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乾纲独断

第二天一大早的东阁中,十余名读卷官已经开始阅卷工作了。而在他们读卷之前,所有的卷子已经由收卷子的受卷官送去给弥封官弥封,然后预审。而这便是殿试潜规则发挥作用的时候了,每次殿试,会试前几名的卷子总会被分门别类挑出来,而阁臣也往往会有看好的人嘱托受卷官,这些都会被放在最前列,预先送给读卷官,至于第二部分,叫做上一等,读卷出来则判为二甲,至于次二等的就是三甲了。

相比宋时殿试需誊录的严谨,明朝的殿试动手脚确实要容易多了。

这其中,张居正和吕调阳作为内阁仅有的二位阁老,首辅和次辅,虽受命读卷,却也不会荒废正经的政务,尤其是张居正执掌票拟大权,因此两天的读卷不可能都是全天,必须要周顾内阁事务。再者,张居正竟是迥异于从前那些阁老的光景,事先没有任何嘱托。每一个读卷官都知道张家长公子此次会试落榜,所以对此失去兴致,故而也不以为奇。然而,吕调阳这位次辅可以安之若素做自己的事情,当初担任会试副主考的王希烈就没那么逍遥了。

他能够清清楚楚地感觉到,张居正不时投过来的目光中,颇有几分冰冷。

为此王希烈无可奈何,可扪心自问,他在会试中没有半点徇情因此也只能在心里安慰自己,张居正若是因为长子落第就记恨自己,那便是没有宰相度量。如此自我调节之下,整整两天的读卷。他总算是熬了下来。

这天日暮时分。当所有这些读卷官紧赶慢赶交叉阅卷。最后终于把二十几份圈数最高的卷子送到了张居正和吕调阳面前时,张居正飞快地扫过一份份卷子,目光最终落在了其中一份上。

前几天他特意让人找来了孙鑛的原笔文章,对那笔迹自不陌生,分明就是那位会元的。此刻一扫那篇策问文章,但只觉文字中正和平,确实很见才学。但既然心中有些偏见,在他看来就算比长子张敬修出色半分。也只不过如此。再看其余的文章,他就更加觉得老生常谈,味同嚼蜡。他也没有否定这些读卷官的两日辛苦,当即轻描淡写地问道:“其他卷子就没什么出色的了?”

众人你眼望我眼,都不太明白首辅大人到底是什么意思。论理说张敬修既然本次殿试无缘,张居正应该就没有什么亲朋子侄参加这次殿试了吧?此时此刻,还是吕调阳开口转圜道:“这样,时辰还没到,元辅和我不如随便翻翻其他人的卷子?也许有珠玉遗落其中也不一定?”

之前会试自己因为避嫌长子下场不能插手,三千多份卷子更不可能一一看过来。但如今不到三百份卷子,张居正此刻却借着吕调阳这话。起身搜卷。此前,他除了看过孙鑛的笔迹,也特意要来汪孚林几次到家里来时,和张敬修兄弟几个游戏之作的文字,记住了那笔迹,因为卷子不多,没过多久就找到了。那卷子前头没什么出奇,也难怪十几个读卷官看下来,上头只有寥寥四个圈,但看到最后,张居正品出了几分儒法贯通的意味。

一时兴起,他甚至忍不住用手指甲在其中几句话上掐出了几个印子。

然而,他最终还是将这份卷子放到了一堆其他卷子中,没有再流连,径直又去取了几卷一一翻看。只不过,跟在他后头的吕调阳虽不哼不哈,却又捡起了汪孚林的那份文卷仔仔细细地读了起来。因为前头太过平淡无奇,他心里不禁纳罕,直到中后部分方才轻咦了一声。以他对张居正的了解,哪里还会不明白这位首辅刚刚为何多站了片刻。只不过,张居正既然没别的意思,他也没多事,只是暗暗记下这笔迹,同时也用指甲在卷子上末尾几处掐出了印子。

这一番装模作样的搜卷,张居正只又取了一份卷子,算是添到之前那二十几份卷子当中,大多数读卷官对此都毫无异议。身为首辅,张居正自然有这个权力,更何况接下来要定御前评定的十二份荐卷,这份卷子就算进去也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让他们疑惑的是,张居正仿佛撒手掌柜,接下来真的一切只听大多数人的意见,十二份御前展读的荐卷须臾就定了下来,哪怕他刚刚拿过来的一份被摒除在外,却也没有置喙。

这让每一个人心里都有几分不确定,首辅大人从前有这么好说话?

