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击掌!

当孙中山在执政府面临着一个选择而犹豫的时候,在上海外白渡桥旅社内,穿着一身黑色华式便服杨度,提着行李的坐上了黄包车,急忙去码头,登上了一条名叫“顿?谢尔菲德”号的英国邮轮。

天色将明时,“顿?谢尔菲德”号邮轮鸣响汽笛驶离开了黄埔江,载着船上千名欧亚乘客,而在邮轮上,穿着官员式服装怀揣着袁世凯赞助的五十万元巨款的杨度,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和普通的中国人一样,作为中国人,他只能购买一等舱的船票,头等舱是白人的专利,当然白人的仆人也可以随主人坐头等舱。

可这种待遇并没未让杨度心生任何不满,相反的在内心深处,他却有着一些激动,他知道自己即将进行一场赌博,这场赌博并关系到他未来几十年的命运,如果成功的话……此时,想着他不禁有些激情难抑,以至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他知道自己的这个举动,几乎不亚于湘绮师五十年前劝曾国藩自立的重演。那是湘绮师终生引以自豪的壮举。过去的一些年月,杨度也曾想效法,却总没有找到机会,而现在他却找到一个与此几无任何区别的机会,心下的激动让杨度决定去船头吹吹风。

“顿?谢尔菲德”号邮轮像一只巨大的蓝鲸,在浩淼无垠的大海上劈波斩浪,直向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之国,在过去百年中无任何国家可以撼动其霸主地位的英国奔去。

站在甲板上的杨度任海风吹拂,心头激情汹涌。他为自己在正反两方面的比较中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国情及应该选择的道路而兴奋不已,同时也为自己寻到一条施展才具出人头地的道路而兴奋不已。

对着碧波荡漾的太平洋,杨度默默地在心中念叨:不管今后遇到多大的挫折,不管有多少人反对,自己一定要坚守君主立宪的信仰,一定要沿着这条道路走到底。他坚定地相信,总有一天,中国就会如同这条破浪前行的“顿?谢尔菲德”号邮轮,而自己将会成为船长之须臾不能离开的大副

对于未来,杨度充满了信心,中国在光复后势必会发生变化,而且执政也愿意跟上世界潮流,实行宪政,如果自己能成为这股力量中的一员,必定会左右逢源,处处顺遂,再加上自己扎实的旧学和这股力量所视为稀罕的西学,那么将会很快脱颖而出,崭露头角。

同时,这条道路也是一条能使国家强盛的平稳的道路,国家强盛、人民得享权益,重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心想着即站在船头吹着海风,杨度的心里久久无法平静,他看着海天一线间的日出,看着那红彤彤刺破天际的朝阳,望着那海天尽赤的天海,心中却是喃语着一句话。

“这土地早已染成了红色,但愿再不会染血了”

心想着杨度握紧拳头,他知道自己此去伦敦意味着什么,是机会,同样也是风险。这时他脑海中所想的不是那位明事理知是非的夫人,而是南京的执政。执政会理解他吗?这么一想,杨度原本激动的心情,突然静了下来,甚至于心都再一次悬了起来。

“但愿执政他……”

南京执政府内,彻夜未睡的陈默然、孙中山两人,依然沉默相对,两人谈了整整一夜,在最关键的时候,孙中山沉默了下来,而这个沉默一沉默就是长达近一个小时,在长达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两人谁都没有开口,一根雪茄烟吸完后,陈默然就会换上一根,茶喝完后,又会倒上一杯。

雪茄烟、茶,在长达一个半小时中,这间书房之中,两人只是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没有人首先打破沉默,陈默然知道自己要让孙中山放弃什么,他不急,他可以等下去,如果等到那个答案的话,即便是等于太阳出来,又有何妨。

“执政,在我答应你之前,可以告诉我,假若……假若他日……”

终于孙中山打破了先前的沉默,他看着面前吸着雪茄烟,品着茗的执政,他知道或许这是这位年岁远比自己年青的执政,最后一次尝试与努力了,正像他说的那样,求同存异,两人最终的目的只是为了构建一个“人做为人的国家”。

