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海内老臣心

第一章海内老臣心

南京。

比起北京城的一片尘土飞扬。这尘土飞扬一般是北方的风沙大,另外一半却是北京城中各种工程,更是尘土飞扬。

但是南京大规模城市建筑在洪武建文之后,就很少见了。

唯一一次,大规模修建建筑,就是洪熙的时候,仁宗皇帝想要迁都南京,让当时的太子,后来的宣宗皇帝,来视察南京宫殿。

已经准备好大规模修整南京宫殿。

但是这样的情况随着仁宗皇帝驾崩而终止。

从此,南京官方再也没有大兴土木,再加上江南的烟雨天气。

让南京多了几分雍容华贵。

但是此刻,南京户部尚书黄福府上。无数人脚步匆匆,来往不定。

因为这位历经太祖,建文,太宗,仁宗,宣宗,当今,六朝元老,大明少保,南京户部尚书,南京留守,参赞机务黄福。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黄福以太学生从政,从项城县主簿开始,后被太祖皇帝赏识,成为工部侍郎,后从建文帝。

成为建文帝大臣。

太宗皇帝列出清君侧的名单之中,黄福就在列。

太宗皇帝打下南京之后,有人指称黄福为奸党。黄福回应说:“臣的确该死,但身负奸党之名而死,臣至死不服。”

太宗皇帝宽宥之。

后安南战事起,黄福为安南布政使兼提刑使。安抚安南十九年,则安南太平无事,后来将黄福调走,安南战事就不可收拾。

宣德年间,再调黄福入安南,但是大势已去,黄福为安南人俘虏。

但是安南人却不敢对黄福无礼,将黄福送回。之后,已经在镇守南京。

看似在政坛上隐身了一般。

但是谁也不能否认黄福在南京的地位。

有黄福在,太皇太后才对南京放心。

只是岁月催人老。黄福而今已经七十有八了。入冬之后,身子骨都是恹恹的。南京的名医也都看过了。

说要准备后事。

但是在刚刚过年之后,黄福的精神头忽然好了。

下面的儿孙更是哀伤,都知道是回光返照。

黄福靠在被褥之上,问自己的儿子,说道:“朝廷有什么大事吗?”

黄福的儿子立即将正旦诏拿了出来,知道黄福老眼昏花,随即将正旦诏一五一十的读了出来。

黄福越听,越精神抖擞。说道:“好。”

黄福并不是说正旦诏上面的内容有多好。他所在意的是,这么重要的诏令却是出自皇帝的。

不是太皇太后,不是杨士奇。

这就说明了从宣德十年到而今,整整六年时间。大明朝皇帝终于正位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

太皇太后再好,也不是皇帝。

特别是太皇太后越来越老,皇帝年纪越来越大。黄福远在南京,也听过皇帝聪颖之名,他最担心的是,太皇太后与皇帝之间爆发什么冲突。

到时候却是大明之大不幸。

至于外面流传的太皇太后还政之事,黄福仅仅信一半。

作为政坛老手,他太清楚了。

没有尘埃落定之前,什么事情都能发生。出尔反尔什么的,也不是没有的,大明的皇帝都还能换一个,更不要如此了。

不过什么时候,权力交接,都是最危险,变数最多的时候。

也是黄福最担心的地方。

须知慈禧在软禁光绪之间,两人关系外人看来,似乎也是母慈子孝的。只是一夜之间,天地忽转。

黄福虽然不知道慈禧的作为。但是在政治上,这些手法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

黄福就是担心这样的事情发生。

但是此刻从这正旦诏之上,他却看到了,朱祁镇统一内阁六部五军都督府意见,因为不统一所有人的意见,这份诏书不可能在正旦这个关键时刻颁布出来。

这样的皇帝,已经不能说没有实权了。

不说别的,即便是内阁杨士奇也不会愿意太皇太后换一个皇帝。

朱祁镇的位置,这才是所有人无法动摇了,包括太皇太后。

对于黄福来说,这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黄福高兴劲上来,连连咳嗽几声。随即一口气喘不上来。身边的儿孙大惊,立即让大夫过来。

但是大夫进来,又是针灸,又是按摩,终究无力回天。

好一阵子,大夫才说:“老大人,油尽灯枯。小的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不过一会功夫,哀声从黄福府上传出来,随即传遍了整个南京城之中。南京城中立即一匹快马将这个消息报给北京知道。

但是黄福久镇南京,南京百姓也纷纷为黄福送葬。一时间南京城中,自发的陷入一片白皤之中。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很快就从杭州传来消息。

