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商议出征

农历八月份,也是公历九月份,刚刚入秋,天气闷热,让人有一种烦躁压抑的感觉。

李明峰此刻正和保定的这些高级官员们坐在总督大堂里一起喝着酸梅汤,就在刚才,老李刚刚接到了朝廷的圣旨,命他南下剿捻。

为了笼络李明峰,朝廷特意封他为一等侯,并赐穿黄马褂。这次出征更是封他为钦差大臣,三品以下官员有先斩后奏之权,四品以下官爵可以不报吏部,临阵封赏。

不过,现在老李对这些东西已经不感兴趣了,唯一让老李心动的是朝廷允许他在出征的过程中沿途“筹集”军饷,并且应允凡是收缴的反贼物资,全部充给常胜军使用,朝廷不取一文钱。

“一年没有活动了,这次可算逮到一个机会!”李明峰笑着说道。

出兵讨伐捻子对李明峰来说是个好事,首先能练兵,其次能借机扩充势力,所以老李也就装作勉为其难的接受了这次任务。

“是啊!我也憋死了!天天就是上课听那个洋人教官讲东西,无聊死了!”刘铭传连忙说道。

蔡宜群不解的问道:“洋人教官讲的东西很好,怎么会无聊?”

刘铭传有些尴尬的说道:“讲的是不错,但是成天坐在那里太憋闷了,哪有上战场厮杀来的痛快!”

李明峰说道:“战场之上刀枪无眼,生死难料,人家都害怕打仗,你可好,恨不得时时刻刻在玩命。”

刘铭传叹了口气说道:“哎!上次和陈玉成斗了几十招,很是过瘾,但是这等人物竟然就被苗沛霖那小人给害死了,将来想找一个动手的都难了!”

“不要胡说!”李明峰斥道:“苗沛霖刚刚升任河道总督,现在也是朝廷大员了,刚才圣旨也说了,将来他还要配合我们剿捻。这话要让外人听到,会影响我们两军的合作!”

苗沛霖原本只是挂了一个布政使的衔,但是袁甲三是漕运总督,两人势力相当,朝廷不能厚此薄彼,也就给了苗沛霖一个河道总督做。

河道总督和漕运一样,都是管理河流和运输的,本来是个肥差,在这个天下战乱的年代,朝廷欠的外债都超过了一千万两白银,又哪里有银子修河道?所以现在河道总督也就是个闲职。

刘铭传听到李明峰为苗沛霖说话,不禁有些不服气的说道:“和苗沛霖合作?哼,我看咱们得时刻的提防着这小子在背后……”

说到这,刘铭传忽然看到李明峰严厉的目光,不禁连忙改口道:“是!总司令大人!”

一年前保定改制之后,李明峰就不许他们再称呼自己为老爷,而是改口为“总司令”,或者“总督大人”。

李明峰望着刘铭传道:“省三,今时不比往日,你现在可是朝廷的总兵了,你要为自己说的话负责!你这套话在这里说说也就算了,但是若是在外面说了,传到苗沛霖耳中,这可就是一场纷争!”

省三是刘铭传的字,李明峰直接称他的字,表示亲切。

刘铭传闻言,面容一整,站起身来抱拳道:“是,末将记住了!”

李明峰笑着点了点头,示意刘铭传坐下。

这时,原捻军首领苏天福的军师,现保定知府邱青林有些疑虑的说道:“总督大人,恩,在下有一句话不知该说不该说。”

李明峰朗声说道:“和我有什么藏着掖着的?邱先生也和我相处一年了,我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就算你当面指着鼻子骂我,只要骂的有理有据,我李明峰也不会生气!”

邱青林连忙说道:“是属下多心了,以后属下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明峰点了点头,说道:“好!你就说吧!”

邱青林眉头微微的皱了一下,语气沉重的说道:“这里没有外人,其实大家都知道,咱们常胜军一直被朝廷猜忌着。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长毛和捻子要是全部都灭亡了,恐怕也就该到朝廷卸磨杀驴的时候了!”

“不怕!”邱青林话音刚落,李明峰就大手一挥,断然说道:“本官心中有数!朝廷要想杀驴必须要有刀!当他们的刀没有咱们的刀锋利的时候,朝廷也不敢轻举妄动。卸磨杀驴?就怕杀驴不成反被驴杀啊!哈哈!”

焦佑瀛也出言劝道“朝廷正在丰台编练十万新军,根据情报,估计短则一年,长则两年新军就要形成战斗力。丰台新军使用的全是咱们提供的法兰西武器,威力很大啊!”

