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决策

bookmark

崇祯十二年五月二十二日。

京师,乾清宫。

一脸愤怒与沮丧交织的崇祯皇帝,呆坐在龙椅之上,丹阶之下,礼部尚书杨嗣昌伏跪于地。

崇祯见杨嗣昌这般恭敬地跪于阶前,心下却是五味杂陈。

因为杨嗣昌此番入宫所禀奏的,还是那他向来坚持的,要先安内再攘外,要在这清军入关之际,紧急与清廷紧急议和的决策。

听了跪在地上的杨嗣昌,唠唠叨叨地又讲了一遍这个让崇祯耳朵听出老茧的计策,崇祯心下,十分沮丧而气闷。

要知道,此时十万清兵已然全部入关,左右两路大军越迁安,过丰润,会合于通州,正在京畿等地大肆掳掠,京城内外,一片惊恐万丈。在这紧急时间,崇祯听到自已的最为信重的大臣,未说半句要如何打退敌兵保全州县,反而还在向他提出要与清军赶紧议和,如何不让崇祯心下极为气恼。

“杨文弱,现在清虏已然入关,正四处大肆掳掠作恶,你身为礼部尚书兼领兵事,乃是国家肱骨重臣,竟还只想着与清军议和,实实令朕失望!”

听到龙椅上传来的皇帝的怒喝,杨嗣昌身形剧烈一颤。

他轻叹一声,拱手道:“皇上,恕臣直言,清虏此来,势极迅猛,不过数日之内,便攻破边墙,直入京畿。我大明官军精锐之部,尚在山陕湖广等剿匪之地,仓促之间,难于赶回。若不紧急与清廷议和,则臣恐京畿之地,定是生灵涂炭难以收拾矣!”

“哼,若要抗击鞑虏,这百姓死伤,自是难免,但这又如何可成为,我大明要与清人议和之理由!”崇祯言辞峻厉地反驳道:“若依你之见,那清军都打到京师来了,我大明官军竟连一战之勇也无,就立刻要与清人议和,那我大明天朝之颜面,岂非半点无存!若是签下这般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徒让后人笑骂,那还不如干脆不战而降算了!”

皇帝的话语极为愤怒,伏跪于地的杨嗣昌,心下苦涩莫名。

他拱手复道:“皇上,恕臣直言,清军此来,势头极大,兵锋悍锐,着实难挡啊!再退一步说,纵然陛下愿意牺牲百姓,但仅凭各地入援之官军,就想把清军击退,怕是水中捞月罢了!而且微臣更担心的是,这花费了大批剿饷,才培养出来的大明精锐官军,若这般折损于近畿一带,丧身于清兵的刀剑之下,则那些原本被我军压制的流寇,定会重新抬头,荼毒天下。界时,我大明官军只余残兵剩勇,怕是再难压制这些狡诈反复的积年老匪啊!”

听了杨嗣昌语气沉痛的话,崇祯脸上抽搐,表情极其痛苦。

杨嗣昌咬了咬牙,继续道:“陛下,恕臣直言,清军此来,虽然势大,但毕竟是边关异族,虽然一时猖獗掳掠,却最终总要撤兵回国,不过肘腋之患耳。而我国中之潜藏的流寇,才是真正的国家心腹大患啊!现在官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将其压制。若这般来之不易的剿匪局面,一但就此崩坏,则臣恐我大明,将是回天无力矣!”

“你,你。。。。。。”崇祯咬着牙,一时却说不出甚话来。

不过,崇祯口才有限,无法反驳杨嗣昌的话语,但他在心下极其不满,对一心议和的杨嗣昌,更是说不出的厌恶。

耻辱啊耻辱!大明官军何以孱弱到这般地步,竟然与清军的一战之力都没有。这敌人都打上门来了,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大明这边却只能屈膝求和,真真岂有此理!

