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全才

(庆祝封推,多更五千给大家看)

韦志俊看到李明峰冷静下来之后立刻开始追究责任,顿时满面苦色,连声说道:“大人,这次的事情是我不对。但是你放心,我一定会将功赎罪的!”

李明峰怒骂道:“放屁!你拿什么将功赎罪?”

韦志俊连忙说道:“李秀成和我说了,等他进天京之后,就开始联络城内的亲信,准备将天京城献给大人,以报大人救命之恩!”

“我要这破城干什么!”李明峰大怒,“你真当我把这个功劳当回事啊?我现在位极人臣,再大的功劳还有什么用?现在我是从一品的直隶总督,最多就是再加封为大学士罢了!但我连个秀才都不是,怎么可能当大学士?我的爵位是一等侯,再往前也就是封个公爵而已,有何用处?”

李明峰越说越生气:“还有,洪秀全性情多疑,李秀成就这么一点理由都没有的,大摇大摆的从湘军大营逃脱,洪老贼能继续任用他?李秀成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此次进入天京,必定会权力尽失,所以才给你了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保证!”

其实韦志俊内心之中也知道,李秀成给的保证十有八九是完不成的。他救李秀成,也并非为了别的,全凭兄弟义气罢了。只不过,为了减轻负罪感,韦志俊一直用这个理由给自己安慰。

韦志俊看到李明峰暴怒,并且不留情面的揭露自己的伤疤,不禁一时语塞:“我……”

李明峰斥道:“你什么你!你救他就是有罪,没有功!从今天起,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你麾下的一镇兵马,军饷减半!”

韦志俊大惊失色:“啊?!”

削减军饷是会引起军人极度不满的,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哗变。韦志俊手下的士兵都是以前的长毛,跟着他时间短的有四五年了,时间长的,甚至有十几年的,所以他们不可能哗变。但越是如此,韦志俊却越不能安心。这么一批兄弟,要是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吃不饱饭,那自己还有何面目领兵?

李明峰不理会韦志俊的难处,继续说道:“剩下的一半你自己想办法筹措!筹措不到,你就自己和兄弟们解释!而且,你记住,你筹措粮饷还不允许损害常胜军的利益!”

韦志俊垂头丧气的应道:“是!”

这时,亲兵统领傅禹冲了进来,手捧着一个信件,高声道:“大人,大人,南岸战报!”

李明峰接过信件仔细看了一遍,这才说道:“天保城被攻陷了!”

韦志俊闻言,面上一喜,赞道:“好!”

太平天国自从定都天京以来,清廷就设立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围困此处。后来虽然江南大营、江北大营被陈玉成、李秀成联手攻破,但是那时候太平天国却丢了其余的几个省,形势急转直下,战斗范围集中到了有限的几个区域,导致湘军接替了绿营军,继续围困天京城。

所以,天京城从一建立,就处于围攻之中。

鉴于天京的防守态势十分严峻,洪秀全在天京城外设立了两座大型堡垒,分别取名为天保城、地保城。天保城在紫金山巅,地保城也就是龙脖子。

这两座城池处在天京外围,属于军事要塞,他们和天京城内的守军互相配合,往来支援,形成了整套的防御体系。所以,要想攻克天京城,先要攻克天保城和地保城。

现在天保城陷落,地保城估计也守不了多久了,两城一丢,天京则成孤城,旦夕之间就会被攻克。韦志俊恨洪秀全入骨,看到长毛形势更加危及,他却是高兴的很。

这一夜,老李注定是休息不好了。既然得知天保城陷落,恐怕总攻也快发起了。李明峰连夜赶往湘军大营,想要问问曾国藩的下一步安排。

因为这次很可能要具体布置战斗细节,所以李明峰将陈星翰、宋庆、刘铭传、吴长庆都带上了。至于韦志俊,则被老李勒令一边看守营地,一边反省自己的错误。

带着众将连夜到了湘军大营之后,老李这才发现各军首领除了冯子材和马新贻外,都已经到了,看来众人得知消息之后,都到这里来询问下一步战斗方案。

曾国藩看到众军统领都在,立刻下令,各军全都拔营启程,渡江南下,围攻天京!曾国荃担任湘军先锋,负责最艰苦的攻城战;水师提督彭玉麟带领水师从江上进攻天京。李明峰、袁保庆负责清除天京城外的数十座长毛大营;淮军、楚军负责进攻地保城。

虽然冯子材和马新贻没到湘军来接受命令,但是曾国藩还是照例给他们发布了命令,让他们明日带兵渡河。曾国藩现在对他俩没啥好印象,所以让他俩带兵配合曾国荃当先锋,干最危险的攻城活。

常胜军、淮军、楚军、袁家军都表明了不抢湘军的功劳的意思,所以曾国藩自然也不好意思让他们做先锋。谁让曾国藩自己想要那天大的功劳呢?他自己不出力还能指望别人吗?

