦,师爷一怒之下,传信给小凤县县令,必须要严惩此事,给莫家族人一个交代!

这个时候,偷窃属于重罪,李家村村民们被抓个现行还要死不认账,县令开堂审问的时候,好一顿板子,打得众人哭爹叫娘,镇上来听堂的百姓们可是看了大热闹。

关于聚众通奸,这件事村民更是摇头否认,但是架不住有那二百五的,非说村花和村里几个汉子有染,众人相互攀咬,谁上了小寡妇的床,谁谁背地里总的调戏别人的媳妇,搞的一团乱麻,气得县令又加了几十大板。

李家村剩下那些村人一见事态不好,立刻掉转方向,装起了可怜,开始两天来莫家村一哭二闹三上吊,威逼村人放过他们,结果莫家族人嗤之以鼻,干脆不理会,想死就死,没人拉着,就是别在村里号丧,晦气。

这招不好使,李家村的老人媳妇变了个方向,又扮起可怜来,每日长跪在莫家村村口,呜呜咽咽,见到族人路过便要磕头。李家村的所作所为,给莫家族人很大的困扰,过了几天,族人出门都很不方便,竟然还有风声说是莫家做的太绝。

青璃特别憎恶这些说风凉话的,敢情被破坏挖掘的不是他们的麦苗,不然的话还不得诅咒人家断子绝孙?都是看热闹的不嫌事大,那么这样也好,就往大了闹,也让周围得红眼病的人看看,莫家不是好欺负的!

最近族人早出晚归,午时顶着大太阳都不肯回来,累了就在田间地头打个滚,小憩片刻,起身之后依旧忙碌,那些被糟蹋过的麦苗,被重新种植,损坏的也被族人补了上去,看护得更加精心。

青璃的大伯得到消息之后,从大伯娘的娘家回来,扎根到田间,早上揣着两个白面馒头,拎着锄头就出门,堂姐莫青菊心疼她爹,也跟着回来照顾家里,中午还要端着茶送到地头上。

几天而已,青璃发现大伯的皮肤更黑了,人也沉默,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压弯了他的腰。大伯已经过了四十岁,在古代来说,不算是壮年,他说过,自己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好好种田,种出高产的粮食,始终憋着这么一股劲。

李家村的村民依然每天准点过来捣乱,把莫家村搞得乌烟瘴气,这些人如那垃圾堆里的苍蝇,嗡嗡地到处乱飞,小娃们下了学堂之后都不能像往常一样愉快的玩耍。

忍无可忍,青璃准备再次出手,使用雷霆手段,千万不要和她说什么律法,皇权社会,皇上就是百姓们的天,而且耶律楚阳也是她的好友,她怕什么?何况是李家村人不道德在先,她已经忍了很久了!

就在青璃准备通知官差抓人的时候,在凤阳城里,城北大军士兵们得知了这个消息。众人请示一番,派出二十人的小分队,一路赶往莫家村,白日里负责驱赶李家村人,夜晚帮助族人巡逻,谁要是想对新粮种下手,不怕死的就来吧。

新粮种的目的不只是为了造福北地百姓们,也是为了支援城北大军,不只莫家村,族里所有的族田,青璃家庄子上,平阳的试验田都被保护起来,士兵们自发组织人手,一路跟随,从耕种到秋收。

城北大军的到来,得到族人们一致欢迎,李家村人灰溜溜地,再也没有人上来找茬,莫家村又恢复了从前宁静的日子,这些士兵们的饭食成了问题,族学中有饭堂,族中的妇人媳妇们经常轮流去做饭,让士兵们也跟着去吃,一天两顿,有时候族中谁家做了好吃的,也给这些士兵加餐。

日子一天快过一天,一晃就到了四月二十。青璃盘算还要等一段时间回平阳,从离开到现在,只收到淳于谙一封书信,写着“平安,勿念”,其余时间,音讯全无。

城北大营的士兵们,消息要灵通一些,前几天问,才得知大周士兵因为她提供的叶子,狠狠地重挫大秦,只要想到宇文鲲和耶律楚仁跳脚的模样,她的内心就无比舒爽。

平阳关外的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淳于谙重伤死亡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城北大营喧闹开来,士兵们简直不敢相信是真的,又是伤心又是愤恨,少将军不在了,这仗还怎么打?难道被大秦破城,他们要做俘虏吗?

