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尘埃落定4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已经快到十一月,距离那场发生在大凌河城下的大战,已经过去了十来天,胡捷的情绪却依然没有办法完全平复下来,只要他一闭上眼睛,之前那场惨烈的搏杀就会浮现在脑海之中,那些撕心裂肺的咆哮,那些闪烁着刀光血影的瞬间,那些面目狰狞的敌人,还有身边那些披肝沥胆的兄弟,一切一切都让他难以忘记。

崇祯四年,天下不算承平,邳州却真的很承平,他这个承平地方出来的卫所指挥使,在来到辽东战场之前,从来没想过这世间竟然会有如此惨烈的战斗,更加没想过自己会亲身参与到这种大战中去,想想十几日前最后那场拼杀,还有后金大队撤离之后,各部明军几乎是发泄式的吼叫,很多人甚至在战斗结束几个时辰内,都处于可怖的亢奋状态之中。

胡捷也是如此,他不像宋庆那样久经战阵,对各种各样的大战早已经熟稔的不行,因此打过之后很快就能从中恢复过来,他却没那么大本事,尽管也是四十来岁的人了,但因为之前从来都没有经历过那种场面,所以他很难快速从那种状态中醒来,更没那么容易重新找回自己,好在战后的几天都平安无事,大家都在舔舐伤口,也给了他足够的恢复时间。

跟胡捷相比,吴三桂显得镇定的多,甚至都有些矫枉过正。因为这位白马银枪,豪气纵横的青年将军,居然在打完仗之后就不爱说话了,那种忧郁气质让狗营的人想起没有跟随而来的丁魁,偏生吴三桂也是留着不太长的络腮胡子,形貌体格都跟丁魁非常相似,加上宋庆结拜兄弟的身份,以至于很多狗营的人都很喜欢找他聊聊天,至少见面也都要打个招呼的。

只是吴三桂最近的表现却不像是能聊天的,每天都是很早起来。随后就跑去狗营那边看操练。看一阵望一会儿天,眼神迷茫而又忧郁,几乎把文艺青年的做派发挥到极致了,若是有些大姑娘小媳妇的看到。一定会彻底爱上这个有故事的人。

但对于知情者来说。吴三桂这个表现太正常了。因为他渴望变强,渴望让自己的部下变得像狗营一样强,几日前的那场大战。狗营人马给了他很大刺激,之前其实刺激的已经很大了,不过却没有那场大战中的表现来得震撼,因为当时的吴三桂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努力,他觉得在作战的时候,自己每一根毛孔都在朝外面迸发出力量,身边的关宁军弟兄们也都是悍不畏死,可即便是这么努力,而且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之下,最终还是没能够挡住对方,直到狗营三将进来为止。

按照吴三桂对狗营的印象来看,首当其冲就是宋庆,正是因为有了宋庆这个几乎几十上百年才出一个的猛将,狗营才能够如此所向睥睨,他跟宋庆私底下比划过,步战能坚持四五十个回合,马战的话怕是十几个回合都撑不住,因此对于宋庆的勇猛程度,绝对是心服口服的,确实是打不过这个比他还小俩月的盟弟,这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毕竟那是能够跟鳌拜单挑不落下风的猛将,他吴三桂再如何心高气傲,也不觉得自己能够对付鳌拜,关宁军中只有祖大弼有这个能力。

可他越是认可宋庆的勇猛,就越是觉得狗营如此强悍,跟宋庆本身关系很大,若是换成其他人来带队的话,只怕就没那么强了,正当这种观念逐渐根深蒂固的时候,薛五王坚和洛小北用自己的勇猛,给他上了结结实实的一课。

不知道是运气使然还是绝对实力,那天从打薛五三将上阵之后,中线的局面居然稳住了,甚至还开始占便宜,直到皇太极大军压上之后,这才因为人数的差距而遮掩不住,吴三桂也是认可了这三将的实力。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狗营的强大虽然也给吴三桂留下印象,但还不至于太过深刻,因为那只是将领的强大而已,普通的士卒给他留下印象也只是挺猛挺能打,其他方面并没什么太过深刻的东西,直到宋庆导演的那次冲阵,才让他将目光从战将转移到了普通士卒和低级军官身上,真正看到了狗营和其他大明军队最大的不同点,那就是强到令人发指的纪律性。

