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29章 晋商王氏

bookmark

因为朝野各派的利益似乎都可以从国士院中得到体现,所以当天的廷议虽然没有做出决定,但是大家都很看好,准备好好讨论一下细节,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与此同时,这个消息也就立刻流传出去,压倒宁王叛乱成为大明目前最热闹的话题。

这也并不奇怪,宁王造反竟然连安庆都过不去,这简直是个笑话。只有这样悲惨的战斗力,却有那么巨大的野心,这注定了宁王如同飞蛾扑火一般,肯定会失败,所以大家伙的惊慌程度已经下降了不少,也就把注意力转移到注定会主少国疑的嘉靖登基之后的朝局。

历朝历代国君年幼登基,往往形成了设立辅政大臣,太后临朝或者垂帘听政两种模式,但是这两种模式都有不小的问题。

前者往往辅政大臣到了最后舍不得权力或者是不敢放弃权力,所以与长大的皇帝产生激烈的权力斗争,总有一方难有善终。

后者女主专权,遇到了本朝张太后这样的那当然是好事,如果遇到了武则天北魏胡太后这样的,那搞不好新君会遇到大麻烦。

事实上,因为皇权的独一无二,太后或者辅政大臣代行皇权,必不可少会出现空前激烈的权力斗争。所以无论哪一方胜出都可能出现极其血腥的局面。

就算张超忠心耿耿,霍光灭族的下场在那里摆着,他一定会很不安心;而若是张超有野心,那麻烦更大了,改朝换代死伤必不可少。

尽管大明有英宗继位时太后主政加三杨辅政的成功模式,但是很不幸后来出现了王振和土木之变;而且这一次嘉靖登基,遇到的局面也大不一样。

三杨都是书生,互相之间的影响力也差不了多少,注定不会出现权臣;但是张超却是文武双全,影响力远远超过他的同辈,所以他就是一个权臣,这一点张超明白,太后明白,天下人都明白。

当然张超也可以推辞不做这个辅政大臣,但是国家不稳根本离不开他,而且士大夫的责任也由不得他退缩;更深一步说从利益角度出发,就算他退缩也不一定保住身家性命,谁能保证那个代替他占据这个权力真空的人不会一上来就首先拿他开刀呢?

所以张超现在未雨绸缪,弄出国士院将权力与天下名士共享,这个创新一方面表明他政治上没有野心,可以取信天下;另一方面出现国士院,对于他自己还是皇室还是朝野同样都是好事,利益分割多了,他就不那么显眼了,未来也好过不少。

当然这都是大家伙的猜测,张超如何想的谁都不知道,但这确实是一件好事。

所以设立国士院一事立刻就引起了晋商的注意,作为明代第一个将商业利益与权力融合,喊出以商助学致财以学保商口号的山西人,他们的政治嗅觉出奇的灵敏。

正在京师的邓州学政王馨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他对两个儿子王瑶王文显说道,“张天官不愧是我等南北商人的贴心人呀,竟然能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

王馨不过是举人出身,所以混到了学政也就到头了,他这两个儿子更加读书不成,好不容易弄了一个秀才名头,也早早的出外经商。

只不过王氏兄弟读书不好,经商却很有天赋,他们现在已经成为了比较出名的长芦盐商,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已经扩张到钱庄,南北货物的交易,甚至于对于这几年流行的奴隶贸易他们也掺和了一手。

由于张超的蝴蝶效应,明朝的海外贸易和殖民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所以在福建广东一带,主要是海商,他们的业务集中在对外贸易和殖民地经营;

而在南直隶浙江一带,则分为新旧两类,旧商人的代表就是徽商,以经营淮盐为核心,集中于国内流通市场;而新商人则主要集中于工场化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大量商品。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棉布丝绸钢铁船舶等产业飞速发展,已经实现了相当程度的分工,资本化经营的股份公司非常流行,再加上张超的不懈努力,所以新商人更团结,资本实力更强,势力扩张很快,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逼迫着旧商人不断转型,彼此慢慢融合。

而在北方,因为传统势力十分强大,所以已经占据垄断地位的晋商转型就有些困难,再加上北方不断的战事,晋商实力大损。

随着张超的掌权,晋商传统的走私和盐业受到了张超为代表的南直隶工商业集团的严厉打击,而传统的钱庄在资本实力空前强大的济世钱庄面前更是一蹶不振。

与其他顽固的晋商不同,王氏家族的转型相对成功,他们虽然在传统的盐业还占据了不少的份额,但是他们却不断把盐业资本转移到种植棉花贩卖奴隶等新兴产业,甚至慢慢探索着开设工场,还准备走出大明殖民海外。

所以王氏父子不仅没有如同其他晋商那般痛恨排斥张超,反而十分钦佩他甚至是以张超为偶像。

在王家父子看来,已经在政商两界同时做到巅峰的张超可以说是大明对政商融合最了解的人,按照张超的路线走下去才最有可能成功,抱残守缺的行为才是最愚蠢的。

所以国士院一出,王馨就看出了其中蕴含的深意。所谓张超表达忠心也好,分享权力也罢,都没有说到重点。

真正的关键是通过选举,他们这些商人手里的金钱可以很容易的转化为一个个国士,进而控制国士院,从而慢慢控制大明,并保护和拓展他们这些商人的利益。

通过国士院,商人可以光明正大的操控国政,与这样的深谋远虑,这样的大手笔相比,他们晋商传统的资助读书人的那一套简直是小儿科,这才是他们商人真正的巅峰,不仅要现在控制国政,还要永远的操纵国政。

王馨将自己的分析告诉两个儿子,他严肃的说道,“以张天官之才,国士院一定会长久的办下去,所以为父准备立即辞去学官之职,回山西老家竞选山西的国士。

我儿你们要记住,我们王家要顺利的从盐商世家转型为政商世家,并长久富贵下去,一定要长期占据国士院,切记,切记!”

