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 波士顿协定

在俄国原远东军司令官、现大本营副总参谋长阿尔捷米耶夫中将看来,中国远征军的组建并未刻意隐瞒俄方,已经确定,位于山东的中央军区一个参加过中日山东战争的军已经调至北满,位于长春、四平间的华军第9军也北调了,已经集结于哈尔滨附近。而位于外蒙古库伦的第5军也开始了集结。

在阿尔杰米耶夫将军看来,中国人在英国特使访华后雷厉风行地开始了军事集结,既表明了他们加入俄国战线的诚意,也给远东俄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所以,阿尔杰米耶夫中将给尼古拉二世——现在亲自出任俄军总司令官的沙皇报告说,从远东抽调2个军7个师给勃鲁西洛夫将军的西南方面军尚需延迟,以防加拿大会谈破裂而出现的最坏结果。在阿尔杰米耶夫看来,中国人突然“转向”的背后隐藏着阴谋。

但沙皇否定了阿尔捷米耶夫的建议,鉴于西南方面军的形势,勃鲁西洛夫将军必须得到那7个师,所以,远东俄军必须将那7个师调给西南战线。同时,尼古拉二世用书信的方式回复他发现的“新星”——新任命的担负重大使命的副总参谋长阿尔捷米耶夫将军,俄国将促使加拿大会议取得俄国希望的结局。如果中国成为俄国的同盟者,俄军将腾出远东至少20个满员师,而且还会获得中国至少15个师的部队。这是一支足以改变战局的力量,有了这些师,勃鲁西洛夫将军将可以在西南战线进行一次大的战略进攻。以满足协约盟国对俄国提出的要求,履行同盟之义务,甚至改变战争的走向,以取得这场令俄国不堪重负的战争。为此,沙皇指示在西南战线代表自己视察局势的阿尔捷米耶夫将军尽快去一趟远东,跟中国人进行一次提前的接触,了解华军集结的详细情况。并就华军进入俄国战线进行提前协调。

相关的命令已经下达给了外交部,驻华大使及相关人员将促成阿尔杰米耶夫将军与中国高层的秘密会晤。

战争进行到1916年5月。除了海上,协约国总体仍处于下风。十天前,德国的公海舰队终于跟担负封锁德国的英国大舰队来了一次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列舰决战,尽管德国舰队在吨位损失上少于英国。德国军舰独有的防护技术也优于英舰,但并未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英国仍在控制着大西洋。但在陆上,英法意俄各国仍然处于被动,凡尔登战役仍在激烈地进行着,法国人在抽调了大量的援军后巩固了战线,未能使德军取得突破,却耗干了法军的战略预备队,使得策划中的索姆河战役变成了英军独挑大梁。在索姆河进攻并非单纯为了减轻凡尔登方向的压力,它其实是协约国于1915年12月即确定的计划,是1916年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预定在拉西尼至埃比泰恩长达70公里的正面上达成突破,计划将占领法国北部地区的德军击溃,战役将由英法共同实施,是一次离心攻击,法军向东,英军向北。鉴于英军的力量不足,战役预定投入的法军高达39个师。1700门大炮和200架飞机。法军承担的进攻区段为45公里。但由于凡尔登极为不利的局势,法军从3月份起陆续向凡尔登增兵,将预定用于索姆河进攻的部队大部调走了,导致战役的计划一再缩减,成为了英军唱独角戏,使得这个希望改变西线战局的进攻战役真的成了一次“救火”行动。为此,英法方面连续催促俄国进行一次带有战略性质的突击,以牵制德军,最好能将西线德军调动一部分到东线去。但由于俄军在1915年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兵器方面存在的巨大缺口,俄军的三个方面军,西南、西及西北方面军的实力都不足以实施一次战略性的进攻,三方一直在扯着皮。

但更坏的情况出现了,1915年加入协约一方的意大利遭受了失败,奥军在特兰提诺方向的进攻是在5月16日拂晓发起了的,投入了23个师、2000门大炮(其中约280门重型火炮),奥军取得了重大进展,奥军前出至威尼斯平原,意大利政府面临垮台的危险。如果意大利人退出战争,奥军将腾出最少50个师转入东方战线,将对俄国形成巨大的压力。所以,俄军必须在西南方向进行一次突击,以挽救意大利人不至于垮台,也为了间接支援西线战局。极具进攻精神的勃鲁西洛夫将军雄心勃勃,希望在得到远东援军后实施进攻。在中国人的态度未能确定前,远东是不能抽调部队的,现在终于可以了。