吴三桂没见过宋庆冲阵,在京城时候没见到,来到这边之后也只见过跟多铎的一次正面交锋,因为对方也是蜂拥而上,两边比得其实是谁更狠更黑,倒是跟纪律性什么的没太大关系,以至于他也没有过多关注。

当宋庆再次领着人冲击皇太极大阵时,在正面作战的吴三桂真的惊呆了,他从来没有见过会有一支队伍这么冲阵,跟着最前方的箭头快速行进,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当命令他们加速前行的时候,似乎所有人都会心无旁骛的开始跑,哪怕周围有人手执刀枪朝他们杀来都不在乎,被杀掉的自然倒在冲锋路上,活着的继续跟随宋庆往前赶。

这简直就是石头人,不知道疼痛为何物,不知道恐惧为何物,只知道服从命令的石头人。

事实上,他脑子里的印象是机器,但他没法说出这么跨时代的词来,只能用石头人来代替,但即便是石头人,也足够引起他的重视了,因为关宁军勇则勇矣,却找不出几个石头人来,比拼命比斗狠都有人才,敢冒着矢石前进的人也不少,可那都是源于勇气,而不是源于纪律,你若是让他像个傻子一样直愣愣的往前冲,他绝对不会那么干。甚至会骂你有病。

这就是差距啊!

意识到差距之后,吴三桂每天都跑去看狗营操练,看这些石头人在宋庆的指挥下做出各种动作,狗营有一项训练他特别喜欢,宋庆让士兵们一直前进,前方有水塘,有门板等障碍物,回去之后吴三桂也让自己的兵练了这个,他的人通过的都很迅速,但到了水塘是跳过去的。到了门板是爬过去的。可狗营的人趟过了水塘,用拳脚砸碎了门板,随后继续前进。

这给了吴三桂极大的震撼,可同时也让他意识到。这样的事情宋庆能做。他却做不了。他忽然明白宋庆为什么丝毫不避讳让他看训练了,甚至关宁军和川军的所有将领都可以公开来看,因为其他人根本就学不会。狗营是个宋庆完全能够做主的地方,关宁军内部利益牵扯太多,哪怕孙承宗这个督师,或者祖大寿这个军头老大,都不敢说自己就能掌握所有人。

秦良玉倒是能够做川军的主,奈何川军经济方面跟关宁军都没法比,更不要说待遇更好的狗营,宋庆的兵马完全是自主权加上银子堆出来的,其他人根本没法学习他练兵的精髓,最多学几种皮毛的操练方式而已。

想通这些之后,吴三桂更忧郁了,但他终归是心有不甘,还是打算用最快的时间,多学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毕竟宋庆马上就要离开辽东,再见面的时候不知道又是何年何月,不抓住这个机会,难道往后靠通信来解决练兵问题?

他在抓紧时间偷师,宋庆则在抓紧时间套交情,这次来辽东虽然没赚多少银子,但斩获却很大,他手上的真夷人头都快达到两千了,准备自己留下六百左右,再送给秦良玉二百,其余的都跟关宁军的人换钱,反正这些都是拿到京城找兵部要银子的,参战各方全都能算是自己人,因此这种交易完全是明目张胆进行的,他营房里每天都有关宁军的人进进出出。

孙承宗对此也是乐见其成,原本宋庆跟宣府因为银子的事情闹起来,让他觉得这个年轻人喜欢吃独食,虽说后来宋庆也分出一部分来给大伙儿平摊,但这个印象却就此落下了,如今看来却不是这么回事,这个小年轻还是很懂事的,虽说都是真金白银的卖,但那也要分什么东西,真夷人头从来都是有价无市,那可是能升官的好东西,宋庆肯拿出来卖,本身就是其懂事的最佳表现,这次大凌河之战虽说是两败俱伤,但明军的目的达成了,还赚了这么多人头,他老人家情绪也是很高涨的。

