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侯恂下狱

历史上,温体仁能在内阁呆上七八年,实乃崇祯朝的异数,这说明温体仁对朱由检的性格把握非常准确。果不其然,温体仁与朱由检对林纯鸿的态度出奇一致,就是下定决心遏止林纯鸿的军阀化倾向,将万余精锐荆州军纳为国用,尽可能保留荆州、夷陵和荆门的现状,作为大明帝国地方治理的典范。

理想相当美好,关键就在于林纯鸿是否配合。温体仁的方案充分考虑了林纯鸿的感受,第一步:下旨严厉斥责林纯鸿,令其立即取消逾越之制、严肃处理擅自劫掠的下属李蒙申;第二步:下旨褒奖林纯鸿平定容美叛乱之功,升为广东总兵;第三步:任命周望为副将,林纯义、李光祖、韦悦翔等指挥使为参将,令其率兵至河南剿匪,至河南后,再分别调开诸将,使荆州军彻底融入到大明官军中;第四步:赋予张道涵、朱之瑜、李崇德等人官身,将其调到远离荆州的地方任官,任官大小不计,只要能调走即可。

温体仁的计划可谓步步深入,逐步去除林纯鸿党羽,最终将荆州等地彻底掌握在朝廷手中。朱由检一看,感到非常满意,不过心头还有一些疑问,立即令温体仁进宫觐见,并屏退所有人等,君臣两人密商除林大计。

“此计第一要义乃驱虎吞狼,海寇刘香为祸南洋,四处劫掠,任命林纯鸿为广东总兵,并令其剿灭刘香。刘香与红夷在料罗湾新败,早已成了落日黄花,林纯鸿虽精于陆战,但从未到过海洋,败了,正好借机除去,即使胜了,也为惨胜,达到了削弱荆州军的目的!”温体仁半个屁股落在朱由检的赐座上,娓娓道来。

“河南、陕西贼寇又成了气候,为何不调荆州军至河南剿匪?这不也达到了驱虎吞狼的目的?”朱由检疑惑不已,问道。朱由检最大的愿望就是立即平定流寇,理所当然希望林纯鸿去剿匪。

温体仁拱了拱手,恭恭敬敬答道:“皇上明鉴,林纯鸿现在屯荆州军于襄阳,与河南乃一线之隔,如果让林纯鸿将湖广和河南连成一线,恐非社稷之福。再说,调林纯鸿至广东,还有将他和属下分开的目的。荆州乃林纯鸿的钱粮之本,必定留大部荆州军遮护,带到广东的兵丁定然不多,如此这般,朝廷才有机会对留守之荆州军上下其手。”

朱由检点头不已,旋即,又叹道:“不知广东总兵一职能否调动林纯鸿?”

“据臣所知,林纯鸿狂傲自大,对属下极其信任,臣估计,林纯鸿口口声声说自己忠义,必不会抗旨,最大的可能就是把大部荆州军交予周望率领,周望本为朝廷武将,当年由于纷争,方才逃亡湖广,只要皇上升其职,必然感陛下之恩。”

朱由检沉吟半晌,道:“希望如此。”

温体仁接着说道:“此计第二要义乃鹬蚌相争,那刘香覆灭在即,郑芝龙向来听调不听宣,立了大功后,更是势大难制,现在派林纯鸿过去分其功,两者必然互相怨恨,只要两者结了怨,海疆可以避免一家独大,待解决中原贼寇后,调兵南下,无论是郑芝龙还是林纯鸿,岂不是束手就擒?”

“好一个渔翁得利,温阁老好谋划!”朱由检越听越高兴,口中也不吝啬赞美之词。

“此计第三要义就是剪除羽翼,只要林纯鸿一离开荆州,剪除羽翼乃当然之策。此事不可操之过急,需缓缓而行,否则荆州、夷陵等膏腴之地恐怕会毁于一旦!”

朱由检将方案又从头至尾默了一遍,道:“自古剪除军阀,无不以兵势迫之,朕欲将卢象升调任湖广巡抚,一则剿灭湖广贼寇,再则,还可以从旁监视压迫林纯鸿。// .//另外,令秦良玉点兵从长江上游压迫林纯鸿,如此一来,也不怕林纯鸿出什么幺蛾子!”

温体仁一听,心头狂跳不止,本来他准备以监视不力为理由,建议朱由检将湖广巡抚唐晖赶下台,没想到朱由检自己就做了这个决定。温体仁强压着内心的兴奋,波澜不惊道:“皇上圣明!”