杨荣病逝于杭州驿站。

三杨秉政数年,堪称稳定人心的铁三角,却不想杨荣这一回家省亲,就一去不回了。杨荣之死,要比黄福之死,还有震动人心。

毕竟黄福虽然镇守南京,但是他毕竟是处于半隐退的地步。

但是杨荣却不一样。

杨荣一死,他身后派系之中有大量中坚力量,比如在外带兵的王骥,乃至兵部很多官员,都会陷入茫然无主的情况之下。

这才是政坛的大地震。

说实话。

杨荣之死,与朱祁镇还是有些关系的。

在历史上,是杨士奇先回乡展墓。然后是杨荣,杨荣也是在回程的时候,病重不治。但是那已经是下半年的事情了。

这一次,杨荣离开京师,非情愿的成分居多。

шωш ●ⓣⓣⓚⓐⓝ ●℃ O

而杨荣如此对待宣宗与当今父子,可谓倾尽心力。襄王金册一事,也是杨荣冲锋在前,甚至做好当庭逼太皇太后表态的心理准备。

杨荣也觉得皇帝亲政之后,自己定然能越过杨士奇成为当今的心腹,就好像是宣宗在的时候一样。

杨士奇虽然是首辅,但是宣宗的心腹却是杨荣,甚至很多放不到台面上事情,都找杨荣商议,比如废后之事。

只是皇帝的做法让他太失望了。

皇帝几乎将他十几年来压制勋贵的作为,一点点的废掉。

杨荣心中如何能过得去。

杨荣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者了,虽然他比黄福小上几岁。但人上了年纪,身体情况很多时候与心情有很多的关系。

如果杨荣心情好,心力足,再支撑几个月,自然是没有问题了。

但是杨荣承受到如此打击。心情如何能好起来,再加上长途跋涉,回到福建建安之后,发现与他同一辈的人,几乎都不在了。

心情难免受到影响,回程之中,还没有到杭州就已经病了。

只是病的不重,而寻常地方的郎中也不好,故而护送的锦衣卫冒险将杨荣送到了杭州,请杭州城的名医会诊。

只是如黄福一样。

年纪大了,元气不足,虎狼之药不能用,但是用药力缓和了,却又治不了病。而且对老人来说,有时候病来得就特别快,特别猛。

杨荣甚至没有留下什么遗言。

在杭州驿站停留的第三日,就驾鹤西去了。

与黄福也不过是前后脚而已。真是黄泉路上作伴。

不过这个消息,想要传到了京师还要一段时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一种特殊的缘分。

而孟瑛经过了艰难的跋涉,终于来到昆明。

而沐昂早已在昆明等得心焦了。

孟瑛一到,沐昂就带着满城文武官员,来迎接孟瑛。沐昂对思任发早已不能忍受了。每一刻他都想报仇。

只是他所想的,未必是孟瑛所想的。

不管怎么说,孟瑛到达云南,也是征讨麓川之战,正式拉开了帷幕,十几万大军的陆续到达,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第五十四章 水利学堂第三章 西南风波起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六十七章 银币铜钱两级体系第十七章 水深火热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鲜女真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四十九章 烟火群山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九十一章 历法的背后第五十六章 朱祁镇之心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灾非人祸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零七章 杨溥秉政第一百一十九章 马文升断案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一百零五章 行猎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银子在哪里?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谊第三十八章 出乎预料的开战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五十二章 于谦的去向第七十七章 有惊无险第一百五十一章 约战第九十六章 残破京都第六十四章 凤凰卫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一百零八章 不负使命第六章 李贤的作为第九十二章 朱祁镇的惧意第九十八章 来自江西的暗箭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二百五十章 京观第四十八章 广西战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岳的机会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二十二章 鸿门宴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卫武学第一百六十八章 灾情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图的法会第五十八章 丰收第四十八章 南洋卫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十五章 礼乐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一百九十七章 将军百战死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溥的政治理念第十九章 毛里孩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四章 朱祁镇的算计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开始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后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六十七章 银币铜钱两级体系第二十七章 扩大化第八十三章 西南隐忧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吴第一百零五章 行猎二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风云变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六十一章 松阴城第八十章 寇深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八章 断事官第一百零五章 银荒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十四章 主导权第九十四章 明军东来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六章 此祸已种萧墙间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
第五十四章 水利学堂第三章 西南风波起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六十七章 银币铜钱两级体系第十七章 水深火热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鲜女真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四十九章 烟火群山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九十一章 历法的背后第五十六章 朱祁镇之心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灾非人祸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零七章 杨溥秉政第一百一十九章 马文升断案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一百零五章 行猎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银子在哪里?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谊第三十八章 出乎预料的开战第三十一章 试探安南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五十二章 于谦的去向第七十七章 有惊无险第一百五十一章 约战第九十六章 残破京都第六十四章 凤凰卫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一百零八章 不负使命第六章 李贤的作为第九十二章 朱祁镇的惧意第九十八章 来自江西的暗箭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二百五十章 京观第四十八章 广西战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岳的机会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二十二章 鸿门宴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卫武学第一百六十八章 灾情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图的法会第五十八章 丰收第四十八章 南洋卫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十五章 礼乐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一百九十七章 将军百战死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溥的政治理念第十九章 毛里孩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四章 朱祁镇的算计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开始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后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六十七章 银币铜钱两级体系第二十七章 扩大化第八十三章 西南隐忧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吴第一百零五章 行猎二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风云变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六十一章 松阴城第八十章 寇深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八章 断事官第一百零五章 银荒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十四章 主导权第九十四章 明军东来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医学院第六章 此祸已种萧墙间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