尼古拉二世对于自己国内极端困难的局势不是很在意,但对于旅行盟友职责却一直不含糊。

这就是当前的形势。谁也想不到,从来没有被各大强国看得上眼的中国竟然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前往中国的火车上,阿尔杰米耶夫中将仔细研究了局势,认为中国人选择的时机实在是好,这就是“势”的应用,代表沙皇前往北京的自己将加重中国人在战争中的筹码,这却是无可回避的结果。

相关的报告已经转给了前往加拿大会谈的俄国代表,阿尔杰米耶夫将军非常担心会谈的结果,非常担心中国人就此开出令俄国不能接受的条件。

阿尔捷米耶夫是在5月底达到哈尔滨的,他没有允许在哈尔滨会见中国北方军区的主要首脑,而是被直接送往了北京。他甚至没有下车,只是在站台上见到了北方军区副司令官熊勋中将,熊中将没有回答他任何关于华军集结的问题。说他并未得到上级的任何指示。熊勋甚至没有透露自己已出任远征军第一集团军副司令的消息。

但阿尔捷米耶夫却看到了源源不断开向北方的军列。中国人并未采取夜间调兵的措施,那些蒙着帆布的大炮清晰可辨。

在北京,接待阿尔捷米耶夫将军的是国防部长王明远上将。王上将告诉客人。总统不在北京,但援俄远征军确实组建了,目前正在等待加拿大会议的最后消息。如果达成协议,远征军的第一批部队将在协议签订后的一个月内出动。

“相关的细节还不是细谈的时候,”王明远对客人说,“我们掌握并充分理解战局的急迫性,但是。没有外交方面的结果,总统不会采取提前行动。现在您只能等待。让我们一起企盼加拿大传来令我们双方都满意的消息吧。”

一直到6月12日,终于传来加拿大会议的消息,参加这个秘密会议的国家共五个,英、法、俄、中、美。就中国加入协约国问题进行了为期十天的秘密磋商,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终于达成了协议,该次会议也被称为渥太华会议,因为会议的大部分问题是在渥太华举行的,最后的阶段才“移师”美国波士顿。

之所以确定会议的地点是加拿大而不是美国,是威尔逊总统的建议。鉴于美国大选的临近以及国内激烈的反战情绪,威尔逊总统建议将会议放在属于英联邦的加拿大召开,如果一切顺利。对于中国方面提出的援助问题可以回到美国细谈,他将组织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进行讨论,最后报国会批准。

威尔逊的建议是。因为美中两国良好的外交关系,说服国会对中国进行工业建设方面的援助或贷款不是很大的问题,但不要将此事与中国参战扯在一起。目前美国政府上层基本倾向于加入协约一方,但近一千万德裔是支持德国的,这股势力不小。而且,普通民众中反对参战的呼声仍是主流。而他连任竞选的口号就是力争早日恢复世界和平。为了顺利实现连任,目前不能刺激美国民众的情绪。

会议的主题是讨论中国参战。其中又包含两三问题,第一是中国加入协约国后的地位问题,涉及关税自主、庚子尾款及治外法权等有关中国主权归还的讨论。第二是中国参战的问题,涉及兵力、战场选择、指挥体系、后勤供应等一系列问题;其三是对中国的援助问题,主要是跟美国谈。

在会议的第一阶段就基本解决了中国主权的归还的一揽子问题了,俄国在获知中国将直接出兵俄国战线后,立即同意了他们最在意的赔款尾款问题。在辛丑条约所确定的3亿两白银的赔款中,俄国占比最高,虽然中国已经赔付了约三分之一(含利息),但余款对于财政极为拮据的俄国还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关税自主是更重要的问题,英法俄希望中国在获得关税自主权后将关税确定在不超过10%的水平,现在的关税统统定在5%的低位,这已经翻了一番了。方声远答应了英法俄的要求,其实,更在意关税水平的不是英法俄而是美国。但美国的态度很积极,这个问题也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给中国巨大伤害的治外法权也无可奈何地取消了,美英法俄四国承诺,在中国加入协约国参战后,中国将享受外交上的平等待遇。

