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大同

大同镇守中官马庆从自己的豪华床榻上起得身来,因为一夜都未睡着,显得异常憔悴。

吃过朝食,心神不宁地将一碗酽茶喝成白水后,仿似才下定了决心,吩咐管家备轿,打算出趟门。

走到轿前,下人掀开布帘,静待他入轿之时,马庆却又改了主意,让人撤轿,自己回到大堂继续喝茶。

见自家主人朝令夕改,管家见怪不怪,让下人散去后,悄无声息地走到马庆身边静候。

作为心腹,管家知道马庆这几天日子不好过。

其实不止他一个镇守中官日子不好过,所有在大同驻跸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日子都不好过。

数日来,草原深处变动频仍,但由于缺乏细作,只知道草原深处有了变故,具体何事,对大明有利抑或有害,却是无从知晓。

土木之变后,因大宦官王振祸国,连带着整个厂卫系统都受到牵连。

王振死党,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在朝堂上被群殴致死,接掌锦衣卫的朱骥乃兵部尚书于谦女婿,为人宽厚,以断案严明著称,但对锦衣卫的整顿,难免矫枉过正。

整个锦衣卫势力在景泰年间大幅缩水,不但难以监察百官,刺探域外军情就更难以做到了。

朝中诸公对此不是不知,但自居为天朝上国,当行堂堂正正之兵的儒家思想,却是让他们对这些魑魅魍魉的手段不屑一顾。

作为大同镇守中官的马庆,实乃今上在此地的耳目,偏偏他手下无人,赴任以来建树极少,景泰帝已然表露过不满。

此次草原有变,详情仍是一无所知,不起边衅尚能蒙混过关,若再起战火,马庆势必在今上那里讨不了好,前途堪忧,是以饮食难下,坐卧不安。

此番种种,管家心知肚明,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尽心服侍,做好自己的份内事罢了。

不过任管家如何周到,也有失手的时候。

昨日这位镇守中官回府,就有人突然拦轿,惊了马庆。

好在来人没有歹意,身上也无凶器,被搜出来的一包金银珠宝,自然也成了给马庆的孝敬。

此人言说自己从草原而来,有塞外最新消息,倒让马庆生了兴趣。

没想到一夜过去,自家主人却更加心神不宁,也不知那厮可不可靠,带来的消息是福是祸。

良久,管家见那茶水寡淡,实在看不过眼,正欲拼着被责骂,也要换碗新茶之际,马庆开口了:

“即刻安排几个机灵点的人手出门,带上密信,去把人一一请来咱们府上。”

“敢问老爷,所请何人?”

马庆的嘴张合之间,吐出来一个个名字,让管家心惊肉跳,震撼不已,这是把整个大同镇的要员都给请来了啊。

所请之人,第一个是代王,皇家血脉,天生贵胄,一俟战事,可主政两地,指挥军民。

不过这是老黄历了,自靖难后朝廷逐步削藩,各地藩王都成了摆设,曾经飞扬跋扈的代王一脉也不例外。

这一代的代王朱仕壥就更是如此,被戏称为隐王,只是但有大事,总绕不开他。

第二个是挂兵部尚书衔,总理宣大事务的石璞,简称石总理。

此时的大明,尚未如同中晚明那般,设立总督一职,不过这个总理,已经有了总督的雏形,算是宣大两地名义上的最高长官。

不过如今既不管军,亦不管民,还只是个空架子。

第三个是大同巡抚年富,大同巡抚全称巡抚大同地方赞理军务,虽是一个刚设置不久的官职,但却握有实权。

大明立国后,改前元的行中书省制度,在各地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以分权,但由此造成了行政权力低下,弊端丛生。