但是绿营军这次可就是有苦说不出了,曾国藩也不给他们留情面。把最危险的任务交给了他们。反正曾国藩也不怕别人说闲话,他自己的亲弟弟曾国荃也在最前线,谁敢说他自私?

众人得令之后,都吩咐亲信回营传信,准备渡江。至于李明峰、李鸿章他们,则暂时在湘军大营休息了起来,等候明天的全军渡江。老李将办事稳妥的陈星翰派了回去,组织人马渡江,他和刘铭传等人则在湘军大营之中,参加军事会议,讨论进攻细节。

第二天,李明峰、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带着数十员将领、数百名亲兵,到江边高地上,观看大军渡河。渡河的船只一部分是征用当地百姓的,一部分是由彭玉麟的水师提供的,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小舟,总数大约有两千多艘,一次可运送四五万人。

此时,正是天气清爽的时候。站在山上,众人可以看到方圆数十里的景物。现在各路大军,数十万人马,密密麻麻的列成无数方队,都在江边上等着过江,一眼望去,人比蚂蚁都多,见不到边际。万里长江之上,数不尽的船只正在陆续的运兵过江。

这等场景,绝对当得起壮观二字!

李鸿章看着数十万大军渡江,心潮澎湃,高声吟道:“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好诗!”众人齐声赞道。

“好诗!”李明峰也跟着赞道。就连李明峰这个不通文墨的人,也能听出这首诗的好来。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赤裸裸舒展出了李鸿章的抱负。

李鸿章看着数十万大军渡江,感觉长毛覆灭在即,他认为自己也会因此而名标史册、封侯拜相。心情激荡之下,随口朗诵出来这种言志的诗。

这等好诗一出,众人纷纷赞叹。先是曾国藩也合了一首,随后大胖子左宗棠也腆着脸吟了一首。

众人之中,才学最高的当为曾国藩,他可是当过全国科考的主考官,做过礼部侍郎的人物。其次是李鸿章,李鸿章也中过进士,也算是有才学的人物。其实,即便没有长毛之乱,就凭这两人的学识和手段,将来早晚也能做到正一品的大员。

众人之中再往后就是左宗棠了,左胖子只中过举人,没中过进士,稍微比曾、李差点,但是也要比其他人强上很多。

至于李续宜、李明峰、袁保庆三人,则是大老粗,根本不懂得吟诗,只能在旁边给人喊好助威。

正当众人诗性正浓的时候,李明峰身后的刘铭传语带调侃的说道:“大人,您在军营的时候,常常自诩为天下少见的全才,今日何不露一手给他们瞧瞧,震震他们这帮子腐儒!”

李明峰一行人在最边上,再加上刘铭传有意的压低了声音,所以只有常胜军众人听得到了刘铭传的调侃。

李明峰面色通红的斥道:“去你的!你小子是找死是不?”

老李经常在军营中给这帮子将领讲西方的事务和未来的科技,唬的这帮傻小子一愣一愣的。讲到兴奋的时候,老李有时候就把握不住了,逐渐演变成了吹嘘。自诩为天上地下难寻的全才。

刘铭传早就看不惯老李臭屁的样子了,这次他总算寻找到了机会,准备借机落一落老李的面子。但是他做事还是有分寸的,这话只敢让常胜军诸人听见。

刘铭传看到老李吃瘪,兴奋的逼问道:“大人,您到底会不会吟诗啊?”

此刻不但是刘铭传,就是吴长庆、和宋庆,也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只要老李今天说出来一句“不会!”来,他们将来可就有取笑老李的机会了。

老李梗着脖子说道:“会,怎么不会!”

刘铭传带着狐狸般的微笑,缓缓说道:“那……您…”

看到刘铭传那找抽的表情,老李虽然气愤,但是现在却不能表现出恼羞成怒的状态,否则更丢人。突然,老李脑中灵光一闪,顿时高声道: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苍桑。”

李明峰将整首诗吟唱完毕之后,发觉众人都呆呆的望着自己。尤其是刘铭传、吴长庆等常胜军众人,都张着大嘴,面露痴呆,看那样子,下巴都快要掉下来了。

看来任谁也没能想象的到,李明峰这个连秀才都没中过的‘大老粗’竟然能写诗,而且还是相当不错的诗!

