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看好

论道报的总编张名尹拿着骨瓷茶杯,似笑非笑的道:“汤总编,你就笃定朝堂诸公不会来稿?”

报纸行业除了当初张昭在弘治皇帝面前说的,最终由通政司向天下公布的约法三章,还有一条潜规则。

那就是,但凡朝廷官员实名投稿不得拒绝其稿件。

这在当初也是想保证:报纸不会阻塞言路。免得科道言官们盯着报纸弹劾。如今变成了一种特权。

当然,不管怎么说,如今报纸的编辑们还是拿到一些舆论权。

“哈哈。”

几名和论道报关系不错的报纸总编附和的笑起来。

这个报业协会本来就是行业自律性质的协会。共吸纳如今在报社镇中办报的十六家报纸总编。就算汤玄策作为发起人,想搞一言堂基本没可能。

汤玄策三十四岁的年纪,微胖,容貌普通,嘿嘿一笑,道:“在下是为诸位考虑。别到时候被打脸喊疼。张总编,你的论道报没少成为笑料吧?”

张名尹脸上青气一闪,皮笑肉不笑的道:“哟,看来汤总编是有内幕消息,说来我们听听。”

汤玄策对分散坐在雅间中此刻冲他看过来的总编们拱拱手,道:“以在下看来,这第二次拍卖会必然成功有三点。第一,降低保证金,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

第二,每次起拍的债券价值由一万两降为最低五百两。这有利于更多的人冒险参与其中。

第三,张伯爷亲自在京中主持拍卖事宜。他的份量,可比皇家银行的卢员外份量更重。”

汤玄策的话有一定道理。不少总编都在点头。

单凭张伯爷的名号,至少能在京师中募集十几万两银子吧?这位国朝名将可不单单是兵带得好,堪称商业能手。只看东城的发展、繁荣就知道。

最赚钱的产业都在张伯爷的控制中。

然而,汤玄策的话音刚落,文学报总编李梦阳就“耿直”的道:“汤总编,八百万两的债券不是那么容易卖的。你吹出花也没用,关键在于大宁都司是否有金、银矿。”

“是啊。”

“李总编说的是。”

汤玄策恨不得用眼神当刀把李梦阳捅几刀。你麻痹的!区区文学报,日发行量不过一千余份。早晚弄死你。

不说真话会死啊?

初十的下午,张昭带着由研究三院铸造出来的“袁大头”进宫面圣,畅谈一个时辰才出来。

弘治十五年七月中旬,张昭当时还在蓟州镇的各出营寨、堡垒到处跑,弘治皇帝下令铸造一批弘治通宝,就是铜钱。这让张昭想起“袁大头”来。

自古以来中国就缺铜。在明代用银本位之前,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使用铜钱作为主要货币,而汉唐时都是缺铜缺到想死。

此时,明朝依旧在通行通宝,只是流通的不那么频繁而已。铸造某个年号的通宝,更多的是作为皇帝登基后的一种仪式。

现在民间的货币,大部分使用白银交易。更小额的交易用之前几代皇帝发行的铜钱就够用。还有朝廷大量发行的宝钞:一贯当十文使用。

“袁大头”是袁世凯头像的银币的通称。张昭哪里画的出袁世凯的头像?他倒是想用弘治皇帝的像,只是得先征得皇帝同意才行。所以,他铸造的银元,只是重量、比例和袁大头一样。

其一枚的重量为7钱2分,含银量为库平纯银6钱4分零8毫(6.408钱)。材质是银占89%,铜占11%。

袁大头是银本位下币制改革的利器。因为,袁大头的真伪分辨非常简单,容易上手,老少皆宜。十分便于流通。

弘治皇帝答应考虑考虑,他需要征求重臣们的意见。

张昭突然思路落到这袁大头上面,还因为大宁都司土地上金、银矿的事。试想,金、银矿拍卖出去后,由大明商人经营。那挖出的金银流向何处?

很明显,最佳答案应该是流向国库。但是商人是做生意的,你拿什么置换这些金银?

明朝的纸币信用早就破产。而大明皇家银行的银票,暂时还没有货币功能。

所以,使用金、银制式的硬币去兑换最为合适。同时,这是征收了一笔铸币税。银元的含银量实际只有6.408钱啊!

