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贵庶

皇城,尚书省,户部。

春日的阳光透过窗纸照在桌案上,一盒桃酥正摆在那儿,显得甚是可口。

元载伸出手,拾起一枚,放入口中嚼着,闭上眼,品味着那入口即化的味道。至于边上的硬梆梆的胡饼,他还一口未咬。

他并非贪吃,而是如今长安城正是缺粮之时,食物比任何东西都更能彰显权力。就这一小盒桃酥,恐花费一万贯都买不到,而他却能得旁人孝敬,这便是权。

一直以来,元载都是左右逢源的,与杨国忠、薛白的关系时疏时近,从没有撕破脸过。上次李琮宫变,他暗中配合,算是最早一批支持李琮的官员,如今已官任度支郎中,打点长安城内的钱粮。

他极擅长做这些,志在宰执整个天下,区区长安一隅的事务,自然轻而易举便能将公务处置得十分妥贴。奇怪的是,薛白对他每有防备之意,审查上从不放松。元载心中不满的同时,却也不屑地认为若自己真想贪墨,又有谁能看出来?

“笃笃笃”的敲门声响起,元载若无其事地拿起一迭公文,随手盖在那盒桃酥上,道:“进来。”

一个青袍官员走进来,道:“元郎中,这是你要的兵粮册。”

“放着吧。”元载淡淡应道。

那青袍官员正要转身出去,腹中忽传来“咕”的一声响,元载这才抬起头扫了他一眼,道:“看着面生,是刚到户部的?”

“回元郎中话,是。”

元载心想,薛白前几日才因纳粮而往户部调了一批官员,此人该是薛白的人了。被自己问话,却不主动报名字,也不知是木讷还是不想引起注意。

“叫什么名字?”

“下官叶平,江南西道饶州人。”

“叶平?”元载想了想,喃喃道:“我似听过你的名字,‘白玉非为宝,千金我不须。忆念千张纸,心藏万卷书’,此诗可是你写的?”

“元郎中竟知晓?”

“果然,《天宝文萃》第一期,王昌龄亲自选的你的诗。”元载笑道,“没说错吧。”

叶平肚子里又是咕噜了一声,有些赧然,应道:“下官微末之才,有此际遇,惭愧。”

元载拿起桌上的胡饼,递了过去。叶平一愣,抬眼,只见这位权重一时的度支郎中神色亲切,极富上位者的魅力。

“吃吧,我的配额比你多些。坐下吃,喝口水……你既有这般际遇,想必很受薛郎重用吧?”

叶平小心坐下,咬着胡饼咽了两口,应道:“这些年,因民报、文报,脱颖而出的寒庶学子不计其数,我何德何能?”

元载心中不信,问道:“见过薛郎吗?”

叶平眼睛不由一亮,应道:“见过,最初是薛郎被贬谪时,随常衮去城外送行。后来有了寒门诗社,杜甫也带他来了几次,如今在城头上更是能常常见到他。”

元载只想打听薛白是否安插了新人来盯着他,如闲聊般问道:“寒门诗社?”

叶平道:“是我们这些出身寒庶的人结的社,每月都有文会,还有我们的报纸、学堂。”

元载听了,有些疑惑道:“怎未邀我入社?且不说我亦出身寒门,当年竹纸方兴,我正在杨铦门下,刊印经史典籍。”

“当有邀过元郎中,想必是登门时恰巧元郎中不在,门房不让我们进去……”

说话间,外面忽有了嘈杂之声。

元载听出那动静不对,亲自出了尚书省,只见皇城十字长街中央,一名老者正坐在马车上说话,周围站着不少官员。

他拨开人群挤上前,很快便听到了老者缓慢却有力的话语。

“你等年轻一辈或已不识得老夫了,老夫崔禹锡,字洪范,封清河子爵,以中书舍人致仕。出身清河崔氏南祖乌水房,家父讳名一个‘融’字。”

此言一出,众人肃然起敬。崔融是武周朝名臣,文章典丽,冠称一时,与苏味道、李峤、杜审言合称为“文章四友”,是大唐律诗格律的奠定者之一。可见其在官员、文人之中的名望。

