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忍死须臾待杜根

PS:辛毗现在还不是丞相长史,已改。

……

这一番话攻击性很强,将徐庶整个人生全盘否定,徐庶抬头望去,发现自己认得此人。

正是徐庶的老乡,名列“颍川四士”之一的杜袭,杜子绪。

徐庶与杜袭同为颍川郡定陵县人,但二人年轻时并无往来,因为他们的家境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徐庶家是单家寒门,又年幼丧父,母亲得去市肆卖笋才能养活他。而杜袭家则是定陵望族,其祖父正是安帝、顺帝一朝的名臣杜根,三代人都做到二千石太守。年少的徐庶还在街上斗剑打架时,杜袭早就凭借家世家学,跻身颍川士人圈子,成了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

不过随着董卓入洛,颍川多遭西凉军掳掠,不论世家子还是寒门子,都只能狼狈地携家奔逃,杜袭与徐庶选择南下避乱荆州,这才打过几次照面。

但他们之后的人生道路,再度南辕北辙,杜袭虽然得到了刘表礼遇,却不愿为这守户之主效命,避而不仕。等到建安初年曹操迎献帝于许昌,杜袭认为孟德公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于是便毅然北返,在同郡老前辈荀彧举荐下,做了许都朝廷的官。徐庶则因出身不被刘表善待,只能选择游学于汉滨,之后又投入刘备麾下。

虽然一度为敌,可也是各为其主,按理说杜袭不该如此直斥,揭徐庶的短。

帐幔中众臣僚也面露诧异,因为杜袭在曹操处一向以温粹识统著称,劝谏时也尽量柔和不直犯主公忌讳。今日骤见徐庶,却忽然变得刚而直言,与他平素为人大不相同啊。

有明白原因的掾属低声告知身边人:“二人虽无私怨,却有公仇啊!”

原来,建安七年徐庶为刘备、刘表谋划奇袭许昌,北上进兵时,刘表军偏师袭击了西鄂县,而那时担任西鄂县长的人,正是杜袭。

杜袭治西鄂数年,恩结于民,颇得众心。面对步骑万人的攻势,小小县城是守不住的,但他没有畏惧,反而召集了亲信吏卒五十人,表示愿意离开回家的都立刻遣放。五十位勇士竟无一离开,叩头表示愿随县君同死。

于是杜袭就亲自持弓,带他们在城墙上守备,以五十敌一万,屡屡打退刘表军攻势。守了五天,斩百余敌人,但己方也阵亡了三十多位,剩下十八人个个负伤。

眼看实在是守不住了,杜袭这才带剩下的人与愿意同行的百姓,在夜间突围出城。一路上,吏卒们奉命断后,陆续战死,却没有一個人反背投降的。等杜袭率众抵达曹军的屯田点摩陂时,身边的吏卒,只剩下寥寥数人。

这都是他的死忠啊,一仗下来几乎死丧略尽,杜袭的心在流血,此役虽是刘表军所为,但劝刘表发动北侵的是刘备,而为之谋划军略的,则是徐庶!杜袭心中对这对君臣,当然满怀恨意了。

战后,流亡的西鄂县百姓们听说杜袭在摩陂,便慕而从之,纷纷扶老携幼来投,足有千户之多。经过这桩事后,杜袭才得到了曹操的重视,先任议郎参军事。今年七月南征在即,便又转入丞相府,担任军师祭酒——这个职位,可是当初曹操专门为郭嘉而设的。

郭嘉逝世后,陆续有董昭、袁涣二人继任此职,本来应该袁涣随军南下的,但此人乃是刘备任豫州刺史时举荐的茂才,他当初被吕布抓住,遭温侯勒令写信去骂刘备,不然就杀头,袁涣宁死不从,因为以门生斥举主乃是忘恩负义之事,名声必然大坏。而后袁涣归附了曹操,颇受重用,前些年刘备兵败汝南时,有传言说他死了,一时间满朝皆贺,唯独袁涣神色哀伤,拒绝称贺。

其为人如此,就算曹操想让袁涣出谋划策对付刘备,他恐怕也会拒绝吧,于是也不让袁涣为难,只火线提拔杜袭继任。因为杜袭曾在荆州居住多年,足迹遍及南阳、南郡以及江南长沙等地,对地利十分熟悉。

所以杜袭才能站在左侧戎事武官前列,分统丞相行营中诸如兵曹、军谋议曹等与兵戎相关的官署,颇有话语权。

帐幔中众人相互对视眼神交流,都乐得看热闹,曹操的态度也很玩味,他看了看杜袭,又瞧瞧徐庶,问道:“元直,子绪之言,你以为如何啊?”

