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亲亲之道

第一百五十二章亲亲之道

朱祁镇说道:“先生的意思是?”

曹鼐说道:“陛下,臣身为一品,俸禄不过八百石。但是藩王却一年万石有余,天下之间如臣这样大臣,不过十几个而已,但是藩王却日日滋生,此弊陛下之前也说过。”

“臣当时如雷贯耳,至今记忆尤新,而今朝廷用度困难,自然要加以整顿,臣以为君子之泽三代而斩,但凡三代后子弟,可以请出藩禁,自谋生路,如果有杰出之才,亦可录入宗籍,如此也可上辅君王,下斥逆臣。”

“从今朝廷仅仅发放藩王俸禄,藩王以下,令诸王府自己养着。”

曹鼐所言,其实是当初朱祁镇的想法。

只是当初朱祁镇与现在的朱祁镇权威却是不一样的。

当初的朱祁镇,费劲言语,仅仅让西北藩王在南京领俸禄。是对西北藩王变相减疯了而已。

但是而今曹鼐这个章程,却是将藩王俸禄限制在三十万石上下。

毕竟大明藩王加在一起,才二十多个。

而且如果仅仅发放藩王的俸禄,宗藩俸禄就压缩到一个极低的地步。毕竟到了明末所有藩王才五十多个。

五十多个王爷,却消耗近千万的俸禄。如果五十多个王爷,仅仅消耗五十多万石粮食,其实朝廷也是能负担的起的。

大量底层宗室,在这个时代并不是太多的。

曹鼐给他们出路,让他们自谋生路。其实朱祁镇已经在做了。

大本堂之中,好几批人已经到了襄王麾下,很多都已经带兵打仗了。当然了,也有折损的。不过,这些送过来的人,在本藩都不是太受重视的。

否则也不会被送出来。

朱祁镇只需在这一些人之中找出几个榜样就行了。

自然会引得很多底层宗室脱籍读书。

曹鼐所言另外一层意思,朱祁镇也很清楚

是的,大明王朝同姓大臣几乎没有。

放眼汉唐宋元清,那一个王朝之中没有大量的同姓大臣,特别是在南宋不少同姓大臣在帝位传承的时候,发挥出了关键的作用。

宗族在古代是非常受重视的。

朱家要坐稳天下,同姓大臣多一点还是好的。当然了血缘太近了自然不大好,远房宗室不能足以威胁继承权,又是同姓,受到朝廷的好处。

在关键时候,是忠诚度最高的。

在朱祁镇看来,很多时候,这些宗室大臣,估计被当猪养的藩王要有用多了。

他们或许能代替内官,成为君权的延伸。

朱祁镇一时间想了很多,不过眨眼功夫就回过神来问道:“先生如此,各地藩王不稳当如何?”

曹鼐说道:“陛下,此事自然是高高举起,轻轻的放下,臣所负责的不过是高高的举起,如何轻轻放下,却看陛下的心思了。”

“不过,臣已经吩咐下去了,朝廷用度紧张,今年,明年的宗室俸禄,已经发布不下去了。”

朱祁镇心道:“曹鼐是要怨归己身,誉归于我。”一想到这里,他有一点点感动,说道:“先生的意思,朕知道了。”

“只是这事情太大了,容朕多想想。”

曹鼐说道:“臣明白。臣告退。”

曹鼐缓缓的退了出来,站在乾清门口,他微微仰起头,看向太阳,却闭上了眼睛,太阳是不容直视的,即便是他闭上了眼睛,阳光也能穿透他的眼皮透射进去。

一时间双眼之间,绚烂如金。

曹鼐心中暗道:“希望一切顺利吧。”

曹鼐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想推进朱祁镇已经开始,或者没有开始的改革。而避免与朝廷与瓦刺之间的大战。

无他,曹鼐太知道了,战争对北方百姓是多大的伤害了。

但是正如太阳不容直视,想要改变朱祁镇的心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曹鼐不知道他想办法转移朱祁镇想法的做法,对与不对。只能到图穷匕见的时候,才能知道了。

曹鼐虽然满目金光,低下头睁开眼睛,却看全眼前一片黑色,居然看不清楚。就好像是现在的他。

对于前路如何,他也看不清楚。

他只能凭自己的心意走下去而已。

朱祁镇送走曹鼐。

他心中暗暗思量,在衡量是不是对藩王下手的时候。

他想来想去,觉得最坏的情况想来是不会发生的,这几年来,各藩王护卫,一点一点的被朱祁镇想办法消减了。

其他他要对付藩王已经不多,大多数藩王在永乐时代,都已经被消除了三护卫。剩下的不过是秦王,楚王而已。

而今秦王护卫,已经被调入延安,而楚王护卫也调入贵州。

所有藩王都没有成建制的护卫了,最多不过几百家丁而已。如果开国诸王的家丁,朱祁镇也是要担心的。

毕竟,开国诸王大多都是能打仗的。太宗皇帝起兵的时候,也不过几百家丁而已。

但是现在,就如在行军打仗之道上,朱祁镇知道自己比不上太宗皇帝,而各地诸王又如何能比得上诸位先王?