这次的消息隐瞒的彻底,只有几个高级将领才知道,一些想来探听情报的人,都被隐卫们盯上,回去慢慢一查,有人通过线人给大秦送消息,他们没有打草惊蛇,不过已经掌握了一串名单。

大周士气低落,宇文鲲高兴的每天多吃两碗饭,大秦确实损失了一个好探子,但是,小喽啰永远和军中主帅的无法比拟,开始他也在怀疑消息的真实性,但所有探子都回复这一个消息,大周军心已散这是事实。

耶律楚仁要谨慎的多,他和淳于谙相识多年,绝对不相信淳于谙就这么玩完,特地找人到凤阳莫家村查了青璃最近时期的表现,得知她根本没接到淳于谙的任何信息,对北地战事一无所知之后,稍微放下一些警惕心,不过仍然犹豫,半信半疑。

大秦按兵不动,等了几天。宇文鲲每日和季盼厮混,两个人会在一起谈论青璃。不得不说,这个季盼最是懂男子的心思,虽然心里恨青璃,她可以找到宇文鲲的软肋,有时候深夜在大帐里和宇文鲲行鱼水之欢,也会让他呼唤她为璃璃,这种刺激让宇文鲲极为难忘,也更加宠爱于她。

早点破城,就能早一天杀到大周,大周物产丰富,还有各色的美人,总比大秦的强悍女子好的多。宇文鲲急功近利,认为等待下去会错失良机,找到耶律楚仁商讨军情。

就在这时候,大周营帐中又出了一些乱子,后备粮草不知道为什么着了火,士兵们加紧救援,仍然有了大损失,军心更乱。

粮草只有一小部分,其中几乎都是杂草,这是淳于谙开始诱惑大周上钩的一个计策,目的是为了迷惑耶律楚仁,计划没有变化快,大秦安排人刺杀,正好将计就计。

趁着这个节骨眼,大秦士兵出征十万人,一路疾驰,往南三十里,离大周的营帐很近,大周士兵们内心带着恨意,要给少将军报仇,由张副将等人代替主帅淳于谙的位置应战。

这次大秦军队也学聪敏了,每天带着口罩,防止大周再放臭气植物熏人。两军摆阵之后,迅速地厮杀在一处。淳于谙没有出现,他在等一个最有利的时机。

这场对战打得很是辛苦,大周士兵内心绝望,几乎是不要命的厮杀,抱着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心态,很是勇猛,不过到底人心所向,副将指挥不如淳于谙有凝聚力,在阵型上出现缺陷。

就在大周露出颓势,宇文鲲打算一鼓作气前进的时候,淳于谙终于带着帅旗,策马出现在一个高坡上,霎时间,大周的锣鼓震天响,士兵们一看少将军活着,欢欣鼓舞,浑身上下充满力量,精神百倍。

新阵法被启用,大周士兵们从散乱到团结,耶律楚仁和宇文鲲知道被骗了,恨得牙根痒痒,淳于谙真无耻,这厮竟然学会了诈死,双方再次交火,大秦的士兵们阵型开始散乱,被大周士兵截成了两股,分别绞杀。

想要退兵也来不及了,有五万人马被包围,困在内根本出不来,若是一直厮杀,也保不住另外的五万人,宇文鲲眼睛通红,最后还是下令撤兵,大周士兵也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围城一圈,绞杀大秦被困住的人马。

一场大战,厮杀了整整一天一夜,关外血流成河,大秦硬生生的折损了五万先锋部队,大周大胜,战俘,战马,各种战利品数不胜数,多日笼罩士兵们头顶的乌云,终于散去。

没过几天,宇文鲲抵抗不了压力,带领大秦的残余军队返回泗水城中,大周士兵过河,在河对岸搭营帐,随时兵临城下!