想归想,但大多数人都希望不要节外生枝,因此张居正既然没意见,接下来便是定三甲。无巧不巧的是,张居正赫然看到,在眼下的默认排序中,孙鑛的卷子就列在第一!

他深知孙鑛的三个哥哥如今两个在朝,一个在地方,上一辈的伯叔虽都不在世,可堂兄弟们未必没有将其笔迹泄露出去的意思。因此,他不动声色地将这第一份卷子挪到了第四,又将第四份卷子放到第一。

只是这一挪动,他就敏锐地察觉到,有不少人瞳孔猛地一收缩,仿佛没想到他这样的措置。对于这样的反应,张居正处之泰然,接下来又是两次调换,前头一甲三名的卷子已经是和从前截然不同。对此,哪怕吕调阳是内阁次辅,却也没有只言片语,资历深厚的工部尚书朱衡张了张嘴想要说话,却被兵部尚书谭纶拉了一把,最终还是悻悻闭嘴。

尽管御前呈送十二份荐卷跪读是历来规矩,但阁臣定前三,也是嘉靖隆庆以来的惯例。就是天子,殿试阅卷当中对于一甲前三名有所更动,十次里头也难得有一两次。如今首辅张居正乾纲独断,次辅吕调阳不敢插手,他们还能怎样?

等到这一番调整完毕,张居正抬头看了一眼众人。见人人沉默不语。他方才一锤定音地说:“我们一起去文华殿呈送皇上吧。”

万历皇帝今年不过十二岁。每天早上在乾清宫被李太后让人强行拖起床,每月逢三六九上朝听政,其余时间读书习字,没有休息日,没有娱乐,日程表被填得满满当当,因此也让他犹如一架时钟一般,显得有些呆板。文华殿中。对于面前张居正呈送上来的十二份殿试卷子,他没有任何怠慢,因为任何怠慢都会被侍立在身后的冯保禀报给母亲李太后,因此他认认真真地听读卷官诵读了每一篇策问,没听出任何好坏,却还是小大人似的点了点头曰可。

等十二篇全部读完,他在一直惜字如金地仅仅说一个可字之外,又多说了一句话:“就依照张先生的意思。”

皇帝对内阁阁老尊称先生,并不是从万历皇帝开始,如从前尊崇阁老的弘治皇帝。隆庆皇帝,都曾有过这样的先例。因此张居正也并没有任何诚惶诚恐。他行礼之后,瞥见其他读卷官中,有些人脸上失望之色一扫而过,他心中哂然,随即沉声说道:“皇上,如今翰林院中储才甚多,而考成法刚刚推行于天下,臣以为必定有不少不称职的地方官员被黜落。因此,臣意下今年进士不再馆选庶吉士,榜下即用,以填补地方官员空缺。”

对于万历皇帝来说,什么庶吉士,什么考成法,那都无所谓,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冯保,见其微微点了点头,他就不假思索地说道:“就依照张先生的意思。”

先后两个就依照张先生的意思,读卷官们听到前面那一次,只觉得有些感慨,定一甲前三果然是阁老的专属权力,旁人染指不得。可听到后面那一次,他们就货真价实惊骇欲绝了。翰林庶吉士并不是每次殿试后都选,总有几届进士不那么运气,可如今万历朝第一次开科取士就不馆选,对于那些志在入阁的读书人来说,是多大的打击?更有人想到了身为会元的孙鑛被硬生生压到了二甲传胪,不出意外便失去了进翰林的资格,这可是天大的损失!