乾清宫中,一片死寂。

这时,忽有太监来报,说原本辞职丁忧在家的卢象升,已遵皇帝的旨令,急急赶回京师,正在殿外候见。

崇祯眼睛一亮,他略一思量,便挥手让杨嗣昌先行退下,再急召卢象升入殿说话。

杨嗣昌长叹一声,躬身而退。

他步出殿外时,正见到太监带着卢象升,急急入内。

两人目光相遇,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冷漠与不善。

“卢总督,请恕杨某直言,你真以为,以我大明官军之战力,可与那清虏之悍锐兵马相抗乎?”杨嗣昌冷冷道。

卢象升冷哼一声,冷冷答道:“杨阁部,卢某是个粗人,只知一心报国,奋勇杀敌,却绝不做那敌军一来,就只会屈膝投降之辈!更何况,有袁崇焕督师教训在前,还请杨阁部好自为之。”

“你!。。。。。。”

勃然变色的杨嗣昌,一语未完,卢象升已拂袖而去。

杨嗣昌一脸怨怒,恨恨地看了卢象升昂然而去的背影许久,才冷哼一声,掉头离去。

卢象升入得殿来,随即跪地行礼。

“臣,宣大总督兼天下兵马元帅卢象升,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负万万岁!”

“爱卿平身!”

“谢陛下。”

卢象升站起身来,崇祯亦不客套,径直言道:“卢爱卿,方才杨文弱对朕说,要朕紧急与清军议和,却不知建斗对其建议,是何观想?”

卢象升眉头一皱,随好又伏跪于地,朗声道:“陛下,恕臣直言,若清军一来,我军便要立刻屈膝求和,岂非是让清军不战而屈人之兵,我大明帝国之颜,复将何存乎?!这千百年后的百姓与士子,又将视陛下为何等人耶!”

崇祯闻言动容,颤声道:“那依卿之见,朕当如何处置,方当妥当?”

卢象升急道:“禀皇上,微臣以为,清军既然入关来袭,则我大明官军,理当与其死战到底,以保家国!臣虽无能,这一腔热血,愿为国为君荩忱忠诚,抛洒于大明国土之上。若终得马革裹尸而还,则臣死而无怨!”

卢象升慷慨激昂的话语,激起了皇帝心中潜藏已久的雄心,他从龙椅上腾地站起,大步走向丹阶下,亲手扶起伏跪于地的卢象升。

“建斗如此忠义,朕还有何忧之!那建斗以为,我大明官军,接下来,却该如何与清军作战,方为合适?”崇祯急急问道。

“启禀陛下,以在下看来,清军此来,其势虽大,便毕竟是远来之客军,仓卒之间,想要攻打防守完备的京城,怕是不易。故臣以为,接下来,集结在通州的清军,定会分兵南下。如此一来,我大明官军,却可集结优势兵力,逐一破之,则清虏可胜,灭鞑必成矣!”

卢象升顿了下,又继续说道:“陛下,以在下观之,清军接下来,极可能兵分三路而去,一路走涞水,进攻易县;一路走新城,攻打雄县;还有一路,则由定兴,进攻安肃。这三地若克,则冀中平原一带,再无官军可挡矣。那清军便则可再度分兵,纵兵疾进冀南及河南山东一带,大掳我百姓牲畜和金银财货北返,大大充实清国之实力矣。”

听到卢象升的话语这般坚定有力,又分析得这般有条理,崇祯心下甚慰,遂道:“若清军果是这般行动,那依建斗看来,却该如何抵御清人进一步入袭,方为要紧?”

卢象升目光炯炯,朗声道:“皇上,若清军果然这般行动,则现在集于京城之大明官军,除留京城五营守卫京师外,其余外地入援兵马,皆可先全部往集涿州,以据要地。然后再分兵保定,以堵其去路,令其各部不得呼应。最终再选派精锐军兵,首先在庆都地界,围歼一部清军。若这一部清军敌灭,则其余二路,必然胆丧,只得北退通州而回。更有可能,我军此战之威,能逼得清军再往北退,重由边墙北返其国。若能如此,则抗清之战,终成全功矣。”

卢象升铿锵有力的话语,说得崇祯皇帝一脸舒然,频频颔首。皇帝的眼中,开始闪烁着满是期待的神色。

“建斗此计甚好,朕准之!那现在就请建斗整训兵马,南下涿州,若清军果然分兵,朕就在这紫禁城内,静候建斗凯旋之捷报!”

一脸激动的卢象升,双眼噙泪,又刷地跪倒于地,拱手道:“臣得皇上知遇之恩,敢不竭心尽力以报,请皇上候臣佳音便是!”

从乾清宫退下来后,卢象升便径去外地入援的明军总营之处,召见入援的一众将领。

卢象升昂然进入中军帐内,端坐于上端的虎头椅上,随即宣令外地入援各将,入帐觐见。

“臣,大同总兵王朴,叩见总督大人。”

“臣,山西总兵虎大威,叩见总督大人。”

“臣,宣府副总兵杨国柱,叩见总督大人。”

“臣,唐军金汤营副营长,游击将军刘文秀,叩见总督大人。”

刘文秀这句话说完,卢象升锐利的目光,便立刻凝视在他身上,再无移动。

而卢象升此时的表情,十分复杂。

这个刘文秀,可不就是那个在金汤城外,力败自已那2万进剿兵马之少年将领么?

