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潜伏

bookmark

李啸直视着王承恩那复杂的眼神,心下不觉咯噔了一下,已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眉头微皱,随即脸上堆起微笑,对王承恩延请道:“好,那就请王公公请入内厅,与本王叙话。”

随及二人入得内厅,李啸与王承恩分宾主坐下,命人看茶后,便屏退众人,闭门密谈。

“公公,有何紧要话,但请对本王直言便是。“李啸轻声道。

王承恩轻呷了一口茶,沉声道:“平辽王,朝廷现在有一事,咱家想对平辽王言明。”

“哦,却是何事?”李啸神情一凛。

“唐国公,前段时间,清廷秘密派了使者过来,想与我大明议和,现在,朝廷正在与清虏使者商谈议和条款。”王承恩手捧茶杯,用一种平静的语气,淡淡地说道。

李啸的神情,一下子就僵住了。

最让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李啸原本以为,自已在扫灭金州,攻下赫图阿拉之后,一定能给崇祯皇帝强大的支持,让他在辽西虽然损失了十三万精锐明军后,还能有自已这颗坚强倚柱,可以成为依靠,不致于对强悍善战的清人丧失了信心,从而被胁迫议和,却没想到,这历史,竟然还要与先前一样,明廷最终还是,开始与清人开始了议和。

看来,明朝的十三万精锐被清人消灭,给他们带来的打击太过沉重,明廷在清人的威压下,估计已成惊弓之鸟了。

当然,与历史上真实的议和相比,现在的议和,对明朝有利许多,必竟是清人派出使团来到明朝,主动请求议和的,这样的结果,十分有利于明朝讨价还价。

只不过,李啸之所以这般反对议和,其实也还是有一点私心的。

那就是,李啸希望,明廷能站在自已一边,哪怕明朝再无用,再孱弱,也是一个可以拉拢的对象,能为自已分担一部分压力。

这才是李啸返回山东后,立即给崇祯皇帝写信的原因。李啸希望自已的打气,能让皇帝拒绝清人的议和,使清廷不能从明清战争中脱身,转而全力对付自已。

而现在,随着明清正式签订协议,自已这个愿望,只能化为泡影了。

因为,李啸知道,明朝与清虏议和,必定会给清虏提供岁银与贡金,同时还会与清人展开边贸,这对于清人的壮大恢复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清人为什么急于与明廷展开议和的根本原因。

而由于贡金与贸易,清廷的力量一定会迅速恢复,再加上没有明朝这个后顾之忧,接下来,清人可以集中全部力量,与俄罗斯帝国一起,来对付李啸。

而明朝在经历了松锦大败后,急需一段休整恢复的时间,对清廷主动提出的议和之请,基本没有抗拒之理由。而相反地,明廷看到清廷要与自已议和,转而集中全力对付将来对自已威胁巨大的李啸,可能还会暗中欣喜与庆幸吧。

现在看来,在明清议和之中,最为吃亏的,便是自已了。

毕竟,明清双方都可以从这份协议中获得利益,明廷可以获得和平,清朝则可获得钱财,而唯一利益受损,且将会被满清重点针对的,只能是自已。

李啸在心下感叹,那鞑酋皇太极,真真用心险恶,算计得很准哪。

只叹自已一心为国,甚至亲率主力去劳师远征,却落得这般算计,简直有些悲凉。

想到这里,李啸已然什么都明白了,他苦笑一声,淡淡道:“朝廷真是用心良苦啊!一边与鞑子议和,一边还担心李某会心存不满,才专门给李某封了这平辽王的爵位,来平复带给本王内心的伤害吧。”

听了李啸的话,王承恩脸上顿时显出尴尬之色,他喃喃道:“平辽王果然洞查敏锐,咱家复之何言!只不过,这也是朝廷中众多显臣的共同决策,皇上也有无奈之处……”

“好了,公公不必再说了。”李啸冷笑一声,打断他的话:“朝廷既已做了决断,李某做为大明臣子,理当遵从朝廷决定,再说更多,复有何用。“

“平辽王……”

