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鏖战

帝国政务楼,一楼的金碧辉煌的大会客厅,这是是皇帝接见外国元首、使节以及为臣公授勋的地方,此时这间会客厅那两扇高达五米包金雕‘花’金‘门’敞开着,站在‘门’外走廊内,身着礼服的皇家仪仗队的士兵,在陛下缓步走来时,纷纷举枪致敬,仪仗兵们高昂着下巴,脸上带着一股发自骨子中的傲气,能够入选皇家仪仗队的士兵无一不是一百六十六帝国近卫陆海军中的‘精’英。

在陈默然缓步从走廊内朝着大会客厅走去时,在大会客厅内,伊藤博文的眼睛却盯着的正墙后的幅表现战场撕杀的巨幅画作,这是出自名家之手的“漠北鏖战图”,画上所绘为汉军骑兵与匈奴骑兵撕杀的画面。

万骑撕杀鏖战之场面,几让人心生惊心动魄之感,看着在这种隆重国礼之厅,悬挂这幅惊心动魄的鏖战画作,伊藤博文只在心中暗叹一句。

“中华文弱之终结”。

他并不不知道这间大会客厅还有一个的名称“漠北厅”,这多少总会向那些熟知中国历史的外人,传递一种信息。

现在中华帝国将选择用武力挽回曾经所遭受的一切屈辱。

看着这巨副画作,熟知中国历史的伊藤博文在暗叹之余,又于心里对这幅画透出的信息作出了评价。

“陛下驾到”

随着‘侍’卫官的长呼,伊藤博文转过身来,在陈默然走到距离他有三米的距离时,他毕恭毕敬的施了一个九十度的鞠礼。

“大日本帝国天皇陛下特使、贵族院院长伊藤博文见过中华帝国皇帝陛下”

身着陆军戎装、左手按着配刀刀柄的陈默然,完全未流‘露’出任何表情,而是直接朝着沙发走去,待坐下之后,才再次打量着鞠躬的伊藤博文,这位历史上,亚洲最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成功利用诸国利益矛盾为日本谋得利益的明治时代第一功臣。

甚至曾有无数人都说过,如果伊藤博文未死于暗杀,整个亚洲、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将改写。而说这话的人,有中国人、有日本人、有美国人、有欧洲人,对此几乎所有人都深信不疑。

“天皇陛下请伊藤转递他向皇帝陛下的问候,祝皇帝陛下光复中华河山……”

鞠躬未起的伊藤博文并未觉得有任何惊讶,作为东方人,他自然理解东方式的理解,如果是在几十年前,或许他需要跪拜并伏首于地,而现在他仅仅只需要鞠躬。

“请伊藤伯爵转达我对贵国天皇的问候”

冷冷的吐出一句话后,陈默然才左手扶剑,右手一摆。

“免礼”

同时指着下方的个位置。

“赐坐”

这会才有两名近‘侍’抬着一张包着软垫的椅子进入房间,放在陈默然手指的那个位置。

依照对中国的了解,在落坐时,伊藤博文并没有直接坐下,而是再次鞠躬向皇帝致谢后,方才虚坐了半张椅子。

“皇帝陛下,鉴于目前大日本帝国与大中华帝国在贵国东北发生的不愉快……”

在伊藤博文开口时,陈默然眉头微微一扬,他看着伊藤博文,他知道这时候的日本绝不是二十年后的日本,一是没有二十年后的实力,二是此时的日本军政两界要员,尽管拥有日本人特有的赌徒心理,但绝非一群只是盲动而不知战略的蠢货,伊藤博文、桂太郎、大山岩、儿‘玉’源太郎等等,这些明治功臣,无一不拥有他们的后辈难以企及的战略眼光,至少懂得什么是国家的实力和战争的目的。

尤其是眼前的这位伊藤博文,在历史上正是他和桂太郎等人的坚持,东北才得已归还中国,否则按照那些军人的意见,怕东北三省,早在1905年就被其吞并了,而伊藤博文等人苦心经营的所谓的“日清提携”营造出的中国人对日友好甚至感‘激’的心理,最终又毁于伊藤博文这样的重臣死去后,日本政客与军人的短视之中。