然而,皇帝金口玉言,此事便这样定了,他们还能如何?即使是不少人心有不忿不平,也只能在心里替孙鑛惋惜。等到一甲三名确定,剩下的二甲三甲则是回到东阁再拆开填榜,至于一甲前三,则要等到次日一大早再拆,这是历来的老规矩了。等到众人一一叩头行礼告退,前去领受读卷官的赐宴,张居正刚要一同走,冯保就笑着说道:“张先生请慢走一步,太后有话要咱家捎带给张先生,咱家送您两步。”

冯保既如此说,万历皇帝自不会说什么,张居正便和冯保一道并肩出了文华殿。站在大殿门口,见那些读卷官都去偏殿领赐宴了,身边没有闲杂人等,冯保方才轻声说道:“太岳兄,江陵那边有人传言说,令尊和令弟收了不少往来官员的重礼,我已经吩咐冯邦宁去追查嚼舌头的人。”

父亲和弟弟们的那些勾当,张居正心知肚明,可写信告诫没用,他又离不开,让游七过去送礼,也不是没有通过母亲婉转劝告的意思。只不过,他更厌恶的是那些行贿拉父亲和兄弟下水的官员。因此,他谢过冯保好意的时候,少不得又低声说道:“也劳烦双林查一查那些送礼之徒,若是官声还好的也就罢了,若是居官无能,却又一味走歪门邪道的,却是饶不得!另外,此次会试是否有结党营私之事,也请查一查。”

“这你放心,我回头便召见锦衣卫都指挥使刘守有。”

又言语了几句,冯保就目送了张居正离开,自回私宅。他比张居正年轻十八岁,今年不过三十出头,如果说张居正是最年轻的首辅,那么他便是最年轻的司礼监掌印。出身内书堂的他并不缺少学识,风雅犹如翩翩儒生,如今在他管辖下,司礼监秉笔无不出自内书堂,鲜有什么讨好了贵人就能跻身其中的鄙陋之徒。外结强援张居正,内有李太后和万历皇帝,他这个司礼监掌印无可匹敌。

当锦衣卫都指挥使刘守有应召匆匆赶来之后,竟犹如僚属一般叩头为礼。当起身之后垂手侍立听完冯保的吩咐,刘守有虽有心多问两句,可思量再三,他只应了一个是,别的一个字都不敢多说。而冯保等到人走了之后,便看向旁边一个随侍的宦官,随口吩咐道:“殿试阅卷到最后定名次的时候,除了那些荐上来的十二份卷子,张太岳还都翻过那些卷子,去打听一下。”

这次张居正可真是下手忒狠,只怕那些自以为是的进士要捶胸顿足了。少了馆选跃龙门的机会,那可不是等闲。只可惜孙鑛在考中会元之后,孙家一度推波助澜,大造舆论,就想家里能出个连中两元的人物,如今却是连翰林都进不了,还真是亏本!

ps:改了又改,然后晚了……求个月票,谢谢大家!(……)