“好了,劝告的话,真的不用多说了,本公遵从朝廷的决定。公公远来山东,一路辛苦,本王另有程仪相送,还望公公勿要推辞。”

王承恩脸色十分复杂,脸上挤出的笑容,也十分尴尬,他轻咳一声,回道:“唉,平辽王一片心意,其情挚挚,咱家若是不领,是为却之不恭了。”

李啸微微一笑,随即命人送上雪花纹银3oo两,让王承恩收下,随后两人又闲聊天了一阵,王承恩才告退而去。

李啸对王承恩的其余随从也十分大方,也对他们各按品阶给予差赏,故众人无不喜悦。

王承恩等人离开后,李啸随即让自已最亲近的两名幕僚陈子龙与姜曰广二人,一道入内厅议事。

二人入得内厅,分宾主而坐后,李啸立刻把朝廷正与鞑子议和的事情,对二人说了一遍。

一时间,内厅的气氛一片肃然。

陈子龙脸露愤然之色,率先开口道:“平辽王,想来我军远征清朝内地,立得偌大功勋,可谓是大扬国威,大挫敌虏之锐气,本以为这般功绩,可以让朝廷放心,以绝其与清人偷偷议和之念,却没想到,明廷竟还是被清人打得吓破了胆,偷偷地开始与其议和。以学生看来,朝廷今日加封大人为平辽王,无非是想通过这样,看似十分难得的异姓封王方式,来平息下大人的不满与愤怒罢了。可叹大人为国征战不休,朝廷却在后面拖后腿,使绊子,总难避朝廷之中一众小人的猜忌之心,朝廷此举,真真令人齿冷也。“

姜曰广也在旁边补充道:“平辽王,在下亦是这般认为。现在明清议和,那皇太极便可全力来对付我们了,而且还有贡金与边贸为清虏输血,皇太极这一手算盘,打得倒是精哪。“

陈子龙又压低声音道:“李大人,依学生来看,要不趁朝廷与清庭尚未谈妥之际,立即向朝廷表明态度。若朝廷不改变对清廷议和的想法的话,那我军将……“

说到这里,陈子龙压低声音,没说下去了。

李啸脸色平静,仿佛没有任何表情。

姜曰广见李啸不表态,则亦压低声音道:“李大人,若担心兵迫京城以清君侧,在国中影响太坏的话,学生倒以为,还有一计可施。那就是,在清使团队从京师北返后,派我军将士,假扮盗匪,将整个清军使团与明廷回访团队全部截杀。从而让明清议和的希望彻底毁灭,让皇太极始终无法从对明战争中脱身。“

李啸还是没有说话。

只不过,他的眼神愈发阴沉得可怕。

这二人的意见,在李啸看来,无异于火上浇油,大大激化矛盾,是绝对不可采纳的。因为无论采取他二人谁的意见,如果李啸这样做的话,可谓与明廷彻底撕破脸皮了,也许对于自已来说,只剩下起兵自立为主一条路可走了。

李啸现在还不想这样做。

现在的李啸,因为改组军队,装备新式武器,开拓南洋荒地等事项,已将他手上的数千万两银子的财力,基本花了个罄尽。

现在的李啸,财政上还是相当紧张的,毕竟大把的钱财花了出去,要见到效果,可能还要个两三年时间。

这两三年时间,李啸必须小心翼翼地控制财政与支出,防止财务崩溃,在军队转型完毕,且土地开发初步完成后,再开始向外大力拓展,方为合适之举。

所以李啸认为,如果真要现在一时冲动,同时与明朝与清朝一同为敌的话,且不说兵力上会相形见绌,财力上也是再难于支撑,除非把手下军队变成李自成那种流寇模式,以战养战,用中停地掳掠夺与裹胁,来发展壮大自已,而这是李啸所绝对不接受的。因为他若这样一做,且不说先前积累的英名毁于一旦,也等于是把自已,放在国中全部的官僚与将领的对立面上了。