焦佑瀛看到李明峰有些狂妄,不禁提醒他注意朝廷的军事力量。

李明峰笑着说到:“焦先生放心,我心中有数,断然不会让咱们吃亏的!”

李明峰现在提供给朝廷的火枪都是设立在保定的法兰西兵工厂生产的武器,这些火枪相对来说还算先进,朝廷也十分满意李明峰在这次事件上的表现,双方关系也因此缓和不少。甚至奕?、慈禧都开始相信李明峰只不过是年轻气盛才总和朝廷作对罢了,并非是真得心怀歹意。

但是老李却知道,这些法兰西武器虽然对付冷兵器的军队能够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常胜军即将装备的武器比起来,法兰西火枪还是落后太多!

因为在顺德,李明峰采用普鲁士人的生产线,已经建设起了第二个兵工厂。这个兵工厂生产的是用击针的后装线膛枪!

焦佑瀛和其他的保定官员一样,虽然知道顺德还有一个兵工厂,但是他们却不知道两个工厂生产的武器有着怎样的差距。

后装线膛枪和现在国际流行的前装滑膛枪,在对付冷兵器军队的方面来讲,效果都差不多。因为二者的射程、威力、精度几乎相同。要知道,射程、威力和精度是目前世界上评价一个枪型是否先进的最重要的三个标准。

因为前装枪和后装枪在技术参数上不相伯仲,所以到目前为止,英法等老牌帝国也没开始大规模装备后装枪。

但是李明峰却知道后装枪的优势!后装枪的主要优势在于换弹药!

因为需要立起长达一米半的火枪,在枪口进行装药,所以在使用前装枪的时候,士兵必须站着作战。

但是后装枪就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后装枪是在枪尾装药,整个过程完全可以在卧倒的过程中完成!

这个优势在火器对抗冷兵器的时候体现不出,因为冷兵器对火器基本没有任何威胁,但是假如两支同样使用火器的军队碰面了,那后膛枪的威力就会体现出来!

一方的士兵可以卧倒射击,一方只能站着射击,双方的损失肯定不同!

现在普鲁士的兵工厂已经开始投入生产了,这批武器是老李的王牌。即便是常胜军,现在都没有使用这种武器,李明峰准备在最关键的时刻再动用这批装备。

众人看到李明峰信心满满,知道老李肯定还有保留的招数来对付朝廷的新军。既然李明峰自己不说,别人也不敢去问。

李明峰看到众人没有了反对意见,继续说道:“再有两个月就入冬了,咱们这次不带棉衣,就穿单衣!誓要在两个月内平定江苏!”

常胜军众将略微有些激动的说道:“是!”

李明峰又道:“回去都准备一下,三日后出征,蔡宜群、宋仁、郭友乾负责管辖城防军,镇守直隶三府和大同。我不在的时候,军事上的事情,由蔡宜群做主,民政上的事情由杜翰老先生做主,刑诉由焦佑瀛老先生做主。遇到大事不可决断的,派人到前线送信给我!”

众人齐曰:“是!”

李明峰笑着对坐在右边的将领们说道:“你们都上过一年的作战指挥课了,战斗力应该提高了很多了吧?咱们以后追求的是‘零伤亡’作战!你们都回家安排好事情,要让家里人放心。”

常胜军武器占据了极大的优势,而且在兵力数量上,和捻军对比也占据了优势,现在连底层将领也都受到了正规军校培训,老李自然有信心采用后世的美国常用的那套作战思想——零伤亡。

“是!”众将齐声道。

最近一年多,常胜军中高层的将领都将家属接到了保定。李明峰特意在城东划出了一块上千亩的地皮,供这些军属居住。甚至杜翰、焦佑瀛、邱青林等文官为了免遭他人挟制,也将家属接到了保定。

商议完毕,众将散去,各自回去准备。

三天之后,李明峰在大校场誓师,出兵南下苏、鲁、豫、皖四省边境。五镇常胜军士兵全部随军出征,刘铭传率领他麾下的常胜军第三镇充任先锋,李明峰率领其余的四万充任中军,保定知府邱青林任后勤总兵官,带领十万民夫,负责押送粮草、弹药等各种物资。