青璃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又过了几天,一直到四月二十五,她再次收到淳于谙的书信,上面描写了和大秦对战的细节,其中有赔礼道歉的成分在,毕竟迎合刺客有些冒险。

青璃看后跺脚,看来是她对这个魔头太放心,所以一直没太过问战场的事,谁想到他可好,先斩后奏,有主意着呢,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四月二十五,天阴暗,晌午天黑的和晚上一样,空气里的流动着湿润的风,似乎要下雨了。院子里蜻蜓低飞,青璃坐在窗边,无聊地品茶。

前几天,家里的后院全部种上了甜瓜,大伯留种不算多,这次种植没有太广泛,村里人家都种在了后院,每家也有一两亩地的样子,几天就长出了小牙,这速度可不是一般快。

这些天,最开心的是大伯,稻麦长势良好,甜瓜小苗也出来了,他坚信今年是个收获的年份,时不时的坐着马车去庄子上看看,对家里粮种上心。

青璃在庄户人家时间不久了,但是她对种田一点概念都没有,空间里只要扔进去种子,不用浇水,不用施肥,也不用除草,周期短,收获快,而且质量高,对比起来,村里那逆天的粮种就不算什么了。

“璃丫头,这是族里几个铺子的账本,你看看,有没有什么大出入。”

莫如湖手里拎着一个布包,从院子门外走进来,站到青璃的窗口,顺着窗户,把布包推进来,这些都是族里的小伙子记录的,他们也是初学者,或许账上有不准的地方,还要青璃纠正。

关于算账,这个时期已经做的比较系统,青璃也做了特定的表格,日期,收益等,只要填写上,用算盘做个加减法就好,不过没有阿拉伯数字,看着晕乎乎,这也是她最近准备推广阿拉伯数字的原因。

青璃曾经和外海公主丽莎交流过,他们那个岛国都是用阿拉伯数字的,这样青璃运用出去也有了借口,还得靠丽莎给她做个挡箭牌,她要先培养几个出色的账房,教会他们阿拉伯数字和加减法,慢慢在铺子里面推广开,这样不但记账简单,查账也不用转换。

“爹,我一会儿看,明天给你。”

青璃应声,这几本账册还有点沉手,看来最近镇上铺子收益不错,爹说粮店最是赚银子,才开没多久,就有了进账,等到秋收之后,族里种植的粮食全部放到粮店去卖,得知这些稻麦优良,价格也要比普通的翻几番,族人们是肯定舍不得自己留下吃。

莫如湖站在窗边嘱咐几句,又急匆匆地出门。青璃摇摇头,自从爹爹当上族长之后,真是一天也没得闲,忙东忙西,族里事情又多,娘亲也是,整日不在家,家里最悠闲的那个倒是成了她自己。

天色昏暗,一场大雨将至,于嬷嬷从村里人家闲聊回来,晃晃悠悠地进了院子,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平日里没有事,她就成了自由人,到处串门,小姐也不用她服侍,村里虽然条件差些,但生活的肆意。

“于嬷嬷,多亏你回来了,不然这天下雨,你走过来,又是一路的水。”

麦芽翻了个白眼,给进了偏厅的于嬷嬷倒了一杯茶。青璃和爹娘说了村里修路的事,但是前段李家村那破事闹的,族人心情也不好,此时就暂时搁置,再说现在族人一门心思想着粮种,铺路最快也要等到秋收之后。

“是啊,我看外头刮了凉风。”

于嬷嬷喝了一杯水,笑意盈盈地走进内室,“小姐,老奴去溜达一圈,您猜怎么的,听说了一个大消息!”

见自家小姐不置可否,于嬷嬷也没有沮丧,继续道,“王小翠要和子山少爷定亲了,小姐您还不知道吧?”

距离上次也过了十多天了,青璃没有关注二人私下里怎么发展的,第二日有李家村人上门捣乱,堵在村口,王小翠就没走成,就这样住了下来。

同在屋檐下,可能山子哥发现王小翠的好了吧,或者是被逼无奈,总之王小翠若是能嫁到莫家来,就算了却了她一个心愿。

“这王小翠啊,也够可怜的,您说说,她一个丫头,跟着车夫来这么远的地方,他爹就放心,把她一个人扔在村里不闻不问,这不,听说车夫回去送信,他爹才来的!”