不料徐庶竟承认道:“杜君所言不错。”

“福确实少谋。”徐庶就这样叙述起前事来。

“投降丞相本非荆州公议,只是蒯异度、蔡德珪等人密谋,刘琮迫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文武多有不愿。玄德弃樊城,过襄阳时,驻马呼琮,刘琮竟畏惧不敢起身回应,其左右及城中吏士对其大失所望,出奔投者数十人。福便劝说玄德,当趁襄阳人心不稳,立刻急攻城池!”

“凭关张之勇,玄德之名望,如此则襄阳可有,得手后架空刘琮,借刘表托孤遗命摄荆州之政,处死主降者,提拔主战者,如此则半旬之内,荆州可定。待到丞相大军抵达时,依靠襄阳这水陆之冲,御寇要地,足以一战。”

这其实是诸葛亮的提议,徐庶反倒是不主张急取襄阳的,他唯恐火并中酿成大乱,反而拖慢了南下脚步,而刘备最终采纳了徐庶的建议……但今日徐庶本非诚心归降,只为争取混入曹操帐下,好在日后做成大事,就将孔明之谋挪到自己头上了。

曹操知道,襄阳的情况与徐庶所言一样,投降派和主战派分歧很大。听说他轻兵追击刘备时,刘琮身边居然还有将领提议发荆州兵数千,南下截击,如此可擒获曹操……刘琮不敢,他们竟打算矫命去做,所幸刘琮胆小,连忙向留守的曹军告密,这才阻止了这场闹剧。

当然,曹操并不觉得刘备拿下襄阳就与自己有一战之力,当初玄德袭杀车胄,重得徐州下邳城后,自以为能够再起,但曹操亲征,刘备还不是望风而逃?

于是曹操只道:“纵如此,也不过暂缓一时败亡罢了,而且,刘备未纳元直之计?”

徐庶叹息道:“然也,玄德竟道‘吾与刘景升情同兄弟,琮如子侄,不忍如此’,于是错失良机。”

“既离襄阳,福又劝玄德宜往江陵。江陵临大江之会,倚巫山之固,周遭沃野千里,粮秣充足。若再能收江陵水军数万、舟船上千艘,则进可凭借坚城深池固守,退可经巴丘下湘水,取长沙武陵等四郡,凭舟师横于大江,北军无能为也。如此可保荆州之半,与丞相划江而治。”

“玄德应允,然荆北士人百姓从者如云,竟有众十余万,辎车数千辆……福遂对玄德说,应当舍弃百姓,速行南下江陵,今虽拥大众,但披甲者太少,若丞相骑兵杀到,如何抗拒?”

后面这一条,同样是诸葛亮的提议,孔明遇事永远是理智的。徐庶则容易感情用事,意见与之相反,他和刘备一样,舍不得荆州士人之心,舍不得这十数万百姓。刘备在新野厚树恩德,以收众心、成大事,为的不就是今日情形么?又对曹军速度心存侥幸。

念及往事,徐庶心中惭愧,只想道:“孔明啊孔明,今日我从阿绍处贾得了些许勇气,至于智慧,就且先借你的一用罢。”

曹操听后心中暗许,他正是生怕这种情况出现,所以才不顾军旅疲惫,急行追击啊,遂道:“刘备莫非仍不听元直之策?”

徐庶叹息道:“不错,玄德竟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之而去?’于是只遣关云长带船数百艘沿汉水先去江陵。为了让荆州士民安心,玄德更令福等家眷不得上船,只随大众同行。”

“妇人之仁!”曹操如此评价,他虽然视刘备为杰雄,但唯独看不上他这一点,只对帐幔中众人道:“刘玄德虽心有大志,但确实迂阔,没想到年岁愈长,这病就越重了,自身尚且难保,谈何安民?”