“国民决以帝制,你誓许以行宪”

看着孙中山那双眼中流露出的神色,陈默然不禁心头一颤,在他的眼中陈默然并没有看到一丝的投机者才有的那种狡黠,有的只是坦然赤诚的眼神。左手将雪茄烟拧灭的烟灰缸里。

“中山先生,你的救国理论我虽不能完全接受,但它自成体系,完整详备,令我佩服。立宪是国势使然默然定行之”

这会陈默然倒是没有像先前一样称本执政,语气也稍显谦逊。

“立宪之后,又以何强国”

孙中山追问道,而陈默然则开口签字道。

“我的想法还不成熟,零乱而不成章法,说出来尚请先生不吝赐教。”

他的谦逊只让孙中山笑了笑,不成熟的他实现了光复大业,而成熟的自己……在中国有几人敢说见识理论远超拐杖先生。

“然之,您太客气了,人们都叫我孙大炮。何谓大炮,就是说我的性格就像大炮筒那样直通通的,决不拐弯抹角。和人辩论起来,也和大炮一样火药味十足。你放心,我若觉得有不对的地方,立即就会说出来,那时还只有请你谅解,莫以我的直爽、火爆的脾气为意才是。”

“好我喜的就是你这脾气”

陈默然笑了笑,身子向前倾,胸部靠着矮几边缘,将自己的理论娓娓道出。

“在我看来,若要强国,无非就是它”

他的手指向桌面的那副小小的三色旗,这倒是孙中山一愣,显是不明白孙默然手指这“中国旗”的缘由。

“蓝色系为青天,黄色系为炎黄子孙、红色喻为中华已为血染之地,意指我等炎黄子孙头顶朗朗青天,脚踏血染之国土,三色相乘为黑色,系加红色,喻我等炎黄子孙胸怀铁血之精神,三色相除为白色,系加蓝色,喻我等炎黄子孙当清白做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含意,但……”

缓声道出这“中华旗”的喻意时,陈默然话声稍顿看着那小小的三色旗,这是他自己设计的国旗。

“实际上,这旗还有另一番意义”

“另一番意义?”

“蓝色即是自由,黄色即是黄金,红色即是铁血,此三色正是强国之道”

随手把那小副三色旗从旗架上取下来,陈默然指着这三色旗继续说着。

“我的所谓黄色即黄金,即经济,红者即铁血,即军事。两者可谓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不加说明的话容易产生误解,我先画一个简表来说明。”

说着陈默然将案几上的杯碟移开。

“蓝色所喻之自由,皆是由黄所喻黄金与红色所喻之铁血保障,经济、军事,皆是自由之保障无论是经济强国或是军事强国,有它对内对外两层内容。”

说着,陈默然用手指沾了茶水在矮几上画了一个表出来:

一,对内——富民——工商立国——扩张民权——有文化之国民——有自由之人民

一,对外——强国——军事立国——巩固国权——有责任之政府——有民族之政府

接着陈默然又按图表详细解释着。

“国家分内因、外缘两大干。内因,言其内成之形质结构演进变化及一切政府用事之机关。外缘,言其外交与所受外交之影响。今后中国这个国家,对内来说是民富的,对外来说是国强的。靠什么来富民?靠的是工商的发达。靠什么来强国?靠军事的强大。这就是工商立国和军事立国的意思。要使国民的经济发达,必须要有国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假若国民时时担心自己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那则万无经济发达的可能。欧美各国可以作为例子。美国民权最发达,则经济相应为全球之冠。英国次之,故经济亚于美。俄国无民权可言,故其经济亦薄劣不振。曾经世界上专制大国,除俄国外就是满清,然而满清比俄国还恶劣。俄国政府可比之于明火执仗的强盗,满清可比之为鬼鬼祟祟的小偷。”

“比喻得很形象。”

孙中山笑着插话道。

“好比说,满清自诩二百多年来未向人民加赋,其实开捐抽厘,巧立名目的赋税多得很,这就是小偷的伎俩。”

“正是,正是”

孙中山深有其感点头赞同。

“前明尚知“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而满清却只知道自己收赋税,根本不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如此,经济如何能发达?所以必须扩张民权。对外则须巩固国权,才能平等立于世界各国之中。而观之满清,根本不知国权为何物。内政之事,随处受人干涉而不知愤怒,也不知如何拒绝。某处放一官吏,外人干涉说不宜,则不放。某处辞一外人,外人说不可辞,则不辞。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以满清看来,他所牺所卖皆为中国之利,君非中国之君,朝非中国之朝,又岂会在乎中国之利?”

