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〇三章 收复燕京 (17)

因为能收回燕京六州十二县故土了,朝廷上下无不欢欣鼓舞;然而,令宋朝君臣都没有想到的是,金国因要将燕京交割给宋朝之故,提前在燕京大肆剽掠洗劫,鼓动燕京居民逃匿,以致燕京十室九空,整座城池萧条凋敝,冷冷落落,几如废墟。

金军临走时,又将不愿意离开燕京的富民、金帛、子女捆载而去。居住于燕京南郊的贾世忠,因驻扎有准备接管燕京的宋军之故,幸免于难。

过了半月有余,按照约定的时间,童贯、蔡攸、赵良嗣等人骑着高头大马,马头上皆扎着红花,马脖子上吊着铃铛,率领着十万余兵马排列成的浩大方阵,在都统制兼先锋使刘延庆、副先锋使王稟、郭药师、大将杨可世、刘光世等将领的陪同下,威风凛凛,气势雄壮地望燕京而来。

宋朝兵马鞭敲金镫,高唱凯歌,锣鼓喧天,意气风发地进入到燕京城中。

城中的金兵已经撤离,街道上冷冷清清,鲜见有人,两边房屋,十有九空,整个燕京城池,几近废墟。童贯等人见状,虽为没有大军北定燕京,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景而感到遗憾,旋即便被成功收复燕京的巨大胜利而激奋起来。

安抚使王安中受令接管被改名为燕山府的燕京,由郭药师等人同知,待朝廷圣上赐令任用。

张令徽、刘瞬仁、赵鹤寿、甄五臣等人率兵马分别接收蓟、景、檀、顺四州,所遇情况与燕京大致相似。

至此,大宋王朝一百多年来致力收复的燕云十六州,除了燕京六州中琢易二州是主动降宋的外,其他四州皆残破不堪的空城,而云州等十州则被金国无理霸占着。尽管如此,对大宋朝来讲,也是史无前例的辉煌胜利,对徽宗皇帝来讲,无疑是后晋以来收复燕云作为最大的一位帝王。

基于此,朝廷大为庆贺,专门从北方前线召来了童贯、蔡攸、赵良嗣、郭药师、王稟、刘延庆、杨可世、刘光世等一班大臣大将,予以封官奖励。

遵照神宗皇帝遗训,童贯因收复燕京故地被封为广阳郡王。王黼因复燕有功被加封大学士。蔡攸晋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王黼同领相权。赵良嗣加授光禄大夫。作为武将的刘延庆被加封元帅。王稟升任晋阳节度使,统领云朔地区军政事务,负责云、朔等十州的收复工作。杨可世、刘光世等将领皆升为大将,随王稟驻扎晋阳,伺机收复云朔州故地。

在所有被封官加爵有功人员中,郭药师尤其受徽宗皇帝抬举和厚爱,除与安抚使王安中同知燕山府外,还加授武泰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其任辽国琢易二州留守及常胜军统制时的手下将领张令徽、刘瞬仁、赵鹤寿、甄阔海、甄五臣等仍随其镇守燕京六州,至此,郭药师官位升至于朝廷二品大员,且手握兵权,权势熏天,以至于后来尾大不掉,连作为正知府的王安中等一众朝中大员,都节制不了郭药师。

蔡京在此次复燕行动中,态度暖味,公开场合大力支持,私下里却说一些消极的话语,让徽宗皇帝不高兴,因此还罢了他的宰相,由王黼接任。

在复燕庆功中,蔡京未得到任何奖励,心里有怨气不说,还被徽宗皇帝旨令撰写《复燕云碑》,以对复燕之壮举歌功颂德。此时的蔡京,已老态龙钟,心里虽然不悦,面上却不敢表露出来,仍装作是欢欣鼓舞之态。

当时,徽宗对蔡京说道:“复燕之壮举,乃一百多年来朝廷不懈努力之结果,其雄其壮不仅仅局限于一百余年,上推至三百余年来,都是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蔡太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思如泉涌,大笔如椽,复燕之功绩,非太师捉笔,他人皆难胜任。朕有劳太师了。”

蔡京被小儿子蔡眥搀扶出列,颤抖着身子对徽宗皇帝一拜,拼尽全力说道:“圣上委臣如此要事,臣不甚荣幸,当全力为之。”

徽宗喜形于色地说道:“甚好!甚好!也当多注意身体,莫要过于劳累。”

蔡京又弯腰一揖,高声答道:“臣谢圣上隆恩。”