朱由检颇为得意,接着说道:“铸币历来是亏本的事,林纯鸿居然把铸币做成了赚钱的买卖,并据此供养荆州军,堪称奇数。据林纯鸿所称,银币乃银九铜一,铜币采用黄铜铸造,并用水车和风车节省大量人力,方才利润丰厚,不知阁老对此有何了解?”

温体仁的眼皮微微跳了跳,心下暗喜,终于说到正题了,候大真啊,候大真,这下神仙也救不了你了。温体仁拱手道:“臣驽钝,对此了解不多。当初侯尚书举荐了林纯鸿,近期更是奏议朝廷铸币,应该对铸币比较了解。”

温体仁一出手,就显得稳准狠,力图让朱由检认识到,侯恂与林纯鸿交往密切,林纯鸿坐大,东林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至可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果然,朱由检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他越来越难以忍受捉襟见肘的日子,对侯恂日益不满,现在温体仁又向侯恂捅了一刀,可以意料,侯恂在户部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温体仁见朱由检变了脸色,心里不停地冷笑:“还想控制朝廷的武装,诚为可笑也!可怜可叹,东林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

辞别朱由检后,温体仁又立即令户部侍郎宋之普弹劾侯恂靡饷误国,朱由检大怒,将侯恂削职为民,并投入大狱。自此,东林党在朝廷的唯一旗帜终于轰然倒地,而且在地方损失了干将唐晖,东林党的颓势越来越明显,似乎就要湮灭于历史中。

当阳县河溶镇官道上。

林纯鸿正带着一众侍卫按辔缓缓而行,后面还跟随着两辆四轮马车,前面的马车里赫然坐着马世奇。马世奇已经从娄东返回荆州,现在正跟着林纯鸿视察当阳县的小学堂。

在林纯鸿的竭力推动下,邦泰在半年之前拿出了普及教育的方案,并把当阳县作为了试点县。林纯鸿对朝廷的动态洞若观火,经过分析,他认为,此次刀兵相向可能性大为降低,自己很可能被调离老巢。在调离老巢之前,他计划将普及教育一事彻底解决,教育涉及到大汉民族的未来,容不得半点马虎。

鉴于目前无意与朝廷动刀枪,因此,林纯鸿有意接受朝廷的调动。毕竟,邦泰各种体系已经基本完善,即便林纯鸿不在荆州,整个集团也运转良好。再说,此次土地赎买,一下子将邦泰推到了风口浪尖,想要继续在湖广扩张,无异于痴人说梦。与其困守一地,还不如到别的地方打下另一片江山。

按照林纯鸿的估计,他最有可能去的地方就是陕西或者大同。这两块地方兵连祸结,且又离荆州足够远,在朝廷可接受的范围内。无论是陕西还是大同,林纯鸿都充满了期待,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大肆扩张骑兵,为将来与胡虏对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行人抵达巫家岗村,终于停下了脚步,将马匹交予侍卫,步行着往一栋红砖青瓦的大院而去。在邦泰境内,早已大规模烧制砖瓦,极大地改进了老百姓的住宅环境,成为邦泰一景。

马世奇紧随林纯鸿其后,后面跟着宋应星、方以智等人。宋应星深得林纯鸿器重与信任,已经就任工程院院长一职,而方以智乃方孔炤之子,世代高官,其身份敏感,方以智还未拿定主意在邦泰久呆,目前只是出于对格物之学的兴趣,方在行知书堂流连忘返。

在宋应星、方以智之后的,赫然便是黄宗羲、刘渤、吴适、倪长圩,四人皆为马世奇挚友,加上对邦泰的一切相当好奇,便跟随马世奇来到了荆州,受到林纯鸿的热情款待,这次更是被邀请一起巡视当阳县蒙学教育。

隔着老远,大院内就传来一阵稚童的读书声,声音混杂,听不清孩童在念什么。众人面露微笑,心情也忽然变得沉静。孩童就是民族的未来,没有什么声音能比孩童的读书声更让人着迷。

众人放轻脚步声,惟恐打扰了孩子们,慢慢靠近大院。

进入大院后,众人发现,大院相当宽阔,周边分布着十五间大房,这便是教室。靠近一间教室,众人偷偷往里张望,发现先生正在教孩子们读书。

先生念道:“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先生的话音刚落,教室内三四十个孩童的声音骤然响起:“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声音整齐、洪亮,只把黄宗羲等人吓了一跳,学堂里念书还有这么念的?不都是分开读的么?