张昭离开乾清宫,由驸马都尉崔元送出来,刚过金水桥,就被李阁老的吏员(秘书)叫到文渊阁中。

文渊阁位在文华殿后,是内阁的办公地点。下午时分,内阁中人来人往,只是保持着安静。

很快,张昭就被吏员带着穿过大堂,到里面的堂屋中。

这里有六间房屋。其中有几间光线阴暗。但因为此时内阁中只有三名阁臣,三位大佬自然是用的向阳的房间。张昭被吏员带到李东阳的公房中。

张昭私下里和李东阳接触非常犯忌讳,但在公房中见面、交谈就不用担心这个。

“下官见过阁老。”

张昭面见弘治皇帝穿着绯袍常服。这时,站在公房中拱手一礼。

李东阳笑呵呵的道:“子尚,坐。等我将这封奏章拟完。”这并非是给张昭下马威,而是一种亲近的表示。

半响之后,李东阳放下毛笔,询问其蓟州镇的情况,“蓟镇整训的情况如何?”从李东阳的角度来看,他需要关心蓟州镇的整训。蓟镇十万大军,别改出问题来了。

张昭把大致的情况说了说,道:“阁老,军心士气可用。只待后日的战争债券销售成功。大军就可以发动对朵颜三卫的进攻。”

李东阳惊讶的道:“这么快?”

内阁和朝堂中都普遍认为张昭要等到道路修好后才会发动对朵颜三卫的进攻。而这个时间点恰好和蓟镇军整训完成一致。

这两条路,分别指的是京城北望古北口的道路,通州至开平中屯卫再转向喜峰口的道路。

自弘治十四年春,水泥配方被张昭进献给朝廷之后,工部就在组织人手重修京中通往四周的官道。但是因时间关系,上述两条道路还没有来得及修。

而老的官道年久失修,用来运输粮草那消耗得多大?

李东阳见张昭要解释,径直摆摆手。他固然是聪明绝顶之人,但正因为这样,所以才有自知之明,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张昭已经证明过他的能力。

李东阳从书案后走出来,沉思一会,道:“子尚,要不要我给你在报纸上呼吁一声?让人真金白银的拿出来买白条总是很难的。”