暂时的利益妥协,换得的是未来更大的利益,日本以贫国之力支撑起了军事崛起,而最终实现日本经济崛起的正是伊藤博文等人通过归还满洲的方式,构建起的“日清提携”使得满清和国人倒向日本,国人大用日货,直接促成了日本的经济崛起。

尽管后来的《二十一条》导致国人抵制日货,但在大战环境下,不用日货就无货可用的局面,却使得那次抵制并未持续多长时间,无论是日本的军事崛起或是经济崛起,几似有神助一般的踩着中国的肩膀实现了他们的强国之梦。

现在,是时候打碎他们的梦想了。

“……希望皇帝陛下,以日华两国千年之友好,念同文同种之源,立即停止白人悦而亚人忧的冲突”

伊藤博文的话音一落,陈默然便开口说道。

“伊藤伯爵,我们估且不去考虑这场冲突谁对谁错”

作为“挑战者”陈默然自然乐意顺着伊藤的话,把这场战争说成“小小的冲突”,至少伊藤博文的这种说法,让人听着很舒服,就好比打了别人的脸,别人还要陪着笑一般爽快。

“但至少有一点,这场战争在中国土地上打的,给中国的尊严造成伤害,还有中国国民造成的财产损失是无法避免的,日本有何种资格征用我国国民粮食、骡马?有何种资格征发我国国民为贵国战争服务?更不可提日本军队在我国境内,杀害数以千计我国国民之暴行了如果中国军队到日本这么干,不知道,日本会作何反应?”

咄咄‘逼’人的质问让伊藤博文先是一愣,但随即便开口解释道。 ▪тт kΛn▪C〇

“皇帝陛下,您应该明白,日本明是为日本而战,为亚洲安全而战,可根本上却是为中国而战,在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国力衰弱到极点,内不能保民福祉,外不能维护国权,任由俄国占领贵国东北之地,”

在伊藤博文这么说时,陈默然只是静静的‘摸’着自己的那柄金龙护柄的唐直刀的刀柄。

“若是中国如强,则绝不会有日俄之战。中国若强,则应为中日俄之战,或中俄之战,而不至以此牺牲归之日本,我可断言。此两战者,日本不过以人民生死拼国家存亡,岂足以言侵略。若中国不强而甘受欧洲的侵略,且将陷日本于危亡,是可恨也,由于日本才不得已,以举国之力毅然起兵斩断俄罗斯侵略之野望。”

“好一个毅然啊”

冷哼时,陈默然差点没想给伊藤博文这般的义正词严鼓起掌来,那怕就是一百年后,日本人在纪念日俄战争时,还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中国,理由就是“中国太弱”

当强盗的能把话说的这么义正词严的,恐怕全世界也就只日本人了,这一次并不是上次他同桂太郎的会面,这会他不需要再去配合伊藤博文,能从日本人身上得到的东西都已经得到了,以后,中日两国根本不可能还存在什么友谊、合作。

不过尽管如此,他并不准备现在就和日本翻脸,虽说已经翻过了,但现在还需要缓和一下。

“伊藤伯爵,好吧,正如阁下和桂太郎所言,在满清的时代,东方的危险固然到了极点,同时也失望到了极点。那样腐败的朝廷和政fǔ,哪里还有可以存立发展的希望。可现在呢?”

双眼微微一抬,眼盯着伊藤博文,陈默然不无得意的笑了一下。

“现在的中国,或许没有强大的海军,但是作为大陆国家,朕拥有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意志强大而且规模多达一百六十万的陆军部队,如果需要的话,朕可以签署动员令,进一步动员数百万陆军部队,而且,昨天美国银行界,已经同意替帝国发行多达4.5亿美元公债人力、财力,甚至于中国的军事工业,都足以支持中国与任何一个国家进行一场规模超过世人想象的陆战”

在说出这话的时候,虽说有些得意,可陈默然自己却知道,这里面有至少一半是吹的,为是武装这支军队,除去自产步枪以及从美国、德国定制口径步枪,从德国购买陆军火炮外,还大量翻修前清遗留武器,