说出这番话时,陈默然的脸上尽是嘲讽之色。

“没有民族之政府,就无巩固国权之可能,所以巩固国权,对于民族政府可谓是首重之事。人民要有权力,首先在人民要有自由。异族殖民统治之国家,人民无自由可言。立宪民族之国家,人民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有他的自由。有国权的政府,必须是负责任的政府。满清有许多弊病,而一切弊病的根源即不负责任,殖民者又岂会担中国之责任。”

孙中山凝视着矮几上的简表,眉头慢慢地皱起来。陈默然未理会孙中山表情的变化,声调越来越铿锵有力。

“现在要想中国富强,只有走这条路,即从我的简表的后面向前面推移。”

陈默然伸出右手食指来,在表上一步步地推动着。

“先建立一个民族政府,再建一负责任的政府,给人民以最基本的自由,民权之逐步扩张,有赖教育功成,教育成则民权成大办工商,工商成,税收广,方有军事强国,自由之国民,发达之工商,终铸强大之军事,最终国权可在此过程间逐步巩固。国富民强的目的,则自然付诸实现。”

抬起头来的陈默然望一了望孙中山,见他仍在凝视简表,于是又加以强调。

“人类社会都要经历三个阶段的进化过程,即由蛮夷社会进化到宗法社会,由宗法社会进化到军国社会。蛮夷社会无主义可言,宗法社会为民族主义,军国社会为国家主义。这个发展过程,乃极东西而通古今,无论哪个国家概莫能外。今西洋强国均已由宗法社会进入军国社会。”

说着陈默然却是眯着眼睛,在自己的那个时代,世人皆言军国主义何等误国,可这时除去美国之外,几乎所有强国皆是以军国主义为国家立足之根本。

“我们中国,由宗法社会进入军国社会,则自封建制度破坏后开始,至今已有二千多年了,但又不具备西方强国那种完全的军国制度。我国人现是有民族主义而无国家主义,以教育育民以国家主义,形国家之观点,以军国辅之,进而可能国家主义与军国相溶。”

最后陈默然从旗架上取出那面巴掌大小的三色旗,放于桌面上。

“中山先生,你看,于下看起,铁血为强国之根本,无强大军事,发达工商、自由国民皆是空谈”

陈默然特意加重最后一句话,同时又把这翻了过来。

“翻过来,蓝色制基,无自由之国民,又岂有发达之工业、强大之军事?军队的战力强大,在于军队知道为何而战,工商发达根本在于国民扶助,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我们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手将旗翻了过来,又换成那红为基黄为中蓝为上的三色旗。

“唯今之计,需断然建强军,以维国权,国权得维方有工业兴盛之可能,内铸强军、外维国权,兴盛实业,大办教育,方可终就自由之国民”

稍停一下,陈默然盯视着沉思不语的孙中山,然后开口说道。

“你我之间,最大的分歧,是帝制或共和,说到根上,是我选择相信最普通之国民决定未来,而你选择相信精英决定未来这个问题有多半是属于学者之间的争论,且不说罢,我以为救中国的关键不在于帝制或是共和。若宪法可立,君主也可,民主也可,世界上有君主立宪优于民主立宪者,如英与法之比,也有民主立宪优于君主立宪者,如美与德之比。立宪又有彻底与不彻底之区别。彻底则国强,不彻底则国弱。比如英与德同为君主立宪,英强于德,美与法同为民主立宪,美强于法。其原因就在英、美立宪彻底,德、法的立宪还不够彻底。”