没想到,前段时间还是死对头的他,现在竟也率领军兵,来了京城入援。现在这曾经的对头,却又成了自已的临时部下。

这世缘奇妙,孰可言说。

不过接下来,卢象升询问各人兵马数量之时,他所得到的数字,却令他大为失望。

原来,这些入援兵马,并没有卢象升所想象中那般多。象大同总兵王朴,带了4000兵马,山西总兵虎大威,则带了3000兵马,而前段时间与唐军交战以至损失颇重的杨国柱,则只带了2000兵马。再加上卢象升自带的宣大5000精锐兵马,不过1万4000余人的兵力。

卢象升算得清楚,就算十万清军分兵三路,那一路也有三万余人的军兵数量。若仅凭自已所拥有的这点兵力,莫说消灭这一路清军,只怕是给这些战力精悍的精锐清军,塞牙都不够。

不过,深知大明官军内情的他,心下也知道,象王朴、虎大威这些人,倒也不是对自已有意见,而刻意少带兵马。他们之所以只带了这么点兵马前来,完全是因为这些将领大吃空饷,喝兵血,除了将钱饷用于自已享乐外,便主要供养是自已家丁。而部下军兵,却多是粮饷不继,饥寒交迫,连维持生存都尚是困难。这种卑鄙恶劣的做法,最终导致,兵册帐面上的兵员数量,与实际军营中的军兵数量,相差极多,几乎完全是两回事。

卢象升悲哀地想道,官军这个吃空饷的毛病,在大明朝中,怕是全国各地莫不如是。也许,唯有那与国朝统兵方式完全不同的唐国公李啸,其部下军兵,没有这种恶劣行径吧。

卢象升用一种求援般的目光,望向跪在最后,一直沉声不语的刘文秀身上。

“刘文秀,你次入援京师,却是带了多少兵马而来?”卢象升轻声问道。

刘文秀抬起头,这位年方二十的青年将领,面目俊朗,目光如电,他朗声答道:“禀总督,在下奉我家李大人之命,共率唐军定北营兵马近5000人,入援京师。”

听了刘文秀报的这个数字,卢象升不觉精神一振。

好么,一个唐军的游击将军,所带兵马,竟比这些一省总兵所带数量还要多得多,倒是令自已刮目相看呢。

卢象升瞬间又想到,自已前段时间,还与这些唐军定北营的军兵,在金汤城外打了个你死我活,心下不觉惶愧不安。

幸亏李啸深明大义,未下死手,自已才得以率部逃回万全都司。而在朝廷与李啸议和后,包括自已二弟卢象观,以及现在刚晋为副总兵的杨国柱,还有那一众被俘的宣府镇中高级军官,才皆被唐军放回。

说起来,倒是自已,欠了这李啸一个莫大的人情。

想到这里,卢象升只觉得脸上隐隐有些发烧,他轻叹一声,缓缓道:“有道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想当初,本督受人蒙弊,竟与唐国公起了争端,以致互相攻伐,实是令亲者痛而仇者快啊。于今之日,李大人派出恁多兵马前来入援,足见其一片赤忱报国之心。本督心下,何其惶愧矣。”

卢象升说完,王朴等人皆觉脸上发烧,心下更是妒羡交织,难以名状。

这时,山西总兵虎大威,冷哼一声道:“卢大人,这唐军所来之兵马虽多,只怕多为敷衍之辈,恐难当大用。我山西兵马所来虽少,却是久经战阵,人人精锐,这质量不同,又孰可一言轻定乎?”

听完虎大威这酸溜溜的话语,少年气盛的刘文秀心下不忿,便冷冷回道:“虎总兵这话差矣!我唐军此来,皆是精锐之士,岂有以次充好,敷衍塞责之事。若虎总兵心下不服,当可选派军兵,与我军较量一番便是。”

“哼,你,你以为本兵不敢么?!”年近四十的总兵虎大威,被年仅二十岁的游击将军刘文秀这般顶撞,顿觉脸上挂不住了,他绷着脸吼叫着回道。

见两人言语相激,虎头椅上的卢象升,顿时拉下脸来,他怒喝道:“住口!现在国难当头,你二人不思如何合作抗敌,反在此口舌争执,自生嫌隙,真真成何体统!”