崔禹锡又道:“老夫今日,是要向圣人告罪的。天宝七载春闱,老夫的七弟崔翘,时任礼部尚书。诸君想必都记得那年的状元郎正是薛白。崔翘当年便与我说‘薛白心术不正’,他之所以不肯点薛白为状元,便是因他认为当官任职,人品比才能更加重要。”

听到这里,元载微微笑了一下,似有些不以为然。

愈多的官员赶到了,听到“薛白”二字,便知今日之事不简单。

“然而,薛白裹挟民意,怂恿书生们闹事,颠倒黑白。把崔翘不点他中榜一事说成是因他逆罪贱籍之身份,搅得人心激愤。彼时,连老夫都没看出是非曲直,出面请右相把崔翘贬官,自以为这是铁面无私。可多年过去,直到今日,老夫才看出薛白的品性恶劣,狼子野心!”

“这是在胡说什么?!”叶平大为惊诧,喊叫着就要上前,却很快被人挡住。

崔禹锡并不理会那些质疑他的声音,声音苍老而有力地继续道:“诸君可知?安庆绪已经准备投降,且说出了叛乱的真相——你等认为勘乱定兴的忠臣名将薛白,恰是酿成叛乱的罪魁祸首!”

多年前,正是在这里,杜五郎煽动着一群寒门举子,围攻了崔翘。当时他便领会到,要造出舆论风暴,最重要的不是有理没理,而是把气氛烘托起,把情绪点燃。

今日则轮到崔禹锡,他根本不需要任何的证据。整件事最根本的原因,是薛白对世家纳粮的态度引起了他们的愤怒。那么,愤怒者一造谣,不知情者自然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一拥而上。

“伱们以为薛白迎回了圣人?错了,圣人正是被他逼出长安的,还记得那夜突然在兴庆宫上方爆开的烟花吗?!”

“告诉你们,薛白挟制了圣人,收走长安城剩下的存粮,根本不是为了守城,而是为了谋反!”

“所幸,太子殿下已遣使召抚了安庆绪,安庆绪只有一个要求,斩杀薛白。然而殿下仁义,犹有顾忌,我等当往太极宫,请圣人下旨,诛奸贼、抚叛乱,还大唐安定!”

“……”

类似这样的话,并不仅有崔禹锡一人在说,而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传到了长安城所有的官员耳中。

他们也不认为仅凭嘴说就能诛杀薛白,而是在更早的时候,就已派人去联络陈玄礼、王思礼、李承光等大将。此时在做的,只是为了鼓躁声势,逼这些将领下定决心罢了。

尤其是陈玄礼,手握禁军,威望最高。又一向忠于圣人,只要陈玄礼一表态,那便大局已定。

故而,他们怂恿着越来越多的官员们往太极宫赶去。

换作旁的事,这些出身名门、人品素雅的公卿贵胄们自然是不会亲自出面的。可今日不同,一是因为薛白纳了他们的口粮,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二是薛白挟制了圣人,今日他们的举措是救驾。

救驾若还不积极争取在圣人面前露面,那岂不是太傻了?

“走,去太极宫觐见圣人!”

皇城中的人潮向北,像是在白天召开了一场大朝会。

元载回过头,已找不到叶平的身影。如今朝堂上的官员七八成都是门荫,即使是科举入仕者,也多是出自于名门望族,叶平那个小小的寒门庶族混在其中,像是一粒沙,已经被湮没了。

“公辅兄。”

忽有人喊了一声,元载向来人看去,见是李栖筠、李嘉祐二人,遂点了点头。

这两人都是赵郡李氏出身,且与薛白是同年,不久前,元载还见到他们与薛白共事,一副众志成城的样子。

名门出身的有才之士,天生就有一种从容自信的气质,他们官职虽然远不如元载那么高,可彼此来往却能无拘无束,平辈相交。

“你二人也是要去太极宫‘清君侧’?”元载问道,他用了一个相当严重的词,脸上却带着些笑容,中和了那种严厉。

李嘉祐道:“我族中口粮亦被征纳,那边便有我不少叔伯兄弟。可诛了薛白,叛军便会投降,我不信。”

李栖筠则道:“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元载点点头,看得出来,名门士族之中,终究还是有一些清醒之人。

“眼下争论是非无益。”李嘉祐道,“我等想找薛白谈谈,看如何平息众怒。公辅兄可知他在何处?”

