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誓师出征

形式主义这种东西,宋庆原来是挺反感的,毕竟他上辈子是个公司金领,年纪不大混得不错,最是反感那种老一套的东西,有那么一段时间甚至练就出了只要开无意义大会,就能在第一时间睡着的本事。

可如今他也必须要做这种事了,而且还是作为一个主导者,好在这年头还没有形式主义这个词儿,甚至缺乏娱乐的广大老百姓们都把这个当热闹看,尤其听说家乡儿郎们又要出征,这次还是去比京城往北,听说是不毛之地的辽东,到后金的大本营跟人家打仗,心中多少都有些挂念,尤其这次出征的将士家属,更是已经早早来到大校场,等候这个誓师大会开始。

屁股决定脑袋,圣人诚不欺我,他多少有些哭笑不得,如今自己也是做领导的人了,很多事情哪怕再不喜欢,该做的你也要去做,扮鸵鸟不是装孙子,那是真孙子……

看着眼前的熙熙攘攘,宋庆忽然发现自己竟然有些适应这种事了,而且心态显得游刃有余,甚至驾轻就熟,总算也明白当初领导作报告时候什么心态了,你在下头等得烦了是你的事,人家自己玩的乐在其中……

类似的事情,徐州卫已经做过一次了,因此大伙儿倒是也都驾轻就熟,孙伯平作为指挥使,自然是头一个上去讲话,重点强调了一年多之前,徐州卫和左卫在京城的辉煌战绩,如何与后金兵连番大战,如何被皇帝亲口嘉奖之类,反正这件事情过去时间不长。大家也都有印象,如今既然又要出征,还是皇帝亲自点将,拿出来聊聊有助于提高军民士气。

当然,最重要的是提起这件事情来,大家还能够想到他孙伯平,对于耍存在感之类肯定是有促进作用的,入卫京师毕竟是他一生中经历过最凶险的一场战役。也是这辈子最风光的时候,当初的几千徐州子弟兵,在他孙指挥使的英明领导下,徐州卫才能取得那样的辉煌,这一次虽说皇帝没有钦点他去辽东,但大家也不要忘记本卫所还有这么个很强大的指挥使。

孙指挥使下去之后。则是徐州左卫的指挥使李兴,李指挥使的讲话就没有那么抑扬顿挫了,毕竟之前的京城保卫战他闪光点不多。左卫几乎都是在徐州卫庇护下作战的,加上原本规模就比徐州卫小,这次也同样是附庸关系,因此底气远远没有孙伯平足,便有样学样的照着孙指挥使的话说了几句,随即老老实实走下台去,将位置让给了另外一位指挥使胡捷。

登上高台的时候,胡指挥使已经调整好了自己的表情,在宋庆面前诉苦那张倭瓜脸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充满着标准版忠诚孝子的模样。一上台便大声疾呼道:“辽东危矣!大明危矣!华夏民族危矣!我辈军人当效法大汉之霍去病,前宋之岳武穆。收复辽东故土,踏破白山黑水,见异族永远驱逐出去,天佑大明,万年一统!”

“好!”不知谁带了个头,下面纷纷叫起了好。除了狗营之外,其余的徐州军民对这位不太熟悉的邳州卫指挥使还真多出几分好感,觉得这显然是个很有热血的人,不愧是能和宋千户并肩作战的勇士。

当然,这番话都是宋庆之前特意教过的,胡同知长这么大还从来没在如此正式的场合,在成千上万人的注视下讲过话,因此从知道有这出开始就非常紧张,程度甚至超过了要去辽东作战的事情,可他这个身份又必须要讲两句不可,只得求助了宋庆,宋千户倒是也不吝啬,反正他自己不适合那种疯癫派演说,干脆把这套词全都教给了胡捷,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

胡捷是个很识趣的人,知道今天这个场合自己不是主角,他也不打算当什么主角,将宋庆教给他的那番话原封不动说完,看看效果不错,立刻也是走下了高台,将位置留给了真正的主角,这次出兵的正管,统制徐邳二处兵马宋庆宋大人。

