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

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

周忱听了顿时一笑,说道:“我们户部哪里有什么奸细?你是不是搞错了。”

曹吉祥说道:“周大人自然不是。但是这位却要跟我们走一遭了。”曹吉祥几步走到了李时勉身前,说道:“李大人,得罪了。还请跟我们去一趟锦衣卫。”

周忱听了大怒,还不等李时勉说话,就厉声说道:“有驾帖吗?”

锦衣卫也并非无法无天的,明朝体制,锦衣卫想要拿人,就要有皇帝,司礼监,刑部给事中批的驾帖,才能拿人。

曹吉祥的准备也很充分,说道:“有圣旨。”曹吉祥一摆手,立即让下面的双手捧出圣旨,曹吉祥大声宣读一遍。

这一封圣旨倒不是中旨,但是内容却不是针对李时勉,而是命,王振,马顺等人清查在京瓦刺奸细,凡是牵扯到谁,都要可以先行审讯。

只是朱祁镇下旨的时候,虽然没有说,但是其实多指宫中。他担心的是皇太后会插手,故而先给王振留下这一道圣旨。

毕竟在朱祁镇心中,皇太后做事不循常理,估计皇太后觉得朱祁镇根本无法理解,但是朱祁镇何尝不知道朱祁镇无法理解。

朱祁镇对杨士奇,杨溥,太皇太后,这些对手的行为,都能有所揣测,但是对皇太后的心思,实在琢磨不透。

但是毕竟是老妈。

朱祁镇不能硬顶,但也防着坏事。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这圣旨用到这里。

周忱看了圣旨之后,冷笑一声,说道:“这圣旨与李侍郎有什么关系?”

曹吉祥说道:“自然是有的。”他一挥手,立即有人将一叠文书送上来,有人读了起来,无非是某月某日,李时勉见瓦刺副使,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情。

倒是有整有零,有概括有细节。甚至有逻辑。

总体上来说,就是李时勉见当今好战成性,觉得大战非两国之福,这才通知瓦刺早做准备。好让皇帝吃吃苦头,打消北伐的心思。

东厂想要造假,还是有高手的,里面甚至还有书信,乍一看,还真有几分像李时勉的字迹。

李时勉听了,简直目眦欲裂,恨不得将曹吉祥当场砍死。李时勉是一把硬骨头,敢死磕太宗,仁宗,宣宗皇帝,当时他未免有些好名。

曹吉祥拿出来的所谓证据,简直是要挥了一生清名。让他如何不怒。他大骂道:“无耻之徒。老夫跟你走一趟。”

周忱一把拉住李时勉说道:“李大人,诏狱之中凶险,你又不是不知道,何须理会他们,去内阁找诸位大人,等陛下回来之后,再计较不迟。”

周忱所说未必不是办法。

毕竟朱祁镇上台之后,虽然加大了厂卫的权力,但是用锦衣卫抓拿大员,却还是少有的,即便是朱祁镇登基之后最大的案件,也就是两淮盐案,也是左都御史主管,锦衣卫参与进去,但也是一个打下手的角色。

所以周忱请内阁诸位保住李时勉,未必不可能。

王振还真敢在户部大开杀戒吗?

但是对李时勉却不一样,李时勉说道:“此辈咬人,入骨三分,我如果不敢跟他去,反而以为我李时勉真的参与其中了。”

“我就不信,列祖列宗留下的天下,还真没有郎朗乾坤了。”

李时勉对自己的名声的看重,胜过了对自己性命的看重,而且别人怕诏狱,李时勉却是不怕的,他已经是几次进宫了。

早已轻车熟路。

周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心中暗骂李时勉是一块茅坑之中的石头,又臭又硬,。进了诏狱,半条命都没有了,真不知道在纠结什么。

但是周忱也没有办法阻止了。

锦衣卫将李时勉带走,户部大小官员都出来围观,等消息传开,其他衙门的官员也都来了。

一时间群情激奋自然不用提了。

周忱本想走走王振的门路,看看有什么办法,但是看这情况,长叹一声,就知道闹大了。

事情小的时候,通通关节,或许还能放出。

但是而今闹大了,就非要有一个说法了。周忱心中暗道:“是什么考虑与王振的切割了。”

周忱虽然在江南巡抚任上,给王振送礼,但是他与王振的关系并不密切,周忱不过是想为了办事而已。

等到了户部尚书任上。与王振的联系就淡了,原因很简单,周忱发现了一个比王振更粗的大腿,那就是皇帝。

得到皇帝的看重,又何必与王振搞在一起。

但是宁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周忱与王振的关系虽然疏远,但是毕竟没有撕破脸。

只是今天这一件事情,周忱本能感觉道,王振恐怕要糟糕了。不能与王振有任何联系。

他想了想,就径直去见杨溥。

周忱将此事原原本本的告诉杨溥,说道:“首辅,这一件事情,您不能不管啊。”