安顿完让蔡京撰写《复燕云碑》之事后,徽宗皇帝对殿中参拜的郭药师大加褒奖,其热烈程度,远超于被授予广阳郡王的童贯、光禄大夫的赵良嗣、大学士蔡攸等人。

徽宗皇帝当殿赐给郭药师府邸、姬妾,还下令蔡京、王黼等朝中贵戚大臣,相互设宴,款待郭药师。

郭药师感到了天大的隆恩,这是他不遇到徽宗皇帝就绝无可能得到的待遇。郭药师太清楚自己的情况了,自己是个啥呀?!自己就是辽国不受待见的汉人将领而已,就是个降将而已,如今,赵皇不将自己看做外人,委于重任不说,还将自己当做是亲戚,赐给府邸、姬妾,让贵戚大臣设宴款待,这是何等的荣耀啊!就算是为赵皇去死,又有何惜?!激动中的郭药师噗通一下跪伏在地上,泣泪横流。

赵佶见状说道:“没事没事,郭卿快快平身。”

郭药师哭泣地说道:“圣上啊!药师此生,誓死效忠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快快平身!”赵佶道:“郭卿之功绩,秉勋千古,褒奖是必须的;将来他人若有如此之功绩,也将大加褒奖。”

徽宗赵佶之所以如此高看及厚待郭药师,是因为在徽宗的眼里,郭药师不仅献上了琢、易二州,拉开了收复燕京的大幕,而且身先士卒,冒死进入燕京,以致燕京几近被武力收复。

和郭药师献琢、易二州及冒死进入燕京相比,朝廷兵马的作战能力让徽宗赵佶感到失望。徽宗之所以授予童贯广阳郡王,并非是肯定童贯的功劳,而是基于神宗皇帝的遗训。在徽宗眼里,收复燕京的功劳,郭药师当属第一,其次乃是多次进入金国交涉的赵良嗣。

对赵良嗣,徽宗皇帝已经大加褒奖了,加之赵良嗣乃朝廷老人了,并非此次褒奖的重点,此次褒奖的重点当放在郭药师身上,好让郭药师好好把守燕京六州,同时也给在金国担任要职的汉人传递一个信息,只要弃金投宋,特别是献城投宋,都能够得到朝廷褒奖,高官任做,骏马任骑,府邸姬妾,应有尽有,人家富贵,享之不尽。

赵佶对郭药师的褒奖,朝中大员多有看法;特别是赵良嗣,肚中的埋怨尤甚。联金灭辽,乃是赵良嗣进献上的计策;海上盟约乃是赵良嗣多次入金而签署的;在燕京六州十二县的具体收复上,也是赵良嗣多次谈判谈来的;故此,赵良嗣看来,在论复燕之功绩上,他的功绩要远大于郭药师。

赵良嗣肚中的埋怨,除了觉得自己功绩比郭药师的大却没得到郭药师那么多的褒奖,有一种先长的眉毛不如后长的胡子的怨气外,更重要的是赵良嗣感到了一种危险的倾向,那就是朝廷借大力褒奖郭药师的举措,动机不纯,乃是要通过对郭药师的褒奖,传递给外界一种信息,就是要诱惑金国官员及将领,招降纳叛他们,获得燕云其它失地的收复。

在与金国的谈判中,金国方面曾明确告知郭药师,燕京六州十二县交付以后,凡事按约定的来办,双方都不得招降纳叛,侵蚀对方的地盘;假如发生类似的事情,则视作两国联盟的失效。

这个情况,赵良嗣给徽宗皇帝报告过,但徽宗皇帝未当回事。在徽宗赵佶看来,金国就是个偏僻贫瘠荒蛮小邦,乃蛮夷,尚未开化,不足以与大宋相提并论;朝廷之所以和金国联盟,并非是因为金国多么强大、富饶,而是为了借金国的力量收复燕云十六州之疆域而已。

到了后来,金国打败了辽国,攻占了燕云十六州,大宋也是从金国的手里赎买回了燕京六州十二县,但徽宗仍未将金国当做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仍视金国为荒蛮之国,尚未开化,不足以和大宋相提并论,大宋远远高于或强大于金国,在今后的运筹帷幄中,大宋不仅要收回云、朔等十州,而且要收回自山海关以内所有的汉地。

所以,徽宗对郭药师恩隆甚重,就是为了吸引山海关及辽东一代金国官员大将来降,而且后来还将童贯派至晋阳,与王稟一道,伺机收回云朔十州。

这就是赵良嗣之所以幽怨满腹的原因所在。

后来形势的发展,也的确如徽宗预料的那样,金国南京留守事、同平章门下事张觳献平州来降,大宋因此又收复了营平滦三州,这个成果超乎宋朝朝廷的意料。

徽宗大为振奋,催促童贯、王稟加速收复云朔等十州故地。后来,金国催要赵良嗣曾答应了的二十万两犒军费,晋阳地方官员答复道:“不知道有二十万两犒军费的事情。”金国道是你国赵良嗣亲口答应的。晋阳地方官员直接答复道:“既是赵良嗣答应的,你们管赵良嗣要去便是,我这里一两没有。”

