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松阴城

第六十一章 松阴城

春暖花开的时候,施聚,李秉等文武官员都来到了松花江畔。

在这个位置上,松花江从北边滚滚东流,往东北方向有大量的沼泽湿地,西南方向就是长白山余脉。

东南不远处就是兴凯湖,正当要冲之地。

具体,到这一带,又是松花江南岸一高地,忽儿海河也就是后世的牡丹江,从这里流入松花江之中。

而两河交汇之处,就是一处高地,两面临水,又居高临下。

两面临水,自然是易守难攻,又能以牡丹江作为退路,松花江作为进取之途。虽然而今大明在松花江上的船队,已经烟消云散了。

据悉在永乐年间,大明在松花江有船厂。但是根基尚在,虽然而今原本造船之处宾州,已经不在大明边墙之内了。

但是距离辽东也不是太远,一旦明军重建奴儿干船场,那么辽东与海西就能通过东北丰富的水系联系在一起。

如此一来,东北发达的水系,就成为大明进军最有力的帮手。

不是明军小看瓦刺,弓马骑射,明军上下都不敢小窥瓦刺,但是论水上功夫,大明从南方调来数千水手,在加上在这里打造的船只。瓦刺纵然有十万大军,也未必能奈何的了他们。

此处建城,看上去是防守,但是在战略形态上却是进攻。

居高临下又能避免洪灾侵害。

毕竟,东北的水系也不是太安稳的。

朱祁镇没有得到奏报,说黑龙江水系发大水,并非黑龙江水系不发大水,而是一来这里人少,二来,也不归大明直接管辖。

总要有洪灾,朱祁镇也不用赈灾。

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临水建城,最担心的就是对方水淹七军。

不过,这里完全不用担心,就地势来说,松花江南北都是渐次增高的,从东西来说,也是西高东低。

特别是东面不远处,大量的沼泽湿地。更是天然聚水之地。建城之地,只要地势稍稍高一点,就不可能形成水淹的局面。

这一片高地,足够建立一做府城了。

几个人都觉得非常满意。

就开始修建城池。

李秉受命营造此城,施聚也在这里安营扎寨,先打上前站。等待源源不断朝鲜人来到这里。

不过地势绝佳,并不意味着就容易修建了。

这一带最大的问题,就是这里几乎是一片白地,即便有些女真部落,也在双方长期的拉锯之中,荡然无存了。

即便是有,这些百姓也不过是以渔猎谋生而已。

修建城池数万人,乃至即将到达的数十万,都不是这里可以负担的。

虽然粮食可以从后方运输。

李秉已经打通了一道交通线,那就是从海西上岸之后,一路向西。忽儿海河的上游,接下来就可以顺流而下,一路到松阴了。

李秉就这个道理,与王翱联名上书,要求修建一百四十里的驰道。

从海西直通牡丹江码头,而朝鲜百姓也不用直接来这里,而是一边修驰道,一边以驰道为中心,两侧屯田。

毕竟如果先开始修建松阴城,那么消耗太大了。

不过,从后面一点点的修建起来,减少粮食消耗,等驰道修好之后,粮食物资可以通过松花江吗,直接到这里。

甚至驰道两侧屯田,也是有所产出,可以支援前线。

至于,驰道本身,其实早已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了。

这几年朱祁镇没有怎么推进,并不是驰道出了什么问题,而是朝廷缺钱,缺马,钱都不用说了,至于马,于北方贸易中断之后,不管是什么马的价格都飞一般的上升。

不过,这对海西影响不大,毕竟海西本身就是一个产马地,或许数量上比不上漠北漠南产出。但是也是家家户户养马。

如果不是因为海西之战场,朱祁镇早就从海西抽调马匹补充京营了。

有钱,有马,有人力,有成熟技术,修建一道驰道并不困难。

不过,松阴城并非一点事情,也不做的。

李秉首先利用东北丰富的木材支援,修建出一座木城来。

所有城墙都有坚硬的大木修建好,远远的看过去,并不比夯土城墙差劲。再加上开挖护城河,借助丰富的水利资源,李秉在木城外面挖出宽一里多的护城河。

他是一心一意要将松阴城修建成大明在东北牢不可破的堡垒。

只是东北也有东北的坏处,那就是漫长的冬季,停滞了一切的工程,不管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是人们的保暖不足,在东北根本不用想在冬季施工这一件事情。