这首诗当然就是后世的老毛所做的诗了。当时百万解放军正要渡江南下,进攻南京,统一全中国。这和现在的形势完全吻合,现在也是百万清军,正要渡江南下,进攻南京,统一全中国。

而且解放军和清军所面对的敌人,也都是曾经嚣张一时的,现在却濒临崩溃的政权。老李借的这首诗,简直就是为这种情况准备的!

曾国藩愣了半响之后,连声赞道:“好!好!好!李大人的诗虽然略显粗糙,但是其意境、气魄确实惊人!语句中的粗糙,反倒衬托出了豪迈,李大人真是得了东坡先生的真髓!”

李鸿章也连声赞道:“好!好!以前是我等眼拙,没看出李大人的大才,真是惭愧!”

李明峰乐得嘴都合不拢的,但是仍然勉强的谦虚道:“诸位过誉了!随口吟来罢了,并非深思熟虑,水准有限,还望诸位大人不要见笑。”

曾国藩又道:“从这首诗上就可看出,李大人之诗词水平绝非一般啊。不知以前可有得意之作,让我等学习学习?”

李明峰闻言,笑容顿时凝固了,连忙推辞道:“呃……我能有啥得意之作,都是随便写写,自己看看的。”

左宗棠给李明峰恭恭敬敬的鞠了一个躬,像是求学一般的说道:“还望李大人不吝赐教!”

李明峰此刻刚好回头看到刘铭传、吴长庆等人那怀疑的眼神,心中又是一怒,暗怒道:“正当老子就这两下子不成?”

李明峰心下一怒,顿时也顾不得其他,大声吟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背诵完那首《沁园春,长沙》之后,李明峰又道: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这两首诗,都是老毛的原创。第一首连中学生都会背,是著名的《沁园春,长沙》,第二首是毛泽东游览庐山之后所写的诗。其实老李还想背诵那首《沁园春,雪》呢,但是恐怕此诗一出,老李就会被死死的扣上一个反贼的帽子,所以老李最终还是放弃了。

李明峰以前是导游,常在外国给人介绍中国文化。外国人绝大多数都对毛泽东很感兴趣,所以老李也少不得要背诵几首毛泽东诗词。但是老李万没料到,当年的功课,竟然在这种情况下用到了。好像现在变成老李的原创了!

看到众人震惊的样子,李明峰十分满意,大言不惭的说道:“第一首词,是我当年游长沙的时候所做,第二首诗,是我游览庐山之时所做。在下才疏学浅,贻笑大方了!”

曾国藩摇了摇头,语带失落的说道:“李大人自谦了,李大人没去参加科考,也是可惜了!”

在曾国藩看来,李明峰这种既懂文、又通武;既会做官、又能和洋人打交道的人物简直就是几百年不遇的人才。但是就是这么了不起的一个人才,竟然不是通过正常的途径上来的,那就证明现在朝廷的用人机制肯定有问题。

朝廷用人的机制出现问题,那是曾国藩这种人操心的事情。左宗棠、李续宜、袁保庆他们却丝毫不关心这个。他们看到李明峰今天如此厉害,都在不停的称赞李明峰大才。

虽然众人都是带兵的武将,但是骨子里,中国人都有一种文人崇拜。尤其是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本就是儒生,他们迫于乱世才出来带兵的,他们的喜好还都在诗词上。

至于袁保庆、李续宜等人,虽然没中过举,但是他们从小也在私塾里读了许多书。诗词水平虽然差,但是却喜欢附庸风雅。

老李为没有功名的人吟诗开了个好头,李续宜、袁保庆、曾国华等人也壮着胆子,纷纷吟诗作对。当然,他们的诗词和老李的就差太远了,逊色不少。但是众人诗性已经起来了,最后不但是这几个高层在吟诗,甚至下面的幕僚、将军也跟着有吟起来了。

一时之间,指挥百万大军渡长江的指挥部,竟然变成了赛诗会!