元载摇头道:“不知。”

“那公辅兄做何选择?”

元载从来不会冒然下赌注,拱手向天行了一礼,道:“我做好份内之事,尽为臣本份便是。”

李栖筠深深看了他一眼,似看出了他的摇摆之意,拱拱手,自带着李嘉祐继续去寻薛白;元载目送了他们的背影,略一犹豫,随着人潮往太极宫而去。

他们分道扬镳,一边是五姓七望的名门子弟,不在意自身利益,正在努力挽回时局;一边是出身贫寒、好不容易爬到高位的平民子弟,脑子里正考虑着如何自保。有时,看人属于哪个阶级,或许不仅仅看出身,也看他们的心在哪里,出身不会变,人心却会变。

~~

一条天街穿过皇城朱雀门,直通宫城的承天门。

立在承天门前执戟守卫的禁军眼看着气势汹汹杀过来的公卿贵胄们,微微变了脸色。

“臣等要求见圣人!”

“请圣人诛奸佞,抚叛乱!”

这样的呼喊透过那朱红色的宫墙,落在陈玄礼耳中。他皱起两条粗重的眉毛,思来想去,再次去找了高力士。

高力士近来懒了很多,并不时常陪在圣人身边,今日又搬了张躺椅坐在长廊上,望着天上的云卷云舒发呆。

陈玄礼走到他身边,抬头看了眼天空,侧耳倾听,确实还是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喧嚣,遂疑惑道:“你听不到了吗?”

“老了啊。”高力士叹息道,“你知道的,多年前我就向圣人请求告老。这站得长了,腿疼,腰也疼,旁人羡我多威风,可我想要的反而是致仕后过些闲适日子,不必每日这般思虑重重。”

“你莫当我傻。”陈玄礼道:“我看得出来不对,你以前何曾这般不上心过?”

“可你还是回长安了。”

陈玄礼道:“那是我相信你。”

“既然相信我,且安坐等着便是,你我老了,把事情交给年轻人去解决吧。”

“你不肯说实话,我如何坐得住?”陈玄礼注视了高力士一会儿,见他还是闭目不谈,便道:“好,那我便依我的办法做了!”

高力士道:“圣人还未下旨……”

“我秉承的才是圣人的心意!满朝公卿今日所言,薛白心怀叵测、煽动叛乱,乃是御口钦定之事!”

陈玄礼头也不回,大步而去。

高力士手指动了一下,似乎想拦,可到最后却停下了动作,喃喃道:“圣人的心意。”

两人谈到最后,却是他被陈玄礼说服了。

那边,陈玄礼走向承天门城头,居高临下地看了公卿们一眼,招过麾下诸将,发出一道道军令。

“去把郭千里押下,他的兵马由你统御!”

“喏!”

“带一队人找到薛白,带他来面圣,若遇反抗……”陈玄礼有些犹豫,最后却还是道:“若遇反抗,立即拿下。”

与其说,他是被这些公卿们逼着,不得不杀薛白平息众怒。倒不如说是他想借着这次的事由,拿下薛白,查明一些真相。

“喏!”

“去请太子殿下来,告诉他,群情沸腾,非殿下至不足以平息。”

“喏!”

安排完毕,陈玄礼又命人宣告公卿,现已去缉拿薛白,只等人一拿到,便请圣人查清此事,诛奸邪,给众人一个交代。

承天门前,聚集的公卿重臣们比大朝会时还多,听了陈玄礼的表态,大家都放心不少。

“看来,陈玄礼是下决心了。”

“早便知道,薛白惹了众怒,能有何好下场?” 忽然,有人匆匆过来,道:“一直没找到薛白,倒是发现王难得召集了兵马。”

不得不说,这些公卿势力极大,耳目灵通,还能提前得到消息。

“何意?他们还敢动我们不成?”

“擅杀大臣,除非薛白真想造反……”

“圣人来了!”