宋千户……现在应该叫宋统制迈着铿锵的步伐走上高台,本打算也先来几句提精神的,可当他站到高台上面,望着台下无数攒动的人头,或是雀跃或是忧心的表情,那种疯一把的想法立刻烟消云散,反倒是露出一丝无奈笑容,用并不算太大的声音说道:“说老实话,这次我并不太想去。”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嗡嗡声,不光是普通军民,哪怕是孙伯平等人脸色都有些不太自然,你若是不想去的话可以早说嘛,装病还是摔断腿都可以考虑,实在不行给你个去江南考察商业的差事都行,可你既然已经决定去了,如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又是马上要出征的誓师大会,说这些话算是怎么一回事?这也就是你宋庆,换做二一个直接就是蛊惑军心杀头的罪名。

甚至连狗营的人,也觉得今日宋大人有些奇怪,在他们心中宋庆就是战神,这个战神不光是在纯粹战斗中的,甚至也包括在其他方面,比方说生活态度,为人处世的修养作风等等,狗营官兵几乎遇到自己无法解决,或者举棋不定的事情,都会下意识的去想宋大人是如何做的,或者以宋大人平日里的风格,遇到这种事情究竟会怎么做,很多事情便迎刃而解。

这么说可能多少显得有些玄乎,可人终归是需要精神信仰的,宋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个活信仰,几乎每天都能够见到,也没什么大官的架子,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威望和崇拜程度却与日俱增。

可今天宋庆一上来就说了这么一句泄气的话,顿时让不少人觉得满心迷茫,不过老成些的却还沉得住气,估计宋大人还有下文。这不过就是个铺垫而已,倒是也能安静的继续听下去。

果然,宋庆见效果不错,立刻话锋一转道:“我不想去,可最终还是主动请缨要去,我没有装病,也没有骑马摔断腿,铁了心要去辽东帮着关宁军守大凌河。这究竟是为什么?谁能告诉我?”

宋庆讲话从来都不会忘记安插几个托儿,今日这么重要的场合,自然也不会例外,立刻就有人接口道:“宋大人忠君爱国之心可昭日月,堪为大明军人之楷模!”

这马屁拍的太结实了,饶是宋庆知道此人是托儿。也几乎有把他拽上来暴打一顿的冲动,强行忍住内心冲动,借着这话茬儿说道:“忠君爱国什么的自然是有。可这话说了千百年,怎么回事大家也都知道,说句大不敬的话,除非把自己逼到那个份上,否则怕是没人会搭上性命去忠君爱国,就拿我来说吧,老宋家就我一棵独苗,若真是在外头战死了,我自己倒是死得干净,留在徐州的爹娘会哭死的。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宋庆能立于天地之间。全赖父母生养之恩,因此若只是个忠君爱国的名头,我是不会大老远跑去辽东打仗的,那里毕竟不是咱徐州本乡本土,我也不欠关宁军的,犯不上到那个份上!”

另一个托儿继续跟上道:“那宋大人是为了什么?给弟兄们说说看。咱家虽有兄弟,可命也挺金贵的,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说不定片刻之后我便摔断了腿,或者偶感风寒了!”

“宋某为的是民族大义,为的是咱将来被人家打的时候,也有人来帮衬一把!”宋庆陡然间提高了声量,指着北方道:“东虏如今在辽东肆虐,我们不是辽人,便可以不去管他,东虏下一步可能会打山东,我们不是山东人,也可以不去管他,接着他打宣府,打大同,打长安,打京城和北直隶,这都不是我们的家乡,刀子没架在我们脖子上,我们都可以不去管他,还在徐州过我们的太平日子,我也想过这种日子,每日喝喝酒,吃吃肉,带着弟兄们操练,傻子才愿意去辽东打仗呢!”

说到一半,他忽然停顿下来,眼睛扫过台下鸦雀无声的人群,慢悠悠的说出了最后一句:“可若是哪天东虏将这些地方全都占了,终于打到我们徐州呢?到了那个时候,我们靠什么来对付他们?又和谁来并肩作战?指望人家江南和湖广吗?可人家又不是徐州人,凭什么来帮我们打仗?就和我说的一样,到了那个时候,同样也不会有人来帮咱们!”