心情大好之下,他再次写了一份捷报,将此次大战详细描述了一遍,其中重点夸奖了宋庆所部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也算是投桃报李,提携后进,派了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生怕过了这个热乎劲。

京城那边的回复也很快,崇祯皇帝显然很高兴,甚至有些兴奋,将他大肆夸奖了一通,同时通知有功人员准备升赏,不过这个有功人员的名单上却有宋庆,不是皇帝赏罚不明,而是给了宋庆一个恩典,叫他率领自己的狗营再次入京面圣。

孙承宗在官场上混了几十年,看人看事都有自己独到的眼光,知道这次宋庆是真的要出头了,他之前曾经打听过宋庆的事情,知道在徐州那一亩三分地上,宋家父子势力很大,几乎能够和卫所指挥使分庭抗礼,如今再次立下大功,又得蒙皇帝召见,往后估计整个江北没人能够压得住他,下一步说不定就是徐州参将了,往后自然是前程远大。

锦上添花,成人之美这种事情,自然是谁都愿意做,何况孙承宗对宋庆印象很好,当初在京城时候的事情也早都烟消云散,宋庆为了抢银子,不惜对友军拔刀相向的事情,也被他自动过滤为能人固有的脾气。

过滤到这种程度,两人关系自然无比融洽,孙承宗得了消息之后,直接将宋庆叫来,用自己在官场似乎多年的经验,对后者进行教导,宋庆当然能分得清好赖,绝不会以为这是孙督师倚老卖老,非常虚心的学习起来。

大凌河之战后,自己肯定是要升官的,而且绝不会太小,京城那次是初出茅庐,皇帝不好给太高位置,如今再立大功,若是不好好封赏一下,朝野上下估计都会有闲话的,毕竟自己面子功夫做的一直都不错,俨然一个立志杀敌报国的优秀青年将领形象,据说朝中也有些人对自己很有兴趣,若是这样的话,往后怕是还真要学着跟朝廷里面那些官员打交道了。

无论何年何月,有靠山跟没靠山之间差距都会很大,前者意味着你做事情有人指导,有了功劳不会被埋没,出事情也有人帮忙擦屁股,而后者则是一切都要靠自己,宋庆从来都很有自主意识,但也并不排斥上层人物,毕竟他在短时间内还都将窝在徐州这个远离权力中心,同时也不算是大军镇的地方,朝里如果有人可以依靠,他肯定不会拒绝。

又在辽东呆了几天,宋庆把该学的东西学得差不多了,便和孙承宗、秦良玉、吴家父子和祖家兄弟等人告辞,他这一趟来到辽东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帮了大忙,关宁军内部推演过局势,如果没有宋庆的突然加入,这一次的形势当真不妙,最坏的可能甚至毁灭性的,关宁军的势力几乎被一扫而空,精锐兵力也是折损大半,只能退守山海关沿线苟延残喘。

这原本就是历史上的过程,虽说在这个时空中没有发生,但有心人都能够看得出来,若是没有宋庆部下这几千号人,只怕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加上宋庆这人做事厚道,知道拿出人头来大家分润,一时间从上到下对他印象都非常不错,尤其知道这一趟要再入京师面圣,跟着就会升官,也算是青云直上了,都是拿出不少礼物来,亲亲热热的给狗营送行。

做了这么多好事,宋庆当然也不会拒绝回报,况且他跟关宁军这边往后还要做生意呢,大家甚至有可能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当下也不客气,将礼物照单全收,与众人一一话别,这才带着兵马南下,直奔京城面圣。(未完待续。。)