杨溥心中暗道:“金英选得人不错。”

李时勉与王振的恩怨,杨溥是清清楚楚的。金英安排好的证据,即便王振知道是假的,也会用的。

而李时勉这人选太好。

首先是李时勉名声太高,天下人谁不知道,李时勉是什么样的人,决计不是私通瓦刺的人。

这明显是冤案。

而且李时勉当过国子监祭酒,桃李满天下,或许这些人官位不高,但是将事情闹大却是可以的。

有时候靠得太近反而不了解。

王振与朱祁镇一向关系亲密,在王振眼中,大概朱祁镇还是当年的那位小爷,但是杨溥与朱祁镇之间,早就过了好几回手了。

自然知道朱祁镇是什么样的人。

在杨溥看来,朱祁镇乃是一个好皇帝。

什么是好皇帝,就是以大私为大公,以天下为家。这样皇帝对百姓是好的,但是对身边人却未必是好了。

皇帝最看重的是江山。而江山再次分解是什么?是朝廷的体制。

杨溥发现,朱祁镇登基之后,虽然有很多事情做,但是一般没有越过朝廷体制而独行的,凡是都是通过内阁,通过朝廷去做的。

因为皇帝很清楚一件事情,乃就是以一人治天下是不可能的,皇帝的权威要在内阁六部的加持之下,才能发挥到最大。

虽然朱祁镇与他暗中各种算计,但是对皇帝与文官天然的合作态势,看得最明白不过了。

王振一下小动作也就罢了。

朱祁镇不会在意,这一点优容还是有的。

但是而今,首先王振越权了,皇帝可没有让王振查外面的大臣。其次,事情闹大了,定然是百官群情激愤。

定然会影响朝政。

想想就知道,皇帝在这个时候会怎么选?

一边是满朝文官,一边是王振或者加上内官体系。

特别是皇帝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与瓦刺大战,这个时候更是少不了文官体系的支持。

虽然宦官能做很多事情,但是不能做的事情更多。

“不过,这还不能将王振至于死地。”杨溥心中暗道:“我需在其中加上一把火。”杨溥拍案而起,大声说道:“王振一阉奴而已,竟敢如此。我这就入宫。”

周忱说道:“此刻陛下不在京师,是不是先密奏陛下,等陛下回来?”

杨溥一脸忧心忡忡的说道:“诏狱是什么地方?我怕陛下回来,李时勉焉有命在,此事只能去求皇后,不行去求皇太后。”

周忱心中一动忽然有些领悟,皇太后向来不管事的,为什么去求皇太后了。

这就是杨溥的高明之处了。对付太监,最好的办法从来是在宫里。

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一十四章 议麓川五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变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国公的死讯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一百七十二章 张宗周孤身归北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十五章 香港第八十四章 陈怀第一百一十章 阮炽的谅山撤退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五十二章 大雨时至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第二十三章 广东水师第九十四章 内外新结构第九章 蹇公第六十七章 风雨将至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三十九章 整顿九边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七十六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百三十七章 伤亡惨重第十一章 微山湖计划第一百三十章 谢家的家底第五十三章 福建乱局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变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八十八章 旧港施家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七十六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第五十三章 于谦归来第二十六章 朝鲜之战的帷幕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学第一百九十章 猫儿庄之战第十章 王直入阁第一百一十一章 铮铮铁骑鸣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辅的奏对第二十九章 武学开学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十二章 征朝鲜之议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第五十九章 北方战略构想第六章 此祸已种萧墙间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课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九十五章 西军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一百二十六章 遗折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圣公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一百一十四章 宁化县现状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兰忽失温之战第四十二章 树上开花第七十一章 驰道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九十八章 李满住的决断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三十九章 国事家事二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峡之策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二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
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一十四章 议麓川五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变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国公的死讯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一百七十二章 张宗周孤身归北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十五章 香港第八十四章 陈怀第一百一十章 阮炽的谅山撤退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五十二章 大雨时至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第二十三章 广东水师第九十四章 内外新结构第九章 蹇公第六十七章 风雨将至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三十九章 整顿九边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七十六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百三十七章 伤亡惨重第十一章 微山湖计划第一百三十章 谢家的家底第五十三章 福建乱局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变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八十八章 旧港施家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七十六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第五十三章 于谦归来第二十六章 朝鲜之战的帷幕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学第一百九十章 猫儿庄之战第十章 王直入阁第一百一十一章 铮铮铁骑鸣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辅的奏对第二十九章 武学开学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十二章 征朝鲜之议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第五十九章 北方战略构想第六章 此祸已种萧墙间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课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九十五章 西军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一百二十六章 遗折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圣公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一百一十四章 宁化县现状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兰忽失温之战第四十二章 树上开花第七十一章 驰道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阁变化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九十八章 李满住的决断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三十九章 国事家事二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峡之策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二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