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可统得了土地百姓,文字度量,却统不掉各国的习俗,以至于时至今日,甚至到了数百年之后,国人依然是重乡土甚于重国家,说是地域矛盾,实则就是当年各国留下来的习俗,加上古代出行不宜,大都圈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中,出门在外的时候,遇到个说同样乡音的人,顿时便能痛哭流涕,因此乡土观念极重。

宋庆没打算靠着一己之力扭转这种习俗,可他却希望至少在大敌当前的时候,各地能够摒弃成见,团结一心,这次去辽东打仗虽说夹带了不少自己的用意,可也是真心希望能够靠这种方式来唤醒一部分人,不是强盗抢到你家你才要抵抗的,只要这伙儿强盗进了你们胡同,那家家户户都应该抽出菜刀,抡起擀面杖来对付他,这样捏合出来的力量才足够强大,才不是一盘散沙,这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哪怕常年种地不擅长打仗,可只要拧成一股绳,也不会畏惧任何力量。

这话说的实在又透彻,不少人都听了进去,并在那里琢磨着究竟有几分道理,哪怕是那几个托儿,也不禁在此时陷入沉思,甚至忘记了继续给宋庆捧哏,哪怕是知道宋庆根底的大人物们,也都在想这个比较深刻的问题,若真是如宋庆所说,等人家打到徐州的时候,可不就真的没人管了,北面已经沦陷,江南袖手旁观,只能靠徐州自己去抵挡东虏。

徐州卫可有不少人在京师跟后金打过仗,知道人家的厉害,想想这么强大的敌人来进攻徐州,那是无路如何都挡不住的,跟着就是同样孤军奋战的江南、福建、两广、川中、云贵等等,这大明朝岂不是要完蛋了。

没人觉得这不可能,尤其正经跟后金交过手的,想想前宋是怎么完蛋的,如今这些女真人不就号称是当年金国的后代,若是各处都是各自为战,怕是还真有可能被人家蚕食掉,想到自己的儿孙后辈脑袋后面都拖着根尾巴,就觉得不寒而栗,托儿们也瞬间醒转过来,在人群中带着头给宋庆喊好,片刻之后便是成千上万人的齐声呐喊,喊声响彻云霄。

宋庆还是很欣慰的,因为他发现自己这些乡亲们并没有病入膏肓,比起满清时候的麻木不仁来,这时代的国人依然充满热血,不过是因为一些根深蒂固的习俗,导致他们对外面不太关心而已,只要能够将这种观念扭转过来,再加以辅导的话,这个国家和民族依然大有可为,崇祯四年并不一定是末世之相,也有可能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同时他也发现,这一次大伙儿似乎没有那么悲观,无论是参战官兵,还是他们的家属,包括其他的军民人等,整体情绪似乎要比之前入卫京师的时候强不少,至少没有那种此去再难相见的情绪,在京师跟后金打过一次之后,大家的信心似乎都增加了不少,这也更加坚定了宋庆‘多练多打’的建军思路,合格的军队可以练出来,强大的军队却只能是打出来的。

军心可用,此去大有可为!

“明日午时,北上大军在此集结,午时三刻出征!”看着斗志昂扬的队伍,宋庆忽然露出几分邪邪的笑容,说道:“午时三刻是个好时候,衙门一般都在这时候杀头,我们便在此时出征,北进辽东,去杀建奴的头!”

大家早上好啊!