“丞相所言甚是!”帐中文武纷纷附和。

“虽有小计,但不能说服玄德,仍是福无谋也。”

徐庶继续道:“及至当阳,福见栎林长坂两面有山,坡道绵长,更有茂林修竹为蔽,于是便急谏玄德,应当砍伐树木,设置鹿角栅栏,阻断道路。再收拢甲兵,集中弓弩,在长坂因地利而设伏,如此可以阻挡追兵。

“若能如此,丞相就算纵轻骑来击,那也是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必厥上将军!而玄德则可顺利抵达江陵……”

这倒确实是徐庶自己的计策了,孔明虽是个全才,不论是大战略、理政、治民、律法,还有练兵,徐庶都望尘莫及,可他唯独在战术奇谋上略有所短。徐庶倒是颇为擅长此道,毕竟火烧博望坡就是他的手笔,放在长坂坡也能一用。

说到这,徐庶心中仍觉得大为可惜:“但还来不及实施,丞相追兵已到跟前,玄德军大败,一切都晚了。”

徐庶摇头道:“我遂明白,一切小谋,在丞相用兵如神面前,都是笑话。亲眼见到丞相骑兵之勇,犹如鸷鸟之疾,而玄德军则像以卵投石,摧之即碎。福这才醒悟,多年来辅佐玄德对抗丞相,实乃螳臂当车,确实无智。”

“长坂败绩后,福与玄德数十骑狼狈溃逃,心灰意冷之下,又听说老母被执,福念着慈亲安危,急于北返尽孝,于是只能与玄德作别。”

徐庶抬起头,对杜袭拱手道:“所以杜君说得对,福确实无忠。”

徐庶看似将杜袭的指责全盘接下,实则是在自辩,让人听后只觉得责任全不在他,都是刘备不听劝!连杜袭都面色稍缓,暗想自己是不是逼人太甚了?

不料徐庶又道:“至于福少时更名藏匿,却是在效仿杜君之祖父啊。”

这是颍川人尽皆知的故事:杜袭的祖父杜根,在汉安帝时为官,他力主皇帝亲政,得罪了临朝听事的邓太后。盛怒中的邓太后下令给杜根套上麻袋,在殿上当庭扑杀,亏得执法的人同情杜根忠直,打的时候不那么卖力,让杜根得以幸免。邓太后又派人来看杜根死了没,他只能屏住呼吸诈死,苍蝇在眼角产卵都不动一下,于是被扔到城外乱葬岗。

杜根这才得以逃窜,跑到荆州,更名改姓,替酒家做佣保,干些杂活聊以为生。直到多年后邓氏外戚倒台,汉安帝亲政,杜根才回到乡里,征诣公车,从此天下知名。

“福当年正是想到了杜公事迹,所以才屈辱忍死,是为了折节向学,以改前非。”

徐庶搬出杜根,杜袭再说他无行就是骂自家祖宗了,只冷笑道:“此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骂他什么都行,徐庶铁了心要向豫让看齐,忍辱负重以图为主公和自己雪耻。

徐庶又望向曹操,解释道:“今日得以复归朝廷,所以才再度用了旧名‘徐福’。丞相可把福交给有司治罪,福甘愿受戮,若蒙侥幸,得全首领,还望丞相将福还付乡党,就像今日杜君一样,品评福的名位德行,是优是劣,全凭公论。”

言罢,徐庶再拜顿首。

听了徐庶这半真半假的心路历程后,曹操自认为对他有了全面的了解,只唏嘘道:“元直何出此言?你应对之策颇善,是刘备不能用也。”

曹操又对幕府众人追溯一件往事:“当年张邈叛我而迎吕布,劫持了兖州别驾毕谌之母,我对毕谌说‘卿老母在彼,可去,我不会怪你’。毕谌当场顿首表示绝无二心,将我感动得流涕。哈,不料毕谌前脚才离开军营,后脚就跑去投吕布了!直恨得我咬牙切齿。”

“等到吕布败走徐州后,我生擒了毕谌,却饶他继续做官,因为大汉以孝治国四百载,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这类人,是吾所求也。”

说罢曹操伸出双手来虚抬:“毕子礼因孝而弃我投贼,尚且得免,元直今日也是为了孝道,而弃贼投我,吾当重用,又怎么舍得杀你呢?快快请起!”