王小翠在村里住了半个月,莫子山家又没有丫头,瓜田李下,族人心里早就把二人认作一对,时常见到人也要打趣几句,有那热心的大婶们,还要劝说几句,女子这样就算没了名节,非亲非故,就这么住着,以后嫁人也会拿出来被人说嘴,既然莫六叔六婶同意,那么就早点办了亲事,他也老大不小了。

得知王三胖子来到村里,青璃很高兴,正想去上门找他聊聊,既然来了,倒是省的她折腾。

窗外天色更加阴暗,湿润的凉风一过,硕大的雨点毫无预兆地噼里啪啦,打在窗棂上,雨势很急,很快,院子里的地面就湿了。

下雨天,青璃不喜欢出门,她喜欢在屋檐下听雨,在京都的时候,她会打开窗子或者站在游廊下,看着前面不远处的荷花池,聆听雨的声音。

在村里没有这么风雅,院子里只有几排花草,家里后院全部种了甜瓜,菜种植在隔壁王小花家里,现在家里这块宅基地太小,两边都有邻居,紧巴着,只够一家人住。

wWW⊕ttka n⊕¢ 〇

闲来无事,青璃点燃了油灯,一边喝茶水,一边看着账册,麦芽在一旁帮着念,青璃找出一张草纸,用笔记录算下,这样很快,一本账册核对完毕,族里的小伙子们很认真,一定是检查了几次的,没有错处。

“小姐,您说也快到五月了,怎么麦冬还没回来呢,奴婢还想问问京都的消息。”

休息的时间,麦芽搬了一个小墩子坐下,离开京都之后,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干娘,毕竟干娘一个人做活,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没人照顾。

“快了,麦冬到京都晚些,总要呆上几天。”

麦冬不善言辞,回到京都,青璃家里人的问话就要应对,还有她的好姐妹们,肯定想知道她在北地的生活,也不晓得麦冬是怎么说的。

“急什么啊,约莫五月初就能回来了,倒是大少爷恩科的成绩,还没有送过来。”

于嬷嬷关注的是自家小姐的大哥莫子归,听说新皇很是看中,想要让他做白家的乘龙快婿,彻底绑在一条线上,联姻是个好办法,可那个人是四美之一的白可心小姐。

于嬷嬷摩挲着下巴,以前在京都,很少有白家小姐的传言,只知道她非常美,但是身子弱,所以不常出现在众人的视线。

被青璃主仆三人念叨的莫子归,已经参加过殿试。殿试上一鸣惊人,让新皇直接从龙椅上站起来,不住地叫好,他本人没有什么表情,即使面对的是皇上,仍旧是一副清冷的模样。

新科状元实至名归,穿着大红色的蟒袍,骑马游街,这是新科一甲前三状元,榜眼,探花游街是莫大的荣幸,那天,莫子归缺席,他没有到,只有榜眼和探花,前面的马空着。

“这还用说吗,大少爷定能拔得头筹!”

麦芽跟着附和的点头,小姐家里人对子归少爷的期望很高,一路从秀才到举人,中间只隔了三年,一次考过,最好连中三元,成为大周一个新传说。

青璃根本不担心大哥的科考结果,现在京都平定,要比北地安全得多,耶律楚仁留下的党羽,分批次被肃清,风气一片大好,百姓们也在之前的动乱中走出来。

家里铺子的生意,蒸蒸日上,成亲的大户人家小姐多,不差银子的都跑到家具铺子去订制家具,还有一部分外海运过来的物件,卖得不错,银子进账数目很可观。

等第一艘船造好,试航之后,即将和萃华楼的船只一起赶往外海,青璃的预期是在今年走上一趟,只要一趟就能有一大笔银子。

和萃华楼一起,有个照应,不过生意上各做各的,现在萃华楼的幕后是耶律楚阳,总不好跟着皇上抢银子。关于水手,船长,京都也有了人选,自家培养了一段时日,跟去萃华楼的船跑了几趟,也有了经验,会基本的外海文。

在海上也不算太平,听说有不少海盗出没,一个不小心,就要被劫持,有时候就是看你不顺眼来撞船,鲁进根据这一点,在船上设计了攻击的功能,上面可以发射箭羽,用于近距离攻击。

雨越下越大,雨点急促,青璃站起身,把窗户放下,只留下一个小缝隙通风,她合计一会儿去大伯家后院的池塘里捞上一条鱼吃,池塘里养了不少的鱼,里面被她灌注了空间水,鱼生长很快。

主仆三人话家常,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于嬷嬷打算去厨房拎点开水,刚打开门,就见院子门口来了两匹快马,马上坐着二人已经从头到脚湿透了,成了落汤鸡,形容狼狈。

“你们是何人,来找谁的?”