有些突兀地,承天门城头上忽然现出了圣人的仪驾。

众人惊喜不已,又担心圣人受薛白挟持,还要包庇这个奸佞小人。

崔禹锡便安慰众人道:“陈玄礼既已下决心,想必圣人也已摆脱了薛白的挟制。”

于是,公卿们个个抬头看去,只等圣人下旨除奸。

~~

而就在与承天门隔着整个皇城相对的朱雀门上,薛白正拿着千里镜,观察着皇城中的局面。

待听得马蹄声,见王难得的兵马列队而来,他眼神中泛起一丝怜悯,下令道:“除了朱雀门,把皇城诸门都闭上。”

旗令挥舞,远远地传开去。从含光门、顺义门、安福门……一道道皇城城门开始关闭,这为的是把事态控制住,同时,也使得那些公卿无处可逃。

王难得的马匹已经过了朱雀门,沿着天街,驱向承天门。他带的兵马不算多,更多的兵力依旧在春明门附近,但对付这些公卿贵族,当是足够了。

“走吧。”

薛白放下千里镜,往城下走去。

他不会只等在这里,而是要亲自去面对世家对他的怒火。

然而,天街之上,王难得忽然勒了勒战马。因为在他面前,正有一批人忽然吆喊着跑过,似要阻拦他的兵马。

那是一群官员,青袍、绿袍居多,还有不少都是吏员,偶然才能见到一些红袍。

“休得向前!”

王难得皱了皱眉,拔刀在手,杀机一闪而过。须臾,意识到不太对,因他没从这些官吏身上感到富贵逼人的傲慢之气。

“薛白是冤枉的!”

“长安世家因纳粮一事要杀薛白,然士卒百姓饿着肚子,如何守城?!”

“朝廷岂可信叛军轻易会降?!”

随着这一声声呐喊,王难得方才意识到,这些人竟是来声援薛白的。

此事却在他们计划之外,为求保密,除了核心人员与心腹兵马,他们并没有联络太多人,更何谈制造声势了。

然而,眼下时间紧迫,他的兵马竟是被这些人拦住了去路。天街那一边,聚在承天门前的公卿们也已经被惊动了。

“让开!”王难得大喝一声,“休得挡路。”

他犹在考虑,该以何等言辞驱退这些官吏,一骑已奔到了他的身旁,正是薛白。

“朝中有人暗通叛逆,欲开城门,尔等立即让开!勿拦王将军平叛!”

“是薛郎!”

声援薛白的队伍当中,有一人正是叶平,他目光看去,见薛白身披盔甲策马而来,放心不少,连忙退到路边,振臂大喊道:“我等随薛郎平叛!”

“平叛!”王难得当即率部向前。

待他的兵马们如流水一般杀向承天门,叶平也连忙跟上,同时大喊道:“城中有叛军细作,欲除忠良,如今官军平叛,劝你等迷途知返。”

很快,方才那些官吏们也跟着他一起大喊,为薛白制造声势。

“小心!”

前方突然发生了冲突,惨叫声迭起,而左右两边的皇城街道上亦有世家护卫往这边赶来,一边跑一边还在高声通风报信。

“薛白反了!皇城被封锁了……”

混乱中,一支流矢正好落向叶平,他躲避不及,幸得身边另一个官吏拉了他一把。

两人当即避在旁边的司农寺墙下。

“多谢,敢问恩人尊姓大名?”

“华阴姚汝能。”

“姚兄也相信薛郎?”

“不重要。”姚汝能是个中年书生,看东西时微眯着眼,虽明知前方危险,却还往前凑去,“我可还打算靠报纸名扬四海,自然站在薛白这一边。”

叶平听了突然想到一事,遂惊呼道:“我知道你!”

自从报纸、故事兴盛之后,长安城中便有了许多刊载杂文故事的报纸,有名的比如《长安故事》《天宝杂录》之类,而姚汝能正是常常在这些报上纂文之人,好写些当时的名人佚事。

叶平早便对此人好奇了,因姚汝能写《李林甫事迹》,竟是连李林甫家资名目都一清二楚。

此时他忍不住便问道:“姚兄,不知你是何出身?如此博闻广识?”

“我能有何出身?若非有了这条既可糊口,又可闻达于诸侯的生路,我怕是要卖身高门才能有个科举资格。”

叶平心中惭愧,他出身比姚汝能还要差些,若不是得报纸扬名,连卖身高门的资格都没有。

“如此说来,你我都是受了薛郎恩惠的寒门庶族,当此时节,正该挺身而出。”

“好!”

