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归来

(别担心海姐姐受人影响,全书的情节大纲和基调早就定了的,大家看看本卷的卷名就知道了。

会觉得我被人影响的人,其实自己也不知不觉被影响了吧,所以才会一看到某些情节就联想到某些评论。

我不会因为个别读者的看法改变原来的设定,当然就更不会为了避嫌而故意不写聂铎,这两者的性质是一样的。

这是我的书,所表达的也是我自己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读者是否认同是读者的事,决定要怎么写却是我自己的事,即使感觉小白那也是海姐姐自己小白,跟任何一个读者都没关系的。

在十字路口与苏宅马车擦肩而过的莅阳府车驾中,坐的就是莅阳长公主本人。

她刚刚到城门外,送走了身边最后一个孩子,送他远涉江湖,到数千里之外的穷山恶水之地,去搬运他父亲的遗骸。

谢弼与他的哥哥萧景睿不同,他是完完全全的世家公子,对于江湖的印象,无外乎风景与传说,这一路山高水长,虽然身边带着几个家仆,仍难免揪紧母亲的心。

方才在南越门外,来送行的人只有言豫津。

也许并不能说这就是世态炎凉,但最起码,已没有人愿意再多关注他们。

临行时谢弼再三拜请言豫津多去探望他的母亲,言辞恳切,神情平静。

经过狂风暴雨的吹打,这位曾经的名门公子成熟了许多。

在那些离奇事件的掩盖下,很多人忽视了谢弼的痛苦,但实际上,他所失去的并不比任何一个人少。

没有了门第,没有了前途。

兄弟离散,爱侣缘断。

曾经那么敬仰的父亲,如今留给他地只是一世污名。

可是面对这样天翻地覆的变故。

他却不能消沉不能沮丧,因为他必须要照看日渐衰弱的母亲。

谢弼从来都不是莅阳长公主最宠爱地孩子。

但大难来临后,他却证明了自己是最可信赖的孩子。

他要料理一个轰然垮塌地府第所留下来的那个烂摊子,清理物品,遣散仆从;他要时刻不停地留意母亲的情绪起伏,陪她熬过难眠的交煎之夜;他安葬了妹妹。

送走了异父的兄长,他安抚在山中书院读书地弟弟,努力把这场灾难对谢绪的影响降到最低。

而此刻,他又不得不打点简单的行装,长途跋涉去护送父亲的灵柩回乡。

身为宁国侯府的世子,谢弼原本接受的一切教养就是如何继承门楣,而如今,他所应对的却是以前想也没想过的局面。

所以言豫津在送行时,很真挚地说了一句:“谢弼。

我以前小看了你。”

送走了最后一个孩子,莅阳长公主眼中的泪水已经干涸。

她婉拒了言豫津要陪她一起走地请求,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马车上。

回到自己那已不能称之为家的府中。

在待遇上,长公主地一切供养如前。

游目四周。

豪奢依旧,可在内心深处。

她却觉得自己已经贫穷得一无所有,那些宝贵的、被放在心头切切珍惜地人和感情,都已离她远去。

从小就侍侯她地嬷嬷走了过来。

为她更换轻丝薄衣,拆散发髻,让她尽可能舒服地躺在长榻之上。

两名侍女半跪在膝前轻轻捶打她的腰腿,另一名侍女手执羽扇送来清风,玉盏盛着清露,窗下焚着麝香,奢华富贵仍如往常,除了心底地空荡与悲凉。

曾经那般的烈性与刚强,也经不起这样的失去,亲情、爱情、夫婿、儿女……一刀刀地割着,割到后来,已忘了痛,只剩下麻木与脆弱。

“公主,喝碗安神汤吧?”嬷嬷低声地劝着,满眸都是疼惜与担忧。

不忍心加深白发老人的忧虑,莅阳勉强振作了一点精神,道:“好,放着我自己喝,都歇息去吧,我一个人静一静。”

老嬷嬷示意侍女将汤碗放下,领着她们全体退下,过了小半刻钟再悄悄进来看,见汤碗已空,长榻上的公主合目安睡,神态还算平和,这才略略放下心来,颤巍巍地扶着小丫头真的歇息去了。