于嬷嬷在屋檐下,探着脑袋喊了一句,那二人听到声音之后,翻身下马。

来的二人约莫也就十二三岁的年纪,身量很高,脸颊稍微显得稚嫩一些,小麦色的皮肤,五官比例不错。于嬷嬷细细地打量,这两个人几乎长得一摸一样,是一对双胞胎,二人抹着脸上雨水的动作一致,好像事先商量好的。

“村里人说,这里是莫家姐姐家,是吧?”

其中一个上前一步,面上带着笑,露出小白牙。于嬷嬷呲牙,这倒霉孩子,下这么大的雨还在笑,也不怕雨水顺着脸颊流进嘴里。

“是啊,你们是找我家小姐的?”

于嬷嬷就是觉得二人面熟,好像在哪里见面,但是她一时间又想不起来,只得道,“别傻站着啊,先进屋里来吧。”

“咱们兄弟一身都是水,就这样进门不好吧?”

二人对视一眼,站在院中没动地方,一时间犹豫着。初次登门,来见未来的大嫂,不带礼物就够失礼的,还要跑来混吃混喝,怎么也不能就这样进门,下雨天,弄一地水,太潮湿。

青璃听见声音,从内室出来,偏厅的门开着,她站在门口,看着院中的二人,顿生亲切之感,她试探着笑道,“是不是二弟和三弟?”

“莫家姐姐!”

二人异口同声,对于未来的大嫂传言很多,他们在山上习武,有时候也会收到娘的来信,听说大哥已经定亲了!

淳于越,淳于恭很欣喜,听说未来是大嫂是绝色姿容的美人,他们还有点不相信,一路来到莫家村,也听说过青璃的一些事迹,他们深表佩服。

双胞胎二人很小就被送到山上习武,每年能回到京都的次数屈指可数,近几年,一次都没有回去过。二人和大哥淳于谙接触的机会不多,但是很敬重,在他们眼里,大哥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是北地士兵们心中的磐石,从来没觉得京都那些矫情的小姐们能配得上大哥。

当二人收到娘亲信的时候,还有些不信,就算大哥不喜欢京都的小姐,也不用找个乡下丫头的,那不是坑人吗?毕竟在那种地方长大的,见识有限,但是他们尊重大哥,听说大哥思慕佳人良久。

兄弟俩当时也是半信半疑的,大哥淳于谙不想是以貌取人的人,怎么会因为对方长得美思慕呢?

一路上,兄弟二人似乎得到了答案,未来大嫂在他们心目中已经上升到和大哥一样的高度,二人进门之前和村里人打听了地点,还有点不好意思,心里紧张,真没想到,他们被认出来了。

于嬷嬷张大嘴巴,手里拎着水壶站在原地,挡住青璃的部分视线。天啊!她就说刚才看着怎么眼熟,到底是兄弟,和少将军长得很像,以前她在护国将军府上当差,见过二人的,只是那会他们还有小,哪里和现在这样,个子这么高了!

青璃找了一把油纸伞,把还在扭捏的二人带到了三哥的屋子,这里摆放整齐,崔奶奶时常打扫,也没有什么杂物,就让二人歇在这里刚好。

双胞胎身上带着的包裹已经湿透了,那些衣衫肯定不能再穿,青璃吩咐于嬷嬷打热水,又进了内室,把给爹爹做的几套棉布衣衫取出来,眼看到了五月初五,她想给爹爹做几件衣裳,刚好双胞胎的身形和爹莫如湖差不多。

麦芽听说是少将军的弟弟,也是一愣,赶紧去灶间做饭,二人冒雨赶路,就做一些热乎的,青璃特地交待,让麦芽烧水,于嬷嬷做些热汤面,她是不相信麦芽的手艺。

洗漱之后,又换上清爽的衣衫,淳于越,淳于恭更加舒服,四处打量这间屋子,屋子不小,摆设简单,外面还有一个书房,二人坐在偏厅的沙发,很是新奇地看来看去。

青璃在门外看了一会儿,捂嘴笑,这双胞胎说话老成,其实还是涉世未深的孩子,以前听过淳于谙说他的两个弟弟,在山上吃了不少苦,这是淳于家男儿必须要经历的成长之路。

端来几样糕饼点心,上来了热茶,青璃一进门,二人立刻正襟危坐,一齐叫道,“莫家姐姐,给您添麻烦了。”

