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撬动时局(一)

自古以来,游牧民族视羊毛为无用之物,只有汉人心灵手巧,方能将羊毛纺成纱,做成精美的织物。只是,羊毛纺纱,成本太高,价格昂贵,非豪富之家,难以承受。所以,毛纺织业规模一直很小,远远赶不上丝绸业和棉纺织业。

黄渤费尽心机,几乎熬白了头发,想出各种办法来降低成本力图使羊毛织物走入平常百姓家。一则,黄渤设计了流水线作业,选毛的选毛,洗毛的洗毛,纺纱的纺纱……每个工人固定干一种活,效率大大提高;另外,黄渤还充分利用水力和风力纺纱,减少工人数量等等。

多管齐下之下,黄渤终于将羊毛纺织做成了小幅盈利的局面。

同时,黄渤还相继开发出呢绒、毛毯等新产品,并且将羊毛纱与棉纱混纺,尽一切努力扩大羊毛产品的销售范围,力争在江南、荆州乃至海外掀起羊毛产品的风潮。

林纯鸿不吝赞美之辞,曾当着七大阁幕使的面言道,黄渤的作用,超过三个军团常年在草原作战!

仅仅只是言语上的赞许,黄渤并不在乎,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润。因此,他乘机向林纯鸿提出,为几十万将士每人配备一条呢绒大衣及两件羊毛衫。

包括林纯鸿在内,众人几乎听得傻了眼。

一件呢绒大衣的价格可不便宜,市面上,几乎卖到七圆一件,若每个将士配备一件,岂不是要花费两百万大圆?

这对当前厉行节约的荆州财政而言,绝对是无法承受之重。

然而,黄渤好像压根就没注意到大佬们张开的嘴巴,犹然坚持道:“将士们都穿上呢绒大衣,足以在荆州引起一股风潮,风潮必然向江南及各地扩散,这股风潮带来的利润,岂止区区两百万?”

林纯鸿退让?

?步,提出,先为哨级以上军官配备。

黄渤的主要目的在于引起风潮,为军官配备,风潮也有可能形成,于是黄渤不再坚持自己的要求。

成衣工坊为军官设计的呢绒大衣,呈纯黑色,坚挺,御寒效果相当好。一经发放至军队中,军官们立即发现,呢绒大衣相当拉风,穿上后,个人的气质陡然上了一个档次。

军官们深深地爱上了呢绒大衣,时常披着大衣,摆出冷酷的神色,在寒风中走来走去,享受士兵们羡慕的目光。

士兵们羡慕,自然就想拥有。荆州军的士兵军饷并不低,花七八圆买一件大衣,也就两个月的军饷,还是在他们承受范围内。

于是,呢绒大衣迅速在荆州军中风靡起来。这股风潮继而扩散至荆州民间,旋即又引起江南人的效仿。

羊毛产品的销量,直线上升,沁水的毛纺工坊,第一次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不过,黄渤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当前,毛纺织业依然是薄利产业,要不是因为毛纺织业对经营蒙古有重大战略意义,他早就弃而不做了。

而且,黄渤还知道,造成毛纺织业成本居高不下的最关键原因就在于:原料和工坊相距遥远,工坊与荆州、江南市场相距遥远,庞大的运输费用,几乎占了成本的六成以上。

若能将运输费用降低一半,毛纺织业必然成为暴利行业,就如棉纺织业一般,飞速发展。

因此,黄渤有意识地在朔州增设工坊,首先解决原料和工坊相距遥远的问题。

但是,朔州人烟稀少,平常百姓,也不愿意到如此偏远而又不安全的地方工作,于是,黄渤的增设工坊之举遭遇了难以克服的难题。

黄渤殚思竭虑之下,偶然想到:唐宋以前,黄河几字形处都是通航的,朔州离黄河不远,若是能利用黄河运送货物,运输成本降低一半的目标可期。

而且,黄渤还想到,蒙古人大多游牧于贺兰山、阴山一带,这里靠近汉人地区,贸易方便,气候又不至于太冷,牧草又肥美,几乎聚集了五成以上的蒙古人。若能让黄河通航,就能顺着黄河轻松地将势力渗透至蒙古人的核心区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黄渤立即将自己的想法向荆州汇报,并建议荆州派遣勘测队至黄河几字形处考察,看能否通航。

林纯鸿对黄渤的提议大感兴趣,令军情司协同工程院,组织得力人手至黄河勘测。

现在,勘测队已经出发将近半月,黄渤正焦躁不安地等待回应。哪想到,勘测队的汇报还未等到,却等来了军情司的通报。

军情司告知黄渤,在勘测黄河时,偶然发现,从草原沿黄河一路往南,一马队运送了一大批武器!