夏末时节,蝉声已低,秋鸣未起,四周沉寂如水。

莅阳长公主小憩时不喜欢有人在身边,所以宫女们放下垂帘后俱都退下,侍立于殿门之外,整个室内只余了卧榻上的长公主一人。

在一片悄然静寂之中,临西厢侧门的帘纬突然一动,一个苗条轻盈的身影闪了进来,如同落爪无声的猫一样,霎那间便飘到了卧榻旁,先蹲低身子,观察了一下榻上人,然后指尖轻拈,将莅阳长公主搭在腰间的那只手轻轻移开,掀起衣襟。

白色的中衣上,一只系在腰带上的明黄色香囊十分显眼,来者立即面露喜色,忙伸手去解香囊上的丝带。

虽然这香囊的外观甚是普通,但却在腰带上细细地系了数个死结,来者试解了一下,根本解不开,便从袖中摸出一柄短匕,正要去割丝带,突然感觉到身后一股劲风袭来,甚是凌厉,大惊之下慌忙回身闪避,已然不及,刚刚侧肩便被一掌击中后背,整个身体飞出了数丈之远,撞在朱红柱子上落下,顿时口吐鲜血,晕迷不醒。

这一下的动静非同小可,不仅殿外的侍女们一涌而入,小眠的莅阳长公主也被惊醒,猛地翻身坐起。

但她还未看清四周的一切,已有一双宽厚稳定的手扶住了她的身子,耳边同时响起熟悉的温和声音:“母亲,您还好吗?”

莅阳长公主全身一颤,定住视线,怔怔地望着面前的这张脸。

黑了些,瘦了些,目光也更沉静,更稳重了,不过眉目宛然间,仍旧是最心爱的那个孩子。

承载了她更多的偏宠,更多的伤害和更多的愧疚的那个孩子。

“景睿……”苍白地唇间刚吐出这个名字,本已干涸的眼泪便已急涌而出。

紧紧抱住他,拥在怀里,再也不想放手。

“是。

是我……”萧景睿拍抚着母亲的背,眼圈虽发红,却仍是带着微笑。

以前安平富贵之时。

母子之间疏淡有礼,反而是如今劫难之后。

才有这样血肉交融般地亲密。

“景睿,你早回一天就好了,”掉了一阵眼泪,莅阳长公主吸了吸气,略略放松手臂。

看着儿子的脸,“弼儿今天出发去黔州了,你见不到他……”

“我已经听管家说过。

没关系,他扶了灵,很快就会回来地。”萧景睿用自己的衣袖给母亲拭去颊边的泪,柔声道:“二弟没回来之前,我会一直陪着您的。”

只这平平常常的一句话,竟又引得莅阳长公主地泪落了又落。

好容易忍住后,她仍是盯着儿子。

眼珠也不肯多转一下,周身上下看个没够。

萧景睿要比她更能稳住心神些,此时已想起了刚才被自己一掌击飞的那个人。

忙起身去看,只见是个侍儿服饰的女子。

因受创甚重。

仍倒在原地,旁边的宫女们不明所以。

无人敢过去动她。

“景睿,怎么回事?”莅阳长公主跟着站了起来,走过去看了一眼。

“我也不太清楚。

因为听说母亲在休息,我进来时没有让人通报,恰好就看见她在母亲榻前拔出匕首,情急之下,出手重了些。”萧景睿细察了一下那女子的伤势,皱眉道,“看来一时半会儿她醒不了,样子有些眼熟啊,是府里的旧人吗?早有公主府管事的娘子应答,说这女子是在府里服役已超三年的女侍,令萧景睿愈加的疑惑不解,喃喃自语道:“她在这府中这么久,若是单纯为了刺杀,机会多得是,怎么会拖到今日才下手?”

莅阳长公主也不由眉尖微蹙,道:“我如今是个无足轻重地人,谁会想要刺杀我呢?景睿,你确认看到她时,她正准备杀我吗萧景睿眸色微凝,细细闪回了一下当时那快速的一瞥,突然一扬眉,问道:“母亲,您腰间有什么东西吗?”

“我腰间?”莅阳长公主慢慢抚向腰侧,指尖拂过香囊柔滑的丝绸表面,面色微显苍白,“只有……只有这个……你知道地,谢……他临走时的一份手书……”

听她提起那份手书,萧景睿瞬间回想起当时地情形,心头顿时一凛,忙道:“手书地内容是什么,母亲看过吗?”