为改善这一局面,朝廷又派御史分巡地方,以节制三司,这样一来,巡抚便渐成制度。

正统元年,为节制总兵坐大,明廷首派御史巡抚宣大,弹劾地方,管理钱粮,将总兵的权力分割了大半出去。

又派中官出镇监军,最终形成了总兵、巡抚、镇守中官的三堂并立之势。

年富此人,数年前凭借右副都御史身份出任大同巡抚,管理军政事务。

当时的大同,刚经历丧乱战败,法律松弛,弊端尤其严重。

年富一心一意抚慰体恤民众,上奏朝廷,请求免除了秋赋,又尽心尽力督促边军粮饷,深得民心军心。

第四个是大同总兵石彪,骁勇善战,五年前的京师一役中立下过大功。

草原上到底出了何等大事,马庆竟然要将大同名义上和实际上的最高官员,全部请到自己府上。

管家老到,心中震惊,丝毫不敢怠慢,将马庆交待的事安排下去,办得妥妥当当,还未到午时,大同镇的这几位高官就全齐了。

几人呆的工夫不长,在密室里吃过简单的饷午之后,又密议了一阵,就各自散去。

随后石彪点齐了三千精兵,其余人等各自带上一干护卫,跟着石彪出城,向东北方向而去。

而大同城在他们走后,城门缓缓关闭,一副大敌当前的样子。

鞑子即将进兵的消息瞬间在城内传遍,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

阳和城位于大同东北部,东与宣府毗邻,北边出了堡墙就是塞外草原。

其城墙高壕深,有三个城门,东门成安,西门成武,南门迎暄,城门外各建有瓮城,城门上有城楼,还有十四个窝铺,都是藏兵的地方。

全城分别于洪武二十六年、三十一年经历了两次包砖修葺,称得上是铜墙铁壁,因最早是阳和卫的驻地,故称阳和城或阳和堡。

宣德元年朝廷移高山卫同驻,因此一城实有两卫,城东属阳和,城西属高山。

此堡离大同镇不远,快马而行,一日可到。

这天中午,以指挥同知身份统摄阳和卫的高同知高大人,刚从兵营回到自己家里,还未卸下甲胄,就听亲兵来报,说是有上官驾临,似有急事,等不及他出城迎接,已自行到了堡中官厅。

第145章 失魂第148章 古北口第249章 登门拜访第302章 冬钓第372章 盐引第123章 报官第11章 狼皮第354章 挖人第317章 脱逃第133章 好刀第224章 争议第146章 刺青第146章 刺青第12章 求医第72章 听书第44章 初遇人贩第11章 狼皮第173章 邻居第331章 弹劾第388章 南宫第322章 高将军第298章 见面礼第206章 马祸第372章 盐引第131章 斩首第357章 飞贼第297章 协掌千户第190章 扫雪第42章 帮手第315章 夹谷山第285章 搜寻第113章 高利贷第324章 更进一步第107章 新任掌柜第83章 打尖?住店?第188章 燕山雪花大如席第196章 过年第205章 逃逸第36章 建言第17章 为师第24章 故事第17章 为师第70章 千里相送(四千字大章)第369章 同仇敌忾第289章 渡河第370章 献地明代的西域第92章 小小恳求第301章 且待来年第380章 溃堤第54章 离去第47章 暂别第340章 克扣军粮第280章 河套第51章 声威第72章 听书第67章 往事(2)第268章 铁证第118章 晨忙第238章 赔罪第361章 贬庶第54章 离去第156章 逃离第92章 小小恳求第160章 王八爷第225章 敌袭第274章 良驹第236章 火牛阵第11章 狼皮第78章 血债血偿第93章 我看好你第172章 名气大涨第351章 看戏第119章 再失踪第323章 小段有礼第159章 拾粮冲突第372章 盐引第323章 小段有礼第137章 泰安第167章 阿剌后手第21章 缺药第294章 黄雀在后第265章 让弓箭飞第249章 登门拜访第254章 深夜来客第121章 熟人第180章 再病第224章 争议第49章 酒水第199章 春耕第399章 万胜第90章 住手第215章 出逃第316章 晨袭第247章 进京第182章 混吃混喝第346章 登门第198章 咏雪第137章 泰安第129章 计成
第145章 失魂第148章 古北口第249章 登门拜访第302章 冬钓第372章 盐引第123章 报官第11章 狼皮第354章 挖人第317章 脱逃第133章 好刀第224章 争议第146章 刺青第146章 刺青第12章 求医第72章 听书第44章 初遇人贩第11章 狼皮第173章 邻居第331章 弹劾第388章 南宫第322章 高将军第298章 见面礼第206章 马祸第372章 盐引第131章 斩首第357章 飞贼第297章 协掌千户第190章 扫雪第42章 帮手第315章 夹谷山第285章 搜寻第113章 高利贷第324章 更进一步第107章 新任掌柜第83章 打尖?住店?第188章 燕山雪花大如席第196章 过年第205章 逃逸第36章 建言第17章 为师第24章 故事第17章 为师第70章 千里相送(四千字大章)第369章 同仇敌忾第289章 渡河第370章 献地明代的西域第92章 小小恳求第301章 且待来年第380章 溃堤第54章 离去第47章 暂别第340章 克扣军粮第280章 河套第51章 声威第72章 听书第67章 往事(2)第268章 铁证第118章 晨忙第238章 赔罪第361章 贬庶第54章 离去第156章 逃离第92章 小小恳求第160章 王八爷第225章 敌袭第274章 良驹第236章 火牛阵第11章 狼皮第78章 血债血偿第93章 我看好你第172章 名气大涨第351章 看戏第119章 再失踪第323章 小段有礼第159章 拾粮冲突第372章 盐引第323章 小段有礼第137章 泰安第167章 阿剌后手第21章 缺药第294章 黄雀在后第265章 让弓箭飞第249章 登门拜访第254章 深夜来客第121章 熟人第180章 再病第224章 争议第49章 酒水第199章 春耕第399章 万胜第90章 住手第215章 出逃第316章 晨袭第247章 进京第182章 混吃混喝第346章 登门第198章 咏雪第137章 泰安第129章 计成