常胜军从保定出发,向南过黄河入山东,抵达济南。到了济南,老李借口筹集军饷,在当地狠狠的搜刮了一番,然后才继续南下,过泰安,抵达临沂。

李明峰大军驻扎在临沂之后,行文给身处周口的袁甲三,驻扎在亳州的苗沛霖和驻扎在安徽凤阳的福济,要求三人迅速点起麾下全部大军速来此处会合。

第165章 勤政殿议洋务(下)第93章 激战圆明园第200章 飞速发展第343章 再见载垣第35章 初临沪上第14章 探子秦诚第64章 景德镇之战(六)第88章 北巡木兰第76章 密谈第85章 天子上谕第233章 应对之策第224章 重逢司马第360章 俘虏第343章 再见载垣第224章 重逢司马第34章 约成第343章 再见载垣第121章 醇郡王第31章 初会二相(下)第223章 安庆城外第69章 新形势第42章 淘汰品第34章 约成第216章 反复第133章 各路援军第96章 贪财的龚半伦第79章 刑部第307章 启程赴京第59章 景德镇之战(一)第155章 保定第255章 王爵封滥第187章 老李亲征第288章 西征缘由第320章 密谋算计第359章 遇袭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21章 再遇秦诚第75章 英国首相第250章 圣库第171章 血溅钟粹宫第161章 弗兰克第277章 到达嘉峪关第136章 困境第52章 陈年旧事第115章 谁是谁非?第283章 改变战略第257章 交易第342章 小栗忠顺第275章 水师学校第15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108章 安庆外围战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153章 柏葰案第236章 太阳城第60章 景德镇之战(二)第三百四十八章第346章 歇多万第224章 重逢司马第21章 再遇秦诚第71章 故人复东来第109章 四王分兵第166章 大败第293章 阿克苏之战第154章 出乎意料第187章 老李亲征第17章 霉运连连第261章 再见慈禧第78章 北上第13章 再遇敲诈第238章 决战前夕(上)第347章 法国军事顾问第89章 战前准备第343章 再见载垣最终章中华帝国第282章 英国也不是个好鸟第118章 朝会第11章 夜宴第77章 出乎意料第41章 趁机扩大第77章 出乎意料第109章 四王分兵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15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270章 购舰计划第92章 巴夏礼来信第62章 景德镇之战(四)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344章 劝服载垣(上)第262章 乾清宫大宴第261章 再见慈禧第20章 启程第350章 幕府内斗(下)第183章 初战(下)第40章 护关洋枪队第275章 水师学校第182章 初战(中)第350章 幕府内斗(下)第281章 再战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
第165章 勤政殿议洋务(下)第93章 激战圆明园第200章 飞速发展第343章 再见载垣第35章 初临沪上第14章 探子秦诚第64章 景德镇之战(六)第88章 北巡木兰第76章 密谈第85章 天子上谕第233章 应对之策第224章 重逢司马第360章 俘虏第343章 再见载垣第224章 重逢司马第34章 约成第343章 再见载垣第121章 醇郡王第31章 初会二相(下)第223章 安庆城外第69章 新形势第42章 淘汰品第34章 约成第216章 反复第133章 各路援军第96章 贪财的龚半伦第79章 刑部第307章 启程赴京第59章 景德镇之战(一)第155章 保定第255章 王爵封滥第187章 老李亲征第288章 西征缘由第320章 密谋算计第359章 遇袭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21章 再遇秦诚第75章 英国首相第250章 圣库第171章 血溅钟粹宫第161章 弗兰克第277章 到达嘉峪关第136章 困境第52章 陈年旧事第115章 谁是谁非?第283章 改变战略第257章 交易第342章 小栗忠顺第275章 水师学校第15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108章 安庆外围战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153章 柏葰案第236章 太阳城第60章 景德镇之战(二)第三百四十八章第346章 歇多万第224章 重逢司马第21章 再遇秦诚第71章 故人复东来第109章 四王分兵第166章 大败第293章 阿克苏之战第154章 出乎意料第187章 老李亲征第17章 霉运连连第261章 再见慈禧第78章 北上第13章 再遇敲诈第238章 决战前夕(上)第347章 法国军事顾问第89章 战前准备第343章 再见载垣最终章中华帝国第282章 英国也不是个好鸟第118章 朝会第11章 夜宴第77章 出乎意料第41章 趁机扩大第77章 出乎意料第109章 四王分兵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15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270章 购舰计划第92章 巴夏礼来信第62章 景德镇之战(四)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344章 劝服载垣(上)第262章 乾清宫大宴第261章 再见慈禧第20章 启程第350章 幕府内斗(下)第183章 初战(下)第40章 护关洋枪队第275章 水师学校第182章 初战(中)第350章 幕府内斗(下)第281章 再战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