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181
《锦和史记-列战传》载:
白风二百八十三年,樊军以易天耀为首50万大军伐锦,锦军御剑南亦携37万大军回赤州支援。
御剑南与易天耀均为少年英才,沙场老手,双方都明白对方兵法娴熟,足智多谋,不敢贸然出兵。
所以双方战前都各自做了周密部署,严阵以待。
双方在几次规模不大的交锋中,锦军都以其出色的计谋化险为夷。
锦军因为粮草被毁,供应困难,因而利于速战;而樊军以逸待劳,利于坚守,想等锦军军心崩溃之时一举拿下。
于是,尽管多方商讨,军大将军一方决策要诱敌出山,速战速决。此计被称之为——调虎离山计。
御将军深知,己方的根本弱点所在就是粮草供应不足,而易天耀也是看准了这点,并以此大做文章,想着等锦军断粮,从而困死锦军或逼锦军撤退,然后趁机取胜。
紫公子天人之智,以此将计就计,也在粮草这一问题上大做文章、设诱饵,欲引得了易天耀这只“虎“离山。
因粮于敌之计,善矣。而敌之粮不可常恃,则因粮不若运粮之善也。木牛流马之挽输,善矣。而我之粮又未可常继,则运粮又不若屯田之善也。屯田而转饷不劳,锦之兵便,而锦之民亦便矣。三分其田,而军屯其一,民屯其二,兵不妨民,民不苦兵。不独锦之民便,而樊之民亦便矣。后之有事于远征者,武侯屯田渭滨之法,其何可以不讲乎?
此计有如在向樊军宣示:尔方不急,己方也不急,倘若我方不急,看你还急不急!
其摆出一副持久战的架势。
果然樊军军心开始乱了,副将刘角沉不住气,对易天耀进谏道:“现锦军有持久战之打算,而我军虽暂无军需缺乏之难,但如此下去,我军比会陷入此困境,此如何是了?何不与锦军大战一场,趁锦军今军需有乏,我军足以。”
易天耀心思细密,不为所动,只是下令,“不可轻动。”
樊军李副将闻之,大惊道:“吾所以坚守不出,为彼粮草不能接济,欲待其自毙耳。今用此法,必为久远之计,不思退矣。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