徐庶这才起身,心道总算是过了曹操这一关,同时又对曹孟德心感佩服,他方才这番话,足以令普通士人感激涕零,自己若非早已将心交给了主公,只怕也会动容。

但杜袭却依然坚持看法,再度出列道:“丞相,孝子固然应当赞许,然此人初降,其言恐怕有诈,臣以为不得不防,纵入幕府,也不可任以参军事之职,以免泄我军机密!”

言下之意,他这军师祭酒麾下,不欢迎徐庶。

这下轮到曹操略感为难了,他方才不过是想让众人来试试徐庶成色,若确实有些才干,那还是要用的。毕竟战争尚未结束,徐庶作为刘备谋主,对他未来动向必然清楚,若能提前知晓,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就不怕刘备这老泥鳅再从自己手心挣脱了。

于是曹操沉吟片刻,目光越过杜袭看向幔帐中其他人,果然有聪慧者领悟了老板的意思,帐幔右侧靠前位置的黑衣辛毗,立刻站了出来,朝曹操作揖道:“丞相,军师祭酒之言有理,但臣如今以议郎身份参议曹事,行议曹掾之职,参与谋议,正好缺一位熟悉荆州情形的助手,或可让徐元直试任。”

放在过去,议郎本是六百石的朝廷官员,却跑到公府里兼任比三百石的曹掾,是不合规矩的。但自从灵帝时,车骑将军张温以议郎陶谦入将军府参军事,开了个头后,类似的委派便越来越多,最后在曹丞相这发扬光大。如今曹操幕府里,就有一大堆“议郎参某事”,有时候你很难分清哪些是幕府之臣,哪些是朝廷之官。

“佐治此言甚善!”

曹操很高兴,他喜欢杜袭的忠直,为自己拾遗补缺,但也需要辛毗的善解上意,遂道:“既如此,那便委屈元直,且先任议曹史一职,如何?”

议曹是个特殊的部门,什么都可以谋议,也可能什么都不行,伱究竟能在某事上有多大的参与度,全凭曹丞相决定,绝对是最适合徐庶的部门。辛毗在帐幔里缄默多时,就在等此时此刻,交出了一次满分答卷,既给了曹操台阶下,也能卖徐庶一个人情。

而且,议曹史不过是普通小吏,身份在掾、属之下,秩才百石,帐幔内众臣也都觉得可以接受,不会对徐庶这败军之臣“后来居上”有所不满。

能顺利混入曹操幕府,徐庶已经十分满意,若曹操当真重用他,徐庶这性格,心里搞不好还膈应别扭呢,只拜谢道:“固所愿也!徐福身为败军之虏,只求一个下曹小吏之职,俸禄能用来奉养老母足矣,今能如愿,福不胜受恩感激!”言罢又朝日后的顶头上司辛毗一拱手。

曹操拊掌道:“那便如此,不过元直,我还有一事要问你。”

曹操目光变得凌人:“刘备既已败绩,如今奔逃汉津,乘关羽舟船南下,看上去是要投奔江夏与刘琦合流。但我帐下众人都以为江陵既得,朝廷收荆州水军,顺流而下,取江夏易如反掌。玄德之后究竟有何打算,你可知之?”

“玄德亦知夏口难守。”徐庶知道这是最后的考验,遂顺着曹操的话,反手就给他透露了一个似真实假的情报。

“福临行时,只听玄德说,欲避丞相锋芒,继续南行渡江,打算去交州,投奔苍梧太守吴巨!”

