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

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

不提贝琳几乎痛哭流涕的感动。

朱祁镇让人打发贝琳走之后,看着眼前的奏折,久久没有下笔。

他在想一件事情,天文世家不准科举这一条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实话,朱祁镇之前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一条。

因为总体来说大明对科举范围是扩大的,连军户弟子都能参加,为什么为朝廷服务的天文世家就不行了。

而且古代任何一个大天文家,一般情况下,也是一个大学问家。比如刘基刘伯温就是如此。

如果仅仅是为了保护天文知识不外泄的话,这限制也太狠了一点。不许外迁,不许科举。

朱祁镇不由的想得深一点。

或许是文科生对理科生的排挤,行政官僚对技术官僚的挤压。

说实话,朱祁镇不认为一个在天文学数学上有造诣的人,在朝廷政务上会玩不转,最少以他们的数学能力,去户部整理账目,决计是没有问题的。

与天文学的问题相比,户部的账目实在不是一个难度等级的。

朱祁镇心中暗道:“或许我想多了。不过总要试一试。”

朱祁镇让人传胡濙过来。

因为负责科举的就是礼部。而且礼部掌管的也不仅仅是礼法,用后世的话来说,其实意识形态的。

而天文上很多事情,在儒家的解释之中与意识形态紧密相关。

朱祁镇总与胡濙想吹吹风。

朱祁镇先与胡濙说了他想修历的事情。皇帝既然已经表态了,胡濙自然也不会拦着,说道:“而今天下太平,正是修整历法之时,陛下之意,善之善矣,老臣回去之后,就广招天下天文历法杰出之士。”

朱祁镇说道:“先生有所部知道,朕已经问过杨首辅了,朝廷禁习历法,天下历法的人才都在朝廷,但是却是难以大用的。”

“前番闹出的笑话,先生你也是知道的。”

“朕不想有第二次。”

胡濙说道:“如此,臣以为增加国子监天文生。”

朱祁镇听了,说道:“国子监有教这个的?”

胡濙说道:“陛下说有就有,这一件事情是有先例的,开国之初,太祖皇帝觉得钦天监人手不够,就令国子监一些学子专研历法,到钦天监听用。这就是天文生,只是后多不用,除非私习天文的学子,都不划为天文生。”

胡濙显然是春秋笔法,省掉了那杖责一百的话。

朱祁镇心中一动,暗道:“或许,能以此为名目,将天文学教育列入国子监之中。”国子监与水利学堂还是不一样的。

毕竟水利学堂虽然他所建的,培养治水人才的。但是不管在外人看,还是朱祁镇自己觉得,都差了国子监一头。

毕竟国子监乃是大明最高学府,甚至在大明前期,也就是现在,即便科举越来越兴旺发达的现在,还是有不少国子监监生出身的官员。

当然了,国子监的情况每况愈下便是了。

但是国子监监生的做官资格,却是谁也不可否认的,不过是规定有现实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已。

朱祁镇说道:“即便如此,朕恐怕也招揽不到有志之士。先生恐怕也知道,钦天监之中不过一些尸餐素位之辈。谁肯愿意自己到钦天监不说,还将子孙后代都列入钦天监之中。”

胡濙说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祁镇说道:“朕想废除钦天监子弟不得科举,与钦天监官员不得外任两条规矩。”

胡濙说道:“陛下,此乃祖制。”

朱祁镇说道:“朝廷祖制还没有内阁的。因时而变吗!”

胡濙仅仅是提了一下,见朱祁镇这样说,也就不再说了,毕竟胡濙当初追杀建文帝的时候,也没有多少废话。

什么祖制,最少在胡濙,杨士奇这帮人眼中,也不是什么金科玉律。他刚刚这么说,不过表明态度而已,就是我劝过了,但是皇帝他不听啊。

胡濙想了想说道:“如此一来,天文之学流传在外,臣恐对朝廷不利。”胡濙这句话,就比刚刚说祖制,就诚恳多了。“各地白莲教死灰复燃,不知道何时复起?在禁习天文上,朝廷还是要慎重。”

胡濙很清楚,这两条一废,想来朝廷禁习天文的禁令,就彻彻底底的的成为一纸空文了。

朱祁镇说道:“天命在本朝,区区小寇,又能如何,而今就白莲教之事,即便朕不禁习天文,他们就不造反了吗?”

“愚夫愚妇以神佛为名,何以天象为名,有何差别?”

“而且朝廷的禁令,到底是什么样子,先生您不知道吗?那么为什么朕一说,缺少人手,先生就要从民间征召?”

