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武学

第二章大武学

朱祁镇登基这么多年来,唯独正统十四年那一年,瓦刺兵锋直逼北京之外,其他的日子,总体上来说是蒸蒸日上。

不去说大明其他地方的水旱之灾如何,但是在北京,在河北,虽然也有各种异常天气,但却对庄稼影响不大。

即便是今年四月份有一场大冰雹,造成了不小的减产,但是却不至于要饿死人的地步,更不要说,大明京营每年砸下数百万两的军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流入河北各地了。

士卒百官勋贵的消费,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在加上少府以京师为中心,不知道安置了多少工厂,所产生聚集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只是百姓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但是他们只是知道当今陛下登基以来,虽然小有波折,比如当地人之中,有不少从军,死在外面了。

但是总体上来说,大家的日子一日好过一日。

这才是百姓们近乎自发的聚集在一起,造成这样的局面。

刘长也不知道这一点。

好在天黑之后,城里的人也少了。

刘长费了好大力气才找到武学了。没有想到此刻武学还有人,只是别的事情都办不了,只是先给他办了宿舍。也就是官房。这种官房一般是一个小院子。

对,在武学之中很多学子都是有官身的。

有世职,这些都是家里有背景的。往上数几代都是在军中混的。还有就是立了功劳之后,才能来到武学入学的。

就比如刘长。他就是放弃了千户官职得了一笔银钱赏赐,还有在武学的学习的机会。

这就是现实。

有些东西,是你在战场之上不知道立下多少功劳,用命换来的,但是对某些人来说,是一出生都有的。

面对这样局面,朱祁镇也没有太的改变办法。

毕竟在军中,朱祁镇所信赖的大将,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卫所世袭军官出身,他们是老朱家的基本盘。

朱祁镇只能做到这一步了。不过他相信人的自我代谢,虽然双方的起点并不能算公平,但是从数十万大军之中挑选的年轻军官们,在未来决计是能超过勋贵将门的。

这个也只能自己去争取了。

毕竟任何东西只有自己能守住的东西才真正是自己的。不如别人施舍你,命运安排你的也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失去。

刘长来到自己的院子里面,却发现已经来了几个人了。

刘长一一问好,攀谈几句,都是年轻人,也都是军人,彼此之间就熟悉起来了。

一个叫汤胤。乃是东瓯王汤和之后,言语之间,一心一意想要恢复爵位。倒是志气昂扬,只是在刘长看来,有几分志大才疏之感。

一个叫刘福乃是宁晋伯幼子,宁晋伯就是刘聚,刘聚因为在安南之战的功劳封了一个伯爵。而刘福是幼子,爵位是没有他的份了。自然要送到武学之中,好生学习了。

还有一个叫孙错,乃是才复爵三四年的会昌伯孙继宗的孙子。

另外一个乃是张杰,听口气是读书不成,这才转到武学的。

刘长立即知道,这张杰也是有后台的。否则并不那一个人都是那么容易读书不成,转到武学的。最少家里有一个四五品的官职。

刘长这才知道,真正寒门出身的,估计也只有他一个。

他甚至不是寒门,他是流民出身。

不过刘长而今也在军中摸爬滚打好几年了,一些交际手段,早就练出来了。

比起这四个年不满二十的年轻人,刘长有时间摆弄他们。不过一会儿功夫,三个人都熟悉起来了。

刘长却也问出了他最想问的问题,道:“武学情况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形?”

刘长虽然在十一月就到了,但是真正上课却要到明年春天了。

而几日就到圣诞节了,汤胤等人也都放了几天假,无他,但凡在武学教书的人,都是身上担任官职的,圣诞节的时候,他们都要去皇宫。

老师们都走,学生们自然要提前放假了。毕竟在皇宫赴宴,都是要提前准备的。、

刘福说道:“刘兄,你算是问对人了,家祖曾经管过武学。在武学之中,很有人脉,我也在武学里面读了一年,对其中情况更是了如指掌。”

“当今陛下初建武学的时候,还是一个草台班子,不过分上中下三舍而已,考试定能不能进三舍。这三舍都有自己要求。”

“这些年,武学一直增添,现在已经分为五年制了,第一年学习文字与搏杀之法。有些从下面来的军官,不通文字,就要在第一年学好,有些家境优渥,这搏杀之术,家里就下不了狠心,就只能送到武学来学了。”