第二十一章 此城中可有……第三章 是的,我们是有一个孩子第二十四章 乱武第四章 被俘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第三十一章 让梨第二十一章 此城中可有……第十七章 虎须手曾捋第二十二章 武王未及下车第十一章 我有一剑第二十三章 能有什么坏心思第七章 这tm是八岁?第二十三章 能有什么坏心思第二十一章 此城中可有……第二十七章 南州士之冠冕第十章 说曹操曹操到第七章 这tm是八岁?第十三章 战忽第十一章 我有一剑第一章 致二千年前的你第二十四章 乱武第二十一章 此城中可有……第二十五章 温酒第二十五章 温酒第九章 天下最叵信之人第十九章 水太凉第二十四章 乱武第二十九章 须知少时凌云志第三十三章 乌骓更新时间及几点说明第二十一章 此城中可有……第二十三章 能有什么坏心思第二十五章 温酒第二章 家父张益德第二十九章 须知少时凌云志第二十一章 此城中可有……第四章 被俘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第四章 被俘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第二十四章 乱武第二十八章 南郡四士欢迎收藏第二章 家父张益德第三十一章 让梨第二十五章 温酒第三章 是的,我们是有一个孩子第一章 致二千年前的你第七章 这tm是八岁?第五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十三章 战忽第二章 家父张益德第十六章 我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第二章 家父张益德第二十章 建安风骨第十章 说曹操曹操到第二章 家父张益德第二十七章 南州士之冠冕第十四章 说话又好听第三十一章 让梨第五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三十一章 让梨第八章 好人就得让人拿枪指着?第二十章 建安风骨第三十一章 让梨第十八章 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第三十三章 乌骓更新时间及几点说明第十五章 徐庶进曹营第二章 家父张益德第十一章 我有一剑第十三章 战忽第十九章 水太凉第七章 这tm是八岁?第十四章 说话又好听第二十四章 乱武第二章 家父张益德第二章 家父张益德第二十六章 我都不知道怎么输第十七章 虎须手曾捋第二章 家父张益德欢迎收藏第一章 致二千年前的你第十二章 忍死须臾待杜根第三十一章 让梨第二十五章 温酒第一章 致二千年前的你第二十四章 乱武第六章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第四章 被俘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第十一章 我有一剑第十章 说曹操曹操到第二十五章 温酒第七章 这tm是八岁?第六章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第四章 被俘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第九章 天下最叵信之人
第二十一章 此城中可有……第三章 是的,我们是有一个孩子第二十四章 乱武第四章 被俘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第三十一章 让梨第二十一章 此城中可有……第十七章 虎须手曾捋第二十二章 武王未及下车第十一章 我有一剑第二十三章 能有什么坏心思第七章 这tm是八岁?第二十三章 能有什么坏心思第二十一章 此城中可有……第二十七章 南州士之冠冕第十章 说曹操曹操到第七章 这tm是八岁?第十三章 战忽第十一章 我有一剑第一章 致二千年前的你第二十四章 乱武第二十一章 此城中可有……第二十五章 温酒第二十五章 温酒第九章 天下最叵信之人第十九章 水太凉第二十四章 乱武第二十九章 须知少时凌云志第三十三章 乌骓更新时间及几点说明第二十一章 此城中可有……第二十三章 能有什么坏心思第二十五章 温酒第二章 家父张益德第二十九章 须知少时凌云志第二十一章 此城中可有……第四章 被俘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第四章 被俘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第二十四章 乱武第二十八章 南郡四士欢迎收藏第二章 家父张益德第三十一章 让梨第二十五章 温酒第三章 是的,我们是有一个孩子第一章 致二千年前的你第七章 这tm是八岁?第五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十三章 战忽第二章 家父张益德第十六章 我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第二章 家父张益德第二十章 建安风骨第十章 说曹操曹操到第二章 家父张益德第二十七章 南州士之冠冕第十四章 说话又好听第三十一章 让梨第五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三十一章 让梨第八章 好人就得让人拿枪指着?第二十章 建安风骨第三十一章 让梨第十八章 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第三十三章 乌骓更新时间及几点说明第十五章 徐庶进曹营第二章 家父张益德第十一章 我有一剑第十三章 战忽第十九章 水太凉第七章 这tm是八岁?第十四章 说话又好听第二十四章 乱武第二章 家父张益德第二章 家父张益德第二十六章 我都不知道怎么输第十七章 虎须手曾捋第二章 家父张益德欢迎收藏第一章 致二千年前的你第十二章 忍死须臾待杜根第三十一章 让梨第二十五章 温酒第一章 致二千年前的你第二十四章 乱武第六章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第四章 被俘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第十一章 我有一剑第十章 说曹操曹操到第二十五章 温酒第七章 这tm是八岁?第六章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第四章 被俘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第九章 天下最叵信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