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

第三十章风云暗藏

倒不是陈文发现了什么,而是有人加入了战团。甚至有很多新科进士参与其中,有利的支撑了陈文的观点。

倒不是陈文影响了这些新科进士,而是《古文尚书》真有问题。

之前很多大学者都有隐晦的觉得不对,即便是朱熹也是表示过这个观点。但是没有这么了当的直接说出来这一点而已。

其中新科进士程敏政也就是现任兵部尚书程信之子,他在这一番论战之中,表现的尤为抢眼。甚至一度将话语权从陈文口中夺过来。

可谓光彩夺目。

同样新一代展露头角的人,还有李东阳,等十几个。

朱祁镇也是每日看报,揣摩其中各人的文章,不揣摩不行,有些东西他不细细揣摩,他其实是不大懂的。

毕竟朱祁镇在儒学上的造诣,也就那样。

如果他不是皇帝,凭借他的学识考一个秀才或许是可以的,但是考中进士,却是未必了。

天理报与明报之间的擂台,成为这一场大会的前导战。

一个个大儒的名字与官员的名字分别出现在两分报纸之上,你来我往的。朱祁镇也专心研究其中背后的人际关系脉络。

大明儒学界与大明士大夫,乃至大明官场,几乎是等于三位一体的。

就好像程敏政看上去是儒家后起之秀,却也是兵部尚书的儿子,李贤的女婿。背后与陈文之间的关系,也是若隐若现的。

而吴与弼是江西人,他在整场论战之中,似乎并没有什么激烈的反对。却也与朝中庞大的江西官员都在作壁上观有关系。

至于薛瑄激烈反对,其实与很多西北士子保守的风格也有关系。

总之,看似你方唱罢,我登台,但是万变不离其中。

当然了,北京热闹非常的时候,天下之间也并非只有北京。

今年不是一个好年景。

今年是一个闰年,闰三月,凤阳徐州等地大旱,朝廷紧急截停漕粮三十万石赈灾,情况一段很危机。然后又从江南调了几十万石粮食。

在大明强大的国力之下,算是平定下来了。

其中还出了一些人祸,朱祁镇令大学士王文,亲自去凤阳一带赈济,老臣王文老而弥坚,不请旨,就将凤阳扬州徐州等地的地方官给杀的人头滚滚,更有都察院的御史吴深牵扯其中。

让朱祁镇愤怒无比,令都察院上下整顿。

毕竟都察院外派的御史是监察地方,而今御史与地方官狼狈为奸,这御史还不如不要。

之后,又有地方上洪水不断。

不过总体上来说,还算安堵,朝廷有钱赈济,也不会出什么大事。

在五月分,东厂终于传来消息。

朱祁镇心心念念的甲骨文,总算是找到了。

这也费了东厂好大心力。

东厂本来是按照朱祁镇提供所谓药材,也就刻字的龙骨。

只是或许朱祁镇忽略的时间,也许是这个时代药材商人还没有发现这种效果特别好的有特别划痕的龙骨。

总之,是没有找到。

但是东厂还是有办法的。

这就要看出锦衣卫与东厂的不同了。

虽然锦衣卫与东厂并列。但是人员结构却不大一样。

锦衣卫的人员,几乎都是锦衣卫世袭军户,忠诚度得到保障,内部也有训练,很多是子承父业。所以锦衣卫素质比东厂要高。

而东厂人员一部分是从锦衣卫调过来的。这些人一般是骨干人员。但是东厂的太监们不希望事事都依赖锦衣卫这帮人。

毕竟,东厂与锦衣卫还有竞争关系。谁知道这些调过来的锦衣卫,是不是锦衣卫的暗子。这可真不好说。

所以,东厂更喜欢外聘人员。

但是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合格的外聘渠道,甚至真正要本事的人,即便是锦衣卫也不想去东厂。

毕竟,锦衣卫虽然名声不好听,但东厂名声比锦衣卫更坏,而且在没有卵子太监手下做事。

所以东厂招募人员,都是死囚。或者犯事的人。

很多时候,真正能有大罪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

所以总体上来说,东厂比锦衣卫更加良莠不齐。

但而今这个缺点却帮助了他们。

东厂干脆不去想什么龙骨了,找了几个盗墓高手,朱祁镇圈定的彰德府也就是安阳附近,给挖了一个遍。这才找到了第一批龙骨。

数量并不多,只有三千多片。

一挖出来,就派人连夜送到了朱祁镇这里。

朱祁镇看着手中熟悉且陌生的甲骨文,说道:“好,让王恕过来。”

不一会儿王恕过来了。

朱祁镇对身边这个几个人都是分工的,于谦是居中主持,而丘濬是更偏向实务一方,王恕却是一直在修《大明会典》。更偏向务虚一方,只有陈文,他是自己跑出来,想要冲锋陷阵的。

朱祁镇岂能不理会之理。

王恕来了之后,朱祁镇直接将甲骨文给王恕看。

王恕一看,就入了迷。说道:“这是卜辞。”

正如朱祁镇之前所说,古代一些古文字,对于大儒来说,都是必修课。所以即便没有认可解读,王恕也能凭借自己的学术素养,直接判断出这些东西是什么?