“你们两个,赶紧过来喝茶吃点心,都是一家人,就别说两家话。”

第一次见面,若是太过客套,显得有些生疏,这二人以后就是她的弟弟,来家里当然和家人一样,青璃心疼他们从小离家,到山上一年也回不去一趟,欣慰的是二人活泼,性格和淳于魔头迥异。

“也是,你就是我们未来的嫂嫂。”

淳于越觉得装来装去的太客套,就接过茶水抿了一口,“哇,真是好茶,我们兄弟在山上只能喝茶叶沫子呢,只有前几年回到府里,娘才给我们上好茶。”

在山上的日子清苦,师父又是不在乎俗物的人,能吃上一顿肉菜都好不错了,还要靠二人偷摸去山里打猎,不然和师父师兄在一起,一天两顿,清粥小菜,二人长身体,还真的受不了。

“好喝吗,那就多喝点吧。”

青璃本来想说,等兄弟二人走之后,给他们带点回去,但是现在这样说,就好像赶人一样。

“莫家姐姐,我是淳于越,他是淳于恭,我是哥哥,他比我晚从娘的肚子出来一刻钟,就是弟弟。”

兄弟二人长相和淳于谙有点相似,但是随了文氏多一些,五官上没有那么锋利,相对柔和,很爱笑,说话声音嘶哑,有着变声期的少年的特点。

淳于越的脸上没有特征,在弟弟淳于恭的脸颊一侧,有红色的小痣,兄弟二人还是很好辨认的,三人聊了几句,很快说到一起,打成一片。

“你们是从山上下来的?”

青璃看二人进门时候的装扮,身上的衣衫有的地方刮破了,随身也没有衣物,兄弟俩刚才连续吃了好几块点心,显然已经很饿了,堂堂护国将军府的少爷,真不是娇养出来的。

“恩,璃姐姐。”

三弟淳于恭自动转换了称呼,师父说他们已经在山上十年,也该下山了,如今北地大战,正是用人之际,二人也应该去帮助自家大哥,不能总在山上混日子。

临走的时候,他们二人收拾行李才知道,这么多年仅仅有几件衣服,师父也没有提给银钱的事,好在以前家里下人山上看望的时候留下一些,他们一路过来,遇见穷苦人就施舍一些,到凤阳前两天突然没有银子了,饿了两天的肚子。

二人一合计,要是去平阳还要继续饿着,天气又不好,下了雨,再加上他们对未来嫂嫂好奇,就顺路到莫家村探访一下情况,谁想到还真来对了!

“马匹一会儿让人帮着喂着,既然来了,也别着急去平阳,就在村里休息几天。”

才十二三岁,在村里也就是个半大小子,这兄弟俩从小就离开家习武,一路酸甜苦乐,离开爹娘和大哥,每天都在练武,多么枯燥,青璃心里有了怜惜之情,再说这两个小子性子不错,放在村里也是调皮捣蛋的,她要教导一番,太实心眼,到战场上会吃大亏,淳于魔头严厉,一定会把二人扔到新兵营。

聊天的时候,说起山上之事,兄弟俩感慨一番,在山上不用想那么多,就是吃饭练功,等下山才知道,百姓们的日子艰难着,没有银子,吃不饱穿不暖,饿肚子的滋味难受。

一路上见闻多,难免会遇见几桩不平事,每当到了一个小城镇,总有那么两三个恶霸,祸害乡里,开始的时候,兄弟二人热血,管教一番,没等他们走远,恶霸反倒更激烈的欺负苦主,有人就对他们说,不是救人,而是害人,当时兄弟俩很伤心,甚至不明白怎么就做错了。

山上的岁月,接触的人有限,兄弟二人内心纯净,对人的认知简单,可是下山就不一样了,要经历的太多,战场上也一样,必须明辨是非,千万不能妇人之仁,看来这条路,任重道远。