黄渤大惊,草原上向来缺乏钢铁,一般而言,武器都是由中原流向草原,为何现在却反过来?

黄渤正准备找盛坤山商议,哪想到盛坤山得知消息后,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正好来找他商议。

两人琢磨良久,心里虽有一些想法,但一直不敢确定,正一筹莫展之时,黄渤说道:“我倒想起宋院长说,综合各种情报,大胆假设,若根据假设做出的推论能被事实证明的话,那么假设就是对的。我们不妨也借用这个办法!”

盛坤山哪里懂得这些东西?听到黄渤绕来绕去的说得糊涂,大声道:“黄总管尽可直言,盛某洗耳恭听。”

黄渤道:“现在,你我都怀疑李自成与鞑子勾结,这批武器很可能就是鞑子支援李自成的武器。我们不妨认定:这批武器就是鞑子支援给李自成的,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推论?”

盛坤山道:“武器的去向必然是秦岭山区!可是,这有什么用?军情司已经盯上了马队,若真证明了武器的去向是秦岭山区,那都已经到了李自成的手,我们根本来不及反应。”

黄渤点头道:“的确!我们再想想,还能得出什么推论……武器……武器……对了,鞑子不可能直接运送武器至李自成处,必然通过中间人。最有可能的中间人就是这帮吃里扒外的晋商!若能证明马队是晋商的人马,则这批武器必然是鞑子支援李自成无疑!”

盛坤山正准备知会军情司,调查马队的身份,忽然收到了荆州的紧急命令:近期有一批武器路经陕西运往李自成处,命骠骑军伺机劫夺,留下活口,关押起来以待后用。

黄渤和盛坤山大惊,失声道:“我们这边刚得到消息,为何荆州比我们早这么多日就知道了?难道……”

后面的话,两人都没说出来。毕竟,涉及到细作、暗探,都是机密无比的事,两人身为荆州集团的高层,这点保密意识还是有的。

盛坤山也不拖延,与黄渤辞别后,回到军营,立即派出一营人马,直扑黄河边的河曲县,将所有武器劫掠一空,还俘虏了两百多名活口。

令盛坤山、黄渤大吃一惊的是,所有的武器皆是大明军队的制式武器,一点满清的痕迹都没有。

满清有大明的制式武器,一点也不稀奇,只是,满清和晋商刻意这么做,必然谋划严密。

黄渤和盛坤山的心里浮上一层阴影,连夜组织大量人手对两百多活口隔离审问。

果然,活口皆是王登库底层雇员,对武器来自何处,去往何处,压根都不知道。而马队内的高层不是被杀就是自杀,根本找不到一点实实在在的证据!

盛坤山懊恼万分,道:“荆州明确下令要活口,说有重要用途,现在根本拿不到证据,怎么办?”

黄渤皱眉思索片刻,忽然笑道:“我估计,都督很可能会拿晋商开刀,方才这么在意活口。现在,事实已经很明确,有没有证据,已经不重要了。毕竟,王登库又不知道马队的高层落在了我们手中,心里总是发虚,发虚之下,也难以拼死抵赖!”

盛坤山拍了拍额头,大叫道:“这么说来,河曲的尸体不该掩埋,应该一股脑儿地运到朔州来!”

黄渤道:“不用一股脑儿地全部运来,反而欲盖弥彰,只需要将高层的尸体运来即可。”

盛坤山大悟,立即派出人手,带领十个活口前去辨认尸体。

……

黄渤和盛坤山皆认为,满清这次失败了,必然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于是盛坤山立即将侦骑洒满在朔州以西,以阻止王登库运送武器,期待抓住真正知晓内情的高层。

然而,令盛坤山失望的是,侦骑在朔州以西忙活十数日,空耗兵力,却连马队的影子都未看到。显然,王登库和满清鞑子见事情败露后,已经转移了输送线路。

至于转移至哪里,盛坤山根本无从知晓。毕竟,朔州以西辽阔无比,仅凭骠骑军那么点人马,怎么可能完全监控?

正当盛坤山筹划着将侦骑撒往更广阔的范围之时,忽然从沁水传来要报:凤翔府守备刘国能与李自成鏖战半年,终因叛徒出卖,被李自成攻破凤翔城!