姚汝能应着,迅速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与炭笔来,划了几下,记下了什么。

忽然,前方有一队禁军撞开了阵列,向他们这个方向冲撞过来,同时喊道:“奉陈将军命,擒拿薛白,无关人等让开。”

姚汝能再一抬头,已是反应不及。

“姚兄小心!”

“咴!”

电光石火之间,有一骑快马奔来,一把拉一开姚汝能,调转马头与那几名禁军对峙着。

马上的骑士意气昂扬,大喝道:“你们是听陈将军的命,还是听圣命?!是守长安,还是潜通叛军?!”

~~

“不好了,薛白与王难得率部杀来了,指我等潜通叛军。”

“他敢?!”

承天门前的公卿们显然没想到薛白会如此悖逆又如此雷厉风行,又惊又惧,再听说皇城已经被封闭了,顿时吓得个个面如土色。

但很快,他们便想出了办法。

“快,请陈将军开宫门,让我们入宫城!”

“陈将军,开宫门啊!”

一时间,数不清的公卿便开始对着城头上挥手,急迫地要求陈玄礼开宫城放他们进去。

此时,御驾终于是慢悠悠地到了城门上。

陈玄礼正要下令开宫门,转头看去,只见御驾上依旧挂着皇缦,杨玉环正从凤辇上站起身来,看了他一眼,示意一个小黄门端了一封圣旨。

“陈将军。”杨玉环亦款款上前,小声提醒道:“不要冲动,做事之前,还请先想想后果。”

陈玄礼皱眉,应道:“圣人的心意……”

“势态到了这地步,可见圣人的心意错了,陈将军是不想给圣人一个台阶下吗?”杨玉环道:“放心吧,只要陈将军现在罢手,还是自己人。”

陈玄礼沉默了好一会儿,侧过头,余光中能看到王难得兵临宫墙之下。更远处,还有一支骑兵把他派出去的兵马都拦住了。

他额头上淌着细汗,终于,伸手接过了那圣旨,展开,紧接着,便是瞳孔一震。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加薛白特进、御史大夫,清查长安奸细”,他知道,一旦下旨,一场屠杀将发生在他眼皮子底下。

“这?!”

“陈将军。”杨玉环又说了最后一句话,这次,她用了只有彼此才能听到的声音,“你以为你是在顺着圣人的心意,可你忘了一件事——你与薛白才是有共同秘密的人,不支持他,事情败露了,谁保你?”

陈玄礼一愣,瞪大了眼,目光中透出惊恐之色。

“果然,你们……”

杨玉环摇了摇头,道:“都是为了社稷稳定,且传旨吧。”

陈玄礼无奈地闭上眼,许久,终于下令。

“城下有叛军细作,紧闭宫门,不许放他们进来!”

“喏!”

“传圣旨……”

很快,宫门外响起了愈发绝望与愤怒的呼喝。

另一方面,陈玄礼心中也带着不甘,于是紧紧攥住了拳头。

他早有怀疑,只是不敢确定。可如今看来,宫中那位圣人果然是假的。

~~

“张小敬?”

天街之上,姚汝能听得张小敬的名字,不由激动起来。也不管他在做什么,上前便问道:“我听说过你,你经历过陈仓之变,对吗?”

“走开!”张小敬喝了一声,却又奇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在写《杨国忠事迹》,打听了许多,却有桩疑事。陈仓之变后,杨国忠何处去了?”

“我射杀了。”

