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过河拆桥

对于胡万里提出在市镇一级建立衙门,周志伟颇不以为然,以为这只是胡万里为了大量招揽士子而找的一个借口,但王廷相却是清楚,此举可能是胡万里对管理模式的一种革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他便忍不住开口道:“长青,在市镇一级建立衙门固然利于朝廷的掌控,但官员却会因此而增加数倍,这岂非是增加百姓的负担?”

“浚川公虑的是。”胡万里含笑道:“眼下小琉球在市镇建衙门是为了尽快的培养管理人才,待的日后士绅多了,市镇一级的衙门还是要撤销的,采取市镇自治的法子,由当地百姓宗族公推德高望重的几个士绅进行管理,三五年公推一次,如此,便无须耗费国帑。”

听的这话,周志伟不由诧异的道:“如此一来,岂非是削弱了朝廷对市镇的掌控?”

胡万里嗤的一笑,道:“本中兄这话不对,皇权不下县,市镇乡村本就是缙绅自治,朝廷亦无掌控之实,何来削弱一说?此法若是推行得力,可有效抑制地方缙绅出现一家独大之局面,有利于地方稳定,有利于地方官员掌控。

更为有利的是,可以最大限度的抑制官员的贪腐,市镇的缙绅都是地方百姓公推的,必然会维护地方百姓的利益,否则便做不长久,甚至连一任也做不完,而且,推选出来的缙绅还会致力于地方公益,促进地方繁荣。朝廷不防挑选一两个县做为试点,看看成效。”

“这法子倒是新鲜。不过,可能只适宜于小琉球这等新开发之地。”王廷相微笑着道,他久在地方任职,一听便明白这其中的关键,胡万里这法子,实是以地方缙绅制衡地方官员,但大明缙绅已成气候,根深势大。朝廷若是推行自治,地方缙绅会有反客为主之嫌。

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小琉球急需官员,朝廷不会袖手旁观,但自行招揽,皇上未必会允准。”

对于朝廷委派的官员,胡万里没有一丁点的兴趣。他可不想让那些个眼里只认的银子的官员败坏小琉球的风气,当即便道:“小琉球开发不易,可不能被一群贪官给糟蹋了,不能自行招揽,在下另想他法。”

周志伟苦笑着道:“长青兄就如此不相信朝廷委派的官员?”

“非是在下不信任。”胡万里说着起身给二人斟了杯酒,这才道:“在下也任过知县。县丞、主薄、典史以及以下一众八九品不入流的官员,有几人不是冲着银子去做官的?一个个官不大,下到市镇乡里,威风排场比知县还大。”

听的这话,王廷相、周志伟都是一笑。这话倒是实情,那些个杂牌子出身的官员因为前途有限。鲜有不爱钱的,呷了口酒,王廷相才哈着酒气道:“皇上对小琉球防范甚严,不论是官员还是士子,前来小琉球必然诸多限制,其他且不说,严禁携带家眷这一条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连任的可能也不大,长青还是不用多做指靠。”

这倒是说的实情,胡万里微微点了点头,看来小琉球的官员,还的自身培养,或是私下招募士子,有一众海商协助,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小琉球如今可是名正言顺的大明疆域。

“浚川公提醒的是。”胡万里说着举杯遥敬,一口将酒干了,他便转移了话题道:“名不正则言不顺,东兴港欲征吕宋,还望朝廷找个借口。”

听的这话,王廷相不由一笑,吕宋都已落入东兴港之手,这事确实不宜耽搁,必须的让嘉靖发道征讨的谕旨,否则不仅东兴港被动,一旦消息外泄,朝廷也被动,他当即便道:“此事易办,长青无须担忧,包在老夫身上。”

征吕宋?周志伟呆呆的望着二人,这安南尚未开征,东兴港又要征吕宋?看二人这情形,竟似毫不在意,难道视吕宋为囊中之物?

半个月后,邸报上便刊发了嘉靖的谕旨,安南黎氏、莫氏内乱,二十余年不朝贡,莫登庸弑逆当讨,吕宋亦多年无故不朝贡,且虐我大明子民,时藉故戳之,屡犯天威,蕞尔小丑,罪恶滔天,肆毒如此,此而不诛,兵则奚用?

着改授征安南总兵官胡万里佩征夷将军印,为征夷总兵官,抽调沿海四万水师精锐入小琉球急训,以为征安南、吕宋之主力。

小琉球乃海防重地,战略显要之地,当此征安南、吕宋之际,当大力移民开发巩固,新增小琉球三卫之官兵须尽快移防,不得有误。”

邸报传到南京,金陵报亦大加配合,连篇累牍的报道安南之历史,着重叙述大明当初三征安南,建交趾布政使司的经过以及被迫撤销的情况,对吕宋,则是胡万里亲自捉笔撰写的吕宋歧视虐杀汉人的种种人神共愤的恶行,当然这些恶行都是发生在西班牙入侵之后的。