于嬷嬷手脚麻利,她和麦芽一人拎着一个食盒,半大小子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吃得多,所以面条她就多擀了一些,加上几块红烧肉,小青菜,热乎乎,淋上芝麻油,肉汤里带着香气。

怕二人不够吃,家中有几样小咸菜,还有出油的咸鸭蛋,切成一般,全部端上来,淳于越和淳于恭自从于嬷嬷和麦芽进门就闻见香气,二人肚子咕噜咕噜地唱着空城计。

“快吃吧,吃饱了睡一会儿,然后就到晚膳了。”

怕二人不自在,于嬷嬷换好了被褥和床帐之后,主仆三人退出去,关上了门。

“二哥,未来大嫂真好,难怪都对她评价这么高呢。”

淳于恭夹起面条,放在嘴里吸溜着,还不忘记和淳于越交换看法,“我喜欢她,长得美,人又体贴,难怪大哥动心呢。”

“当然了,那可是咱们大嫂,谁也比不上!”

淳于越点头附和,大嫂知道他们一路奔波疲惫,下雨天冷,特地上了汤面,分量足足的,不担心不够吃,还有各种调味的小菜,要是口味重,加些咸菜正好。

“是啊,可惜现在是定亲,真希望大哥早点成亲。”

大哥淳于谙也不小了,都已经过了二十岁,娘亲对亲事也挺着急的,无奈边境战火纷飞,要是他们有能力帮助大哥就好了,那样的话,大哥能有时间陪着未来大嫂,不会像娘一样,一个人在府里独守空房。

兄弟俩思绪万千,越来越喜欢青璃,觉得她和淳于谙才是天生一对,青璃还不知道,一碗面条这么能笼络人心,她此刻正在盘算晚膳的菜单。

家里来了客人,怎么样也要招待一番,爹娘不在家,这件事情就要交给她来办。

“小姐,两位少爷在山上下来的,也不知道能不能习惯北地的饮食,不如做点京都的菜色?”

于嬷嬷说了几道京都的名菜,清汤寡水,青璃摇头,这二人明显很久没吃上肉了,面条端上来,见到里面的红烧肉,眼睛冒着光,肯定要补充一些油水的。

北地虽然喜好吃辣,但是现在不是冬天,村里人也不会吃太多辣的,怕上火。家里现在没有太多的肉,这样的天气不便于储存,所以族里都是每隔几天分发。

按照原计划,去大伯家捞鱼,找刺少的鱼,做成炸鱼段,上面撒点香菜,用醋一喷就好,五花肉做的红烧肉必不可少,加上几个青菜,鸡蛋,拌菜,凑合一大桌子。

“麦芽,你去和崔奶奶说一声,晚膳做一锅馒头,一锅花卷。”

家里要蒸米饭,不清楚兄弟二人喜欢吃什么,也要把面食准备好,若是今天晚上剩下了,早膳的时候把馒头切片,用油煎下,撒上点孜然,配着粥,咸菜吃,也很香。

“小姐,您可真细心,不如您给二位少爷做鞋子吧。”

于嬷嬷在旁边补充,兄弟二人的鞋子已经破了,都是雨水,就没有缝补,于嬷嬷已经记录下鞋子的大小,现在兄弟二人穿着草编织的拖鞋,出门不太方便。

“于嬷嬷,这你提醒我了。”

青璃屋子后面的库房,有各式各样的布料,青璃挑选穿着舒服又耐磨的布料,按照二人的身段裁剪,于嬷嬷和麦芽自告奋勇地帮着做衣衫,青璃在空间里找到几样成品的鞋底,按照于嬷嬷给的尺码,剪裁一下,剩下就是用布料缝上鞋帮子,晚膳之前绝对可以做好。

淳于谙的弟弟,也是她的弟弟,青璃知道这两个小子不容易,多了一点长嫂如母的心情,就是不自觉地跟着操心。她不想二人去城北大营太早,这二人纯洁的和白纸一样,必须要调教一番,武艺上,她也能给二人指点,好歹她也是上过战场的人,一些利弊,都要说清楚,这样,兄弟二人能很快适应军队生活,少走一些弯路。