第60章 生意兴隆(上)第238章 衣服的问题第200章 打劫上(4)第248章 风靡第167章 风起第124章 沥血(一)第200章 打劫上(4)第323章 克敌(下)第218章 战而胜之第6章 大功告成第352章 江南商馆第39章 接收第118章 青春?第285章 獠牙中(3)第161章 丁魁的春天第59章 开张大吉(下)第218章 战而胜之第69章 树林第101章 士气第461章 曹变蛟的突击第210章 遭遇3第104章 白袍小将第449章 陈奇瑜第46章 入主第382章 话剧第293章 血战大凌河(三)第380章 影怜公子第87章 数月第365章 最后的关口第366章 返程第19章 吴老黑第95章 北上勤王(一)第347章 邳州城的锦衣卫第184章 冲突第202章 大买卖(上)第181章 衙门第410章 邱老虎第316章 汇合第66章 出行第371章 烽火扬州路(下)第200章 打劫上(4)第51章 发财的构想第131章 英雄第203章 大买卖下(4)第361章 北返(一)第462章 会师第382章 话剧第99章 风声鹤唳(二)第295章 两败之局(下)第11章 收狗第457章 北进第84章 各路人物第219章 和谈第11章 收狗第413章 探马战第150章 乌云压顶(三)第400章 调令第443章 入营第87章 数月第397章 相遇第384章 远方的人第156章 收兵第11章 收狗第292章 血战大凌河(二)第22章 声望日涨第357章 盯梢第193章 祭祀第275章 城池拉锯(四)第39章 接收第160章 再聚第3章 大不一样第79章 升迁(上)第326章 海路进军(中)第388章 果然不同第123章 守城第182章 放火第419章 授勋第394章 出路何在第319章 再败九成第258章 客军过境第315章 败九成第390章 女儿身第211章 果然是邳州卫第224章 断其羽翼(下)第385章 那人是谁?第388章 果然不同第247章 风向标(下)第235章 招兵买马第345章 南直隶来人第118章 青春?第25章 上官第243章 大明好演员第205章 事情闹大了(下)第39章 接收第7章 回转第237章 第一批火铳3第190章 家乡(上)第74章 夜斗第309章 逃亡第313章 交锋(下)
第60章 生意兴隆(上)第238章 衣服的问题第200章 打劫上(4)第248章 风靡第167章 风起第124章 沥血(一)第200章 打劫上(4)第323章 克敌(下)第218章 战而胜之第6章 大功告成第352章 江南商馆第39章 接收第118章 青春?第285章 獠牙中(3)第161章 丁魁的春天第59章 开张大吉(下)第218章 战而胜之第69章 树林第101章 士气第461章 曹变蛟的突击第210章 遭遇3第104章 白袍小将第449章 陈奇瑜第46章 入主第382章 话剧第293章 血战大凌河(三)第380章 影怜公子第87章 数月第365章 最后的关口第366章 返程第19章 吴老黑第95章 北上勤王(一)第347章 邳州城的锦衣卫第184章 冲突第202章 大买卖(上)第181章 衙门第410章 邱老虎第316章 汇合第66章 出行第371章 烽火扬州路(下)第200章 打劫上(4)第51章 发财的构想第131章 英雄第203章 大买卖下(4)第361章 北返(一)第462章 会师第382章 话剧第99章 风声鹤唳(二)第295章 两败之局(下)第11章 收狗第457章 北进第84章 各路人物第219章 和谈第11章 收狗第413章 探马战第150章 乌云压顶(三)第400章 调令第443章 入营第87章 数月第397章 相遇第384章 远方的人第156章 收兵第11章 收狗第292章 血战大凌河(二)第22章 声望日涨第357章 盯梢第193章 祭祀第275章 城池拉锯(四)第39章 接收第160章 再聚第3章 大不一样第79章 升迁(上)第326章 海路进军(中)第388章 果然不同第123章 守城第182章 放火第419章 授勋第394章 出路何在第319章 再败九成第258章 客军过境第315章 败九成第390章 女儿身第211章 果然是邳州卫第224章 断其羽翼(下)第385章 那人是谁?第388章 果然不同第247章 风向标(下)第235章 招兵买马第345章 南直隶来人第118章 青春?第25章 上官第243章 大明好演员第205章 事情闹大了(下)第39章 接收第7章 回转第237章 第一批火铳3第190章 家乡(上)第74章 夜斗第309章 逃亡第313章 交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