虽说马鞍山、上海、武汉三地提供了足够的炮弹,迫击炮弹比山野炮弹更容易生产,可发‘射’‘药’、炸‘药’却需要大量从英国、法国、德国以及美国进口。实际上现在自己也和日本差不多,都是在撑台面,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刚刚卷入中国在人力和财力上的情况,远优于日本。

不过关于这些内幕,也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不知道,伊藤伯爵觉得,现在中华帝国是否有能力保卫本国的利益”

“陛下,我并不否认,中华帝国在皇帝陛下英明领导下,已经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但……”

伊藤博文的话声稍顿了一下,他在斟酌着如何顾及眼前这位皇帝的面子,又能充分的表明日本态度的话语。

“但需在皇帝陛下注意到的是,日本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对俄国宣战,而且当时满清政权,已经宣布局外中立,中华帝国的强大,并不等于一年前满清政权的强大,所以战争的本意,日本还是为了中国”

这时伊藤博文又抬起头看着面前这位以一身陆军戎装示已的皇帝陛下。

“于亚洲,中日两国若是携手合作,必可保亚洲自欧人魔掌得脱,而现在中日两国于东北之冲突,却是亲者痛、仇者快,为欧人所欢愉,为亚人所心忧陛下,中华帝国是大陆国家,现在更拥有全亚洲最优秀的陆军,自可保亚洲大陆于不失,而日本帝国为岛屿国家,拥有亚洲最强大之海军,若中日两国携手,两国优秀之陆海军,齐心携力,则亚洲复兴有望。”

说到此处时,伊藤博文轻轻鞠首,又言道。

“陛下之后为英人,然陛下却为有‘色’之人,难道以陛下雄图壮志,愿为白人驱使乎?”

这会伊藤博文站起身,手指着墙上的那幅《漠北鏖战图》,不无‘激’动的说道。

“此《漠北鏖战图》其神韵远超《神奈川冲‘浪’里图》,亦以此表明大中华帝国之未来在于大陆,而大日本帝国未来在于海洋日中两国千年‘交’好之悠远,又岂是欧洲白人陆海千年矛盾所能相比,陛下,虽日中两国近十年,存在些许不快,然那是日本与窃居中华宝器之满清之矛盾,今日已非往日,陛下光复中华河山,中华宝器得归汉族,日本自不会再以旧态相待。”

伊藤博文指着那副《漠北鏖战图》时,陈默然在心里小小得意一把,这幅画的初稿是他拿出来的,最后由国内十数位名画家合力而成,目的正是于此向世人表明中国正在恢复尚古之时,民族尚武之‘精’神。

“……如若他日,中华帝国崛起于大陆,日本帝国雄居于海洋,我x本帝国必定以全力助中国维持海洋。现今世界中,于亚洲足以抗欧洲列强而倒之者,只有中国与日本两国而已,届时,大陆的发展是中国的责任,海洋之发展又为日本之责任。日本得此成功绩,决不愁此后无移民贸易地,决不作侵略中国的拙策。对大陆得绝对的保障而以全力发展于美澳,才是日本民族生存发展的正路。中日两国联好,可保东半球的和平”

在伊藤博文那么提着这此时,不可否认,陈黯然的确有些动心,的确,日本拥有最优秀的海军,至少在这个时代,若是两国联手的话,但是……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

心里这么想着,可脸上摆出一副沉思之状的陈默然,却故作模样的犹豫了一下。

“伊藤伯爵,中国的未来于大陆,这是人所共知之事,然,贵国与俄国在我国国土‘交’战,如我国不予以制止,对帝国尊严之损,又岂是一言所能概之此战与其说是中立之冲突,倒不如说是,维护帝国尊严之必然,而且……”

眼帘微抬,陈默然突然笑了起来,同时站起身。

“不过我想,即然中日两国同文同宗,本就是一家兄弟,一些不快又算得了什么,一些不快,大家可以在谈判桌上解决嘛”

“陛下,若是兴行谈判,还请陛下以中日友好计,立即命令部队停止对鸭绿江军之攻击以为谈判创造契机”