看起来很简单,却是一个基层军官的基础。

很多时候,对一个最底层的军官,什么高大上的兵法都没有什么用处,有用的反而是勇气。

一个在平日里面对兵书战策了如指掌,但是关键时候,却不能冲在最前面,与另外一个平日大字不识一个,在关键时候敢拎刀子上,而是能杀人的军官,明显是后者更合格。

“到了第二年,就要系统的学习兵书战策了,孙子兵法,司马法,以及本朝军制,绘图法等等。”

“第三年学习战例,从春秋战国,一直到刚刚结束的都掌蛮一战。”

“第四年,就要分科学习,学习水战,海战,马战,山地战,火器以及后勤辎重转运,等这些具体的知识,都是有在前线打过仗的军官教授。”

“第五年课程就大减了,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殿前考试。每年限定三百人,是武进士。倒是考兵器,策论,以及排兵布阵之道。”

“毕业之后,会有怎么样的安置,就要看着一次考试了。”

“考上武进士算是毕业,考不上只能算是结业了。倒是安排是天地之差。”

经过这多年的修补与增减。武学已经越发接近朱祁镇想象之中的军校了。每年毕业生虽然只有三百人,但是结业生,数量越来越多了。

有时候,大明所需要的,或许不是一个两个天才将领,而是一千名两千名甚至更多的合格将领。

武学的规模越来越大,更是成为了大明军队造血中心。

这个时候,兵部就奏请开武进士。并非兵部想给民间学武之人,一个晋身之阶,而是想用武进士来压制武学的发展。

却不想朱祁镇反手将武进士与武学合一。造成了必须进入武学才能考武进士。同样借此机会让武学扩招,除却世袭军官家族的子弟,勋贵的子弟,外戚的子弟之外,增加更多普通百姓的子弟。

武学成为二十年来,已经成为勋贵们与文官争夺的一个焦点了,文官第一个胜利就是第一年基础课也就是识字课,都是以翰林院的进士来教的。

虽然有些大才小用,但也是为了维持军队对大明朝廷的忠心。

刘长不由的担心起来。

刘长对自己的武艺从来没有怀疑过,真正打仗的时候,他还没有见过几个威胁他的敌人。

但是对于文字方面,却是他的苦手的。

虽然他在项忠的安排之下,也是学习过文字的,但是仅仅记得几百个常用的字,拿起一本书,就好像自己不认识的字。

却不知道这孙子兵法,司马法之类的东西,自己能不能学得会。

“对了,刘兄,刚刚听你说,你是从威南伯征都掌蛮得功的,能说说都掌蛮到底怎么回事,好打不好打?”

一时间几个人都亮了眼睛。

毕竟武学之中从来洋溢着敢战好战,想要建功立业的气氛。

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谋主第八十八章 卫所改革试点第三十一章 交趾与西洋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血战第六十六章 突击兀良哈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残局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十四年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杀之计第五十五章 于公入陕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贤思路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七十七章 有惊无险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四十章 思任发之死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十一章 孙氏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风长吹天山雪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艰第一百零七章 杨溥秉政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机的窘境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决然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二十章 盐法开中法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贡马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抚第三十七章 何以养民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溃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寿几何?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十二章 军议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七十七章 日食将至第六十六章 解决问题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一章 海内老臣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乡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二十四章 谁能解之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一百零一章 细川胜元,死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杨荣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门虎子第四十二章 树上开花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三十七章 逼战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筵vs大本堂第五十八章 丰收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二百二十四章 辽河大捷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辅的奏对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
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谋主第八十八章 卫所改革试点第三十一章 交趾与西洋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血战第六十六章 突击兀良哈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残局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十四年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杀之计第五十五章 于公入陕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战后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贤思路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七十七章 有惊无险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四十章 思任发之死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十一章 孙氏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风长吹天山雪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一百七十章 东厂内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艰第一百零七章 杨溥秉政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机的窘境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决然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二十章 盐法开中法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贡马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抚第三十七章 何以养民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六章 圣心如渊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溃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寿几何?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十二章 军议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七十七章 日食将至第六十六章 解决问题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一章 海内老臣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乡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二十四章 谁能解之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一百零一章 细川胜元,死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杨荣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门虎子第四十二章 树上开花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三十七章 逼战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筵vs大本堂第五十八章 丰收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二百二十四章 辽河大捷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绅家族第一百八十九章 张辅的奏对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