莅阳长公主有些虚弱地摇摇头,“我之所以替他收着这份手书,不过是因为他的托付,要保他地性命。

这其间的内容,我并不想看…”

对于谢玉可能留下来的隐秘,萧景睿同样没什么兴趣。

因为知道的越多,痛苦就越多,旧时污痕被挖出的后果,就是难以忍受的煎熬和折磨,这一点他比谁都清楚。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已有人针对这封遗稿动了手,如果不弄清其中的内容,就很难推测出敌方是谁,也判断不准当下情势的危险程度,所以他思虑再三,还是摒退了室内所有的下人。

“景睿,你要看吗?”莅阳长公主握住了他的手。

“您的安危比较重要,知道手书牵涉到哪些人,才知道该怎么应对。

母亲如果实在不想知道,孩儿一个人看好了。”

莅阳长公主淡淡一笑,低头打开腰间的香囊,取出墨迹斑斑的绢巾,柔声道:“要看,就一起看吧。

如果那又是一道旧日的伤口,两个人来承受,总比一个人好。”

萧景睿伸手接过绢巾,坐到了母亲的身边,将巾面平平抖开。

母子二人分别执着绢巾的两角,从头细细地看去。

一开始,两人只是神情稍稍凝重,但看着看着,脸上的血色便渐渐褪去,变成一片惨白,轻飘飘的一条长巾拿在手里,就好象有万斤之重,看到后来,莅阳的手一松,整个人扑倒在榻枕之上,捂住了自己的脸。

萧景睿紧紧咬着牙根,将母亲丢开的巾角拾起,摊在掌心坚持看完了最后一个字。

在看手书之前,他已想象过会看到令人惊骇的内容,然而真正看完之后,他才知道之前的准备根本毫无用处。

那些扑面而来的文字,令他全身的血液都结成了坚冰,恐怖的寒栗从头到脚反复地蹿动着,一次比一次更紧地绞住心脏。

经过那情断恩绝的一夜后,萧景睿以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轻易震动自己的情绪。

可是今日这薄薄一巾所展露出来的真相,却是与他个人的身世之痛完全不一样的另一个地狱,一个更深更黑、更卑劣更无耻的地狱,一个充满了血腥、冤恨、阴惨和悲愤的地狱。

在这个地狱的炼炉中,埋葬了一代贤王,一代名帅和七万忠魂,埋葬了当年金陵帝都最耀眼最明亮的少年,也埋葬了无数人心中对于理想和清明的希望。

柔滑光顺的丝制绢巾,本应有着幽凉的触感,可当萧景睿用力将它揉在掌心时,却分明感受了一团燃烧着的火焰,正顺着四肢百脉烧灼进来,似要焚尽五脏六腑。

倒在长榻上的莅阳长公主低低地呜咽出声,几乎无法吐纳呼吸。

姐姐晋阳漫过玉阶的鲜血似乎再一次浸过眼前,将视觉所及的一切都染成鲜红,永世洗之不净。

萧景睿伸手扶住了母亲瘦削伶仃的肩头,将她转向了自己。

母子二人目光交汇的那一瞬间,彼此就已读懂了对方的心中所想。

“不行的,不行……”莅阳长公主惊恐地抓住儿子的胳膊,满额冷汗,“这案子是陛下亲自处置的,你能做什么?你能做什么?”

萧景睿凝视着母亲,视线定定的,没有丝毫的晃动。

“母亲……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我只知道……面对这样的真相,我不能什么都不做……”

