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乾清宫大宴

李明峰在北京住了七八日之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才陆续入京。同治三年十月,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在太和殿摆宴,招待群臣,以庆贺平定长毛之功。

一大早上老李就带着常胜军众将数十人前去午门外守候,到了午门的时候,老李这才发觉,原来这次参加大宴的人竟然如此之多。

不但南边的曾国藩到了,就连曾国藩手下的将领,比如广东巡抚郭嵩焘、湖南巡抚彭玉麟、新任浙江巡抚鲍超,福建布政使张运兰,江西布政使萧启江等人也都到了。除了曾派湘军之外,还有另外的湘军大佬——四川总督骆秉章和他手下的数十个将领也都到了。

另外楚军、淮军也有不少将领入京,就连刚刚远赴广西的广西提督冯子材,新任的安徽巡抚马新贻、河南巡抚袁保庆等人也都带着心腹爱将入京来赴宴。

李明峰甚至在众人之中看到了刚刚提升为总兵的秦诚,也不知他是算冯子材的广西派系将领,还是算湘军派系将领,若是两边都不算,朝廷是不会邀请他的。冯子材因为秦诚杀了天地会的人,所以一直对他极力打压,而曾国藩又一直不把这么一个小人物当成事,所以秦诚的身份很尴尬。

要知道,在朝廷上没有靠山是没办法立足的。就比如现在,即便是常胜军中的一个四品都司,在排班的时候也站在秦诚这个总兵的前面。真不知道是哪个吏部官员没有理清派系关系,把秦诚也邀请来了。

李明峰和众人都是熟的不得了,大家一起站在午门外天上地上的闲扯着。众人很明显的分成了无数个小团体,湘军中的曾派人在一起,骆派人在一起,淮军将领在一起,常胜军将领在一起。而李明峰则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在一起。

在这帮武将旁边的,则是京官团体。太傅、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翰林等等数百人聚集在一起。另外的就是满蒙亲贵,比如各府的亲王、郡王、贝勒爷们,他们算是一个政治集团。此时恭亲王奕?和醇亲王奕澴就在众亲王之中,他们就是这股力量的代言人。

不过此时奕?和奕澴有些貌合神离,奕?被罢免了议政王的职务,虽然还参与辅政,但是权力已经小很多了。而奕澴却靠着自己是慈禧的妹夫的特殊关系,而权势暴涨,不但掌握了刚刚编练完成的十万新军,也掌握了朝政大权。

京外实权派、京内高官和满蒙亲贵,这就是大清的最大的三股力量。这三大股力量内部也分很多部分,比如京官也分“西后党”,“恭王党”,也分“清流派”“顽固派”“开明派”。满蒙亲贵也按姓氏、血缘关系分成很多派系。

李明峰看着午门前站着这上千号子,心中也暗自偷笑,有些感慨的暗想:“这就是人啊,人是群居性生物,既然群居,就不可避免的会分成派系。既然分成派系,就会发生争斗,而争斗,就是人类进化的动力。”

到了大概上午九点多钟,同治皇帝传旨,宣众臣进殿。

上千人密密麻麻的按照各自的排位顺序,陆续进宫。最前面的,自然就是各府的王爷,其后就是当朝一品的满洲籍的太傅、大学士们,再然后才是其他民族籍的一品大员们。

当然,因为不是正规上朝,所以排的没有那么精确,只是个大概意思而已。李明峰就和曾国藩站在较为靠前的位置,根本没有给满族的那些大学士们面子。

当朝正一品,只有八个,分别是三大太傅,祁隽藻、周祖培、翁心存和三个大学士,贾桢、倭仁、宝鋆。另外最后一个就是新任太师李明峰,和新任大学士曾国藩了。

按常理说,倭仁、宝鋆是满人,排位在李明峰和曾国藩之前,不过此时李明峰和曾国藩都好似忘了这条规矩,大摇大摆的混迹在倭仁、宝鋆的中间,丝毫不给二人面子。

老李就不用说了,一般谁的面子都是不给的,但是曾国藩这么做,就让很多人侧目了。但是想想也就恍然了,宝鋆此人是恭王党,是奕?的心腹,现在奕?都被慈禧太后逼得退到了权力边缘,那宝鋆也就成了无关紧要的人物了,曾国藩完全没有必要给宝鋆的面子。

至于倭仁,更不用多说,这人是坚定的保守派,在朝廷上,对主张洋务的李明峰、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那是经常性的上奏折弹劾。而且倭仁也经常“危言耸听”的在京师内宣扬李明峰和曾国藩可能有异心。