第20章 买办的心思第268章 库伦城第203章 责任与义务第52章 象的雄心第27章 看不见的手第60章 时间第190章 水师第93章 暴行第229章 青春期第27章 要快要狠第37章 帝国第101章 想要什么?第107章 理念第107章 拾了个芝麻,丢了个西瓜第84章 尊重敌人的方式第131章 白色黄金第45章 最后一个小时第42章 什么事该做第45章 无纯洁之人第106章 喷金之地!第83章 CMR根基第8章 必须承受第81章 感恩戴德第172章 反他娘的第116章 前所未有的第186章 强敌第23章 民企龙头第55章 战争的意义第210章 各种心思第259章 适当的回应第180章 微笑第92章 实力与站队第256章 势逼他人第1章 多事之春第205章 做嫁衣!第56章 在哈佛第80章 未来第69章 尔虞我诈第265章 再次启航第252章 解决第155章 补救第131章 白色黄金第269章 在关东第281章 伏刑第1章 人性贪第45章 无纯洁之人第114章 阴影第17章 外出第144章 哈尔滨第97章 所谓的……第168章 真相第50章 心怀鬼胎第225章 欣赏与现实第193章 焦土第135章 真理制造者第67章 怕什么第25章 争论第223章 我的礼物第251章 邮轮第123章 汗毛孔里的罪恶第44章 阴谋第68章 建筑队第126章 彼得格勒的发现第114章 阴影第185章 混水摸鱼第111章 征程第235章 覆没第280章 疑惑第94章 东京上海第30章 惊怒第5章 也许……第151章 生丝第10章 乞力马扎罗的风第64章 塞北的雪第87章 血的回报第47章 无以复加第211章 忠臣义子第60章 计划第164章 大罢工(上)第160章 无月之夜第69章 毒蛇第142章 交换第178章 革职之将第143章 决定第67章 怕什么第80章 人才第87章 好牙口!第142章 最恐惧之事第283章 谣言的作用第41章 宿命第93章 把我弄出去第76章 目的所在第31章 星夜第42章 姐妹间!第10章 这是逼我啊第157章 最好的归宿第65章 在盛府第164章 不沉的靖远第30章 大连内外第128章 国民的胜利
第20章 买办的心思第268章 库伦城第203章 责任与义务第52章 象的雄心第27章 看不见的手第60章 时间第190章 水师第93章 暴行第229章 青春期第27章 要快要狠第37章 帝国第101章 想要什么?第107章 理念第107章 拾了个芝麻,丢了个西瓜第84章 尊重敌人的方式第131章 白色黄金第45章 最后一个小时第42章 什么事该做第45章 无纯洁之人第106章 喷金之地!第83章 CMR根基第8章 必须承受第81章 感恩戴德第172章 反他娘的第116章 前所未有的第186章 强敌第23章 民企龙头第55章 战争的意义第210章 各种心思第259章 适当的回应第180章 微笑第92章 实力与站队第256章 势逼他人第1章 多事之春第205章 做嫁衣!第56章 在哈佛第80章 未来第69章 尔虞我诈第265章 再次启航第252章 解决第155章 补救第131章 白色黄金第269章 在关东第281章 伏刑第1章 人性贪第45章 无纯洁之人第114章 阴影第17章 外出第144章 哈尔滨第97章 所谓的……第168章 真相第50章 心怀鬼胎第225章 欣赏与现实第193章 焦土第135章 真理制造者第67章 怕什么第25章 争论第223章 我的礼物第251章 邮轮第123章 汗毛孔里的罪恶第44章 阴谋第68章 建筑队第126章 彼得格勒的发现第114章 阴影第185章 混水摸鱼第111章 征程第235章 覆没第280章 疑惑第94章 东京上海第30章 惊怒第5章 也许……第151章 生丝第10章 乞力马扎罗的风第64章 塞北的雪第87章 血的回报第47章 无以复加第211章 忠臣义子第60章 计划第164章 大罢工(上)第160章 无月之夜第69章 毒蛇第142章 交换第178章 革职之将第143章 决定第67章 怕什么第80章 人才第87章 好牙口!第142章 最恐惧之事第283章 谣言的作用第41章 宿命第93章 把我弄出去第76章 目的所在第31章 星夜第42章 姐妹间!第10章 这是逼我啊第157章 最好的归宿第65章 在盛府第164章 不沉的靖远第30章 大连内外第128章 国民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