黄渤大惊:洪承畴、孙传庭皆离开陕西,陕西空虚,再加上陕西饥民遍地,陕西必乱!万一李自成攻略河南,我们与荆州的联系就被切断了!

第275章 图穷匕见第609章 中计第334章 赠剑第259章 骑兵对决第87章 围剿曹操(二)第141章 海上狼烟第496章 以强凌弱第511章 动向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576章 撬动时局(二)第552章 谋财第424章 运兵第379章 马不停蹄第518章 江陵侯第428章 筹码的心思第374章 粮道第641章 两家商号(四)第557章 战马(一)第282章 急剧蔓延第372章 沁水据点第105章 思南归顺(一)第605章 阿济格的对策第642章 西北与东南第608章 左右开弓第8章 先利其器第5章 愁于生计第108章 东林来人第59章 青溪佛心第679章 孟买七岛第235章 为情所困第426章 入彀第99章 招募骑士(一)第2章 山林野趣第230章 双管齐下第46章 润物无声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532章 合围(一)第230章 双管齐下第366章 纷乱战前第610章 大明银行第291章 内阁剧变第491章 收编第259章 骑兵对决第274章 粮食大战第375章 求名不求实第620章 郑彩之略第135章 泌阳纵火第304章 站着互相枪毙第441章 炮战第667章 小成第88章 纷争又起第130章 义子斗气第241章 安定人心第361章 出击第315章 短兵相接第10章 近期计划第241章 安定人心第22章 定计除匪第566章 无人问津第178章 纳妾风波(三)第272章 形势逆转第503章 奏章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613章 纺织业的前景第150章 返回枝江第281章 信用等级第605章 阿济格的对策第366章 纷乱战前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153章 南阳方略第59章 青溪佛心第330章 奴隶贸易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345章 轿子与缠足第86章 围剿曹操(一)第311章 甲多岛第679章 孟买七岛第210章 南下途中第680章 官场大地震第585章 更长远的打算第325章 兵临城下第411章 阻江第40章 土改契机第284章 风潮平息第256章 四面出击第142章 林郑合流第575章 撬动时局(一)第121章 观口守营(五)第558章 战马(二)第462章 冷遇第680章 官场大地震第24章 千里窥视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571章 自骂第213章 海战战术第608章 左右开弓第351章 牛筋的用处第568章 小高潮第512章 接仗
第275章 图穷匕见第609章 中计第334章 赠剑第259章 骑兵对决第87章 围剿曹操(二)第141章 海上狼烟第496章 以强凌弱第511章 动向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576章 撬动时局(二)第552章 谋财第424章 运兵第379章 马不停蹄第518章 江陵侯第428章 筹码的心思第374章 粮道第641章 两家商号(四)第557章 战马(一)第282章 急剧蔓延第372章 沁水据点第105章 思南归顺(一)第605章 阿济格的对策第642章 西北与东南第608章 左右开弓第8章 先利其器第5章 愁于生计第108章 东林来人第59章 青溪佛心第679章 孟买七岛第235章 为情所困第426章 入彀第99章 招募骑士(一)第2章 山林野趣第230章 双管齐下第46章 润物无声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532章 合围(一)第230章 双管齐下第366章 纷乱战前第610章 大明银行第291章 内阁剧变第491章 收编第259章 骑兵对决第274章 粮食大战第375章 求名不求实第620章 郑彩之略第135章 泌阳纵火第304章 站着互相枪毙第441章 炮战第667章 小成第88章 纷争又起第130章 义子斗气第241章 安定人心第361章 出击第315章 短兵相接第10章 近期计划第241章 安定人心第22章 定计除匪第566章 无人问津第178章 纳妾风波(三)第272章 形势逆转第503章 奏章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613章 纺织业的前景第150章 返回枝江第281章 信用等级第605章 阿济格的对策第366章 纷乱战前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153章 南阳方略第59章 青溪佛心第330章 奴隶贸易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345章 轿子与缠足第86章 围剿曹操(一)第311章 甲多岛第679章 孟买七岛第210章 南下途中第680章 官场大地震第585章 更长远的打算第325章 兵临城下第411章 阻江第40章 土改契机第284章 风潮平息第256章 四面出击第142章 林郑合流第575章 撬动时局(一)第121章 观口守营(五)第558章 战马(二)第462章 冷遇第680章 官场大地震第24章 千里窥视第286章 江南方略第571章 自骂第213章 海战战术第608章 左右开弓第351章 牛筋的用处第568章 小高潮第512章 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