PS:订阅不是很满意,希望大家能支持的都支持一下,千字两分钱罢了,就我这码字速度,一个月你们花3块钱就够看我的书的了。用神州行的手机卡就可以当充值卡用,或者在淘宝上购买,有八折的卡,划算着呢。大伙少抽一包烟,够看我好几个月的书了。

第40章 护关洋枪队第294章 叶海亚第277章 到达嘉峪关第164章 勤政殿议洋务(上)第237章 密会第94章 入京第31章 初会二相(下)第231章 全才第251章 女营第283章 改变战略第137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第122章 追击第174章 大清洗(下)第111章 自相残杀第11章 夜宴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68章 各方觊觎第48章 赴死第42章 淘汰品第356章 江户城破第239章 决战前夕(中)第201章 河南战局第73章 抵达欧洲第84章 再遇额尔金第247章 常胜军入城第108章 安庆外围战第269章 美国公使第225章 曾国藩第298章 血战阿克苏第308章 热情的北京市民第149章 垂帘之争第309章 朝堂暗斗(上)第17章 霉运连连第160章 容闳第235章 诛妖五策第28章 初入天津第290章 近代医学鼻祖最终章中华帝国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283章 改变战略第183章 初战(下)第34章 约成第97章 回京第9章 贪得无厌第84章 再遇额尔金第33章 再会二相第165章 勤政殿议洋务(下)第195章 婚庆第353章 川西大战第298章 血战阿克苏第100章 签订《北京条约》第136章 困境第38章 靠山归来第310章 朝堂暗斗(下)第240章 决战前夕(下)第55章 池州密议第203章 铁帽子王第261章 太师府第117章 避暑山庄第227章 提审李秀成第330章 朝鲜局势进展(上)第92章 巴夏礼来信第273章 劝降洪仁玕第171章 血溅钟粹宫第340章 黄金之国第244章 蒙时雍第28章 初入天津第256章 李昭寿和李秀成第200章 飞速发展第234章 朝阳门第237章 密会第252章 擒获第214章 保甲连坐 清乡运动第90章 北京城下第59章 景德镇之战(一)第284章 战斗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327章 风俗第4章 四国代表第33章 再会二相第314章 贝尔蒙多第210章 新的发展第310章 朝堂暗斗(下)第306章 内宅第160章 容闳第177章 小村谈判(下)第319章 主战和主和第5章 兵进广州第280章 刀客杨嘉第237章 密会第326章 天道教教主第49章 撤退第79章 刑部第82章 长春园第120章 罢工第172章 出宫第117章 避暑山庄第216章 反复第90章 北京城下第120章 罢工
第40章 护关洋枪队第294章 叶海亚第277章 到达嘉峪关第164章 勤政殿议洋务(上)第237章 密会第94章 入京第31章 初会二相(下)第231章 全才第251章 女营第283章 改变战略第137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第122章 追击第174章 大清洗(下)第111章 自相残杀第11章 夜宴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68章 各方觊觎第48章 赴死第42章 淘汰品第356章 江户城破第239章 决战前夕(中)第201章 河南战局第73章 抵达欧洲第84章 再遇额尔金第247章 常胜军入城第108章 安庆外围战第269章 美国公使第225章 曾国藩第298章 血战阿克苏第308章 热情的北京市民第149章 垂帘之争第309章 朝堂暗斗(上)第17章 霉运连连第160章 容闳第235章 诛妖五策第28章 初入天津第290章 近代医学鼻祖最终章中华帝国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283章 改变战略第183章 初战(下)第34章 约成第97章 回京第9章 贪得无厌第84章 再遇额尔金第33章 再会二相第165章 勤政殿议洋务(下)第195章 婚庆第353章 川西大战第298章 血战阿克苏第100章 签订《北京条约》第136章 困境第38章 靠山归来第310章 朝堂暗斗(下)第240章 决战前夕(下)第55章 池州密议第203章 铁帽子王第261章 太师府第117章 避暑山庄第227章 提审李秀成第330章 朝鲜局势进展(上)第92章 巴夏礼来信第273章 劝降洪仁玕第171章 血溅钟粹宫第340章 黄金之国第244章 蒙时雍第28章 初入天津第256章 李昭寿和李秀成第200章 飞速发展第234章 朝阳门第237章 密会第252章 擒获第214章 保甲连坐 清乡运动第90章 北京城下第59章 景德镇之战(一)第284章 战斗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327章 风俗第4章 四国代表第33章 再会二相第314章 贝尔蒙多第210章 新的发展第310章 朝堂暗斗(下)第306章 内宅第160章 容闳第177章 小村谈判(下)第319章 主战和主和第5章 兵进广州第280章 刀客杨嘉第237章 密会第326章 天道教教主第49章 撤退第79章 刑部第82章 长春园第120章 罢工第172章 出宫第117章 避暑山庄第216章 反复第90章 北京城下第120章 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