所以,算起来,松阴城真成为一座雄城,估计要在正统二十一年秋季了。

这就是为什么孟瑛想要肇州城坚持三年的原因。

只是也先并不是傻子。

刚刚开春的时候,对这么大的动静,还不是太了解,但是等到夏季的时候,各方消息都传到了也先的耳朵之中。

也先再也坐不住了。

说实话,也先对明军的坚城还是有些发憷的。

故而,也先并不想攻明军的坚城。

肇州虽然好像一根刺,插在也先心头,但是也先未必想要在今年动手。

毕竟,大明的日子不好过,也先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不仅要面对内外的政治危机,好要吞下兴凯湖之败的苦果。

还有经济上的困难。

大明与草原断绝贸易,就能让朱祁镇为战马感到烦恼。而草原更是什么都缺,粮食,铁器,布匹,等等等。

与大明断绝贸易,对瓦刺来说,是更加困难。

甚至可以说,瓦刺连绵不断的内乱,未必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危机,引发了政治上的动荡。

而今的也先,需要的是一场胜利,一场可以让瓦刺在经济方面获得利益的胜利。他已经有了目标了。

不是,宣大,也不是辽东,而是西北。

无他,宣大乃是大明的防御重点。可以说是铜墙铁壁,而东北是朱祁镇战略上进攻节点,也是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唯独西北,不管是,甘肃,宁夏,河套,比起了宣大,东北相比,就要差了很多。

毕竟西北贫瘠,各卫所之艰难,也是以西北为首的。大明看重东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忽略西北方向。

所以,也先准备从西北下手,狠狠从大明身上捞些好处。

毕竟不管是西北再穷,也比瓦刺富裕多了。只能能打赢,还是有好处的,打西北还是分散北京的注意力,打乱明军的步调。

这么多好处,也先是何乐而不为?

只是东北来的消息,却让也先难以入眠。

一旦明军在东北站稳了脚跟,将松花江流域,也就是东北平原一带掌控在手中,漠北与明军之间的距离缩短了数百里。

单单一座肇州,不过是孤城而已,并不值得也先多关注。

但是如果松阴城修建好了,肇州与松阴之间水路相同,甚至还能借助水路建立起一系列城池,牢牢锁死东北方向。

瓦刺的战略纵深就减弱太多了。

这就是北宋攻西夏用的手段,浅攻进筑法。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估计数年过去,东北地区,就形成了辽东,宣大,等边墙内的局面。

有城池河流由点到线的支撑,再加上明军精锐骑兵虎视眈眈。在这种区域之下,瓦刺骑兵回旋余地太小。

恐怕也先必须退出几乎整个东北。东北一旦为明所有。那么大宁,开平,会宁等地,未必不能恢复明初的局面。

这也先是决计不允许。

不过,也先想不想,愿不愿意。他都必须东进,拔掉肇州,攻陷松阴。

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九十二章 开海四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一百二十九章 勋贵断尾第三十八章 出乎预料的开战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阅武学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五十一章 晒盐法的进展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验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四十五章 大捷传来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吴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一百六十八章 灾情第一百一十二章 议麓川三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九章 蹇公第五十八章 长腿的滹沱河第十九章 瓦刺内奸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六十七章 银币铜钱两级体系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一百零九章 甘肃在行动第十章 开发东北第一步第五章 瓦刺与西域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杨士奇第一百四十四章 谁的西域?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八十六章 乌斯藏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况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赋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战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五十七章 朝鲜大清洗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二百二十四章 辽河大捷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卫第七十九章 回师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残局第九十章 少府第六十章 辽东局势的漏洞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旧接替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户部之争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产体系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九十五章 大明军制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坚持第二十章 出京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礼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后的演出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传京师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八十一章 钱家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战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八十二章 西宁读书人
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九十二章 开海四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一百二十九章 勋贵断尾第三十八章 出乎预料的开战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阅武学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五十一章 晒盐法的进展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验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四十五章 大捷传来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吴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一百六十八章 灾情第一百一十二章 议麓川三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九章 蹇公第五十八章 长腿的滹沱河第十九章 瓦刺内奸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六十七章 银币铜钱两级体系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一百零九章 甘肃在行动第十章 开发东北第一步第五章 瓦刺与西域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杨士奇第一百四十四章 谁的西域?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八十六章 乌斯藏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况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赋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战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五十七章 朝鲜大清洗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二百二十四章 辽河大捷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卫第七十九章 回师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残局第九十章 少府第六十章 辽东局势的漏洞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旧接替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户部之争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产体系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九十五章 大明军制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坚持第二十章 出京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礼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后的演出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传京师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八十一章 钱家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战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八十二章 西宁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