或许其中有些字,不认识,但并不妨碍王恕联系上下文,大体猜出来这是什么?

朱祁镇说道:“这是彰德府上贡的祥瑞,朕一看就知道,这不是寻常东西,王卿你以为什么什么?”

王恕端详良久,说道:“以臣之见,当是商人的卜辞无疑,只是具体情况如何,臣还需去翰林院请教诸位高贤。”

朱祁镇说道:“好,而今有三千片,就全部交给你了,只是此事事关重大,你叫上你信得过的人,在宫中整理吧,在整理完之前,就不要出宫了。”

朱祁镇将准备用这个做降维打击的,他固然不怕泄密,但是最好能够保密。

王恕听了,毫不犹豫的说道:“是。”

对很多读书人来说,这些东西,有谜一般的吸引力,一看到这些东西王恕的心思都在这上面了,对朱祁镇一些想法,也无心去揣摩了。

朱祁镇一边令,怀恩将几箱子甲骨片拿过来一边吩咐道:“首先做两件事情,一是将能够解读出来的文字,先解读出来,二是将这些甲骨做拓片。整理成册,交给少府。”

“一个月之内,能不能完成。”

王恕沉吟了一会儿,他随即说道:“应该能完成的。”

这其实是一个初步整理工作,专门的考究研究,或许是一个花功夫的事情。但是单单做一个初步的整理,翰林院一大批人手,却不是一件难事。

朱祁镇打发王恕走了,立即对怀恩说道:“这一件事情,要继续下去,东厂与锦衣卫在彰德府给我派人盯着。凡是有这种甲片,一片不许外流,全部收入内府之中。明白吗?”

怀恩说道:“老奴明白。”

怀恩也是内书堂出身,精通儒学。之前如果还不明白,这些甲片的意义,但是此刻已经明白了。

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有很多书籍都被隐藏在各地,有不少后世翻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古文经。

可以说,这些甲骨文,在后世更多是考古学界历史界的意义,但是在这个时代,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上的大炸弹。

拥有这些甲骨片,就是垄断对这些东西的解释权。这是关乎政治权威的事情,是一点也不能马虎的。

于是乎,一时间安阳这个小地方,成为了大明锦衣卫与东厂密度除却北京之外,最高的地方。

第六章 困境第四十章 雨夜夺城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第九十六章 残破京都第八十九章 于谦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八十二章 殿试第七十四章 春耕准备第五十章 金山银山第一章 襄王金册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决定第七十一章 大朝会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驰道可解忧第一百九十章 猫儿庄之战第五十章 粮仓案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灭乎?第八章 千秋万寿宴第一百二十七章 托古改制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动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七十九章 解缙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七十一章 男儿自是重危行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二十章 三世说与大同世界第一百二十七章 扬州谢氏析产案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十二章 征朝鲜之议第一百三十二章 纷纷南洋策第二章 大武学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驰道可解忧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二十六章 京城飞报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四十章 雨夜夺城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一百三十二章 给石亨新的选择第十七章 李时勉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五十九章 北方战略构想第八十九章 陆永的抗争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镇守南京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三章 都掌蛮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二十章 屠万是为雄第五十二章 捷报第八十六章 乌斯藏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义政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十九章 瓦刺内奸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总战略第七十章 年关第五十二章 捷报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观新世界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试探第八十章 西宁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六十六章 杨士奇与于谦三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四十三章 凭祥之战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二四十三章 石疯子
第六章 困境第四十章 雨夜夺城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第九十六章 残破京都第八十九章 于谦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八十二章 殿试第七十四章 春耕准备第五十章 金山银山第一章 襄王金册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决定第七十一章 大朝会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驰道可解忧第一百九十章 猫儿庄之战第五十章 粮仓案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灭乎?第八章 千秋万寿宴第一百二十七章 托古改制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动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七十九章 解缙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七十一章 男儿自是重危行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二十章 三世说与大同世界第一百二十七章 扬州谢氏析产案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十二章 征朝鲜之议第一百三十二章 纷纷南洋策第二章 大武学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驰道可解忧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二十六章 京城飞报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四十章 雨夜夺城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一百三十二章 给石亨新的选择第十七章 李时勉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五十九章 北方战略构想第八十九章 陆永的抗争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镇守南京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三章 都掌蛮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二十章 屠万是为雄第五十二章 捷报第八十六章 乌斯藏第一百三十三章 卢沟河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义政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十九章 瓦刺内奸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总战略第七十章 年关第五十二章 捷报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观新世界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十三章 三杨解体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试探第八十章 西宁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六十六章 杨士奇与于谦三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四十三章 凭祥之战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二四十三章 石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