随着这期邸报和金陵报的传开,渐渐传扬开来的朝廷四万水师征缴小琉球惨遭大败的传言立刻就戛然而止,北方几省对小琉球的移民也开始恢复,沿海各地卫所的家眷也开始陆续迁往小琉球,山东、南京、福建、广东等地的大批造船工匠也开始陆续赶往月港学习观摩西洋战舰的建造,南京、杭州的彩票也照常售卖,这些消息一一传开,更无人相信朝廷征缴小琉球的事情。

眼见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胡万里正准备长松一口气之时,京师却是风云突变,三月,乙末大计,考察天下管吏,吏部唯首辅张璁意旨是从,凡与张璁有怨的全部罢斥,计九百八十二人,所罢之人,不准奏陈,京师百官纷纷上疏弹劾吏部尚书汪鋐。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京师为大计闹的沸沸扬扬之时,巡抚都御史吕经又因苛虐失军心而激发辽东兵变。

焦头烂额的首辅张璁、吏部尚书汪鋐、兵部尚书王宪连忙上疏自陈,恳祈罢官致仕,原本不过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嘉靖却是一反常态,毫不迟疑的允准。

第387章 要俘虏第357章 反过来想第270章 天后宫第31章 赴任第178章时局第256章 走亲戚第 168章考验第107章 索贿第403章 火烧月港第355章 立足于打第488章 省心第473章 结盟第460章 偷天换日(二十一)第220章 京师反应第449章 偷天换日(十)第147章开战第197章 三弹张璁第348章 金印第101章 钱弊第224章 一门两公第267章 回家第114章 笼络第423章 暗度陈仓第184章再回金陵第193章 风起第131章烧钱第219章 难以置信第141章婚事第284章 算总账第361章 特区第449章 偷天换日(十)第414章 担忧第187章府尹柴奇第52章 南京(八)第309章 坚守待援第11章 踏青赏美第103章 南北郊议第400章 亲王造反第184章再回金陵第159章夸耀第135章霸道第439章 封侯第71章 盯梢第73章 窥破第410章 城破第131章烧钱第143章火器大家第29章 亲随第102章 台东第300章 不乐观第162章有后了第251章 复召张璁第208章 哗变第290章 夏言获赏第346章 火烧大阪湾(六)第308章 夜袭第479章 主动归附第61章 出海第126章瞒天过海第334章 凄惨北条第273章 造船厂第231章 不解第215章 扯皮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420章 共赢第442章 偷天换日(三)第271章 观察第38章 收礼第10章 三寸金莲第266章 招揽第48章 南京(四)第443章 偷天换日(四)第417章 文斗第146章来袭第118章矛盾第190章取而代之第208章 哗变第483章 登基第61章 出海第217章 弹劾第22章 礼物第491章 斩草除根第129章完败第174章发军饷第209章 反应不一第178章时局第78章 作秀第343章 火烧大阪湾(三)第261章 远客求见第269章 哺乳第196章 彩票发行第42章 少爷称谓第49章 南京(五)第108章 钱法九条第5章 明朝银锭第128章家难当第376章 嫁衣?第145章 变化第236章 被逼
第387章 要俘虏第357章 反过来想第270章 天后宫第31章 赴任第178章时局第256章 走亲戚第 168章考验第107章 索贿第403章 火烧月港第355章 立足于打第488章 省心第473章 结盟第460章 偷天换日(二十一)第220章 京师反应第449章 偷天换日(十)第147章开战第197章 三弹张璁第348章 金印第101章 钱弊第224章 一门两公第267章 回家第114章 笼络第423章 暗度陈仓第184章再回金陵第193章 风起第131章烧钱第219章 难以置信第141章婚事第284章 算总账第361章 特区第449章 偷天换日(十)第414章 担忧第187章府尹柴奇第52章 南京(八)第309章 坚守待援第11章 踏青赏美第103章 南北郊议第400章 亲王造反第184章再回金陵第159章夸耀第135章霸道第439章 封侯第71章 盯梢第73章 窥破第410章 城破第131章烧钱第143章火器大家第29章 亲随第102章 台东第300章 不乐观第162章有后了第251章 复召张璁第208章 哗变第290章 夏言获赏第346章 火烧大阪湾(六)第308章 夜袭第479章 主动归附第61章 出海第126章瞒天过海第334章 凄惨北条第273章 造船厂第231章 不解第215章 扯皮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420章 共赢第442章 偷天换日(三)第271章 观察第38章 收礼第10章 三寸金莲第266章 招揽第48章 南京(四)第443章 偷天换日(四)第417章 文斗第146章来袭第118章矛盾第190章取而代之第208章 哗变第483章 登基第61章 出海第217章 弹劾第22章 礼物第491章 斩草除根第129章完败第174章发军饷第209章 反应不一第178章时局第78章 作秀第343章 火烧大阪湾(三)第261章 远客求见第269章 哺乳第196章 彩票发行第42章 少爷称谓第49章 南京(五)第108章 钱法九条第5章 明朝银锭第128章家难当第376章 嫁衣?第145章 变化第236章 被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