张小敬随口应着,一把推开姚汝能,自去配合王难得围杀公卿。

姚汝能踉跄退了几步,低下头,在他的纸上记下“骑士张小敬射杀杨国忠”,之后,他望向混乱中张小敬的背影,觉得此事一定还有更多可探知的内容。

而漫天的惨叫声却已经开始响起了……

263.第261章 挥锄第481章 回归267.第265章 一县之主第386章 长恨歌77.第77章 孝子第364章 积怨134.第131章 新朋友104.第104章 大唐风气16.第16章 煞婢第388章 交朋友273.第269章 首阳晴晓第356章 夹击第8章 归途151.第148章 各表一枝108.第108章 火眼金睛第401章 摆棋179.第176章 挑唆者192.第189章 输赢305.第299章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41.第41章 劫囚86.第86章 会当凌绝顶27.第27章 边军履历326.第318章 清白199.第196章 赐婚229.第226章 县尉46.第46章 当堂对质336.第328章 最坏的打算284.第279章 狼人254.第252章 善缘(2合1)121.第121章 旧事181.第178章 状元第382章 同宗185.第182章 大闹仙台324.第316章 太池宴第432章 选择325.第317章 掖庭宫15.第15章 大理寺第435章 秋后算账312.第306章 洁身自好285.第280章 隐藏167.第164章 洗儿宴242.第239章 地头蛇61.第61章 门第316.第309章 迎宾158.第155章 事不关己34.第34章 价高者得101.第101章 接洽23.第23章 捡来第448章 驱狼吞虎24.第24章 公主宅265.第263章 审判第424章 自欺欺人259.第257章 假道伐虢326.第318章 清白90.第90章 考验第499章 黄台瓜辞200.第197章 刊报院178.第175章 科举试23.第23章 捡来327.第319章 隐患第506章 过犹不及153.第150章 灭火218.第215章 刘氏吉主167.第164章 洗儿宴183.第180章 贪心328.第320章 军器109.第109章 手掌心85.第85章 天子庠序144.第141章 书坊192.第189章 输赢第421章 假太守165.第162章 志不灭第365章 救星第6章 蝼蚁99.第99章 得宝歌29.第29章 金吾卫178.第175章 科举试92.第92章 申告138.第135章 分利第423章 怂恿63.第63章 佳节129.第126章 自由257.第255章 新田第439章 无贵贱94.第94章 天下一牌局第490章 好兄弟152.第149章 点火第471章 郡王第497章 机会50.第50章 坐实第433章 南下剿贼第506章 过犹不及262.第260章 借刀206.第203章 不矜细行243.第240章 斩蛇第385章 亡羊补牢112.第112章 师门292.第286章 授人以柄313.第307章 罗钳第453章 祭婿文稿
263.第261章 挥锄第481章 回归267.第265章 一县之主第386章 长恨歌77.第77章 孝子第364章 积怨134.第131章 新朋友104.第104章 大唐风气16.第16章 煞婢第388章 交朋友273.第269章 首阳晴晓第356章 夹击第8章 归途151.第148章 各表一枝108.第108章 火眼金睛第401章 摆棋179.第176章 挑唆者192.第189章 输赢305.第299章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41.第41章 劫囚86.第86章 会当凌绝顶27.第27章 边军履历326.第318章 清白199.第196章 赐婚229.第226章 县尉46.第46章 当堂对质336.第328章 最坏的打算284.第279章 狼人254.第252章 善缘(2合1)121.第121章 旧事181.第178章 状元第382章 同宗185.第182章 大闹仙台324.第316章 太池宴第432章 选择325.第317章 掖庭宫15.第15章 大理寺第435章 秋后算账312.第306章 洁身自好285.第280章 隐藏167.第164章 洗儿宴242.第239章 地头蛇61.第61章 门第316.第309章 迎宾158.第155章 事不关己34.第34章 价高者得101.第101章 接洽23.第23章 捡来第448章 驱狼吞虎24.第24章 公主宅265.第263章 审判第424章 自欺欺人259.第257章 假道伐虢326.第318章 清白90.第90章 考验第499章 黄台瓜辞200.第197章 刊报院178.第175章 科举试23.第23章 捡来327.第319章 隐患第506章 过犹不及153.第150章 灭火218.第215章 刘氏吉主167.第164章 洗儿宴183.第180章 贪心328.第320章 军器109.第109章 手掌心85.第85章 天子庠序144.第141章 书坊192.第189章 输赢第421章 假太守165.第162章 志不灭第365章 救星第6章 蝼蚁99.第99章 得宝歌29.第29章 金吾卫178.第175章 科举试92.第92章 申告138.第135章 分利第423章 怂恿63.第63章 佳节129.第126章 自由257.第255章 新田第439章 无贵贱94.第94章 天下一牌局第490章 好兄弟152.第149章 点火第471章 郡王第497章 机会50.第50章 坐实第433章 南下剿贼第506章 过犹不及262.第260章 借刀206.第203章 不矜细行243.第240章 斩蛇第385章 亡羊补牢112.第112章 师门292.第286章 授人以柄313.第307章 罗钳第453章 祭婿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