这一连串的事情,引发了接下来的靖康之乱。

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楼上 (2)第十章 元祐党碑第二章 陈年往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缢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二百四十八章 赵构显技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复燕京 (8)第一百四十三章 阁楼议事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禅位 (3)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禅位 (5)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二百五十四章 师师被逼第一百二十四章 银芝公主第十九章 结识朱冲第十五章 荣升太尉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辽 (9)第八十九章 三次罢相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辽 (7)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辽 (5)第二百三十九章 陈东上书第七十二章 马植投宋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误第二百二〇八章 张觉降宋 (5)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议国事第八十四章 酝酿使金第五十章 结识世忠 (2)第二百六十一章 坚守并州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七十二章 马植投宋第六十六章 达鲁之战 (2)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复燕京 (12)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辽 (7)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复燕京 (11)第二百六十一章 坚守并州第二百一十二章 药师叛宋 (2)第四十五章 监视女真 (1)第一百二十三章 凯旋途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坚守并州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杀王黼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卫太原 (3)第二百二〇八章 张觉降宋 (5)第七章 奸贼蔡京 (1)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二十九章 童贯出使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赵桓第五十八章 密谋反辽第五十三章 马植献策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十七章 童贯用兵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百三十七章 杀鸡儆猴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卫太原 (1)第二十八章 童贯得势第一百〇九章 过江讨贼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五十章 结识世忠 (2)第一百六十八章 酝酿出兵 (3)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战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辽 (1)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乱第四十五章 监视女真 (1)第二百三十七章 杀鸡儆猴第二百一十二章 药师叛宋 (2)第二百一十一章 药师叛宋 (1)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一百六十九章 酝酿出兵 (4)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亲 (2)第三十八章 吞并石显第三章 女皇硕贞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进成婚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托梦 (1)第四十一章 讨伐阿疏第二百二〇六章 张觉降宋 (3)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毙命第三章 女皇硕贞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毙命第九十九章 君臣议事第二百五十四章 师师被逼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辽 (7)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复燕京 (8)第一百六十六章 酝酿出兵 (1)第七十七章 火并梁山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辽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难解 (2)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计 (1)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百〇九章 收复燕京 (3)第二百一十三章 药师叛宋 (3)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见马植 (1)第二百二〇九章 张觉降宋 (6)第四十九章 结识世忠 (1)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楼中第二百二〇六章 张觉降宋 (3)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复燕京 (7)
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楼上 (2)第十章 元祐党碑第二章 陈年往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缢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二百四十八章 赵构显技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复燕京 (8)第一百四十三章 阁楼议事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禅位 (3)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禅位 (5)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二百五十四章 师师被逼第一百二十四章 银芝公主第十九章 结识朱冲第十五章 荣升太尉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辽 (9)第八十九章 三次罢相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辽 (7)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辽 (5)第二百三十九章 陈东上书第七十二章 马植投宋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误第二百二〇八章 张觉降宋 (5)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议国事第八十四章 酝酿使金第五十章 结识世忠 (2)第二百六十一章 坚守并州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七十二章 马植投宋第六十六章 达鲁之战 (2)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复燕京 (12)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辽 (7)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复燕京 (11)第二百六十一章 坚守并州第二百一十二章 药师叛宋 (2)第四十五章 监视女真 (1)第一百二十三章 凯旋途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坚守并州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杀王黼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卫太原 (3)第二百二〇八章 张觉降宋 (5)第七章 奸贼蔡京 (1)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二十九章 童贯出使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赵桓第五十八章 密谋反辽第五十三章 马植献策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十七章 童贯用兵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百三十七章 杀鸡儆猴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卫太原 (1)第二十八章 童贯得势第一百〇九章 过江讨贼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五十章 结识世忠 (2)第一百六十八章 酝酿出兵 (3)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战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辽 (1)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乱第四十五章 监视女真 (1)第二百三十七章 杀鸡儆猴第二百一十二章 药师叛宋 (2)第二百一十一章 药师叛宋 (1)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一百六十九章 酝酿出兵 (4)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亲 (2)第三十八章 吞并石显第三章 女皇硕贞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进成婚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托梦 (1)第四十一章 讨伐阿疏第二百二〇六章 张觉降宋 (3)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毙命第三章 女皇硕贞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毙命第九十九章 君臣议事第二百五十四章 师师被逼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辽 (7)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复燕京 (8)第一百六十六章 酝酿出兵 (1)第七十七章 火并梁山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辽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难解 (2)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计 (1)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百〇九章 收复燕京 (3)第二百一十三章 药师叛宋 (3)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见马植 (1)第二百二〇九章 张觉降宋 (6)第四十九章 结识世忠 (1)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楼中第二百二〇六章 张觉降宋 (3)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复燕京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