在孙中山开口欲言时,陈默然又继续说着。

“当然,这只是一面,我们再反过来一下,拿英德两国相较,英国彻底立宪达数百年,方为世界第一强国,德国不彻底之立宪不过数十年,其却先实现国家统一,击败法国,跃居世界第一等强国,近来又有军事挑战英国之势再看日本,日本立宪并不彻底,亦于短短三十年间,一跃为强国,立宪是好,但于弱国来说,不彻底的立宪,以专制相辅又可提高效率,以国家的意志推行决定,可达迅速强国之目的,这与中山先生训政,亦有殊途同归之同”

孙中山深以为然的点点头,他知道陈默然说的是实话。

“所以我认为,作为政体的立宪与专制,才是国家的实质,至于作为国体的共和或君主,那只是国家的形式而已,于本质并无任何区别。”

陈默然的这番的话不无道理,孙中山的语气和缓下来。

“欧美国家的确是民主、君主国都有,也都把国家建设起来了。”

这是从两个月前,直到现今,孙中山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过去他坚决反对立宪,在他看来中国不同,中国不能走君主立宪的道路,姑不说慈禧、光绪这些君王是暴君昏君,即使再出现康熙、乾隆那样的再能干人也不行了。这其中的最根本原因是汉人都己明白不能再俯首听命于满人,满人再君临天下,汉人心不平气不服,都认为是民族的耻辱。在这种情绪下还能够去谈立宪吗?当然不能

但是现在呢?

或许坐的太久了,陈默然觉得两腿麻木,甚至屁股都有些酸痛,他从椅上站起来,孙中山也跟着站了起来,两人都离开茶几,各自慢慢踱步朝执政府花园走去。沿着凉廊走着的时候,陈默然继续说,

“中山先生谈事实,我也谈事实。从今日事实而言,中国不能无君主而行民主,假若行民主立宪,则有一些困难却不是眼下所能解决”

这时看着微微放白的天空,陈默然才注意到自己竟然和孙中山谈了整整一夜。

“香帅曾与我提到,若是行以共和,五族平等,共选议员,共举大总统,看似完美,可实则,国人向有“彼可取而代之”大总统任期不过五年,十年,然十年后呢?但行共和,国内精英所图所谋,无非是总统之位,谁还有心思用于强国兴邦之上?”

见孙中山想要反驳,陈默然有些粗暴的打断了他。

“中山先生,我不疑你之天下为公之心,但这世间凡夫俗子何其之多,中山先生能保他人无私?”

原本想反驳陈默然的孙中山这下到是说不出话来了,彼可取代之之心古来有之,人人皆有之。

“再则,国人只知皇帝两千年之久,以大总统今明更迭,国人岂能坦然认之,国人圣君之心已两千年皇帝不在,又将总统视为的圣君,加以寄托,可总统下台了呢?赞同行帝制的一方大都认为,皇帝的存在让国人感到安心,无论他日立宪后执政党怎么更迭,起码还有一个皇帝代表国家。不会发生总统下台,就没了情感寄托。内阁总理大臣下台了,还有皇帝在那里,有了能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国家才不会分崩离析,人心能不会散乱”

深吸一口烟,在孙中山沉思不语时,陈默然继续向下说着。

“或他朝国会与总统发生矛盾,国会欲免总统,总统欲散国会如十几年前阿根廷“国会军”与“总统军”内战,总统与国会间无仲裁之人,界时只恐将是阿根廷之祸重演,内战势必惨烈而长期的。中国人民已穷困到了极点,还受得了兵荒马乱的摧残吗?外国列强一向对我国虎视耽耽,总想瓜分这块肥肉,变为他们的殖民地。中国一旦内乱,则对外一点抵抗力都没有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野心实现。古话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今日形势正是如此。为中国谋利益者,不能没有此远虑”

陈默然刚一停口,孙中山便停止踱步,看着眼前的执政。

“那以执政之见”