说不好听点,倭仁、宝鋆二人和李明峰、曾国藩有仇,既然如此,那老李和老曾自然也不会照顾他们的面子了。

宝鋆遇见这种事,依旧是笑眯眯的挂着和蔼的笑容,而倭仁却忍受不住了,虽然不敢明着说,但是那一张臭脸和嘴里不停的念叨,任谁都能猜出他此刻心中极度不满。

众人到了太和殿,刚刚排好班次,两宫太后就带着小皇帝到了。随后群臣山呼万岁,太后赐坐,殿下的宫女太监排宴。

李明峰两年没见慈安太后了,本想仔细瞧瞧,但是奈何距离比较远,而且中间还有黄帘子隔着,也看不仔细。

虽然看不清面容,但是老李却能发觉,慈安的目光也总往自己这边瞄。慈禧太后前几日老李也见到了,没啥大变化,就是威仪更胜往昔罢了。而同治皇帝,也稍微长高了一些,逐渐出落的有点少年天子的模样了。

随后就是慈禧太后啰啰嗦嗦的讲了一通废话,再然后就是奕澴代表朝廷感谢了众臣一番,最后众人就开始入席吃饭了。

刚刚开始宴席,恭亲王奕?就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跪倒大殿之上,高声道:“启禀圣上,奴才有本启奏!”

奕?虽然最近屡屡遭到打压,但是他的政治影响力仍在。他毕竟是先皇的亲弟弟,而且朝中大员贾桢、宝鋆之流也都是“恭王党”,恭亲王的权势没人敢小瞧。

现在无论是京内的,还是京外的,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都聚集在这里,奕?选择这个时候上奏折,肯定是有大事要说。

李明峰暗自猜测,奕?将要汇报的这件大事一定会得到大多数群臣支持,而却未必会得到两宫太后支持,否则奕?不会选择这种方式上奏折。

慈禧极为镇定的问道:“哦,什么事?”

奕?四平八稳的说道:“如今长毛捻子皆以平定,大清社稷暂时得到稳固。但是奴才还请皇上、太后谨慎,要知道,四年前,洋鬼子可曾杀入京师啊!到现在圆明园还没有完全修复,这等耻辱实乃大清立国以来绝无仅有的!”

慈禧有些不耐的说道:“你想说什么就直说吧!”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事情,确实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也算是先帝咸丰爷政治履历上的一个大大的污点,所以慈禧不想提这件事情。

奕?也颇为识趣的道:“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咱们不再提了,但是现在洋人和咱们通商贸易了,将来免不得会产生一些矛盾、摩擦。如果未来华洋之间再产生矛盾,那该如何是好?难道咱们还要在陆地上和洋人战斗吗?

要知道,即便当年的僧王铁骑都不是洋人的对手,那还有什么军队在陆地上能打的过洋人?依靠十万新军吗?这支军队至今都没有上过战场,岂能指望他们守卫京师?”

奕?这句话问出来之后,太和殿上数百大臣面色都是一变。这个事情大家都想过,如果洋人再度来犯,那该如何?可是众人心中都没有答案,当然,也没人敢在慈禧太后的面前提出这个问题。当今朝廷,恐怕也只有奕?敢这么揭大清朝廷的短了。

不理会众人巨变的脸色,奕?继续说道:“奴才建议,趁现在华洋关系还算和睦的时候,到洋人之国购买他们的军舰,组建咱们自己的水师。等到洋人再度来犯的时候,咱们可以御敌于海上,让其登不了岸。海疆一旦稳固,则大清基业也可稳固!”

倭仁那老头就是个坚定的顽固派,他听了这话,率先跳了出来,反驳道:“水师?咱大清也有水师,福建水师,安徽水师,长江水师,哪个不是精兵?这些健儿可在剿灭长毛的战斗中屡立奇功,王爷要想御敌于海疆,只需用这些水师便可,何必新建水师?”

奕?也不发怒,依旧稳稳当当的解释道:“福建水师、安徽水师和长江水师都是适合近海和内河的水师,而且都是木制的,要靠人力划动,火炮射程既近精度度又低,根本和洋人水师不可同日而语。”

倭仁听了奕?的话,面带嘲笑,讽道:“什么叫福建水师的船只都是木制的,还要靠人力划动?难道洋人的军舰是铁做的吗?难道洋人的军舰不用人划动浆就能行驶吗?”

倭仁从没接触过洋务,他也从来不想接触洋务,所以他至今都不知道洋人的军舰到底是什么模样,也不知道洋人的军队到底有多厉害。

奕?笑着说道:“倭中堂果然见多识广,竟然也知道洋人的军舰是铁制的,也知道洋人的军舰无需人力就可行驶。”

“什……什么?”听了这话,倭仁目瞪口呆,楞了半响才支支唔唔的道:“洋人的军舰是…是…铁做的?恭亲王你是在开玩笑吧?”