而且,李啸现在还在利用与明朝的大体平和的关系,不停地从明朝国内转移人口,把这些源源不断的汉族人口,有如种子一样不停地充填到南洋与东北亚各个新建省份中,以进一步壮大自已的实力,强化自已的力量,直到将来,让一个由自已用心塑造,全新的、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的、有初步近代模式的汉人帝国,在世界面前,峥嵘崛起。

换句话来说,现在的李啸,实力还尚未到可以与明朝彻底撕破脸面,完全对立的状态,既然如此,那李啸实际上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姑且承认现状,接受这个明朝赐下的平辽王爵衔,默认明廷与清朝签下议和协议。然后在这两年里,继续发展壮大自已的实力,顺利实现军队转型,以及对手下各统治地域的进下开发与控制,这才是李啸最为迫切的任务。

李啸相信,就算明朝与清朝达成议和协议,清朝想在这两年里,就发展到能完全压制自已的状态,还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

李啸摆了摆手,示意他们二人,不必再说下去了。

然后,他淡淡道:“二位,本王认为,现在我军财力有限,军队还未完全转型,还没有到能与朝廷彻底撕破脸皮的程度,故而,继续对朝廷何持表面上的的恭敬与遵从态度,才是我等唯一可行之策。我军现在的根本大计,还是要继续完成军队转型及训练,还有继续从国内移民,把南洋与东北亚开发好,这些事情才是真正的重要与关键所在。本王相信,只要我军实力进一步壮大,将来还怕没机会改变现状么?“

听李啸这样说,陈子龙与姜曰广二人皆沉默了。

不过,很快陈子龙便接话道:“李大人能考虑长远,暂作潜伏,亦是好事。我等可以利用这两年的时间,好好发展壮大自已的实力,等到南洋与东北亚等地一切都稳步发展,并开始有固定产出,财政也不再紧张之际,再开始图布天下,却是更加妥当。“

姜曰广也点头道:“卧子所言甚是,现在我军保持守势,再徐徐拓展,确是更加妥当之举,以学生看来,我军现在最为首要的任务,要要确保海参崴堡快速修好,估计明清议和之后,皇太极要进攻的首要目标,便是海参崴堡了。“

李啸很同意两人的说法,他点头道:“二位说得甚是。现在海参崴堡才刚修了内城,外城才修了一半,还需要加紧修建,争取在明清议和谈定之后,便能顺利完工。然后,在海参崴堡完工后,本王还要再调派平南镇丙营兵马,前往海参崴堡,以加强当地防御,确保海参崴堡固若金汤。“

李啸说完这话,姜曰广突然象想起了什么一样,对李啸笑道:“李大人,我等自辽东返回,已有两个月了,那被我军俘虏的清廷宗室巴布海,和在图库拉山崖投降我们的清廷户部参政索海,二人现在均在登州无所事事,却不知大人打算如何处置他们?“

李啸哦了一声,这才想起还有这档事来。

原来自返回山东后,李啸有大堆的事情要处理,又要关心松锦大战与明清议和等事,如何安置巴布海与索海二人,倒还真的一时忘了。

这两个人,已然彻底背叛清廷,现在就是李啸放他们逃回,他们也没胆量回去了。只不过,这两个人都是才能平平之辈,那索海更是因为坠马而成为了残疾,已然不能再如他们手下投降的军队一样,被李啸洗脑改造后吸收入军,那如何安置他们,倒还要好好考虑一下。

李啸想了想,便道:“这样吧,让这两人以我军退役人员待遇安置,全部送到澳洲,就在那里当个普通百姓过日子算了,反正对于他们来说,本王没有取他们性命,给了他们活路,已是足够仁慈。他们将来,就在当地,娶个汉人女子,养家糊口过日子吧。“