第670章 西元1576年的澳门之行第58章 敲饭碗?第260章 越闹越大了第667章 心怀天下第382章 威逼利诱第150章 挂戚家军的牛头第325章 真正的大买卖第442章 邵大侠的末路第738章 知恩图报第193章 犄角旮旯里的律条第604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576章 快刀斩乱麻的汪瘟神第62章 英雄宴之说英雄第546章 历史的节点第575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925章 婶婶和叔叔第795章 剽窃第928章 出卖和维护第106章 美人救英雄?第249章 园中话往昔第909章 危险的赌博第141章 竞争上岗?第279章 县试的最后一场第129章 征输库开打!第136章 府衙群英会第89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563章 示警,惊怒第35章 你甘心吗?第658章 姗姗来迟的任命第700章 海盗也不好混第311章 今非昔比第591章 蜕变第765章 廷推背后的奥妙第898章 九真一假第536章 正月里的烽炮第583章 老实人也会忽悠第949章 深夜闯宫第564章 谁诈谁第544章 辽东李大帅第64章 六人会英雄第102章 公堂之上就揍你!第389章 到底谁逼谁第410章 这杯喜酒我喝定了!第265章 吓你没商量第445章 不在场证明第333章 开张大喜第47章 我就是赖上你了!第911章 小皇帝的愤怒第888章 收人好处,雷厉风行第108章 看热闹不嫌事大第629章 天子私心,谭纶承诺第703章 巧遇之后的冲突第468章 考生欢喜主考愁第855章 敌意和帮手第52章 把粮长甩给别人第321章 杀去普陀山第446章 侠骨柔情第205章 疯妇第933章 当面告黑状第632章 能者多劳!第4章 霸王糖葫芦第293章 背景真深厚第165章 我很欣赏她第547章 鹤立鸡群第936章 终于发动了第585章 杀奴(中)第943章 再开炮第691章 怎么是你!第855章 敌意和帮手第90章 地头蛇vs坐地虎第265章 吓你没商量第328章 新昌儒侠第748章 两头寻宝第505章 张居正的迁怒第692章 原是一盆狗血第452章 什么叫厚脸皮第576章 快刀斩乱麻的汪瘟神第125章 坑了一个又一个!第875章 辽东传警讯第144章 传说中的锦衣卫?第581章 做不了英雄就忽悠吧第291章 疑神疑鬼,拉人发财第868章 隔墙有耳,未雨绸缪第344章 闲人不如走人第54章 迟来的声援第566章 汪沈密商,如松试探第144章 传说中的锦衣卫?第488章 小人物背后的大推手第682章 新体制第314章 何处为奥援第722章 较量的开始第660章 蹭饭第929章 负荆请罪(上)第300章 不好惹的小家伙第519章 望君成龙第262章 烂透的官场第643章 架空和减负第483章 进京第895章 拍马屁的高下第498章 闺秀八卦和皇家八卦
第670章 西元1576年的澳门之行第58章 敲饭碗?第260章 越闹越大了第667章 心怀天下第382章 威逼利诱第150章 挂戚家军的牛头第325章 真正的大买卖第442章 邵大侠的末路第738章 知恩图报第193章 犄角旮旯里的律条第604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576章 快刀斩乱麻的汪瘟神第62章 英雄宴之说英雄第546章 历史的节点第575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925章 婶婶和叔叔第795章 剽窃第928章 出卖和维护第106章 美人救英雄?第249章 园中话往昔第909章 危险的赌博第141章 竞争上岗?第279章 县试的最后一场第129章 征输库开打!第136章 府衙群英会第89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第563章 示警,惊怒第35章 你甘心吗?第658章 姗姗来迟的任命第700章 海盗也不好混第311章 今非昔比第591章 蜕变第765章 廷推背后的奥妙第898章 九真一假第536章 正月里的烽炮第583章 老实人也会忽悠第949章 深夜闯宫第564章 谁诈谁第544章 辽东李大帅第64章 六人会英雄第102章 公堂之上就揍你!第389章 到底谁逼谁第410章 这杯喜酒我喝定了!第265章 吓你没商量第445章 不在场证明第333章 开张大喜第47章 我就是赖上你了!第911章 小皇帝的愤怒第888章 收人好处,雷厉风行第108章 看热闹不嫌事大第629章 天子私心,谭纶承诺第703章 巧遇之后的冲突第468章 考生欢喜主考愁第855章 敌意和帮手第52章 把粮长甩给别人第321章 杀去普陀山第446章 侠骨柔情第205章 疯妇第933章 当面告黑状第632章 能者多劳!第4章 霸王糖葫芦第293章 背景真深厚第165章 我很欣赏她第547章 鹤立鸡群第936章 终于发动了第585章 杀奴(中)第943章 再开炮第691章 怎么是你!第855章 敌意和帮手第90章 地头蛇vs坐地虎第265章 吓你没商量第328章 新昌儒侠第748章 两头寻宝第505章 张居正的迁怒第692章 原是一盆狗血第452章 什么叫厚脸皮第576章 快刀斩乱麻的汪瘟神第125章 坑了一个又一个!第875章 辽东传警讯第144章 传说中的锦衣卫?第581章 做不了英雄就忽悠吧第291章 疑神疑鬼,拉人发财第868章 隔墙有耳,未雨绸缪第344章 闲人不如走人第54章 迟来的声援第566章 汪沈密商,如松试探第144章 传说中的锦衣卫?第488章 小人物背后的大推手第682章 新体制第314章 何处为奥援第722章 较量的开始第660章 蹭饭第929章 负荆请罪(上)第300章 不好惹的小家伙第519章 望君成龙第262章 烂透的官场第643章 架空和减负第483章 进京第895章 拍马屁的高下第498章 闺秀八卦和皇家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