曾国藩也站了起来,笑着说道:“倭中堂,人不学则鄙啊,洋人军舰乃是钢铁所做,无需人力便可日行千里,民间呼之为‘铁甲舰’。这等军舰只需一艘,便可对阵整个福建水师。”

倭仁多次上奏折要求削减湘军,甚至要求将曾国藩诓至北京,然后加以囚禁。这些事虽然都是倭仁私底下奏报的,不过曾国藩在北京官场和内宫都有自己的情报来源,这些事情最终还是落进了他的耳中。

此时可算有了报复的机会,曾国藩可不会放过。看到倭仁出丑,他心中也十分兴奋。

倭仁仍然自言自语道:“怎么可能。”

李明峰看着倭仁的样子,也忍不住叹了口气。倭仁能做到当朝正一品,又岂是没有智慧的人?不过他错就错在太保守,太顽固上了。

倭仁、祁隽藻等人都是顽固派、清流派的代表,他们尊崇儒家,排斥洋务。应该说,倭仁也是个好官,至少据李明峰所知,倭仁是有名的清官。

不过,倭仁和奕?、曾国藩在政治意见上有本质的不同,而且倭仁的意见在当代社会还很有号召力,也很有迷惑性。若不是老李从后世穿越而来,恐怕也要被倭仁的政治思想给迷惑了。

倭仁认为,西洋的技术都是奇技淫巧,没有任何作用。而儒家学说,才是治国的根本。在倭仁的构想中,应该以儒家思想治国,皇帝要做能纳谏的、仁慈的皇帝;大臣要做清廉的,为百姓着想的官员;而百姓则要做顺民,男耕女织。

如果皇帝都是明君,如果大臣都是清廉勤恳的官员,如果百姓都是质朴勤劳的农民,那天下岂不是机会重现康乾盛世时的风光?

他这种设想,就是典型的封建官员对大同世界的描绘。如果时间往前推移一百年,倭仁的思想很正确,但是现在不同了,因为西方技术的大发展,封建的这种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社会形态已经不适合当前世界局势了。

倭仁构想的整个社会体系很好,没有任何矛盾,但是社会内部没有矛盾,不代表外部没有。现在西方依靠坚船利炮已经纵横全球了,大清想要闭关锁国,想要自给自足,但是西方列强不答应!

西方列强有更加强大的军队,所以在国际上,他们才是真正的主人。大清把国门关上了,他们就用大炮给轰开!

现在倭仁就是想要把大门重新关上,但是李明峰和奕?、曾国藩却知道,我们关不上了!因为你再关上,列强就会直接把你的国门给卸下来,让你连门都没有!

大清要想重新恢复东方大国的地位,只能选择接纳这些不速之客,并且从他们身上学习新知识。

是否关上大门,这就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争论焦点。

慈禧太后看到倭仁窘迫,连忙出声转移话题,替他解围:“水师?那得需要多少银子啊?朝廷可没什么银子可用了。”

很多人认为慈禧是顽固派,实则不然。慈禧在某些方面还是很开明的,否则洋务运动也不会开展起来。

奕?说道:“大清海疆辽阔,起码需要三支水师。奴才大体计算了一下,年需白银四百万两可建大型水师三支。但是建水师的前期需要一次性采购大批军舰,头五年,大约年需八百万两白银。”

奕?话音刚落,太和殿上的众臣都倒吸了一口冷气,就连慈禧也有些不悦的说道:“六王爷,你也不是不知道朝廷的情况,别说一年八百万两了,就是八十万两,朝廷也拿不出来!”

就连李明峰都知道,因为连续十几年的战争,所以到现在国库基本都是空的,甚至还欠了几百万两银子的外债。朝廷每年大概能收上来税银五千多万两,但是扣除官员的工资,军队的粮饷和各地修河道、堤坝所用的银子之外,最多只能剩下一千万两银子的盈余。

这一千万两还包含皇室的用度,按照制度,每个王爷每年可以支取一万两银子,按理说,这笔钱不算多,可是如今有王爷六十二个之多,而且还有贝勒、贝子数百个,公主、郡主数百个,这批人都是要由皇室掏银子养着的,更别提那近万的太监宫女了。

现在皇室每年正常用度六百万两白银,所以每年最多只能剩下来四百万两白银的结余。这四百万两,还是在太平年景,也就是没有任何灾害的情况下才能省的出来。

这四百万两还是不能动的,因为要积攒着准备有大事的时候用。比如皇帝大婚,皇帝、太后、皇后等至尊去世,这样一件大礼,就需要动用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两白银。若是不攒点钱,遇到事情就没有可用的银子了。

并且还要防备着大灾之年,如果没有点存银,遇上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朝廷无力救援,很可能就会导致大规模的叛乱。

而且现在圆明园还在重修,每年所耗费的银子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今天奕?张口就是每年八百万两,岂能让众臣不惊?就连老李都暗自惊叹,这奕?果然是狮子大开口,有这每年八百万两的银子,足可以装备五十万西式陆军了。有五十万西式陆军,那就是和洋人在陆地作战又有什么可怕的?何必还要水师?