“既然禁习天文,这些人从哪里来的。”

朱祁镇这样一说,胡濙一时间有些尴尬。

大明在洪武之后,总体来说是向越来越宽松发展,在仁宗之后,更是如此。

禁习天文之事,在太祖朝或许是真的禁令,但是到了而今,已经是民不举,官不究了。当然了,你要是自己大鸣大放的发表自己对天文的看法,非要往枪口上撞,那也是没有办法了。

胡濙与杨士奇都很明白这种情况,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向民间征召在天文历法上有特长的人。

因为,他们知道是有这些人。

朱祁镇甚至觉得,民间这种不应召,未必不是这种半黑不白的尴尬情况造成的。

朱祁镇笑道:“天下之事,堵不如疏,与其变成一纸空文,不如将这禁令改掉。但是有一点却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天下精于天文历法之士,应该在朝廷,不在民间,这一点万万不能混淆。”

“这是朕,为什么一定要放宽钦天监禁令的原因。就是为广纳天文历法上有特长的人才。”

朱祁镇心中暗道:“然后试着让他冲击一下,儒家独尊的状态。”

朱祁镇已经规划出一条,入仕路线,那就是在国子监为天文生,再进入钦天监,在钦天监发展顺利的话,可以从钦天监正这个位置上,调出钦天监。成为地方或者中枢官员。

这固然不是什么大路,充其量仅仅是一条羊肠小路而已。但是朱祁镇从来是相信中国人的,如果说有一条路能够当官,那么不管是什么路,走得人一定非常非常多。

而天文学与数学作为敲门砖之一,自然会得到发扬。

反正朱祁镇秉承着对科举制度坚持不懈挖墙角的精神,水利学堂是一下,天文生也是一下。朱祁镇相信自己春秋尚早,总有一天,会改变大明朝廷之上的官员结构。

倒是才是真正下手,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的时候。

而今不过是伏笔而已。

胡濙说道:“圣明不过陛下,只是这一件事情,臣以为当内阁会商,毕竟这一件事情,涉及吏部,钦天监,国子监,不能操之过急。”

朱祁镇也不知道是胡濙看出端倪,还是有意推托,他思来想去,觉得自己的态度应该没有表现出来,胡濙虽然老奸巨猾,应该不可能猜到才是。

如此就不能表现出太热心,朱祁镇微微一笑,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就下内阁商议,到时候抵一个题本上来 ,让朕看看便是了。对了,还有各地修建天文台测量一事,先生也一并带到内阁去,对内阁诸位先生好好说明朕意。”

“今年初一的事情,朕不想要第二次了。”朱祁镇声音严肃之极,似乎真得好像是被日食之事伤了面子的少年君王,至于其他想法,是统统没有的。

第八十八章 旧港施家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战第十四章 遗诏第十章 大雪纷纷第一百四十四章 谁的西域?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第十九章 毛里孩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二十九章 庆都公主驸马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二十四章 于公堤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一百零一章 围城第七章 议政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战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大皇帝贺寿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亲?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问计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四十四章 谁的西域?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十六章 经筵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九十七章 谁是小人第八十三章 大破叶留宗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挣扎第一百零九章 甘肃在行动第八十八章 钱婉儿的一天第一百二十六章 遗折第八章 辽东之战的战略规划第一百零一章 围城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抚第四十二章 树上开花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单的利弊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战略第四十五章 大捷传来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陈芳洲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师大出血第一百章 杨溥奏对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挣扎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教诲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一百三十一章 庆都公主驸马三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六十七章 银币铜钱两级体系第十四章 礼简而刑繁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九十二章 铁甲的黄昏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零六章 巡抚日本端木瑞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举天下工场事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十四章 遗诏第二百章 马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一百四十章 黄河决口第四十三章 凭祥之战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锐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四十章 薪火相传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无声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辅的奏对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十二章 徐有贞眼中的机会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血战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溃第一百二十一章 钱法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临朝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临朝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
第八十八章 旧港施家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战第十四章 遗诏第十章 大雪纷纷第一百四十四章 谁的西域?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第十九章 毛里孩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二十九章 庆都公主驸马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二十四章 于公堤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风波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一百零一章 围城第七章 议政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战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大皇帝贺寿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亲?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问计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四十四章 谁的西域?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十六章 经筵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九十七章 谁是小人第八十三章 大破叶留宗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挣扎第一百零九章 甘肃在行动第八十八章 钱婉儿的一天第一百二十六章 遗折第八章 辽东之战的战略规划第一百零一章 围城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抚第四十二章 树上开花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单的利弊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战略第四十五章 大捷传来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陈芳洲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师大出血第一百章 杨溥奏对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挣扎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教诲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一百三十一章 庆都公主驸马三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六十七章 银币铜钱两级体系第十四章 礼简而刑繁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九十二章 铁甲的黄昏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零六章 巡抚日本端木瑞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举天下工场事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十四章 遗诏第二百章 马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一百四十章 黄河决口第四十三章 凭祥之战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锐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四十章 薪火相传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无声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辅的奏对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十二章 徐有贞眼中的机会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血战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溃第一百二十一章 钱法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临朝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临朝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