七人好奇地盯着林纯鸿,等着林纯鸿解惑。

第493章 分歧第608章 左右开弓第238章 桐柏事变第31章 与虎谋皮第55章 红颜“祸水”第495章 勤王诏第300章 汝窑天青瓷第473章 联防第671章 航运中心第92章 开始铸炮第229章 南洋局势第119章 观口守营(三)第18章 思南攻略第408章 对策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477章 单干第589章 西北剧变(四)第479章 借债风波(一)第123章 海洋战略第75章 立规建制第48章 婚姻大事第97章 扩编计划第36章 誓言报复第357章 架在炉火上烤第291章 内阁剧变第307章 峰回路转第298章 不得已的美人计第394章 暗流涌动第436章 惶恐第139章 上川海战第310章 大白鲨旗第92章 开始铸炮第404章 合谋第364章 进入大别山第533章 合围(二)第316章 悲观的科奎拉第77章 朝廷博弈第680章 官场大地震第549章 东林党的打算第48章 婚姻大事第90章 白杆女将第180章 五省总督第506章 有所不为第394章 暗流涌动第202章 大明舆第75章 立规建制第408章 对策第418章 处罚第568章 小高潮第659章 灭国之战(四)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476章 济州岛第202章 大明舆第645章 北退南进第233章 黄渤犒军第484章 唤醒第497章 围而不攻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31章 与虎谋皮第281章 信用等级第274章 粮食大战第392章 兵马已动第605章 阿济格的对策第278章 五管齐下第36章 誓言报复第19章 两山口之战第417章 佩剑第16章 各取所需第197章 逐步推进第625章 权宜之计(二)第388章 火速进兵第106章 思南归顺(二)第403章 锁江第588章 西北剧变(三)第320章 消耗战第395章 多管齐下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478章 谣言第625章 权宜之计(二)第660章 灭国之战(五)第299章 庄园备战第201章 坐观虎斗第558章 战马(二)第283章 开始反击第290章 金票出炉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426章 入彀第442章 攻坚第288章 辽东往事第478章 谣言第214章 运筹帷幄第182章 游戏规则第78章 重组商社第170章 追袭作战第145章 京营惨败第459章 援救第212章 大舰巨炮第291章 内阁剧变第125章 卫辉潞王
第493章 分歧第608章 左右开弓第238章 桐柏事变第31章 与虎谋皮第55章 红颜“祸水”第495章 勤王诏第300章 汝窑天青瓷第473章 联防第671章 航运中心第92章 开始铸炮第229章 南洋局势第119章 观口守营(三)第18章 思南攻略第408章 对策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477章 单干第589章 西北剧变(四)第479章 借债风波(一)第123章 海洋战略第75章 立规建制第48章 婚姻大事第97章 扩编计划第36章 誓言报复第357章 架在炉火上烤第291章 内阁剧变第307章 峰回路转第298章 不得已的美人计第394章 暗流涌动第436章 惶恐第139章 上川海战第310章 大白鲨旗第92章 开始铸炮第404章 合谋第364章 进入大别山第533章 合围(二)第316章 悲观的科奎拉第77章 朝廷博弈第680章 官场大地震第549章 东林党的打算第48章 婚姻大事第90章 白杆女将第180章 五省总督第506章 有所不为第394章 暗流涌动第202章 大明舆第75章 立规建制第408章 对策第418章 处罚第568章 小高潮第659章 灭国之战(四)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476章 济州岛第202章 大明舆第645章 北退南进第233章 黄渤犒军第484章 唤醒第497章 围而不攻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31章 与虎谋皮第281章 信用等级第274章 粮食大战第392章 兵马已动第605章 阿济格的对策第278章 五管齐下第36章 誓言报复第19章 两山口之战第417章 佩剑第16章 各取所需第197章 逐步推进第625章 权宜之计(二)第388章 火速进兵第106章 思南归顺(二)第403章 锁江第588章 西北剧变(三)第320章 消耗战第395章 多管齐下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478章 谣言第625章 权宜之计(二)第660章 灭国之战(五)第299章 庄园备战第201章 坐观虎斗第558章 战马(二)第283章 开始反击第290章 金票出炉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426章 入彀第442章 攻坚第288章 辽东往事第478章 谣言第214章 运筹帷幄第182章 游戏规则第78章 重组商社第170章 追袭作战第145章 京营惨败第459章 援救第212章 大舰巨炮第291章 内阁剧变第125章 卫辉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