第六十五章 言阙第四十九章 推心置腹第一百二十六章 迷局第七十八章 兄弟第七十五章 宫羽第三十二章 烦恼第七十二章 生日第八十二章 密室第一百六十三章 逃避第一百三十八章 引见第一百一十八章 闻讯第一百五十五章 选择第七章 殊途第一百七十章 开始第一百五十八章 泄露第三十七章 废园第七十二章 生日第八十八章 剑试第一百六十四章 奇草第一百一十六章 劫杀第八十二章 密室第五十二章 人证第一百三十八章 引见第七十章 夜访蒙府第二章 江左梅郎第八十五章 念念第七十七章 沈追第五十六章 周玄清第一百零四章 恩宠(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牵念第一百五十六章 旧游第八十一章 赤子之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危局第四十章 何敬中第五十二章 人证第三十一章 误解第一百零五章 谋局第六十五章 言阙第一百三十一章 交锋(中)第一百零一章 流放第一卷 江左梅郎 第六章 借兵第六十二章 宫中疑云第一百七十二章 重审第一卷 江左梅郎 第六章 借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惘然第五十一章 侵地案第九十七章 天牢(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风暴(下)第九十五章 伤逝第一百一十七章 危局第一百六十四章 奇草第五十四章 漏洞第一至第十四章修改版第一百二十三章 伊始第一百五十八章 泄露第一百二十六章 迷局第三十五章 夏冬第一百零七章 目标第七十二章 生日第一百四十八章 怪兽第一百六十三章 逃避第一百三十一章 交锋(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还囚第九十四章 惨伤一夜第九十七章 天牢(上)第一百二十章 隐刺第一卷 江左梅郎 第六章 借兵第八十四章 大楚来使第五十四章 漏洞第三十五章 夏冬第一百一十二章 疑云第一百二十五章 旧信第三十八章 秦般若第四章 路逢旧交第二十四章 智激敌使第一百六十六章 归来第三十六章 往事情伤第六十九章 得信第三十一章 误解第八十一章 赤子之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风雪第一百六十一章 复苏第一百一十四章 怨恨第一百三十八章 引见第一百三十五章 君道第三十四章 死士第二章 江左梅郎第二十八章 越贵妃第八十一章 赤子之心第六十六章 年宴第八十六章 飞流第八十八章 剑试第三十九章 螺市街第七十八章 兄弟第七十六章 私炮坊第五十七章 悠悠我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探牢第四十九章 推心置腹第一百四十三章 相见
第六十五章 言阙第四十九章 推心置腹第一百二十六章 迷局第七十八章 兄弟第七十五章 宫羽第三十二章 烦恼第七十二章 生日第八十二章 密室第一百六十三章 逃避第一百三十八章 引见第一百一十八章 闻讯第一百五十五章 选择第七章 殊途第一百七十章 开始第一百五十八章 泄露第三十七章 废园第七十二章 生日第八十八章 剑试第一百六十四章 奇草第一百一十六章 劫杀第八十二章 密室第五十二章 人证第一百三十八章 引见第七十章 夜访蒙府第二章 江左梅郎第八十五章 念念第七十七章 沈追第五十六章 周玄清第一百零四章 恩宠(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牵念第一百五十六章 旧游第八十一章 赤子之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危局第四十章 何敬中第五十二章 人证第三十一章 误解第一百零五章 谋局第六十五章 言阙第一百三十一章 交锋(中)第一百零一章 流放第一卷 江左梅郎 第六章 借兵第六十二章 宫中疑云第一百七十二章 重审第一卷 江左梅郎 第六章 借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惘然第五十一章 侵地案第九十七章 天牢(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风暴(下)第九十五章 伤逝第一百一十七章 危局第一百六十四章 奇草第五十四章 漏洞第一至第十四章修改版第一百二十三章 伊始第一百五十八章 泄露第一百二十六章 迷局第三十五章 夏冬第一百零七章 目标第七十二章 生日第一百四十八章 怪兽第一百六十三章 逃避第一百三十一章 交锋(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还囚第九十四章 惨伤一夜第九十七章 天牢(上)第一百二十章 隐刺第一卷 江左梅郎 第六章 借兵第八十四章 大楚来使第五十四章 漏洞第三十五章 夏冬第一百一十二章 疑云第一百二十五章 旧信第三十八章 秦般若第四章 路逢旧交第二十四章 智激敌使第一百六十六章 归来第三十六章 往事情伤第六十九章 得信第三十一章 误解第八十一章 赤子之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风雪第一百六十一章 复苏第一百一十四章 怨恨第一百三十八章 引见第一百三十五章 君道第三十四章 死士第二章 江左梅郎第二十八章 越贵妃第八十一章 赤子之心第六十六章 年宴第八十六章 飞流第八十八章 剑试第三十九章 螺市街第七十八章 兄弟第七十六章 私炮坊第五十七章 悠悠我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探牢第四十九章 推心置腹第一百四十三章 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