第10章 罢工第十章 拜访第297章 善后第二十一章 谋划第127章 痴人说梦第八十五章 咬主人的狗第134 章 汪直的反击第129章 晋商王氏第84章 曲阜之难第六十七章 医闹第339章 格物的目的第293章 内幕第147章 协议第七十四章 商讨第77章 家业 上第136章 开幕第156章 另一个穿越者?第230章 东厂番子第31章 地震第47章 杨廷和之死第77章 家业 上第226章 道歉第9章 陛见第333章 张超的愤怒第151章 刺杀第332章 先声第六十八章 官司第432章 泄露第340章 怄气第300章 来年计划第60章 懵逼的文臣第73章 刘惠起义第八十二章 决策第15章 讲义第122章 活**张超第88章 现状第43章 纪先生第四十二章 艰苦的操练上第415章 三边总制第321章 处置第二十六 章 种痘五条第十二章 大哥的教训第236章 聚会上第171章 张超VS唐寅第375章 三个问题第78章 野心第194章 和好第35章 泄密第49章 初露锋芒第69章 改革的真相第142章 真相第七十一章 破绽第367章 血堡下第163 章 命运第374章 告密第231章 怀恩之危第四十一章 夜半禁语第393章 琉球攻略七 不速之客第414章 战争的目的第128章 各方的思考第403章 北京勋贵第333章 张超的愤怒第17章 奉圣夫人第五十一章 重逢第271章 三篇策论第306章 编制第112章 家有河东狮第七十六章 执行第九十三章 贺喜第123章 人心第282章 刘瑾第316章 公司的变局第26章 弹劾第313章 价值第245章 摊牌第55章 大案第3章 熊孩子的迷惑第409章 济州岛第325章 误会第319章 挤兑第360章 鼓气第209章 彭韶的问题第317章 蒋琮贷款第九十二章 改变第172章 钱庄第385章 我来了,我征服!第四十七章 寿宁伯第165章 祝允明定书第59章 谢幕第305章 荡倭营第五十八章 理由下第205章 于冕的梦想第383章 落幕第七十五章 大诰第107 章 谢祭酒的麻烦第189章 孙山第20章 焦芳第379章 幕后黑手第九十章 阁下李先生?第20章 焦芳
第10章 罢工第十章 拜访第297章 善后第二十一章 谋划第127章 痴人说梦第八十五章 咬主人的狗第134 章 汪直的反击第129章 晋商王氏第84章 曲阜之难第六十七章 医闹第339章 格物的目的第293章 内幕第147章 协议第七十四章 商讨第77章 家业 上第136章 开幕第156章 另一个穿越者?第230章 东厂番子第31章 地震第47章 杨廷和之死第77章 家业 上第226章 道歉第9章 陛见第333章 张超的愤怒第151章 刺杀第332章 先声第六十八章 官司第432章 泄露第340章 怄气第300章 来年计划第60章 懵逼的文臣第73章 刘惠起义第八十二章 决策第15章 讲义第122章 活**张超第88章 现状第43章 纪先生第四十二章 艰苦的操练上第415章 三边总制第321章 处置第二十六 章 种痘五条第十二章 大哥的教训第236章 聚会上第171章 张超VS唐寅第375章 三个问题第78章 野心第194章 和好第35章 泄密第49章 初露锋芒第69章 改革的真相第142章 真相第七十一章 破绽第367章 血堡下第163 章 命运第374章 告密第231章 怀恩之危第四十一章 夜半禁语第393章 琉球攻略七 不速之客第414章 战争的目的第128章 各方的思考第403章 北京勋贵第333章 张超的愤怒第17章 奉圣夫人第五十一章 重逢第271章 三篇策论第306章 编制第112章 家有河东狮第七十六章 执行第九十三章 贺喜第123章 人心第282章 刘瑾第316章 公司的变局第26章 弹劾第313章 价值第245章 摊牌第55章 大案第3章 熊孩子的迷惑第409章 济州岛第325章 误会第319章 挤兑第360章 鼓气第209章 彭韶的问题第317章 蒋琮贷款第九十二章 改变第172章 钱庄第385章 我来了,我征服!第四十七章 寿宁伯第165章 祝允明定书第59章 谢幕第305章 荡倭营第五十八章 理由下第205章 于冕的梦想第383章 落幕第七十五章 大诰第107 章 谢祭酒的麻烦第189章 孙山第20章 焦芳第379章 幕后黑手第九十章 阁下李先生?第20章 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