租界问题暂时搁置。

方声远在确定了外交方面必须坚持的原则后任务即将会谈的主要任务交给了司徒均,后者将与参加会议的英法俄三国代表团的军事专家进一步讨论中方参战后的军事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广,但主要是牵涉俄国。方声远的精力转到了与美国人为主的经济援助方面。方声远带来的方案胃口很大,要求协约国及美国展开对华经济援助——它是中国参战的必要前提。这方面将主要由美国承担。

在司徒均与俄国方面基本达成有关军事协议的同时,经济援助的一揽子方案也基本确定了。美国及英国承诺在三年内向中国提供高达5.3亿美元的低息和无息贷款用于加强中国的军事工业建设,其中英国承担0.8亿美元的份额。贷款将用于购买美英两国的技术及设备——涉及130个工厂的新建和改建,涉及炼钢、造船、发电、采矿、化工、机械、电子诸多行业,引进的各类机床高达9000余台。

这些项目的落地将使得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工业建设目标超额完成,项目建成后,中国的工业化将奠定基础,军工能力能得到大幅加强。就炼钢能力将突破400万吨大关,发电能力提高1.5倍,填补了一批中国工业的空白。

龙谦在对两院议员汇报“波士顿”协议时针对贷款问题解释说,迄今为止的历史上,尚无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不需要引入外部资金,即便是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英国,也得到了来自荷兰的大笔资金。无息贷款已经非常难得了,如果不是抓住了世界局势的机遇,即便是已经确定中国为全球盟友的美国也不会答应如此优厚的条件。

美国为了培养自己在远东的盟友,大力促成了这个协定的签署。在威尔逊领导的美国政府看来,加强中国的工业实力符合美国的利益。损失的利息将从企业的利润中得到补偿,高达4.5亿的订单将落在美国人头上。而英法俄最为担心的领土交涉中国并未提及,这是协约国主要国家最为满意的。

协定是在波士顿签订的,史称“波士顿协定”。不过,当时并未使用这个名字,这是美国人要求的。

因为协定中关于工业援助的内容超过了自己的预期,方声远代表中国政府于1916年5月10日正式签署。协定的正文是中国加入协约国的有关条款,规定了中国的权利和义务。有关军事及经济的条款是以附件(秘密协定)的形式签署的,这符合外交的惯例。

中方在获得协议签订的消息后,龙谦接见了焦急等待的阿尔杰米耶夫将军,向他通报了中国远征军组建的详细情况,承诺在7月5日前,第一集团军的前锋部队将正式出动。远征军将根据波士顿协定中有关军事问题的秘密协定加入俄国西南战线,接受俄军总司令部及西南方面军指挥。总参谋部将派出一个联络组与俄方具体商定部队的投送和后勤供应问题,并且承诺在秋季之后开始转交俄国总量达120万吨的谷物,这部分粮食的费用将由俄国承担一半。

阿尔杰米耶夫将军在6月14日离开了北京返回彼得堡,与他同行的是由新任副总参谋长范德平中将带领的有23名精选军官组成的联络组。()