对这次朵颜三卫的战争,他还是很看重的。毕竟是他作为阁臣在御前定下来的。

如果张昭能够打赢,并占据大宁都司旧地。那他在朝堂中的声望将会暴涨。

第七百三十八章 结束第六百一十八章 发酵第一百六十八章 请假第六百九十五章 风潮再起第四百五十五章 犒赏、结束第三百九十七章 张昭秋后算账第一百三十三章 要帮忙吗?第三十章 考前准备(下)第两百二十四章 与子同袍(下一)第七百三十六章 决意出兵第三百八十章 回京的任务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第五十章 京西少年(四)-获胜第一百零二章 李幽的分析第六百二十六章 谈一谈的方式第四百四十二章 各地知晓第一百九十六章 李逍遥的淬炼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鸣惊人(一)第一百五十章 进宫(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张昭的提议第一百八十三章 招募一个团第一百九十八章 报捷(上)第五十一章 京西少年(五)-预备役第两百零八章 新军卫在准备第三百三十七章 张昭的圣眷第五百二十五章 李搏涛的思路第二十四章 三大反派第三百四十四章 谈判开始第七十七章 尾声(下)第六百六十一章 论兵第两百五十四章 闹上门第六百七十章 事情还得人去做第八十一章 局破第两百零五章 拜访王恕(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图实现第五百四十二章 书信,卷入其中第一百九十章 迎敌第一百七十八章 要到密旨第三百九十二章 筹备成立第六百一十六章 谣言如火第三百三十五章 人多力量大第四百六十章 视察第四百一十九章 出塞第六百七十二章 魏国公府第七百三十一章 战场上的买卖第两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阳谋第六百四十一章 调动频繁第两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议封爵第四百五十二章 军中会议第四百六十一章 卫举人的决断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打一棍子第三百三十章 经济压力第二十八章 纵论战争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退让第一百八十二章 陈康的想法第两百四十二章 张昭的建议(上)第两百九十六章 京师半日(下)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心眼和宽容第三十四章 调动第四百八十二章 交锋(五)-骂你咋地第七百零三章 雄文(下)第七百一十四章 战、和之论第四百九十二章 提前爆发第一百二十一章 跳脱的朱厚照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的区划第七百三十四章 杀!杀!杀!第两百六十三章 别人眼中的张昭(下)第六百九十三章 只能打明牌第六百八十七章 要流血的第五百一十六章 会说话的库门第六百三十四章 发难(下)第五百六十章 相逢(上)第三百一十章 冶炼工匠第七百一十章 沟通、落幕第五百七十四章 终章(中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等待开会第三百八十二章 查明情况第八十六章 世界地图第六百四十二章 应对第三百八十九章 达成基本目标第两百四十五章 门庭若市第两百四十一章 赠君明珠第七百一十九章 如何掠夺第六百四十章 分崩离析第七百三十九章 招考制度第三百四十三章 第一红人第六百三十二章 说法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锋(完)-落幕。第四百零九章 张昭的调整(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三步走第三百六十一章 金凤第三百六十章 银票印刷成功第三百三十八张 扯虎皮第四百六十六章 面圣第四百六十八章 歪风邪气第七百零九章 百感交集第两百九十三章 允许办报第三百零一章 一朝改变第四百一十六章 拍卖第六百五十章 抓捕
第七百三十八章 结束第六百一十八章 发酵第一百六十八章 请假第六百九十五章 风潮再起第四百五十五章 犒赏、结束第三百九十七章 张昭秋后算账第一百三十三章 要帮忙吗?第三十章 考前准备(下)第两百二十四章 与子同袍(下一)第七百三十六章 决意出兵第三百八十章 回京的任务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第五十章 京西少年(四)-获胜第一百零二章 李幽的分析第六百二十六章 谈一谈的方式第四百四十二章 各地知晓第一百九十六章 李逍遥的淬炼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鸣惊人(一)第一百五十章 进宫(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张昭的提议第一百八十三章 招募一个团第一百九十八章 报捷(上)第五十一章 京西少年(五)-预备役第两百零八章 新军卫在准备第三百三十七章 张昭的圣眷第五百二十五章 李搏涛的思路第二十四章 三大反派第三百四十四章 谈判开始第七十七章 尾声(下)第六百六十一章 论兵第两百五十四章 闹上门第六百七十章 事情还得人去做第八十一章 局破第两百零五章 拜访王恕(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图实现第五百四十二章 书信,卷入其中第一百九十章 迎敌第一百七十八章 要到密旨第三百九十二章 筹备成立第六百一十六章 谣言如火第三百三十五章 人多力量大第四百六十章 视察第四百一十九章 出塞第六百七十二章 魏国公府第七百三十一章 战场上的买卖第两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阳谋第六百四十一章 调动频繁第两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议封爵第四百五十二章 军中会议第四百六十一章 卫举人的决断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打一棍子第三百三十章 经济压力第二十八章 纵论战争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退让第一百八十二章 陈康的想法第两百四十二章 张昭的建议(上)第两百九十六章 京师半日(下)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心眼和宽容第三十四章 调动第四百八十二章 交锋(五)-骂你咋地第七百零三章 雄文(下)第七百一十四章 战、和之论第四百九十二章 提前爆发第一百二十一章 跳脱的朱厚照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的区划第七百三十四章 杀!杀!杀!第两百六十三章 别人眼中的张昭(下)第六百九十三章 只能打明牌第六百八十七章 要流血的第五百一十六章 会说话的库门第六百三十四章 发难(下)第五百六十章 相逢(上)第三百一十章 冶炼工匠第七百一十章 沟通、落幕第五百七十四章 终章(中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等待开会第三百八十二章 查明情况第八十六章 世界地图第六百四十二章 应对第三百八十九章 达成基本目标第两百四十五章 门庭若市第两百四十一章 赠君明珠第七百一十九章 如何掠夺第六百四十章 分崩离析第七百三十九章 招考制度第三百四十三章 第一红人第六百三十二章 说法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锋(完)-落幕。第四百零九章 张昭的调整(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三步走第三百六十一章 金凤第三百六十章 银票印刷成功第三百三十八张 扯虎皮第四百六十六章 面圣第四百六十八章 歪风邪气第七百零九章 百感交集第两百九十三章 允许办报第三百零一章 一朝改变第四百一十六章 拍卖第六百五十章 抓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