而且真有雄才大略的,自己觉得能领兵上阵的藩王,估计都在北京了。襄王在麓川过的虽然并不舒服。

襄王进入麓川之后,几乎每年都要打上一两仗,与这个土司摩擦,与那个土司争夺,如是等等。

虽然过得并不安分,但是朱祁镇承诺给他的一点没有少,而今襄王麾下也有数县之地,带甲三万,政令自主,朝廷不怎么管。

韩王就存了出外远镇的心,才进入京师接管宗人令。而今的天下,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藩王造反成功率有多低了。

所以,造反是不会的。

最坏的结果不会,朱祁镇依然有些担心,毕竟亲亲之道,即便是皇帝也避免不了。朱祁镇对应昌伯,已经有些不好的名声了。

甚至外面在传,朱祁镇不是孙太后的亲儿子,狸猫换太子之类的故事。

如果在对藩王下狠手,名声只会更加不好了。

朱祁镇本意不在乎名声,但是这个时代名声,就是政治资产的一部分,朱祁镇自然要多想想了。

“亲亲之道。”朱祁镇忽然想到了什么,心中暗道:“不一定对亲戚才算是对,对弟弟也是可以的。”

想要反驳别人,最后塑造一个典型出来,塑造一个宗室亲王的典型。让人知道,不是皇帝对诸位藩王不好,而是他们太不是东西了。

比如襄王,皇帝就对他很好。

“襄王不行。”朱祁镇立即将襄王给否定了。

原因很简单,世间没有永远的秘密,襄王金册这一件事情,在而今早就不是秘密了,很多人都说襄王封到麓川,其实朱祁镇的报复。

这些事情,朱祁镇也知道是说不清楚的,而且越描越黑。

忽然一个人出现在朱祁镇的脑海之中,那就是朱祁镇的亲弟弟郕王。

作为亲弟弟,朱祁镇天然对他有责任,血脉最亲密,朱祁镇将他塑造成典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只是这几年,朱祁镇对他却是比较疏远的。

一方面是政务繁忙。

朱祁镇每天只觉得时间不够用,连见儿子的时间都不对,弟弟自然要放在一边了。

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朱祁镇心中或多或少其实是有一个大不大小的疙瘩了。

那就是,朱祁镇这位弟弟就是大明代宗皇帝朱祁钰。

虽然,朱祁镇也知道,朱祁钰之所以能上位,也是因为历史上正统皇帝自己作死,但是身为皇帝,作为敏感的权力生物,对任何能威胁到自己的人,都会有所排斥。

即便是一段不存在的历史。

第一百七十四章 满壁荒唐纸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十三章 刘定之入阁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银流向第一百零五章 行猎二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将死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三十二章 庆都公主所求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驰道可解忧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医院令楼元第一百五十六章 尘埃落定大本堂第十二章 征朝鲜之议第七十章 悬危之计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二十一章 青贮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九十四章 征麓川余波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四十三章 凭祥之战第一百五十一章 约战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亲?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战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实学思想第一百五十一章 约战第一百零四章 行猎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五章 太后二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一百四十章 刘定之请缨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战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七十六章 联姻蒙古第一百六十九章 卢沟河水情第一百零六章 巡抚日本端木瑞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一百零三章 废天皇第一百二十九章 庆都公主驸马第八十五章 族产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六十一章 新内阁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异类朱祁镇第九十八章 李满住的决断第七章 圣诞安排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八十二章 钱夫人之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挣扎第七十四章 缓与急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血战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四章 都掌蛮之灭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弟七十三章 大计第一百零五章 理财圣手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一百一十五章 议麓川六第八十四章 沙县民变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十四章 遗诏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车为城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第一百五十八章 财政紧急策略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四十八章 关山飞渡
第一百七十四章 满壁荒唐纸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宫侍卫换血第十三章 刘定之入阁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银流向第一百零五章 行猎二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十八章 西域近况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将死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三十二章 庆都公主所求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驰道可解忧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医院令楼元第一百五十六章 尘埃落定大本堂第十二章 征朝鲜之议第七十章 悬危之计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二十一章 青贮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九十四章 征麓川余波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四十三章 凭祥之战第一百五十一章 约战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亲?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战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实学思想第一百五十一章 约战第一百零四章 行猎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五章 太后二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一百四十章 刘定之请缨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战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七十六章 联姻蒙古第一百六十九章 卢沟河水情第一百零六章 巡抚日本端木瑞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一百零三章 废天皇第一百二十九章 庆都公主驸马第八十五章 族产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六十一章 新内阁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异类朱祁镇第九十八章 李满住的决断第七章 圣诞安排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八十二章 钱夫人之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挣扎第七十四章 缓与急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血战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四章 都掌蛮之灭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弟七十三章 大计第一百零五章 理财圣手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一百一十五章 议麓川六第八十四章 沙县民变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十四章 遗诏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车为城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第一百五十八章 财政紧急策略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四十八章 关山飞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