奕?看到众人震惊的神情,语气轻松的道:“朝廷的困难,奴才也是知道的,所以这三支水军,奴才建议要分批来建。”

第三百四十八章第119章 跋扈的赞镶大臣第256章 李昭寿和李秀成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13章 再遇敲诈第174章 大清洗(下)第6章 城破第285章 中弹第246章 巷战第66章 翻脸第310章 朝堂暗斗(下)第55章 池州密议第96章 贪财的龚半伦第131章 谋划第245章 是守是逃?第28章 初入天津第126章 慈禧太后第270章 购舰计划第354章 江户城下第326章 天道教教主第181章 初战(上)第210章 新的发展第340章 黄金之国第17章 霉运连连第123章 落难第307章 启程赴京第270章 购舰计划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65章 景德镇之战(七)第295章 犯险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283章 改变战略第169章 毒计第232章 群策群力第169章 毒计第127章 破绽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245章 是守是逃?第46章 厮杀第182章 初战(中)第355章 江户战乱第23章 广州富商第121章 醇郡王第97章 回京第18章 再回林家第229章 逃了!第225章 曾国藩第46章 厮杀第115章 谁是谁非?第21章 再遇秦诚第288章 西征缘由第18章 再回林家第79章 刑部第57章 大战前夕第43章 交易第356章 江户城破第57章 大战前夕第6章 城破第129章 逃离第277章 到达嘉峪关第12章 大成国第61章 景德镇之战(三)第275章 水师学校第271章 辽东半岛第38章 靠山归来第224章 重逢司马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73章 抵达欧洲第58章 浮梁城第300章 围困喀什第231章 全才第331章 朝鲜局势进展(中)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223章 安庆城外第21章 再遇秦诚第298章 血战阿克苏第101章 恭王府议沙俄第23章 广州富商第229章 逃了!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66章 翻脸第171章 血溅钟粹宫第249章 遇刺第144章 醉仙楼(上)第55章 池州密议第196章 意外 绝对是意外第8章 贫寒的广东巡抚第244章 蒙时雍第140章 请罪第244章 蒙时雍第359章 遇袭第320章 密谋算计第343章 再见载垣第334章 东洋消息第340章 黄金之国第360章 俘虏第268章 阅兵第26章 议和大臣第291章 攻占迪化第223章 安庆城外
第三百四十八章第119章 跋扈的赞镶大臣第256章 李昭寿和李秀成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13章 再遇敲诈第174章 大清洗(下)第6章 城破第285章 中弹第246章 巷战第66章 翻脸第310章 朝堂暗斗(下)第55章 池州密议第96章 贪财的龚半伦第131章 谋划第245章 是守是逃?第28章 初入天津第126章 慈禧太后第270章 购舰计划第354章 江户城下第326章 天道教教主第181章 初战(上)第210章 新的发展第340章 黄金之国第17章 霉运连连第123章 落难第307章 启程赴京第270章 购舰计划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65章 景德镇之战(七)第295章 犯险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283章 改变战略第169章 毒计第232章 群策群力第169章 毒计第127章 破绽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245章 是守是逃?第46章 厮杀第182章 初战(中)第355章 江户战乱第23章 广州富商第121章 醇郡王第97章 回京第18章 再回林家第229章 逃了!第225章 曾国藩第46章 厮杀第115章 谁是谁非?第21章 再遇秦诚第288章 西征缘由第18章 再回林家第79章 刑部第57章 大战前夕第43章 交易第356章 江户城破第57章 大战前夕第6章 城破第129章 逃离第277章 到达嘉峪关第12章 大成国第61章 景德镇之战(三)第275章 水师学校第271章 辽东半岛第38章 靠山归来第224章 重逢司马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73章 抵达欧洲第58章 浮梁城第300章 围困喀什第231章 全才第331章 朝鲜局势进展(中)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223章 安庆城外第21章 再遇秦诚第298章 血战阿克苏第101章 恭王府议沙俄第23章 广州富商第229章 逃了!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66章 翻脸第171章 血溅钟粹宫第249章 遇刺第144章 醉仙楼(上)第55章 池州密议第196章 意外 绝对是意外第8章 贫寒的广东巡抚第244章 蒙时雍第140章 请罪第244章 蒙时雍第359章 遇袭第320章 密谋算计第343章 再见载垣第334章 东洋消息第340章 黄金之国第360章 俘虏第268章 阅兵第26章 议和大臣第291章 攻占迪化第223章 安庆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