第101章 过大年第087章 指环第077章 落定第013章 镇上见闻第007章 大哥给的零花钱第021章 来人第001章 揭露第070章 原由第095章 回程准备第097章 新丫鬟第048章 拒亲(催更加更)第020章 祈福第066章 一个不留第022章 良辰第046章 完爆第058章 恶人自有恶人磨第062章 不速之客第010章 牢饭第090章 莫子归和淳于谙第014章 遭遇大忽悠神算子第014章 双胞胎第022章 看戏第049章 指点第016章 大秦军情第035章 滑坡第005章 去大伯家第29章 恶战第031章 险渡第062章 悲催三皇子第024章 河里收鱼第042章 进府第017章 进山采野菊第016章 报喜第043章 议盖房第025章 去空间耕种第078章 客来第062章 不速之客第032章 挑拨第046章 密谋第29章 恶战第033章 龙凤第065章 追妻法宝第045章 一家子实在人第087章 指环第021章 来人第010章 劝导第030章 杂货铺大采购第068章 莫子归被催成亲第042章 搞定第044章 腊月第045章 相依第067章 吃酒第089章 访渔村第076章 花灯节第095章 回程准备第020章 祈福第013章 镇上见闻第063章 地道第024章 扫货第088章 请客第053章 诱惑第047章 过中秋(二)第048章 为你第019章 空间再次升级第061章 拆荷包(打滚求月票)第007章 大哥给的零花钱第031章 毒计第024章 河里收鱼第063章 交手(万更求月票)第061章 拆荷包(打滚求月票)第066章 一个不留第056章 告急第007章 释怀第012章 医馆门前小纠纷第029章 土豆饼第005章 信徒第022章 行凶第098章 吃食第040章 坏消息第075章 无苦衷第078章 客来第071章 分礼物(万更求票)第032章 私奔第076章 不可预测第088章 请客第065章 真相第070章 生辰第024章 拍飞第064章 小日子第021章 来人第078章 搭戏台第033章 龙凤第089章 突变第066章 迁新居,遇贵人(求首订)第061章 阵前第073章 来意第056章 对峙第034章 南瓜饼继续耕种第020章 归家第031章 救人
第101章 过大年第087章 指环第077章 落定第013章 镇上见闻第007章 大哥给的零花钱第021章 来人第001章 揭露第070章 原由第095章 回程准备第097章 新丫鬟第048章 拒亲(催更加更)第020章 祈福第066章 一个不留第022章 良辰第046章 完爆第058章 恶人自有恶人磨第062章 不速之客第010章 牢饭第090章 莫子归和淳于谙第014章 遭遇大忽悠神算子第014章 双胞胎第022章 看戏第049章 指点第016章 大秦军情第035章 滑坡第005章 去大伯家第29章 恶战第031章 险渡第062章 悲催三皇子第024章 河里收鱼第042章 进府第017章 进山采野菊第016章 报喜第043章 议盖房第025章 去空间耕种第078章 客来第062章 不速之客第032章 挑拨第046章 密谋第29章 恶战第033章 龙凤第065章 追妻法宝第045章 一家子实在人第087章 指环第021章 来人第010章 劝导第030章 杂货铺大采购第068章 莫子归被催成亲第042章 搞定第044章 腊月第045章 相依第067章 吃酒第089章 访渔村第076章 花灯节第095章 回程准备第020章 祈福第013章 镇上见闻第063章 地道第024章 扫货第088章 请客第053章 诱惑第047章 过中秋(二)第048章 为你第019章 空间再次升级第061章 拆荷包(打滚求月票)第007章 大哥给的零花钱第031章 毒计第024章 河里收鱼第063章 交手(万更求月票)第061章 拆荷包(打滚求月票)第066章 一个不留第056章 告急第007章 释怀第012章 医馆门前小纠纷第029章 土豆饼第005章 信徒第022章 行凶第098章 吃食第040章 坏消息第075章 无苦衷第078章 客来第071章 分礼物(万更求票)第032章 私奔第076章 不可预测第088章 请客第065章 真相第070章 生辰第024章 拍飞第064章 小日子第021章 来人第078章 搭戏台第033章 龙凤第089章 突变第066章 迁新居,遇贵人(求首订)第061章 阵前第073章 来意第056章 对峙第034章 南瓜饼继续耕种第020章 归家第031章 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