第9节 勘电一出天下惊一第14节 文尼察第15节 波士顿协定第20节 通信与战局第14节 军规三第40节 考察第14节 整编前后四第18节 山东提督王怀庆第5节 圣旨到山东三第8节 争夺山东之试探二第5节 李纯的进剿四第12节 阻击五第34节 整编一第16节 王明远第2节 要塞二第5节 破庄五第3节 春节二第7节 政府第26节 娜塔莉亚第20节 陈超眼中的龙谦二第21节 曹锟的报告第15节 王月蝉与郑婵二第33节 洪粤诚二第12节 平叛二第22节 贪腐案一第8节 日本第10节 彰德秋操六第3章 唐绍仪第6节 随营军校第8节 交底第4节 陆军整编第4节 家事国事天下事二第19节 王士珍三第36节 銮驾回京第23节 袁世凯的心事二第1章 骰子已经转起来第一节军事代表团第2节 军衔第4节 钟火星和英阡陌第12节 北京二第7章 第一节北进第8节 如愿以偿第30节 名目繁多的条例一第6节 比武放对第34节 大势三第12节 蔡元培第18节 龙谦的练兵之道三第15节 外蒙第4节 练兵之始第4节 抗洪四第4节 去哪儿?第5节 黑沟台三第16节 北京六第6节 等待第16节 推广村民自治的深意第2节 齐河第16节 末日三第33节 洪粤诚二第31节 变化七第2节 陈超的思考第18节 东北局势三第37节 起步第6节 彼得留拉反了第2节 中国的应对第20节 陈超眼中的龙谦二第2节 破庄二第5节 吴禄贞的试探第6节 家事国事第15节 突围二第14节 十年盘点一第2节 唐努乌梁海二第20节 秋瑾一第31节 出征一第7节 彰德秋操三第27节 清廷宣战万国第13节 陈超和叶延冰第9节 彰德秋操五第16节 东北局势一第2节 军歌嘹亮二第25节 变化一第5章 和谈前后第一节李鸿章出马第26节 林家桥战役第11节 大卫,叛逃第2节 陈超的思考第14节 文尼察第7节 太原第23节 韶关会议第13节 机场宣言第8章 俄国,俄国第一节北京一第2节 召见第6节 最血腥的一夜第8节 天津二第6节 圣旨到山东四第24节 灵山之战一第22节 扩军第6节 周学熙与宋晋国第8节 千里进军一第4节 军方第17节 牺牲一第6节 等待第19节 莫理循与陈超
第9节 勘电一出天下惊一第14节 文尼察第15节 波士顿协定第20节 通信与战局第14节 军规三第40节 考察第14节 整编前后四第18节 山东提督王怀庆第5节 圣旨到山东三第8节 争夺山东之试探二第5节 李纯的进剿四第12节 阻击五第34节 整编一第16节 王明远第2节 要塞二第5节 破庄五第3节 春节二第7节 政府第26节 娜塔莉亚第20节 陈超眼中的龙谦二第21节 曹锟的报告第15节 王月蝉与郑婵二第33节 洪粤诚二第12节 平叛二第22节 贪腐案一第8节 日本第10节 彰德秋操六第3章 唐绍仪第6节 随营军校第8节 交底第4节 陆军整编第4节 家事国事天下事二第19节 王士珍三第36节 銮驾回京第23节 袁世凯的心事二第1章 骰子已经转起来第一节军事代表团第2节 军衔第4节 钟火星和英阡陌第12节 北京二第7章 第一节北进第8节 如愿以偿第30节 名目繁多的条例一第6节 比武放对第34节 大势三第12节 蔡元培第18节 龙谦的练兵之道三第15节 外蒙第4节 练兵之始第4节 抗洪四第4节 去哪儿?第5节 黑沟台三第16节 北京六第6节 等待第16节 推广村民自治的深意第2节 齐河第16节 末日三第33节 洪粤诚二第31节 变化七第2节 陈超的思考第18节 东北局势三第37节 起步第6节 彼得留拉反了第2节 中国的应对第20节 陈超眼中的龙谦二第2节 破庄二第5节 吴禄贞的试探第6节 家事国事第15节 突围二第14节 十年盘点一第2节 唐努乌梁海二第20节 秋瑾一第31节 出征一第7节 彰德秋操三第27节 清廷宣战万国第13节 陈超和叶延冰第9节 彰德秋操五第16节 东北局势一第2节 军歌嘹亮二第25节 变化一第5章 和谈前后第一节李鸿章出马第26节 林家桥战役第11节 大卫,叛逃第2节 陈超的思考第14节 文尼察第7节 太原第23节 韶关会议第13节 机场宣言第8章 俄国,俄国第一节北京一第2节 召见第6节 最血腥的一夜第8节 天津二第6节 圣旨到山东四第24节 灵山之战一第22节 扩军第6节 周学熙与宋晋国第8节 千里进军一第4节 军方第17节 牺牲一第6节 等待第19节 莫理循与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