听着他的话,陈默然摇摇头。

“非我之见,而是世人皆有所见我在英国时,曾观察过英国的政体,当英国出现的不同利益阶层的斗争,主要表现为党派之争。各个利益阶层的代表党为了实现其权力统治而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候这些矛盾冲突还比较温和,然而更多时候,这种矛盾冲突都表现得异常激烈。在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没有政治关联却具有权威的独立个体加以调节,唯一能胜任这项任务的就是英王。这种和事佬的角色,可以帮助国家政治体系恢复工作,尽量避免因政治斗争而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也就是说“君主制是个有价值的缓冲器”。”

在说出这番话时,陈默然的心中稍有些不屑,毕竟这那个摆设并不是自己所追求,更何况即便是对于那些扬言立宪虽说持着将来即使各党派之间打得不可开交,国家至高权力最起码在形式上安全地被皇帝保护着。帝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国家和政府的保护伞,保证其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行驶权力。但在也不敢畅言什么皇帝就是摆设,就是国家的象征。

“而且,他日,若国势得复,我国重入强国之林,势力行对外扩张”

“对外扩张?”

孙中山不禁一惊,有些诧异的看着陈默然,他从未来想到在这位执政的心里竟有开疆拓土之心。

“这是国家发展的必然,满清丢了太多属于中国的东西,中国主掌东亚千年之久,我们曾经拥有的,被满清丢掉的,总有一天都要夺回来,我们失去的属地,失去的藩属国,朝鲜、琉球、缅甸、越南、占城、尼泊尔,甚至去日本,他们的独立已经势成必然,但至少的我们要恢复一个中国是亚洲中心的地位,至少要用一个中华联邦来抚慰失去千年帝国的的伤痛所以,皇室的存在可以发挥联邦的凝聚力亚洲不仅仅是亚洲人的亚洲,更是中国人的亚洲”

转过身来的陈默然看着面带惊色孙中山,脸上尽是豪迈之色。

“有人曾问过我,何时才是强国之日,我想说的是,中华荣光尽复一日即是强国之日中山先生”

直视着似有所思的孙中山,陈默然加重了自己的语气。

“昨夜,我与中山先生探讨国事,虽有分歧,然,我信奉之条,不能更改,今日与先生约:他日民决帝制,我必行君主立宪,必为实现中国强国之日实现而努力,若是如此,愿先生帮助我。先生号召共和,若民决共和,我将尽弃自己的主张,竭诚以且共和之风普照中国之地”

这会孙中山为陈默然光明磊落的气度所感动,亦为他的雄心所折服,他迎着陈默然的视线恳挚地说。

“执政,你我虽所见未尽相合,然昨夜畅谈却为平生畅快,未有过于此时。执政宏论伟议,渊渊作万山之响,汪汪若千顷之波,语言恳诚,气宇阔大,我遍视天下人才,无出先生之右者。关于中国应该建立民权发展民生,应当成为一个国强民富的新国家,我与你毫无二致,不同者在为达到这个目标所选择的道路而已。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的富强之路是允许求索的。你刚才这样坦荡地表明态度,我十分钦佩。如执政所言,若民决帝制,执政施以立宪,文定当倾力助之,若民决共和,执政亦当……”

“亦尽弃自己的主张,竭诚以且共和之风普照中国之地”

见自己已经说服眼前的孙中山,心情大好的陈默然笑逐颜开的说道。

“现在我建议,为你我二人牢记事成相助的誓言,我们击掌为誓”

“啪”

两人的右掌重重地碰一起,一声清脆的掌声在花园的凉亭间响了起来,两人笑看着彼此时,阳光挥洒在两人身上,朝阳映照着两人的笑颜,似乎此刻这万里河山上空笼罩之阴霾于瞬间尽散。