随后,就在李啸,安排巴布海和索海前往澳洲安置之际,明廷派出的回访使者团,也跟着清朝使团,来到了沈阳城中。

望着沈阳西门上,那用满汉双语书写的“盛京“二字时,主使马绍愉,与副使李御兰,不觉皆是感慨万千。

第三十二章 拜访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辽阳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乐城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军突至,准军大溃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军入援准噶尔第六百七十章 前军尽覆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沟渠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劝封第八百三十四章 关键之机,雷霆救援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祯大葬,太子登基第五百二十章 关键决心第五百零九章 孤军绝境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三十八章 追敌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殒命阵前第一百七十一章 后金之乱(一)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头激辨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亲巧遇第三十七章 惊变第八十四章 巡抚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围马尼拉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门献俘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获第八百六十章 清顺合攻 三方对决第二百二十七章 虚封其爵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沟渠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汉族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岛覆灭第七百八十五章 桂王,万不可弃城啊!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难辨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败的辽西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条应对之策第八十一章 处置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陈情第五百零九章 孤军绝境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顺结盟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国公第一百五十一章 铁龙城之战(五)第八十一章 处置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灭,不亦宜乎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国运命之战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结束,正戏开始第四百七十八章 龙脉传说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关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辽阳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赃陷害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笼将心第七百四十七章 挣脱铁链的猛兽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运之救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萨城破 儿子自缢第二百二十章 瓮中捉鳖第六百六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夜袭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堑壕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满疆界划定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杀第二百八十一章 艰难谈判第五十一章 斗将第九十章 引寇第四百七十章 猎杀游戏第三百九十八章 效仿曹魏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吕宋第二十四章 报功第二百零三章 财源滚滚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关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归降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岛攻击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体绞杀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尔衮的彷徨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东南,得意西北第七百一十九章 两面围击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条应对之策第三章 女子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缅甸 移民桂王第九百四十八章 反目成仇,叛军来攻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军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东易,撼李啸军难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战死 余部归降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丑剧第六百七十二章 坚壁清野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败的辽西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八百三十二章 惨胜守城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谈背后的博弈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压的火炮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参崴堡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战幕府第四十三章 杀机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东南第二十六章 拉拢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狱之骑第三百七十一章 剥皮揎草
第三十二章 拜访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辽阳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乐城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军突至,准军大溃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军入援准噶尔第六百七十章 前军尽覆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沟渠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劝封第八百三十四章 关键之机,雷霆救援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祯大葬,太子登基第五百二十章 关键决心第五百零九章 孤军绝境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三十八章 追敌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殒命阵前第一百七十一章 后金之乱(一)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头激辨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亲巧遇第三十七章 惊变第八十四章 巡抚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围马尼拉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门献俘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获第八百六十章 清顺合攻 三方对决第二百二十七章 虚封其爵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沟渠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汉族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岛覆灭第七百八十五章 桂王,万不可弃城啊!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难辨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败的辽西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条应对之策第八十一章 处置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陈情第五百零九章 孤军绝境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顺结盟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国公第一百五十一章 铁龙城之战(五)第八十一章 处置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灭,不亦宜乎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国运命之战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结束,正戏开始第四百七十八章 龙脉传说第八百八十九章 力克潼关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辽阳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赃陷害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笼将心第七百四十七章 挣脱铁链的猛兽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运之救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萨城破 儿子自缢第二百二十章 瓮中捉鳖第六百六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夜袭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堑壕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满疆界划定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杀第二百八十一章 艰难谈判第五十一章 斗将第九十章 引寇第四百七十章 猎杀游戏第三百九十八章 效仿曹魏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吕宋第二十四章 报功第二百零三章 财源滚滚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关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归降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岛攻击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体绞杀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尔衮的彷徨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东南,得意西北第七百一十九章 两面围击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条应对之策第三章 女子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缅甸 移民桂王第九百四十八章 反目成仇,叛军来攻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军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东易,撼李啸军难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战死 余部归降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丑剧第六百七十二章 坚壁清野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败的辽西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八百三十二章 惨胜守城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谈背后的博弈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压的火炮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参崴堡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战幕府第四十三章 杀机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东南第二十六章 拉拢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狱之骑第三百七十一章 剥皮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