第34章 观察第452章 回家的流寇第184章 冲突第339章 制度第59章 开张大吉(下)第100章 风声鹤唳(三)第10章 狗营的构想第26章 理由第343章 庆爷第102章 终于到来的战斗(上)第3章 大不一样第183章 抢功第267章 大战多铎(上)第269章 伯父受惊了第248章 风靡第58章 开张大吉(中)第221章 密议第65章 密谋(下)第163章 升赏第44章 城南第230章 竟是真的第359章 斗兽第278章 鏖战松锦(三)第238章 衣服的问题第373章 试探第452章 回家的流寇第243章 大明好演员第186章 敢动就宰了你第415章 磐石第317章 徐州事第455章 战争准备第305章 回乡第34章 观察第406章 左梦庚第251章 远方来信第181章 衙门第183章 抢功第136章 野狗(一)第85章 徐州义勇第255章 皇帝点名第301章 公主第225章 暴怒的周进第117章 李婧儿第143章 大战再起(二)第84章 各路人物第392章 单挑第343章 庆爷第175章 前锋第368章 抢劫的理论依据第127章 危局第402章 遭遇第31章 势力图(上)第213章 不堪一击3第125章 沥血(二)第53章 准备工作第444章 告状第138章 野狗(三)第292章 血战大凌河(二)第372章 计议第268章 大战多铎(下)第69章 树林第89章 军报第146章 皇帝临城(二)第115章 呸!第68章 筹划第358章 出笼第172章 孙承宗(上)第303章 舆轿第99章 风声鹤唳(二)第131章 英雄第453章 车厢峡第245章 新衣裳第358章 出笼第317章 徐州事第213章 不堪一击3第331章 城内第222章 目标周家第255章 皇帝点名第215章 杨方第71章 要报仇第17章 发财第55章 帖子(上)第180章 收复(三)第301章 公主第274章 城池拉锯(三)第393章 战败第306章 失陷(上)第141章 擒拿第47章 善后第384章 远方的人第340章 大肆扩军第108章 安定门(下)第283章 胡捷的坚持下(3)第270章 对撼(上)第378章 徐弘基第44章 城南第182章 放火第297章 再入京师(上)第404章 初胜
第34章 观察第452章 回家的流寇第184章 冲突第339章 制度第59章 开张大吉(下)第100章 风声鹤唳(三)第10章 狗营的构想第26章 理由第343章 庆爷第102章 终于到来的战斗(上)第3章 大不一样第183章 抢功第267章 大战多铎(上)第269章 伯父受惊了第248章 风靡第58章 开张大吉(中)第221章 密议第65章 密谋(下)第163章 升赏第44章 城南第230章 竟是真的第359章 斗兽第278章 鏖战松锦(三)第238章 衣服的问题第373章 试探第452章 回家的流寇第243章 大明好演员第186章 敢动就宰了你第415章 磐石第317章 徐州事第455章 战争准备第305章 回乡第34章 观察第406章 左梦庚第251章 远方来信第181章 衙门第183章 抢功第136章 野狗(一)第85章 徐州义勇第255章 皇帝点名第301章 公主第225章 暴怒的周进第117章 李婧儿第143章 大战再起(二)第84章 各路人物第392章 单挑第343章 庆爷第175章 前锋第368章 抢劫的理论依据第127章 危局第402章 遭遇第31章 势力图(上)第213章 不堪一击3第125章 沥血(二)第53章 准备工作第444章 告状第138章 野狗(三)第292章 血战大凌河(二)第372章 计议第268章 大战多铎(下)第69章 树林第89章 军报第146章 皇帝临城(二)第115章 呸!第68章 筹划第358章 出笼第172章 孙承宗(上)第303章 舆轿第99章 风声鹤唳(二)第131章 英雄第453章 车厢峡第245章 新衣裳第358章 出笼第317章 徐州事第213章 不堪一击3第331章 城内第222章 目标周家第255章 皇帝点名第215章 杨方第71章 要报仇第17章 发财第55章 帖子(上)第180章 收复(三)第301章 公主第274章 城池拉锯(三)第393章 战败第306章 失陷(上)第141章 擒拿第47章 善后第384章 远方的人第340章 大肆扩军第108章 安定门(下)第283章 胡捷的坚持下(3)第270章 对撼(上)第378章 徐弘基第44章 城南第182章 放火第297章 再入京师(上)第404章 初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