第107章 拾了个芝麻,丢了个西瓜第31章 星夜第162章 士为何死,唯正义第178章 革职之将第158章 议长记者餐间会 皙子葫芦不开瓢第81章 军人的本份第69章 毒蛇第212章 天下不稳第224章 签字吧!第142章 最恐惧之事第111章 征程第219章 保障第139章 限制第171章 利益第265章 再次启航第274章 路政第203章 权贼第218章 职业化第153章 初战第215章 决定第247章 下套子第73章 出门喜鹊叫第27章 要快要狠第171章 性质之变第152章 唯一的选择第189章 调停人第232章 目标所在第55章 要下决心第238章 留个耿臣第99章 复杂化第33章 肖炘韧的敬酒第106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第206章 食君禄第142章 交换第96章 逮捕的忧虑第16章 溃败第98章 不择手段第85章 许会没事的第62章 彰德第36章 一千万第13章 有骨头第157章 最好的归宿第205章 前夜第167章 谁是赢家第175章 自信第198章 中与德第189章 两个人第97章 校长与主任第11章 希望第116章 炮第213章 破城第24章 真正诱人之处第75章 乱、乱第45章 无纯洁之人第31章 星夜第86章 局座沉思谋阴谋 木偶牺牲有价值第242章 战地观察第185章 混水摸鱼第70章 非国所能受第112章 史上最落魄专家第127章 这个国家啊第53章 巴格达第8章 是个好人第85章 垂青第220章 被同化的人第49章 月不高第149章 继承者第153章 不离与不弃第158章 两个方面第74章 士兵与帝王第97章 校长与主任第269章 在关东第175章 自信第138章 彼得格勒纪事第127章 这个国家啊第103章 革命者的远征第121章 无奈的轮回第117章 善意第126章 捆绑第239章 骑一师第12章 打赢这一仗第121章 打头阵第16章 没必要第289章 君王的责任第24章 战胡儿第145章 冷静?冷漠?第98章 皆是亡国之人第122章 沙皇第108章 误区第271章 立宪第75章 一事相求第4章 德属东非第47章 无以复加第188章 军法事第168章 真相第72章 一个问题两个人第98章 四肢发达第202章 圣与贤第40章 反差第45章 最后一个小时
第107章 拾了个芝麻,丢了个西瓜第31章 星夜第162章 士为何死,唯正义第178章 革职之将第158章 议长记者餐间会 皙子葫芦不开瓢第81章 军人的本份第69章 毒蛇第212章 天下不稳第224章 签字吧!第142章 最恐惧之事第111章 征程第219章 保障第139章 限制第171章 利益第265章 再次启航第274章 路政第203章 权贼第218章 职业化第153章 初战第215章 决定第247章 下套子第73章 出门喜鹊叫第27章 要快要狠第171章 性质之变第152章 唯一的选择第189章 调停人第232章 目标所在第55章 要下决心第238章 留个耿臣第99章 复杂化第33章 肖炘韧的敬酒第106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第206章 食君禄第142章 交换第96章 逮捕的忧虑第16章 溃败第98章 不择手段第85章 许会没事的第62章 彰德第36章 一千万第13章 有骨头第157章 最好的归宿第205章 前夜第167章 谁是赢家第175章 自信第198章 中与德第189章 两个人第97章 校长与主任第11章 希望第116章 炮第213章 破城第24章 真正诱人之处第75章 乱、乱第45章 无纯洁之人第31章 星夜第86章 局座沉思谋阴谋 木偶牺牲有价值第242章 战地观察第185章 混水摸鱼第70章 非国所能受第112章 史上最落魄专家第127章 这个国家啊第53章 巴格达第8章 是个好人第85章 垂青第220章 被同化的人第49章 月不高第149章 继承者第153章 不离与不弃第158章 两个方面第74章 士兵与帝王第97章 校长与主任第269章 在关东第175章 自信第138章 彼得格勒纪事第127章 这个国家啊第103章 革命者的远征第121章 无奈的轮回第117章 善意第126章 捆绑第239章 骑一师第12章 打赢这一仗第121章 打头阵第16章 没必要第289章 君王的责任第24章 战胡儿第145章 冷静?冷漠?第98章 皆是亡国之人第122章 沙皇第108章 误区第271章 立宪第75章 一事相求第4章 德属东非第47章 无以复加第188章 军法事第168章 真相第72章 一个问题两个人第98章 四肢发达第202章 圣与贤第40章 反差第45章 最后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