卢象升说完,便站起身来,对刘文秀大声说道:“文秀,你且带我去你唐军军营内观详一番,本督久历军阵,一看便知,唐军所来之部队,其真实战力,究竟如何。”

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军之诱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东易,撼李啸军难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夺城第三百九十章 混乱攻杀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驾亲征,彻底溃败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弃京城,全力西逃第六百二十六章 贼将东攻,奈何?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二百章 新巡抚颜继祖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摄政王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临镇远堡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静海第八百六十章 清顺合攻 三方对决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问题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战(三)第七百一十九章 两面围击第一百四十四章 计擒李定国第六十四章 筑城规划第八十六章 车马行第五百六十一章 丧权辱国的盟约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八百零九章 炸药包上的城池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龙击炮第六十六章 独特优惠第三百二十一章 无奈之降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篱下,定居亲漂辛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锋下的顺从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战 胶着厮杀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杰来投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啸第二百零四章 郑彩来访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万两开拔银子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复台北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谈为假,谋利为真第六百一十章 和谈为上第六百九十三章 与城俱亡第二百三十九章 红龙计划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郑亲王第九十六章 横行队第一百五十一章 铁龙城之战(五)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国第二百七十二章 军阶考核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袭成功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荡识忠臣第四百九十章 头号敌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凤凰楼设宴第五百三十章 铁骑突出刀枪鸣第七百一十七章 斩使献头,以促合盟第八百五十七章 袭杀暴君,献城投降第六百零三章 内外交困的多尔衮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一百五十九章 辽东危局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冲阵,何人可敌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结束,正戏开始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决策第三百八十章 吴三桂来访第六百二十三章 割让旅顺,为见面礼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压的火炮第一百三十九章 奋发的梦想第九百二十七章 弑帝杀后,赌命一搏第四百九十章 头号敌人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万精锐尽覆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进开封第六百一十章 和谈为上第八章 船战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围歼战第二百一十四章 镇边城所第一百九十章 阵斩马超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当立第一百九十三章 凯旋北归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顺结盟第四十九章 千户第十六章 暗谋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八章 船战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七百一十九章 两面围击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颜求存第二百零五章 购买台湾第一百七十二章 后金之乱(二)第七百零三章 迁都之变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谈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国公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围攻皇宫
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军之诱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东易,撼李啸军难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夺城第三百九十章 混乱攻杀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驾亲征,彻底溃败第七十一章 突困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弃京城,全力西逃第六百二十六章 贼将东攻,奈何?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二百章 新巡抚颜继祖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摄政王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临镇远堡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静海第八百六十章 清顺合攻 三方对决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问题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战(三)第七百一十九章 两面围击第一百四十四章 计擒李定国第六十四章 筑城规划第八十六章 车马行第五百六十一章 丧权辱国的盟约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八百零九章 炸药包上的城池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龙击炮第六十六章 独特优惠第三百二十一章 无奈之降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篱下,定居亲漂辛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锋下的顺从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战 胶着厮杀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杰来投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啸第二百零四章 郑彩来访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万两开拔银子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复台北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谈为假,谋利为真第六百一十章 和谈为上第六百九十三章 与城俱亡第二百三十九章 红龙计划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郑亲王第九十六章 横行队第一百五十一章 铁龙城之战(五)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国第二百七十二章 军阶考核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袭成功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荡识忠臣第四百九十章 头号敌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凤凰楼设宴第五百三十章 铁骑突出刀枪鸣第七百一十七章 斩使献头,以促合盟第八百五十七章 袭杀暴君,献城投降第六百零三章 内外交困的多尔衮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一百五十九章 辽东危局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冲阵,何人可敌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结束,正戏开始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决策第三百八十章 吴三桂来访第六百二十三章 割让旅顺,为见面礼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压的火炮第一百三十九章 奋发的梦想第九百二十七章 弑帝杀后,赌命一搏第四百九十章 头号敌人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万精锐尽覆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进开封第六百一十章 和谈为上第八章 船战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围歼战第二百一十四章 镇边城所第一百九十章 阵斩马超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当立第一百九十三章 凯旋北归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顺结盟第四十九章 千户第十六章 暗谋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八章 船战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七百一十九章 两面围击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颜求存第二百零五章 购买台湾第一百七十二章 后金之乱(二)第七百零三章 迁都之变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谈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国公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围攻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